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周进军:乡土诗人钟石山先生创作印象

请新朋友点击上方蓝色字“绿汀文艺”关注我们,老朋友点右上角分享本文。谢谢啦!


周进军,湖南邵东人,两市镇三中教师,中学高级职称。曾在《湖南教育》、《教学与研究》、《教师报》、《中国教育报》、《湖南日报》、《邵阳日报》等报刊发表文章多篇。近年来,在多家网站及报刊发表并铅印。崇尚纯文学,把创作当休闲,不企大作。

有朋友向我推荐乡土诗人钟石山先生的《念亲恩诗三首》。我拜读了好几遍,觉得确实是难得的好诗。这让我自然想到了南宋著名诗论家严羽“诗有别才,诗有别趣”的话。这里借用,感觉对钟石山先生的诗歌创作印象很贴切。 

看得出,钟石山先生的创作心情非常爽快惬意。在他的诗歌《念亲恩三首》中,我再一次领悟到“生活是诗歌创作源泉”这一真谛。“父亲卷了一根很大很长的喇叭筒/对着夕阳去点火/猛吸一口,就把自己/烧成了/晚霞”(《父亲的喇叭筒》),你看,没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积累,很难有这样富有浓郁生活气息的灵感凸现,也很难达到这样率性为之“信手拈来无不是”(《脂砚斋点评红楼梦》语)的境界。这,实为他长期生活体验和文学修养积淀所致。 

当然,这还和他文学悟性有关。他天性酷爱艺术,擅长摄影,善于扑捉生活中意象造型。他能巧妙地将这种技巧运用到诗歌创作中,因而,创作就在这片肥沃的艺术土壤中成长起来:粗实、茁壮、有生命力。“我,是攀着奶奶的拐杖长大的/这个清朝秀才的闺女/教我识的第一个字,只有两笔/奶奶无数次用拐杖按住大地/划得很深/一撇过来,又/一捺过去”(《奶奶的拐杖》)。诗中透过万千变化、转瞬即逝的视觉角度,向人们展现观察世界与思考民生的燃烧情愫。这分明就是知识分子在文翰政事间隙的诗意抒写。


生活,给了诗人特殊丰厚的人生况味。他用生动的笔触描写平凡生命的神情和动态。诗作《父亲的喇叭筒》中有一节这样写:“父亲抽烟的姿势很古董/眼睛总是半眯半开/父亲说,看得透迷迷糊糊的烟雾/就看得清形形色色的世界”。在看似轻松和不经意灵动中的“半眯半开”,这一神情形态,刻画出了父亲那善良、达观、平凡的品质,出乎意料却又在意料之中,自然地露出父亲温和而憨厚的神态。让读者去体会诗歌温籍的意味,去了解对人生的思考,去读懂对人生处境的体谅。同时让人明白,在细微处显现一个诗人和行政官员双重角色兼备的视觉特征。


他笔下的人物幽默、拙趣,神形兼备。他在《奶奶的拐杖》结尾这样写:“有一次,奶奶把拐杖高高举起/举成一个巨大的破折号/这头,搭着古奇洞的山/那头,连着黄河长江的水”。生活中的人物形象犹如日常所见般跃现眼前,又给人去思索。他的每首诗作都赋予深邃的思考,唤起人们共鸣,同时很好地给读者遐想的空间。


他的诗“言之有物”,不空洞,不玩形式,也没有无病呻吟。《母亲的棒槌》开头:“在邵水源头/在古奇洞/母亲是个有影响的人物/一根棒槌/指挥着山谷、河流与村庄/把朝霞敲醒来/又把夕阳,锤下山”。一“敲”一“锤”,表现出农村妇女勤劳生活画面;太阳一“醒来”一“下山”,却表现了劳动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场景。或拾取于家乡乡间习俗,或根自童年记忆,让读者感受到乡土情怀和底层意识。使人有亲切感,感觉欣赏的是真诚之作。他在繁忙的事务性工作之余,还能保持真挚的乡情,惦记着乡亲,不忘儿时的天真,是很难得的。这些诗作是他工作与思考的继续,读者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的责任感,感受到以诗歌的方式表达这种责任感的努力。


近期钟石山先生利用业余时间大胆尝试乡土诗歌的创作,尤其擅长乡情小诗。如前段报刊杂志陆续发表他的组诗《回到故乡》、《黄昏古奇洞》、《佘田桥豆腐》、《兜着你的风采去踏青》等,系列乡土题材是与他曾经生活的环境有关。他自小生活在山村,时常与山村的山水人物为伴,亲密接触。与家乡的山山水水、风土人情有一种割舍不断的情愫,而这种情愫已经深深地烙印在作者的心灵之中。同时区别于别的乡土诗歌创作,觉得他真有“别才”,真有“别趣”,很有“玩味”。按他自己常说的“喜欢在诗歌创作中把玩”,孰料,他竟真“把玩”出了名堂,“把玩”出了较高的艺术境界。在浮躁的社会中毅然决然痴迷文艺创作,并保持一颗平常心、好“玩”心,这实属不易。


       绿汀文艺微信平台,赞同并拥护腾讯微信团队保护原创制度。只接受授权本平台首发所投原创稿件的作者作品。感恩周进军先生理解支持,授权绿汀文艺首发本文!

投稿 1439099867@qq.com

责编   何俊良       微信   sdhjl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商震:“乡土诗”已被伪抒情者借用,甚至泛滥
【名家典藏】总第1145期 吴丽珠散文 || 礐石山上的蝴蝶
奶奶的拐杖(徐俐)
【诗评专栏】木易·徐汉洲||生命之力:徐汉洲诗歌之“酒神精神”与“血亲指认”
冯娜:写诗是一种修行
苗雨时 ‖ 让地域、历史、自然、文化交融 为诗歌创作的艺术生命 ——序杨立元《滦河诗群论稿》 (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