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帖:望診遵經
<目錄>卷下
<篇名>診乳望法提綱
屬性:診乳之法。內經未言。李梃醫學入門云。女人屬陰。陰極則必自下而上沖。故乳房大而陰戶縮也。男子屬陽。陽極則必自上而下降。故陰莖垂而乳頭縮也。楊士瀛曰。男子以腎為重。婦人以乳為重。上下不同。而性命之根則一。診乳之法。觀此亦可心解矣。何也。相書謂婦人乳頭朝上。生子易養。乳頭朝下。生子難養。
以脾胃沖任之有強弱也。乳大者子多。乳小者子少。以脾胃沖任之有盛衰也。白小低偏者。子息難。以形色虧也。黑大堅硬者。子息好。以形色全也。男胎則左乳先脹硬。女胎則右乳先脹硬。陽從左。陰從右也。婦人受孕。其乳當轉黑。小兒臍風。其乳當結核。有諸中。形諸外也。至於婦人乳中堅硬。不紅不痛者。乳岩也。
乳中腫脹。色紅且痛者。乳癰也。癰者壅也。疽者阻也。六腑有所壅。則為癰。五臟有所阻。則為岩也。合色脈而察之。亦診婦人赤子之一助云爾。

<目錄>卷下
<篇名>臍府望法提綱
屬性:臍之為言。齊也。以其當兩腎之中。前直神闕。後直命門。而上下齊也。臍也者。人之命蒂也。或謂胎中之息在臍。道家之息在臍。殊不知雞乳而卵中不閉。水脹而臍內不通。況觀於剪臍而帶中血出。懷孕而腹中子鳴。益可知母氣通於兒鼻。母血通於兒臍矣。然此特論臍之理。非望臍之法也。望之之法。諸書謂臍大者多壽。臍小者多夭。以臍中為神闕。相體之本也。婦人臍深者子多。臍淺者子少。以臍內為子宮。沖任之屬也。人病臍腫反出者。死。以倉廩之本既竭。飲食之精不輸也。水病臍腫突出者死。以決瀆之令不行。州都之氣不化也。積聚腫脹。臍不凸者可治。臍凸者不可治。微則在於臟腑血脈之間。甚則舍於臟腑血脈之外也。懷孕三四月。臍便平滿者。女胎也。懷孕八九月。臍方平滿者。男胎也。女胎背母而懷。男胎面母而懷也。小兒多啼而臍凸者。氣逆於內也。小兒撮口而臍黑者。氣絕於中也。懷孕之外證。臍色當紅黑。臍風之死候。臍府當青硬。此謂誠於中。形於外。知微之顯也。膿從臍出。瘡繞臍生。腸癰之候也。任脈循臍而上。
沖脈俠臍而行。又察臍之所宜知者。若合病症而觀之。亦診家之一助云爾。

<目錄>卷下
<篇名>腎囊望法提綱
屬性:嘗謂肝脈絡陰器。囊形屬腎臟。故以腎為名也。然任脈起於會陰之分。督脈絡於合篡之間。是二經亦各有所主焉。察之之法。其惟形色乎。以形言之。囊宜小。紋宜細。小兒囊緊實者。多壽。氣勝形也。囊墜下者。多病。形勝氣也。傷寒六七日。囊縮者。厥陰病甚。邪氣傳入其經也。傷寒十二日。囊縱者。厥陰病衰。邪氣傳出其經也。囊脹者謂之疝。任脈為病也。囊腫者謂之水。關門不利也。陰囊更加腫脹。漸漸潰腐者。病水死征。
睾丸偏有大小。時時上下者。陰狐疝氣。此觀形之法也。以色言之。小兒腎囊緊細色紫者多壽。氣血足也。
寬大色白者多疾。氣血虧也。陰囊縐黑有弦者易養。形色皆順也。陰囊色赤無紋者難養。形色皆逆也。此察色之法也。合而診之。可通變矣。

