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阴阳类论篇第七十九

                                     在中医班的讲稿

在王冰著述的《阴阳类论篇第七十九》中,昉于轩辕,传注阴阳类五运六气的解释过程中,马时的《注证发微》中有;张介宾的《类经》中也有,当今的学者中注释的也有,然而他们注释的都会使人掩卷而叹,都是没有说明白谁是主气施用的气,谁是主运发生作用的气。谁是太一气,到底谁是主,谁是客,到底谁应该胜了谁,谁应该从了谁,让人都无所适从。脉难定,正邪难辨,阴阳难看。不管王冰怎样说,他由于不得其志士之人,宁可藏到深山中去,绝不轻易外传给他人,但是他还是把五运六气动静运行的方法留在了书中,《阴阳类》这一篇以标气相传就是最好的见证。所谓标气相传,是指五运六气太一在节气和中气初候时间中的运行,施用的气为标气,阴阳行的是标气,求的也是标气。是论五行中阴阳标气的运行,不是阴阳标气中五行的运行。

   孟春始至,春天分孟春,仲春,季春。从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共经过九十天,六个节气,十八个候气。黄帝二十八星的代称,燕 安闲的 坐,临观八极看着八方远的天色正八风之气 朝着太一从东方来的正风,即春天到,东风也开始来。时间到哪一方,太一丁壬走至哪一方的气,叫正风而问雷公春天的代称,曰∶阴阳之类,是说在五运六气图中,主运的气在里,为主地的气,主气的气在外,为主天的气,这叫里为阴,外为阳。天为阳,地为阴。太一的客气就运行在主气和主运的气中间叫合阴阳,叫人为合气。四时的气为地的气,为阴,阴无司天的气,为无阳气,阴无其阳,衰杀无已。司气的气为阳,阳无四时的地气,为无阴气限制,长而不停。生长不止则伤了阴,为阴灾;杀气不停,阳气被伤,伤了阳气,阳为灾祸,所以说天地间要阴阳相合,使客气太一才能正常运行。大地间的万物生长,一个是根,一个是苗,气离不开运,就是盘中五季的气,运离不开苗,就是外圈司天上下左右的气。这就是《四气调神论》中说的“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经脉之道,五中指五脏所主,何脏最贵?雷公对曰∶春甲乙 指的是易经中说的甲乙代表东方木 青,中主肝,治七十二日每运七十二天,五运为一年是脉之主时,臣以其脏最贵。帝曰∶却 依据念上下经阴阳从容,《上下经》《阴阳》《从容》都是书名,在《经脉·上下篇》阴阳比较中,子所言贵,最其下也。

    孟春开始到,黄帝安闲的坐在当时时序的时间,看着八方的远方,看着刮来的正气化生的东风。从而问春天。在五运所主的主运的气中,按照入经脉的天道,阴阳的气有两大类,你认为何脏最宝贵,最重要。雷公答道:春天是东方甲乙木运,青色所主的时间,十一脏取决于肝脏,主治七十二天,都是肝经脉主治的时间,当然肝脏是最宝贵,最重要的了。帝曰:依据着阴阳上下经的安缓运行顺序看,这么说不对,不能以肝脏为准,说它最重要,你所说最宝贵的东西,其实是最次要的。(注意,不懂五运六气运转的人,是看不懂的,连正文中的单词解释都看不懂)

雷公致 集中斋七日,旦 寅时复 总是重复 侍坐帝曰∶三阳 正阳,太阳的标气三阳 为经,二阳 阳明的标气二阳为维,一阳 少阳的标气一阳 为游部,此知五脏终始。三阴  (书中三阳,应改为三阴,张介宾改的是对的) 为表,二阴 少阴为二阴 ,是在北政年的上边东边为正阴为里,一阴 厥阴的标气为一阴 至绝作朔晦 月初的月亮为下月芽,为朔,徵其气生为朔,月末的月牙在上为晦,言其气尽叫晦, 上下具合以正其理。

