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干部话当年1】刘金廷:家庭如学校 父母胜教师

顾问钟石山 主编何俊良13517392853

投稿邮箱 203666763@qq.com

家庭如学校

父母胜教师

刘金廷

衡邵边界,屹立着巍峨的大云山。西麓有个大云村,境内群山起伏,峰嶂迭层,环抱着一垅十二冲;苍松翠竹,青杉绿梓,杂木丛林,郁郁葱葱,掩映着农舍庭院。小溪流源于大云山,自东南向西北奔去。如今硬化的公路纵穿而过,是堡面前乡的南大门。

田垅中段的北侧,有一座形似罗汉盘坐的高山,山脚下座落着积厚堂,世称刘家屋。一九三八年戊寅五月初六日午时,我出生在这里。书名刘金廷,班辈名远达,字一平,号云山居士。

父亲刘寿田,母亲罗玉秀,少年结婚成家。继承父业,颇为殷实,一九五O年土地改革时,家有五个半人,划为中农成份。

父亲上过六年私塾,熟读“四书五经”,受正统的儒学教育,能用儒学思想治家,严格管教子女。在我五六岁的时候,他用纸写了四句话:“要勤奋,不懒惰。要刚强,不懦弱。要机智,不呆砣。要正义,不邪恶。”教我们认、读,理解意思,要求照着去做。自己身体力行,做出榜样,儿女跟随仿效。形成了我们的家风。

勤劳节俭。父亲常向我们讲解孔子的“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强调“勤俭立身之本,耕读保家之基”。父母每天从早到晚,忙碌不歇,年头到年尾没有休闲。我们跟父母过着勤劳节俭的日子。我从六岁开始,每天天亮起来,跟着姐姐扯猪草、养牛,上午和下午跟胡二哥他们上山寻柴捞松毛。八岁开始读书了,还是早晨寻猪草,下午和假日寻柴火,由捞松毛到剁茅柴,到砍树劈大柴。十二岁开始帮助农耕,积土杂肥、挖土、插秧、栽红薯,挖红薯、种油菜、麦子等农活都会做。十四岁学犁田。一个星期日,父亲在孝思园三石谷地犁田,我在刨田塍、勾犁坯。我提出要学习犁田,父亲同意。我接过犁把手,拿着竹条子,吆喝一声,那条大水牛见换了使者,居然不动!我火起来了,用竹条子猛抽几下,大吼一声,它见势不妙,才规规矩矩的往前走。父亲随着指点,如何保持深浅适度,转角打倒出犁装犁,如何打左犁、分墒等基本要领。一上午把那丘五分田犁完了。父母高兴极了,中餐烫酒加菜,庆贺儿子会犁田了!自己看到了劳动成果,十分欣慰。逐渐体会到,劳动能创造财富,还能磨炼意志,陶冶品性。

崇尚孝悌。有子曰:“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父亲解释说:“孝敬父母,顺从兄长,是践行仁德的根本。”我的父母和伯父母遵循孔孟之道。他们兄弟情同手足,互爱互敬,互帮互助。对祖母(祖父常年在漠滨做生意,一九四一年去世)十分孝顺。物资供养比较充裕。兄弟分家初期,每年各供给稻谷八石(每石一百二十斤),随着人口的增加,逐步减少到七石、六石,解放后到吃公共食堂饭止,最少各四石;菜蔬基本满足需要。穿衣盖被,确保冬暖夏凉。父亲说,供给吃穿用,不能算孝顺。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孝顺,要突出一个“敬”字,从内心敬爱。例如,出新鲜农产品,长辈先尝新,每年出新米、红茹、瓜果、苏菜,先送给祖母尝了新,父母再尝,父母尝了,大家才吃。家里遇有好吃的东西,一定会送一份给祖母。与长辈谈话,和颜悦色,语言恭顺。侍奉长辈,体贴周到。长辈交代的事情,尽心尽力完成任务。对不正确的意见,不扑面顶撞,说明道理,权衡利弊,让他自己放弃。祖母膝下二儿二媳,六个孙子、孙媳,六个孙女,十二个曾孙,八个曾孙女,凡懂事的,个个都是如此孝敬。

以礼待人。礼,是儒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宋朝朱熹老夫子解释为“天理之节文,人事之仪则,礼之体,主于敬。”人要讲究礼节、礼仪。礼节和礼仪是礼的表现形式,是外延,其内涵是敬,待人要尊敬、理解、谦让。孔子曰:“礼之用,和为贵。”与人交往,和善,从容不迫。父母就是用这样的礼教处世待人。子女发生越轨行为,决不轻饶。在我八岁那年的盛夏,乐家园(即现在的大云村)在庙里打虫皇蘸,许多小朋友在庙里看热闹。金玉堂罗阳春赤膊靠庙门框站着。我见他的肚子鼓起又黑又圆,顺手在肚脐边打了一拳。罗阳春尖叫:“水牯(我儿时绰号)打人!”父亲发现了,当即把我拉到家里,令我跪下,我跪在地上,接受严厉的批评教育。认错悔过,保证不会再犯之后,才站起来。父亲教导:“灵人不要重讲,响鼓不要重捶,今后要牢记以礼待人。”