<目錄>卷下
<篇名>陰莖望法提綱
屬性:夫前陰者。宗筋之所聚。太陰陽明之所合也。其精竅通於腎。溺竅通於脬。陰器屬於肝。督脈絡之。帶脈束之。沖任滲灌之。陽明主潤而為之長。動乎情。宰乎心。而其病則生於房室。診之之法。如經言宗筋縱者。陽明虛。宗筋痿者。肝氣弱。縱挺不收者。足厥陰之經傷於熱。縮入不用者。足厥陰之經傷於寒。陽強則有腎熱強中之證。陰痿則有魂傷骨極之因。陰氣不起者。傷於內。囊莖腫脹者。屬於疝。陰囊及莖俱腫者。水病之死證。陰囊及卵俱縮者。肝經之絕候。疳瘡者。淫穢之毒。腫痛者。濕熱之征。凡此諸候。當參四診。辨其寒熱虛實。察其輕重淺深。庶可識常通變矣。至於兒生陰物不起。亦為死證者。豈以賦稟不足。形體未備歟。
特察小兒。宜從望診。故並述之。

<目錄>卷下
<篇名>診汗望法提綱
屬性:嘗思汗液之有無。由於腠理之開闔。而腠理之開闔。則因衛氣之虛實。故經云。陽氣有餘。為身熱無汗。陰氣有餘。為多汗身寒。陰陽俱有餘。則無汗而寒。夫汗者。心之液。在營則為血。在衛則為汗者也。若因而診之。有部位之分。有形色之辨。部位者何。在陽經之部者屬乎陽。在陰經之部者屬乎陰。頭額汗出者。病在諸陽。手足汗出者。病在於胃。心窩汗出者。心臟虧虛。陰下汗出者。下焦濕熱。汗出偏沮者。使人偏枯之先兆。汗不至足者。熱病咳衄之危證。此皆部位之分也。形色者何。三陽實。三陰虛者。汗不出。三陰實。三陽虛者。汗不止。有汗身熱者。陽邪在營。無汗身熱者。陰邪在衛。汗出少者為自和。汗出多者為太過。風濕發汗。
微微似欲汗出者。風濕俱去。如水流漓者。病必不除。黃汗者。濕熱之證。白汗者。厥氣之征。紅汗者。氣虛之候。小兒初生。汗出如血者。多夭壽。小兒初生。汗出不流者。不成人。汗出如浴者。酒風之候。汗出如油者。命絕之容。汗出如流珠。脈浮者。衛氣衰。汗大如貫珠不流者。元氣絕。然汗出者。表將解。然汗出者。裏未和。汗出不止者。陽亡於外。奪血無汗者。陰虛於內。此皆形色之分也。若夫時有寒暑。衣有冷暖。
形有動靜。腠理因之而開闔。汗液因之而有無。非病也。常也。其或飲食飽甚。汗出於胃。驚而奪精。汗出於心。持重行遠。汗出於腎。疾走恐懼。汗出於肝。搖體勞苦。汗出於脾。是皆人事之異。非病候之殊也。故善診汗者。必視寒暑。觀冷暖。察動靜。知其汗之常。以審其汗之變。夫而後可按部位。辨形色。以分其表裏。而判其虛實焉。他如熱汗為陽。冷汗為陰。宜合體之冷熱而分之。合病之陰陽而辨之。則其診益備。其用益明矣。