    雷公集中斋戒七天,在早晨寅时又服侍黄帝坐在春天厥阴运的时序上。把人气与天光,运的气与司气合至到一起。黄帝说:看阴阳两类的气,必须先立起阳明司天年的年气图,知道是从北政年厥阴初运开始,看得是厥阴风温运的气,厥阴运春天七十二天的阴阳气,分为两段时间,从立春前的大寒开始到春分前的六十天87.5,是太阴的标气正阴气司天统管着天的上下,而春分后的十三天虽然是春天风温运,但是司天的气变了,是少阳的标气一阳统管着上下,是给春温又加上了阳气,故,你雷公说的厥阴春代表肝脏,以春为始,肝脏合之,肝脏是最宝贵的就不对了,应该用太阴司天的阴气下临,或把少阳的阳气分别入肝脏来论,才是最重要的。迎春的肝脏先加临太阴后,又加临少阳,在阴阳的两类气中加临的主气,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帝曰:三阳的正阳气为主气,在泉为开;二阳的阳明为主气,在后为太阴的阖气,少阳为主气,为太阴的枢气,厥阴的阴气一阴为主气,居太阳前,为太阴阖气,少阴的二阴为主气,为太阴的枢气,太阴的正阴气司天为主气的统帅,固密人的全身,统帅着阴阳两种气与厥阴主运的气共同运转。知阴为始,阳为终。知厥阴风时令运至的时间,太阴司天的气也同时到。这就是天的主气至,地的风的主运的气也至。一阳的少阳直接又行于司天的阴气中,故叫朔。厥阴以很少的阴气居于阳气中故为晦,一阴和一阳上下相贯,正应五行之理,而无替循环,故云具合以正其理。

雷公曰∶受业未能明。帝曰∶所谓三阳者,太阳为经,为在泉,为开 三阳脉至手太阴,戊寅交于太阴的上工,得春生,地气太过不同天化气。是人迎大于寸口, 弦浮而不沉,决以度,第三天丙辛日生成的火,火太过。 察以心,合之阴阳之论。所谓二阳者,阳明也,至手太阴,乙日生成的火,得厥阴风运生  弦而沉急不鼓,炅jiong至以病皆死。一阳者,少阳也,至手太阴,在少阳生成的火戊子上连人迎,弦急悬不绝,此少阳之病也这都是阳病司天的阴不病  专阴则死。三阴者,六经之所主也,太阴是司天的气主管着六经脉  交于太阴,伏鼓不浮,上空 志心肾的气 。指脊椎从上往下数第七节旁为心的神气所居的穴位,是心神控制下志神气的地方,叫小心之气。肺气上入心神,下入志神,从者福,逆者咎。二阴至肺二阴交在阳明二阳其气归膀胱,外连脾胃。一阴独至,经绝,气浮不鼓,钩而滑。此六脉者,乍   阴乍 阳,交属相并,缪mao通五脏,合于阴阳,先至为主,后至为客。

    雷公说:对五运六气中阴阳两气相交还是没明白,还是做不了事。帝说:当客气太一按时间运行作用在这个天体中时,必然是要与主气论生克制化,或与四季主运的气论生、伏、相并。

    所为三阳,是指在阳明司天,少阴在泉的北政年中,看的是初运春天五运六气的运转。而是以间气中太阴司天,厥阴主运,太阳在泉,当气上升时,主侍的三十天正交正化的情况。即立春和惊蛰。

    所以说太阳的火气太过,戊寅交于太阴时,火又得主运的气春风生,为阳气盛于内,胜于寸口的沉脉,太阴的沉脉也就沉而不沉了,故为弦浮而不沉,因为寸口主运的气成了风火的阳气大盛,大明。又因为是在北政年,一定在左手的寸脉上彰显出来。这就是第三天生成的火为阳,交在了太阴司天表面,为正阳的阳气,又流到了厥阴主运的气内论阴阳。太阳是同在泉的气,所以叫人迎的气大于寸口,成了弦浮而不沉的脉。

    所谓二阳,是阳明的气乙亥交于寸口太阴上,燥为阳同风温化气,是春天来了燥的秋气,内气风不鼓,内亮的阳度生于手太阴的三阴的表面,故弦沉急不鼓,运的阳气胜于寸口的阴气不沉,为病死,

  所谓一阳,是少阳的阳气交到手太阴的寸口时,一阳与手太阴是同一体的气,阳气很少,是晦中的阳气,同风化为阳盛,,太阴司天阳气没有绝,阳气悬着,是经气不足。是司天的阴气不病,阳气是病。故专阴,阳气必死绝。专阴,人也必死。

    三阴者:三阴是司天的气,是寸脉的气,它是六经之所主,任何一气的到来,都必须交于寸口,都要与司天的寸口论气,所以说叫肺朝百脉之气。以输精于皮毛。

   当太阴的气交于寸口,湿同风作用,脉不弦浮,是客气不伏主运的气,因为人的脊椎第七节之旁,是厥阴之位,是心气上控制肾气的地方,故伏鼓不浮而必有咎。

   二阴的气交于太阴,少阴的气是太阳的中气,上贯肝又入肺中,归入膀胱,连着脾胃。

   一阴的气交于太阴,一阴内绝于下,阴气少,不可能沉

    所以说六气都要调至中府司天之位,作阴还是作阳,也就是阴见了阳脉,还是阳见了阴脉,审查阴阳的相交,就好像筹划好了一样,该通入哪个脏腑,哪条经脉,心中明了,慧然独悟。

