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鱼缸中的杀手

在自然界湖泊河流大海等水域中,水中生物的排泄物,尸体及有机物的残骸会在底层沉淀遗留下来,如果长期积累下去,这些水域中会堆积如山,水质也会日渐恶化。但实际上我们并没有见到这些场景,那么这些生物的排泄物,尸体及有机物的残骸都去哪来了呢?其实它们都被微生物异营性细菌分解掉了。      异营性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各个角落,我们的鱼缸内这些细菌也一直都存在。
不同种类的异营性细菌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会将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分解,例如鱼的排泄物,剩余饵料,鱼类尸体等 ,分解作用后消失于无形。
      所有异营性细菌的生长和繁殖的速度都非常快,只要在良好的环境中半天内就可以繁殖数亿个细菌。我们鱼缸中基本满足异营性细菌的生长环境,所以只要食物(有机物)充足的情况下异营性细菌就会自己飞速的成长,基本不需要人工干预。      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异营性细菌的排泄物(氨和硫化氢),它们都是有剧毒的,并且会在水中沉淀,积累(主要指氨,硫化氢不稳定很容易被氧化)。当浓度超过安全量,就会将鱼毒死。
      氨对鱼类的毒害反映非常强,他是亚硝酸盐的十倍,在浓度很低的水体中,就可以使许多鱼类产生中毒症状,甚至死亡。氨对鱼类的毒害情形根据浓度和鱼类的不同而不同。在0.01-0.02ppm的浓度下:
      鱼类可以忍受一段时间,但长期下去也会慢性中毒会干预鱼类渗透调节系统,破坏鱼鳃的粘膜层,减低血红素携带氧气能力。鱼类症状表现有,如常在水面喘气,鳃转为紫色或暗红,比较容易瞌睡,食欲不振,老停留在缸底不活动鱼鳍或体表出现异常血丝等。
在0.02-0.05ppm浓度下:
      氨会和其他疾病加速鱼类死亡。
在0.05-0.2ppm浓度下:
      会直接破会鱼类皮肤和肠道粘膜,照常体表和内部器官出血,同时伤害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0.05-0.2ppm为致死浓度,鱼类会急性中毒迅速死亡。
      水中的氨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氨(NH3),另一种是铵(NH4)。氨有剧毒,铵无毒。一般氨测试剂所测试的是氨和铵的总浓度,有时候测试出总浓度非常高,但鱼却很健康,那是应为水中铵的比例大。
      氨于铵在水中是根据PH来互相转化的,PH越高,水中所含有毒的氨(NH3)的百分比也越高。例如PH=9时,水中有25%的总氨是有毒的氨(NH3);PH=7时有毒氨的含量只占总氨的1%。在酸性水中,有毒的氨(NH3)基本不存在。所以氨的毒性会因PH升高而增加。
氨对鱼类具有强烈的毒性,只有把氨控制在极低的浓度下,才不会影响鱼的健康,控制氨的浓度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方法:
      1,换水降低氨的浓度,这是短期快速降氨方法,并不能根本解决问题。
      2,把水的PH调整到弱酸性,也就是PH<7的状态下,水中有剧毒的氨会转化成无毒的铵。但这种方法也不能根本解决问题,存在非常大的潜在威胁。和换水一样只可作为短期快速降氨方法
      3,可以大量种植水草,水草能以吸收铵的方式来间接消费氨,铵可以作为一种氮肥成为水草的养分。在一定的PH以及温度下,水中的氨和铵会有一定比率的转化关系,铵减少时,部分氨就会自动转化为铵,氨也就减少了。水草对铵的吸收可以降低氨的浓度,在水草茂盛的鱼缸中,氨的威胁也就非常小了,是根本控制氨的方法之一。
      4,建立完善的硝化系统,培养大量的硝化细菌(自营性细菌中去除氨的主力细菌),这种方法也是生态平衡体系中的一环,自营性细菌会直接吃氨,最终转化出无毒的硝酸盐。只要能培养住够多的消化细菌来转化氨,氨的浓度就能长期稳定的保持在非常底的安全浓度范围内,这也是在没有大量种植水草的鱼缸中普遍采用的方法。一句话总结:微生物的生态平衡第一个关键点就是氨,氨是鱼的粪便,剩余饵料等有机物而来,氨有剧毒,铵无毒,它们会根据PH高低进行转化,可以通过换水,种植水草,培养硝化细菌进行去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硝化细菌
去除剧毒氨的过程-硝化作用
池塘中氨氮的来源和降氨氮的方法
【水质】浅谈缸中隐形杀手
浅谈水族水质(转)
七彩神仙鱼与水草缸养殖入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