<目錄>卷下
<篇名>診血望法提綱
屬性:嘗思血之為物也。和調於五臟。灑成於六腑。其色屬火。其形類水。內主於心。外行於營。迴圈上下。灌溉周流。以應度數。以奉生身。故經曰。血氣者。人之神。不可不謹養。若乃將息失宜。嗜欲過度。外感六淫之邪。內
動五臟之志。營衛不調。臟腑相勝。有過不及。病斯見焉。彼謂諸見血皆熱證者。是知其屬火。而不知其類水。知其太過。而不知其不及也。析而論之。則出於九竅。曰九竅出血。出於小便曰尿血。曰血淋。出於大便。
曰腸風。曰血痔。從鼻出曰鼻衄。從舌出曰舌衄。從齒齦出曰齒衄。從汗孔出曰肌衄。因嘔而出曰嘔血。因吐而出曰吐血。因咯而出曰咯血。因唾而出曰唾血。因咳而出曰咳血。因嗽而出曰嗽血。凡諸血證。所出不同。所因亦異。而況有毆傷出血。跌仆出血者乎。況有月事逆行。傷寒誤汗者乎。他如外科之瘡瘍出血。
女科之崩漏奪血。以及胎前產後。半產下痢。亦指不勝屈矣。故內經謂諸血皆屬於心則可。丹溪謂諸見血皆熱證。則斷斷不可。且就血而論其形色。亦有可辨。如諸書謂精壯者。血輪多。故色濃而赤。虛弱者。血輪少。故色淡而稀。陽證溢出鮮血。陰證下如豚肝。新血鮮紅。舊血瘀黑。色之鮮紫濃濃者。為氣盛。色之晦暗無光者。為氣衰。風證色青。寒證色暗。暑證色赤。濕證色如煙煤屋漏。便血淺褐色者已重。深褐色者尤重。褐色變黑者極重。吐血帶痰沫及粉紅色者屬於肺。正赤如朱漆光澤者。屬於心包絡。鮮紫濃濃者屬於脾。青紫稠濃。或帶血縷。或有結塊者屬於肝。咯吐稀痰。中雜如珠。血無幾。色不鮮者屬於腎。成盤成盞。
多兼水股痰涎者屬於胃。若從大便出者。多屬大小腸。從小便出者。多屬膀胱腎。此皆因形色而分也。其出於五官四體。又當因經絡而分焉。故經曰。陽絡傷。則血外溢。血外溢。則衄血。陰絡傷。則血內溢。血內溢。
則後血。凡血證。陽證則身熱多渴。陰證則身冷不渴。有潮熱者重。無潮熱者輕。上行多逆。下行多順。若吐出便凝。摸之不粘指者。為守臟之血。口鼻俱出如湧泉者。為心肺脈破。則皆不可治也。然予猶有說焉。如吐血先鮮紅而後凝紫。先多而後少。先疾而後徐者。其勢漸減。先凝紫而後鮮紅。先少而後多。先徐而後疾者。其勢漸增。亦皆可以相參也。若夫因氣色而病異。因脈證而病異。又當合四診而觀之。此特粗舉隅焉。以明諸見血。非皆熱證也。丹溪謂知其要者。可一言而終。言不可以若是其幾也。何也。不知其要。斯害也已。

<目錄>卷下
<篇名>診痰望法提綱
屬性:嘗謂虞書記時以鳥獸。月令占候於蟲魚。是因天之物以驗天也。內經診病於水液。後世辨證以痰涎。是因人之物以驗人也。蓋天道遠。人道邇。遠取諸物。近取諸身。其事雖異。其理則同。而況痰因病生。病以痰著。又事理之至明且顯者乎。間嘗考之於書。以為痰形稠而濁。飲色稀而清。寒痰青。濕痰白。火痰黑。熱痰黃。老痰膠。其滑而易出者。濕痰屬脾。燥而難出者。燥痰屬肺。清而多泡者。風痰屬肝。堅而成塊者。熱痰屬心。有黑點而多稀者。寒痰屬腎。病新而輕者。清白稀薄。病久而重者。黃濁稠粘。多唾者胃寒。流涎者脾冷。
舌難言。口吐沫者。邪入於臟。腹時痛。口吐涎者。蛔亂於中。咳唾涎沫。口張氣短者。肺痿之證。咳唾膿血。口乾胸痛者。肺癰之征。其吐如米粥。吐而腥臭者。皆肺癰之候。形如敗絮。色如煤者。悉老痰之容。此諸書因痰涎之形色。診病之淺深也。或謂痰聲相應為輕。不相應為重。由稀而稠者。病日退。由稠而稀者。病日進。因痰嗽而吐血者。多起於外感。因吐血而痰嗽者。多屬乎內傷。亦可因證以相參也。會而觀之。析而論之。則稀者為飲。稠者為痰。清者形氣不足。濁者病氣有餘。青白者少熱氣。黃赤者多熱氣。而凡痰形之變。
痰色之殊。胥於是乎推。亦於是乎斷矣。