   司天在泉和间气,主运的厥阴,都是先来的气,主持着六十天五运六气的运转。故先来的为主气,主运。而后来的六气分别朝会于寸口的气,都是客气,故后至为客。

    雷公曰∶臣悉尽意,受传经脉,颂 得从容非常恰如其分 之道,以合《从容》,不知阴阳,阳为尊,阴为卑 不知雌雄。帝曰∶三阳为父,为阳为开 二阳为卫为维护太阴的阖气一阳为纪。为同太阴一体的朔气, 三阴为母,为天气,为表气,为下临的王气,为开,二阴为雌,为阴,为太阴同一体的气,一阴为独使。为太阴的晦气,游行在阳中。

    雷公说:这回我全都明白意思了,传授的经脉,诵读《从容》中非常恰如其分的道理,都前后一致,但是还是分不开阴阳尊卑先后的情况。帝曰:三阳为正阳,阳气最多,为最大的阳气,从着太阴,为开气;二阳的阳气少一些,次之,是太阴的阖气,从着太阴;一阳的阳气最少,居于太阴主事的一方,直接连着太阴,是太阴的枢气。太阴为正阴,阴气最盛,六气之所主,阴气上临于天下,淫于天下。二阴的阴气少一些,比三阴次之;厥阴的阴气最少,居于阳气一方,故是太阴的阖气。

    二阳一阴,阳明主病,不胜一阴,脉而动,九窍皆沉

    当二阳,阳明交于厥阴的一阴时,厥阴为主气,阳明为客气,客气为病气,二阳必须从一阴,故关脉动为沉,九窍在十八候气中,都是这样论。从顺的气为和气,不顺从为灾。故二阳不胜一阴。一阴是主气,客不胜主。

    三阳一阴,太阳脉胜,一阴不能止,内乱五脏,外为惊骇。

    当太阳,三阳的气交于一阴厥阴,太阳为客气,一阴为主气,太阳的阳气胜而不从,因为一阴是居于太阳中,三阳是在泉的气大于晦气。一阴不能阻止,禁住三阳,故内乱为惊骇。

二阴二阳,病在肺,少阴脉沉,胜肺伤脾,外伤四肢。二阴二阳皆交至, 交换病在肾,骂詈妄行,巅疾为狂。

当二阴交于二阳,二阴是少阴,少阴是客气,阳明二阳为主气,阴是此时的正气,二阳不胜二阴,少阴脉为沉。是阴克阳得肺病。如果是二阳为客气,胜于二阴少阴的主气,是阳伤了脾,是阳的邪气在外,必伤了四肢。阳盛为巅疾,为骂街。
    二阴一阳,病出于肾,阴气客游于心脘 胃腔下空窍,堤闭塞不通,四肢别离。

    当二阴交于一阳,二阴为客,一阳为主气。二阴行至朔旺气。是少阴的阴气行于胃腔之下,阴气晦阳气,阳胜为堤,闭塞不通,四肢不好使。

    一阴一阳代绝,此阴气至心,上下无常,出入不知,喉咽干燥,病在土脾。

    当一阴交于一阳,阴为客气,一阳为主气,由一阳代一阴,为代绝,一阳上连着三阴肝胆之气,上至头,下至腰和足发病,上下无常,咽喉也干燥,故病在脾中。

   二阳三阴,至阴皆在,阴不过阳,阳气不能止阴,阴阳并绝,浮为血瘕,沉为脓。阴阳皆壮,下至阴阳,上合昭昭,下合冥冥,诊决死生之期,遂合岁首。

    当二阳交于三阴,寸口脉还在。注意,根据标气三阴主气的天理,如果是阳不能过标气,阳气必不能阻止司天的三阴。如果是三阴处,阳气不能通过,阳气必绝。如果是二阳通过三阴的标气,为阳气盛,为反气胜,阳气就成了反行的气。故寸口的脉,浮为阳止了阴,为阳多阴簿,为血痂,沉为阴多阳簿,膿腐烂。故两脉相并互相绝断。所以说,诊脉时,论阴阳,诊阴壮,是上合昭昭于阴,上司天是太阴。论阳壮,是下合冥冥于阳,在泉的是正阳。定的是司天在泉的气。这样才是合到了岁首上,从而知道死生。