忠诚正直。父亲有一句口头禅:“为人做事要忠心直出。”他的这句话,规范了我们家人的行为。光明磊落,不搞阴谋诡计,算计他人。言而有信,不搞夸夸其谈,欺骗他人。张扬正气,不搞邪门歪道,损害他人。父亲在当地有很高的威信。土地改革时,按家庭成份,他不能当村农会干部。因为群众尊敬他,信赖他,农民协会会员选他当了村长。他当上村长后,对家里要求更加严格。他说:“孔子在《大学》里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人有学问,懂知识,明事理,就会意诚、心正、身修,身修就会家齐,家齐就会国治,国治才能天下平。父母对子女的言行稍有不端,就会及时教育纠正。我在读私塾时,一个仲春的早晨扯猪草,时间快到了,还只有半筛,见伯父的芥菜黄叶子多,我剥了半筛子。母亲切猪草时,发现有黄菜叶,便问是谁土里的。我如实相告。母亲生气,骂道:“你果家懒东西,寻猪草做出缺德事来!赶快把黄菜叶还给伯伯喂猪。”妈妈骂我缺德,使我伤心。正在难过时,父亲回来了,见状问明原因,平声说道:“妈妈批评你,要求你退还菜叶是正确的。发生错误,改正了就好。”还有一次,我在雷湾学校读五年级的一个星期天,同福生、端生三人在后头山砍茅柴。砍好一担柴在山顶大坪里休息。端生提出要来“打叉”。大家同意。各砍一抱柴,放到坪里。用三根禾枪架成三脚叉,三人离叉五六丈远处,用茅镰打叉,打倒者为胜,未打倒者为败,输一抱柴。打了四盘,端生输了,我赢了一担柴。中午时分高高兴兴挑柴回家,告诉父母:“今上午砍了两担柴。”父亲问:“为何多砍了一担?”我讲了打叉赢柴的情况。父亲不高兴,说道:“你们砍柴打叉,是一种错误行为,同打牌赌钱是一样的。赢者不劳而获,输者亏损伤心,你把赢到的柴退给端生!”我当即把赢的柴送给端生,我父亲和三伯父满意地笑了。

仁义善良。孔夫子说:“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又说:“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仁的核心是亲善慈爱,无私奉献。我的祖母是一位目不识丁的家庭妇女,她的仁德在当地有口皆碑。敬老尊贤,扶贫济困,抑恶扬善,人所共知。她一个人每年那么多谷,自己呷用五六石,剩余的全部送给周围的贫苦人家充饥,今日周家,明日贺家,后日陈家等等,每次用布袋装大米,多则一斗,少则两升、五升、八升不等,有时带着我去送,帮她提米。解放后只有八石谷一年了,她自己呷稀饭、红茹,省吃俭用,还要送出两三石谷的米。这样先后二十八年没有间断,及到呷公共食堂饭才终止。她对为非作歹的人和事,深恶痛绝。常常去庵堂寺观烧香,求菩萨保佑良民,惩罚恶魔。她对一个来家行窃的挖孔贼,不用残酷的办法惩罚,而是用仁慈帮教的办法,改造成为新人。那个挖孔贼感恩载德,跪到我的祖母面前认作亲娘。我的母亲和祖母一样,见人有难,尽其所能,多方相助。父亲对周围的困难户,在生产技术、经营管理、耕牛农具等方面给予扶持,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克服困难。

我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成长,长辈言传身教,后嗣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影响特别深刻。少小受到良性家庭教育,为后来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受益终生。

【作者简介】刘金廷:湖南邵东人。曾获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纪检干部和先进工作者、立功等荣誉称号。一九八四年到一九九六年,中央纪委、省委、市委和县委颁发荣誉证书十六本,授予全国优秀纪检干部勋章,奖励一级工资,退休养老金高百分之五,享受省部级劳模待遇。现系邵东县书法家协会名誉会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宋宝霞老师的传奇童年,编剧都想象不出来!
齐白石自述:从砍柴牧牛到学做木匠(1871-1877)
白石老人自述一生(3)
人生:翻过这座山,前面就是平地
“钻石”是怎样炼成的(8)
祖母‖文/孤独先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