<目錄>卷下
<篇名>大便望法提綱
屬性:莊生言道在屎溺。豈道果在屎溺耶。然就屎溺而言。亦可以見道。道固無不在也。是故諸書論大便。亦因之以診病焉。愚謂屎以得黃色之正者為中。得乾濕之中者為常。知其正。則知其偏。知其常。則知其變矣。
設因飲食之殊。而有形色之異。亦其變之常也。診之之法。諸書以為暴注下迫。皆屬於熱。澄澈清冷。皆屬於寒。出黃如糜者腸中熱。腸鳴滲洩者腸中寒。濡洩者因於濕。餐洩者傷於風。糞如溏者。洩瀉之病。大腸寒。糞如羊矢者。噎膈之病。大腸枯。如水傾下者屬濕。完股不化者為寒。洩利無度者腸絕。下利清股者裏寒。自利清水。色純青者少陰病。急下之證。行其大便。燥且結者。胃家實。下後之征。諸下血先便後血為遠血。先血後便為近血。從腸中來者。其色紅。從胃中來者。其色黑。白痢者。屬乎氣。赤痢者。屬乎血。便色白者。大腸洩。便膿血者。小腸洩。洩青白者。大腸虛。便腸垢者。大腸實。純下青水者。風痢。洩如蟹渤者。氣痢。黑如豆汁者。濕痢。黃如魚腦者。積痢。白如鼻涕者。虛痢。黑如雞肝者。蠱疰痢。五液注下。痢兼五色者。脾弱之證。股道不閉。黃汁長流者。腸絕之征。腹脹洩蛔者。疳脹。糞黑如狂者。蓄血。痢下蛔未死者。胃氣未絕。痢下蛔已死者。胃氣將絕。臥而遺屎。不知覺者死。病而大便如污泥者死。此皆因便以診病也。然難經以入者為實出者為虛。是則便閉者。形氣雖不足。而病氣有餘。便洩者。病氣雖有餘。而形氣不足。故標本病傳論曰。先病而後洩者。治其本。先洩而後生他病者。治其本。小大不利。治其標。小大利。治其本。先小大不利。而後生病者。治其本。病發而有餘。本而標之。先治其本。後治其標。病發而不足。標而本之。先治其標。後治其
本。傷寒論因之有急當救裏。急當救表焉。合四診而觀之。標本之分。先後之辨。其如示諸掌乎。

<目錄>卷下
<篇名>診溺望法提綱
屬性:竊聞春夏氣行於外。故汗多而溺少。秋冬氣收於內。故汗少而溺多。然有飲水同。飲之時又同。而壯者溺少。老者溺多。何也。蓋壯者如春夏之氣。升多而降少。老者如秋冬之氣。降多而升少。此其所以異也。知其異。以診其變。則診其變。可知其病焉。診法維何。閉癃者。三焦實。遺溺者。三焦虛。水泉不止者。胱膀不藏也。
得守則生。失守則死。小便不通者。膀胱不利也。頭有汗則死。頭無汗則生。外感小便清者。知不在裏。仍在表也。外感小便濁者。知其在裏。不在表也。水液混濁。皆屬於熱。澄澈清冷。皆屬於寒。溲便變者。中氣不足。
小便數者。腑氣有餘。小便黃者。小腹中有熱。小便白者。小腹中有寒。濁赤而短者。下焦實熱。清白而長者。
下焦虛寒。溺如黃柏汁者。黃膽猶輕。溺如皂角汁者。黃膽已重。尿變米泔者食滯。溺如脂膏者腎消。溺如血者血淋。溺如膏者膏淋。溺如沙石者石淋。溺有餘瀝者。氣淋。病淋者。頻欲小便。痛澀滴瀝。欲去不去。欲止不止也。白淫者。思想無窮。所願不得。意淫於外。入房太甚也。是皆診溺之法也。由是觀之。遺閉者。虛實之征也。清濁者。表裏之征也。赤白者。寒熱之征也。短長者。邪正之征也。遺閉清濁赤白短長交推。則虛實表裏寒熱邪正之變可知。虛實表裏寒熱邪正交推。則遺閉清濁赤白短長之變可知。他如淋濁消疸諸證。亦舉此而措之耳。