    雷公曰∶请问短期。这就是一年中春分以前短期的情况,黄帝不应。不是长时间一年的

阴阳情况 雷公复问。黄帝曰。在经论中。一年的,长时间的阴阳运行,都在《黄帝内经》文章的经论中。雷公曰∶请闻 听说其它  短期。黄帝曰∶冬三月之病,病合于阳者,至春正月脉有死征,皆归初春。

   雷公说:你说的都是一年中春天初气六十天短时间的阴阳行,若是一年的呢?黄帝说:初气初运司天在泉和运的气,只管春天春分前一段天的五运六气的运转,不应一年的气。雷公还要重复的问别的时间气的运行。黄帝说:都在《黄帝内经》文章的经论中。黄帝说:如果是农历十二月得了病,太阳的尺脉大甚,到春正月人就会死亡,即死亡归于春脉。

  冬三月之病,在理已尽,草与柳叶皆杀,春阴阳皆绝,期在孟春。

    冬十二月,如果是得了病,又是尺脉的阳脉甚,在五运六气的运转中,一定是在一年的年末中,尺脉应沉,为阴,为在泉,反而阳多,阳气胜,为尺脉浮,为得了阳病。推其天理可知,冬三月正是一年的终气的阴气将尽,到大寒的时间,正是阴尽阳气升起,年气交换的时间。是阴静,阳躁的时间,天地间的阴阳杀生是一个最特殊时间。阳气生成增多,阴气也跟着长大增多,阳气克杀了阴气,阴气就往后藏,克杀不是平常说的伤了阴,阴减少,而是成了阳前阴后;阴气多了就会是阴克杀限制了阳气,成了阴前阳后。所以在大寒和立春前的时间,应该是草木柳叶还是被阴气封杀的时间,应该是阴胜些,不应该是阳脉甚。冬三月阳脉大胜,得了阳病,一进入立春厥阴运的阳气主管六十天,阳气大胜并在阳病上,阳气无止,阳化气阴成形了,所以说死期在孟春。

  春三月之病,曰阳杀,阴阳皆绝,期在草干

  春三月是清明和谷雨的时间,不用说间气谁司天,三月,四月都是两阳相见大明的时间阴不胜阳的时间,正是阳克杀,伤阴气的时间,,故叫阳杀伤,所以说阳盛,脉浮甚,死于夏天。阴脉太甚为绝气。死在霜降草干枯死的秋天。

  夏三月之病,至阴不过十日,阴阳交,期在水。

   夏三月浮脉太甚,是得的热病,是在六月小暑,少阳运,寸口脉甚,得热病,至大暑前这十天,阴气绝而死,若是阴气太甚,时间至七月,太阴运,申金生溓水也会死。

   秋三月之病,三阳俱起,不治自已。阴阳交合者,立不能坐,坐不能起。

   秋三月是指九月,寒露和霜降的时间,阳明的秋气运,阳气已衰,阴气出,阳不胜阴,三阳俱盛,阴气不能正用。阳气盛,阳气显于阴脉,有阳而无阴,立不能坐,坐不能起,不死于秋,必死于冬。

   三阳独至,期在石水。二阴独至,期在盛水。

    故:当诊气脉来时,三阳独至,一定是有阳而无阴,是阳脉浮脉独至;交于太阳的冬运为病,叫时间在石水。

  二阴独至,要看二阴是代表阳气火热,为正月后的雨水,为盛水。是独阴无阳的盛水,当死于夏。

  要是二阴代表寒水,是冬水。夏水流水不冰。冬水为冰水,冻水。这是区别水是阴的,还是阳的关键的说明。所以说,用6表示水多,水旺的时候,同样都是6。分阴水和阳水,热水和冷水,只能心中易了。心中易了的阴阳区别,别人无法知道。伤寒中的五十九刺与《针经》中所指的五十九刺完全向背,心中易了,无法合用都是同理。所以说三阳独至,是太阳的阳气在冬三月独至,叫期在石水,水独至要分清是火中的水,还是清凉寒中的水,故叫其在盛水。

                                                  拄其间   锷未残

                                                                   2015.8.28.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帝内经白话版-- 阴阳类论篇第七十九
《素问》阴阳类论篇第七十九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类论篇第七十九》
26-黄帝内经素问补注释文卷之五十
一起来读《黄帝内经》(141)徐长卿
黄帝内经第七十九阴阳类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