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的乡情163】刘志宏:心头氤氲着那个永远的小村

扫描二维码了解征文详情

心头氤氲着那个永远的小村

刘志宏

小时候乡愁是外婆烧的圈圈馍,金黄的颜色,脆香的味道,一闻到那香味就想起了黄土地上匍匐的咀头小村;长大了虽然离开了那个小村,但踏入异乡的孤单与思念伴着月色满地时,心头氤氲着的总是小村袅袅的炊烟。那里虽然没有“花间酒气春风暖,竹里棋声暮雨寒”的诗情画意,但“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朴实无华的田野风光还是叫人留恋。

漂泊在远方的路上,总会在风雨中愈发的思乡。尤其到了年末岁首时节,那种草长莺飞,绵绵生长的思念和岁月一样漫长。曾记得家乡春花秋月的时节如一卷水墨画,从伏羲画八卦开启的中华民族文化的风俗中,看到了端午喝寻黄酒、中秋拜月亮、腊月打腊疙瘩的习俗,感受到祭奠伏羲、七夕乞巧、除夕挂年画守岁的欢乐。那些美好的记忆,唤醒了沉积心底的乡思和执着的信念,燃烧在感情的每一方角落升腾起红彤彤的憧憬。

是啊,那个曾经让我留恋的咀头,那个曾给我童年时代无限欢乐的小村,坐落在秦州厚重的黄土之中。周边连绵的群山包裹着它的躯体,十几户人家独对空蒙苍天,横卧一片山峁间,裸露在土地里的筋骨被风雨雷电剥蚀,被日月星光穿过。在那块朴实的土地上,风吹雨淋,天地造化,大自然用它的魅力雕出了山,雕出了沟,雕出了塬,调出了峁,雕出了十年九旱的贫穷。但就在这靠天吃饭的黄土地上,浑然一体的地貌,浑然一体的气质,随着悠悠流淌的渭水,孕育出一个自然小村“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生生不息的历史。千百年来,咀头小村默默地坚守着,用男人身上的汗渍和女人身上的体味,叠印着庄稼、山路、泥土、炊烟及牛羊鸣出的诗意,独自于冥冥之中,过多地承担起历史的重量。

曾经清晰地记得,通往咀头的那条阡陌小路,是一条泥泞不堪的土路,沿着渐渐高耸的山脊盘旋而上,在即将到达山顶的地方,一颗粗壮的大槐树让每一个前来的人感到,咀头小村到了。是啊,在这条土路上,不知有多少村里人带着梦中的希冀,告别亲人走出那个装满乡情记忆的小村庄,开始步入心中梦想的征程;又有多少乡亲历经了艰苦的闯荡生涯,最后又无可奈何地回到了小村的怀抱。我的一个表兄曾经在部队服役三年,那时的他每一次回乡都是村里人关注的焦点,他的端庄,大气,学识,尤其那身庄严的军装以及带着浓厚乡味的普通话,让许多青年人羡慕不已。如今多年过去了,年满六十的他早已和家乡融为一体,身上的锐气和光彩退化成黄土的颜色,祖先的笑容和亘古不变的表情深深地刻在他额头隆起的皱纹里,述说着岁月的无奈和奔波的艰辛。是的,这方土地多少年来是贫穷、落后、偏远的代名词,但对于表兄和每一个游子来说,这片土地都是养育自己的最后一方净土,最后一片梦生长的地方。

外婆在这里一直生活了八十多年。这里养育了她童贞的梦,承载了生命的酸甜苦辣。那些绵延的黄土高坡,古槐树下的老屋,窑洞里沧桑的石碾,悄无声息涌淌的山泉,还有那些没有名字的花儿,枯了又青的草儿,带着年轮的印迹与她一道在贫瘠的田地里落寞。或许,外婆曾经无数次遥望着远方,沉思着山那边是个怎样的世界。但在那时,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习俗已让命运的无奈缠绕在原始而又单纯的心中,默默地走上了老祖母走过的路子,延续着黄土地生儿育女简单法则,让那片母爱昂扬的朴实伴着泥土的芳香,孕育出小村最古老、最通俗的词汇和最亮丽的激情。如今,外婆一个人长眠于那片离村庄五里以外、枝叶茂盛的苹果园里,没有墓碑,没有松柏鲜花环绕,她的儿女们都在遥远的地方生活,不知她是否感到了无依无靠的孤单?是否埋怨过鸦雀又来叨挂屋檐下的包谷?是否还是一个人地沿着山路去挑泉水,点燃袅袅的炊烟,为我烧制金黄色的圈圈馍呢?

是啊,咀头小村是这片黄土地上的母语和家园,也是我精神世界黄土文化的特色和精粹。如今,我在省城漂泊已有二十余年,但对小村的情结、亲人的思念,还有那个给我童年许多欢乐的地方,总让我在某个梧桐更兼细雨的黄昏,带着漂泊的行囊回到梦想的小村。双脚一旦踏在故土上,让我这个生活在异地的人感到格外踏实和亲切。这份情怀,不是每一个人都能体会到的。应该承认,每个人的童年都与故乡紧紧相联,从血脉到心灵。因为血浓于水的深情,让漂泊远方的游子无时无刻不期待着向故乡倾诉。令人感奋的是,近年来,随着联村联户、精准扶贫等惠农活动的开展,小村咀头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庄稼飘香,果树遍地,通水、通电、通讯、通车成了家乡父老津津乐道的事情;那些土坯房都变成了纯一色的砖瓦房,那条水泥铺成的道路通向了远方的天地,汽车、三轮农用车拉着新鲜的、时尚的、全新的时代经典之风吹醒了小村的每一个角落,记忆中的许多地方都随着这些变化而成了永远的风景。只有那些儿时爬耍过的山坡还寂寂地守望着我的归来,让我在亲切的问候中依然感觉它魅力的存在。

“绿遍山原自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裁了蚕桑又插田。”如今家乡人生活观念变了,咀头小村也成了新农村建设的缩影,许多人都在城市发展的画图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但是,小村不管怎么发展和变化,在我的记忆深处永远奔腾着恋恋不舍的情结。因为小村的形象不仅是一种苍茫,一种悠远,一种原生态的醇香,一种虔诚至极的精神祈祷;而且也因为多年以来,这个小村以及亲人们给予我无私的精神馈赠。他们像黄土地那样朴实无华,他们灵魂深处所散发出来的光华足以让我享用一生。因此,在我心中,小村就像是一盏永久不灭的明灯,以它微弱而又坚定的眼神照耀着黄土地沸腾的血液以及生生不息的魂魄,温暖每一个异乡游子漫长的人生之路......

【作者简介】刘志宏,男,大专文化,政工师。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会员。1985年始发作品,散见于《甘肃日报》、《中国国土资源报》、《散文诗》、《散文诗作家》、《青海湖》等全国数十家报刊杂志上。

绿汀文萃平台微信号LTWCHJL1

顾问   Zss-Chian

主编微信   sdhjl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土地
我的黄土地赞歌《彩墨画四条屏》 刘武宏
散文名篇赏析:《小村即景》韩小蕙
【魅力陇南】吕敏讷散文《长安县》(外一篇)
我的家我的村
【六盘人文‖579】诗歌 · 张建治——《亲亲的黄土地(外二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