<目錄>卷下
<篇名>月經診法提綱
屬性:素問曰。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蓋天癸者。女子之精。月事者。女子之血。謂血為月事者。以事應月也。謂血為月經者。以月為常也。後人謂先期而至者為熱。後期而至者為寒。其實先期有虛實。後期亦有虛實。故先不可偏用寒。後不可偏用熱。而況有先後不定。通閉無常者乎。況有避年居季。逆行暗行。盛胎漏胎者乎。然則就形色而診者。是或一道也。診之之法。諸書以為根據期消長為安。血紅不結為正。來去失時為弱。色雜而
凝為病。濃而多者血盛。淡而少者血衰。赤而紫者屬熱。淡而紅者屬虛。陷經漏下。黑不解者。治用膠薑。以其下寒也。行經暴下。血去多者。則為奪血。以其中虛也。鮮紫而成塊成條者。多由血熱。黑敗而或散或摶者。必屬虛寒。成塊者氣之滯。疼痛者血之凝。行後作痛者為虛。將行作痛者為實。非時血下。淋瀝不止者。
謂之漏下。忽然暴下。傾注不斷者。謂之崩中。至若如屋漏水。如豆汁水者。前人謂其病氣實。而屬於濕。吾直以為形氣虛。而感於寒。然必參之脈證。合之形容。以辨其虛實。而判其寒熱焉。若夫五崩之診。王氏脈經以為白崩者形如涕。赤崩者形如絳津。黃崩者形如爛瓜。青崩者形如藍色。黑崩者形如血。釋之者曰。五色帶下。傷肝則青如泥色。傷心則赤如紅津。傷肺則白如鼻涕。傷脾則黃如爛瓜。傷腎則黑如血。
五色各應五臟。五臟俱虛。五色並下。是皆血之為病也。愚謂帶之為病屬乎任。經之為病屬乎沖。而經色之分。又當以紅紫辨寒熱。濃淡分虛實。鮮敗分新久。六法合觀。則紅紫濃淡鮮敗之變。皆可交推以解。而其寒熱虛實新久之變。亦可錯綜而知。第色雖屬望。而理不容觀。其將因問而得歟。醫為司命。尚其毋忽。

