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笃学记丨003. 灵鉴含天

笃学记丨003. 灵鉴含天

继续学习《灵源大道歌》

3.

照体长生空不空,灵鉴涵天容万物

上次讲了这句的上半句,今天接着讲下半句。这些都是自己的学习体会,只能供参考而已。
其实照,不仅仅是“回光返照”,还有另一层的“照”。这个“照”,脱离了身体,如同日月,不仅照见五脏六腑皮毛骨骼,而且照见“五蕴皆空”,如同“灵鉴”,包容万物。这种“照”,才能照见空与不空,空而不空。
看、视、观、察、照,这些字的意义有程度上的差别。

【网图】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看,在语感上投入感最强。视,如同看,是眼睛的动作,比较投入。观,则有一定的距离和范围,“好像”是第三者的视角。察,则不仅仅是看、视、观,还要分析其细微处。从看到视到观到察,距离越来越大,看的深度却一层层在递进。
孔子说,看一个人,要看他做事或做这件事的动机、目的,“以”是原因。还要看他为什么要这么做,由,是由来、由头、路径。一个人性格的养成,做事的方法、路径的形成,必定有其根源,与他的家庭背景、教育程度等都有密切关系,这是深入一层的观察。不仅如此,还要“察其所安”。安,有安乐、独处之意,指的不仅仅是当时,或者说在众人面前的意思,而是在平时、在暗处、在一个独处的时候,内心究竟是怎么样一个状态,是安乐还是焦虑,是慎独还是放纵,是内守还是憋着害人等等,有“把心安放何处”的意思。孔子说,这样去观察一个人,他能往哪里躲藏呢?(公众号:潜真堂)
儒家重在入世,所以侧重对日常行为的观察。在这里,讲的是“出世”,有灵性一方面的内容。

【陈全林老师2013年画作】

在《心经》中,第一句“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首先是“观”,观的是“自在”,这就是修行的方法,而实际上,那个能“自在”,不依靠外物而存在的东西,是难以描述也难以观察的。经过不断的修行,由“观”而“照”,逐渐脱离具体的观察对象,超脱出来,“照”见“五蕴皆空”。如同灯光、日月之光,既能照你,又和你保持不远不近的距离。你是你,我是我,但是又有着微妙的关联。“五蕴”,也叫“五阴”,色受想行识,内容太多,这里不讲。
这就是“照”的妙处。
同样,在“回光返照”的过程中,不要被身体所束缚,要把自己放在更大的宇宙空间中去,以虚空为鼎炉,以日月为药物,才能长生久视,凝神光而为法身,空而不空。
鉴,即是“见”,通过一个物体而“见”,这个物体就是镜子。“灵鉴”,就不是一般的镜子,而是“心如明镜台”这个“镜子”。此处,即是性体,即是法身,即是妙明真心。
“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即是此意。
“宇宙万物,皆是吾真。”即是此理。
“灵根独耀,迥脱根尘。”即是此景。
“大圆无垢同时发,普照十方尘刹中。”即是此果。
在我们的修行中,随着定力的加深,心量的扩大,终有一天,如乌龟之脱壳,终将脱去众缚,获得此一自由境界。灵鉴含天,照天照地,照见万物。

【网络图片】

这是修行的“果”位境界。在具体的修行中,有很多方法,可以使用一些方便手段。比如,利用镜子的“幻修”之法,对着镜子修炼,可以迅速“出神”,但是如果没有师父看护,弄不好就精神分裂。还有利用阳光修炼的“圆光法”,手掌或其他部位可以修炼出“圆光”,就像一面小镜子,可以看到自己想看的东西,也可以帮人看病治病,还可以预测吉凶祸福。这两个我没有修行过,只知其名,略通其理,就不展开了。(公众号:潜真堂)
《灵源大道歌》一开始,立意高远,直奔主题。“命蒂”、“真息”、“观照”、“灵鉴”等语,即是理论,也是实践,既是境界,也是方法。若能明白此理,几乎可以说“再无余事”。
用印心宗二祖王骧陆居士的偈子为本段做结语——
寂照照寂,切忌用力。

成佛作祖,无他秘密。

2020042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天心最高境界乃天人合一心也,不真修实练,如何知其真蒂,既不知天为
《道德经》的哲学观点
​庄子的智慧:心静则能照见万物
《太乙金华宗旨》浅释:第10章 性光识光
一切唯心所现
看图悟理第四期:笋因落箍方成竹,鱼为奔波始化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