<目錄>卷下
<篇名>形體周身部位
屬性:竊聞人之生也。藉五行而化育。仗四大以成形。是故靈素視形容。觀體態。內則以臟分五行。外則以形合五臟。如肺合皮。脾合肉。心合脈。肝合筋。腎合骨。皮者肺之部。肉者脾之部。脈者心之部。筋者肝之部。骨者腎之部。皆以形體分臟腑也。然臟腑之經絡。營運於形體。則形體之部位。又當分臟腑之經絡。謹按靈樞經脈篇曰。肺手太陰之脈。起於中焦。下絡大腸。還循胃口。上膈。屬肺。從肺系橫出腋下。下循內。行少陰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內。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魚。循魚際。出大指之端。其支者。從腕後直出次指內廉。出其端。大腸手陽明之脈。起於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股兩骨之間。上入兩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外前廉。上肩出骨之前廉。上出於柱骨之會上。下入缺盆。絡肺。下膈。屬大腸。其支者。從缺盆上頸。貫頰。入下齒中。還出挾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挾鼻孔。胃足陽明之脈。起於鼻之交中。旁約太陽之脈。下循鼻外。上入齒中。還出挾口環唇。下交承漿。卻循頤後下廉。出大迎。循頰車。上耳前。過客主人。循發際。至額顱。其支者。從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嚨。入缺盆。下膈。屬胃。絡脾。其直者。從缺盆下乳內廉。下挾臍。入氣街中。其支者。起於胃口。下循腹裏。下至氣街中。而合以下脾關。抵伏兔。下膝臏中。下循脛外廉。
下足跗。入中趾內間。其支者。下廉三寸。而別下入中趾外間。其支者。別跗上。入大趾間。出其端。脾足太陰之脈。起於大趾之端。循指內側白肉際。過核骨後。上內踝前廉。上內。循脛骨後。交出厥陰之前。上膝股內前廉。入腹。屬脾。絡胃上膈。挾咽。連舌本。散舌下。其支者。複從胃。別上膈。注心中。心手少陰之脈。起於心中。出屬心系。下膈。絡小腸。其支者。從心系上挾咽。系目系。其直者。複從心系卻上肺。下出腋下。下循內後廉。行手太陰心主之後。下肘內。循臂內後廉。抵掌後銳骨之端。入掌內後廉。循小指之內。出其端。小腸手太陽之脈。起於小指之端。循手外側。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上廉。出肘內側兩筋之間。上循外後廉。出肩解。繞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絡心。循咽下膈抵胃。屬小腸。其支者。從缺盆。循頸上頰。至目銳。卻入耳中。其支者。別頰上抵鼻。至目內。斜絡於顴。膀胱足太陽之脈。起於目內。上額交巔。其支者。從巔至耳上角。其直者。從巔入絡腦。還出別下項。循肩膊。內挾脊。抵腰中。入循膂。絡腎。屬膀胱。其支者。從腰中下挾脊。貫臀入中。其支者。從膊內左右。別下貫胛。挾脊內過髀樞。循髀外。從後廉。下合中。以下貫內。出外踝之後。循京骨至小指外側。腎足少陰之脈。起於小趾之下。斜趨足心。出於然骨之下。循內踝之後。別入跟中。以上內。出內廉。上股內後廉。貫脊。屬腎絡膀胱。其直者。從腎上貫肝膈。入肺中。循喉嚨。
挾舌本。其支者。從肺出絡心。注胸中。心主手厥陰心包絡之脈。起於胸中。出屬心包絡。下膈曆絡三焦。其支者。循胸中。出脅下腋三寸。上抵腋下。循內。行太陰少陰之間。入肘中。下臂行兩筋之間。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其支者。別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三焦手少陽之脈。起於小指次指之端。上出兩指之間。循手錶腕。出臂外兩骨之間。上貫肘。循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陽之後。入缺盆。布膻中。散絡心包。下膈。循屬三焦。其支者。從膻中上出缺盆。上項系耳後。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頰至。其支者。從耳後入耳中。出走耳前。過客主人前。交頰至目銳。膽足少陽之脈。起於目銳。上抵頭角。下耳後。循頸行手少陽之前。至肩上。卻交出手少陽之後。入缺盆。其支者。從耳後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銳後。其支者。別銳。下人迎。
合手少陽。抵於下。加頰車。下頸合缺盆。以下胸中。貫膈絡肝屬膽。循脅裏。出氣街。繞毛際。入髀厭中。其直者。從缺盆下腋。循胸過季脅。下合髀厭中。以下循髀陽出膝外廉。下外輔骨之前。直下抵絕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指次指之間。其支者。別跗上入大指之間。循大指歧骨內。出其端。還爪甲。出三毛。肝足厥陰之脈。起於大趾叢毛之際。上循足跗上廉。去內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陰之後。上內廉。循股陰。入毛中。過陰器。抵小腹。挾胃屬肝絡膽。上貫膈。布脅肋。循喉嚨之後。上入頏顙。連目系。上出額。
與督脈會於巔。其支者。從目系下頰裏。環唇內。其支者。複從肝。別貫膈。上注肺。陰陽相貫。如環無端。其流溢之氣。入於奇經。轉相灌溉。奇經凡八脈。陰維、陽維、陰蹺、陽蹺、沖也、任也、督也、帶也。陽維起於諸陽之會。
由外踝而上行於衛分。陰維起於諸陰之交。由內踝而上行於營分。所以為一身之綱維也。陽蹺起於跟中。循外踝而上行於身之左右。陰蹺起於跟中。循內踝而上行於身之左右。所以使機關之蹺捷也。督脈起於會陰。循背而行於身之後。為陽脈之總督。故曰陽脈之海。任脈起於會陰。循腹而行於身之前。為陰
脈之承任。故曰陰脈之海。沖脈起於會陰。夾臍而行。直沖於上。為諸脈之沖要。故曰十二經脈之海。帶脈則橫圍於腰。狀如束帶。所以總約諸脈者也。於是乎因經絡以分部位。按部位而知經絡。或以經絡分臟
腑。或以形體分臟腑。而凡證候之殊。形容之異。與夫痘疹癰疽一切病患。皆可由是而察焉。黃帝曰。經脈者。所以能決死生。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諺曰。不熟十二經絡。開口動手便錯。醫寄死生。可不加之意乎。

<目錄>卷下
<篇名>身形望法提綱
屬性:竊思診形之法。必先知經絡之部位。辨形體之淺深。審其異同。察其常變。其病情乃可測焉。何言之。剛強者。形氣有餘。柔弱者。形氣不足。肥者常多血少氣。瘦者常多氣少血。心肺有邪。其氣留於兩肘。肝有邪。其氣留於兩腋。脾有邪。其氣留於兩髀。腎有邪。其氣留於兩。風勝則動。熱勝則腫。燥勝則乾。寒勝則浮。身強痛者。邪氣有餘。身痿弱者。正氣不足。腫起者。邪氣實。陷下者。正氣虛。上腫曰風。下腫曰水。從上腫下者屬氣。其邪在外。從下腫上者屬水。其邪在內。先腫而後痛者。形傷氣。先痛而後腫者。氣傷形。無形而痛者。
陰之類。有形不痛者。陽之類。無形而痛者。其陽完而陰傷之也。有形不痛者。其陰完而陽傷之也。此皆形之綱領也。善診者。推而極之。變而通之。按形體之淺深。審部位之經絡。合之氣色。參之形容。則其病雖異。
而其應不窮。夫乃歎靈素之中多活法。岐黃以後少完醫。否則率意而言。執方而療。欲其絲絲入扣。滴滴歸原也難矣。諺云。取法乎上。僅得其中。若取法乎中。豈不流於下乎。而況學其下焉者乎。

<目錄>卷下
<篇名>身容望法提綱
屬性:經言察觀病患之態。以知精神魂魄之存亡。然則臨證之際。何可恃其脈息。而不觀夫體態乎。夫體以形言。態以容言。觀其體。察其態。斯病證明而病情著。庶乎指有目。而首有目焉。其態維何。陽證多語。陰候無聲。多語者易治。無聲者難療。罵詈笑歌。其行日夜不休者。狂態也。直視僵仆。其脈陰陽俱盛者。癲態也。厥者。陰陽不足。冒者表裏俱虛。昏沉者。陰陽虧而神氣少。恍惚者。津液亡而心血虛。起臥不安。反復顛倒。心中懊者。虛煩之證。衣被不斂。言語善惡。不避親疏者。神亂之征。僵仆者屬乎陽。病由機關不利。傴僂者屬乎陰。痛為心腎之。如狂者。血蓄膀胱。熱結未瀉。如醉者。邪侵六腑。閉塞不通。妄言妄見者。邪在於胃。
不識不知者。邪入於腑。默默然不慧者。厥陰之候。兀兀然欲吐者。陽明之形。倚息者。氣逆而中不和。懈惰者。腎虛而胃不實。身偏不舉者。病在分腠之間。指偏不用者。病在經絡之內。不可轉側者。足少陽之實。不能動搖者。足少陰之虛。不能自轉側者。風濕相搏之容。不能自收持者。陰陽二維之病。尻以代頭。脊以代踵者。腎痹之證。登高而歌。棄衣而走者。胃實之形。難以屈伸者。風濕在於骨節。難以俯仰者。水氣在於腹中。不能俯者病在陽。不能仰者病在陰。項不可以俯仰者。足太陽之脈。腰不可以俯仰者。足少陽之經。腰不可以行走。項不可顧者。少陽之厥。腰不可以俯仰。項不可顧者。陽明之厥。脊痛腰重。形體不可翻身反覆者。胃絕。毛悴色夭。腰脊不可俯仰屈伸者。志傷。此皆病患之態也。而言其態者。或在實義之中。或在虛神之內。或見於坐臥動作之際。或著於皮肉筋骨之間。善診者。合五官之狀貌。參四體之形容。精乎靈素二書。熟乎軒岐四診。庶可豁然貫通焉。內訓曰。儀式刑之。齊之則聖。下之則賢。否亦不失於從善。誠哉。有智婦人。勝於男子。

<目錄>卷下
<篇名>形容望法大綱
屬性:蓋聞人之生。氣之聚也。形者生之舍。氣者生之元。形無氣則壞。氣無形則散。形氣也者。相須而不可離者也。設有偏勝。體態異焉。總而言之。其要有八。曰動、曰靜、曰強、曰弱、曰俯、曰仰、曰屈、曰伸。八法交參。則
雖行住坐臥之際。作止語默之間。不外乎此。診之之法。以表裏言。則動者、強者、仰者、伸者、為在表。靜者、弱者、俯者、屈者、為在裏。是容貌表裏之分也。以陰陽言。則動者、強者、仰者、伸者、皆屬陽。靜者、弱者、俯者、屈者、分也。以寒熱分之。則在表屬陽者多熱。在裏屬陰者多寒。是容貌寒熱之分也。以虛實分之。則陽道實。陰道虛。陽常有餘。陰常不足。是容貌虛實之分也。然以表裏陰陽寒熱虛實。八者合觀。將動靜中各有俯仰。強弱中各有屈伸。而變化無窮。則就動靜強弱俯仰屈伸八者合觀。將表裏中各有寒熱。陰陽中各有虛實。而變化亦無窮。且夫動靜交相養也。強弱交相濟也。俯仰屈伸。交相為用也。得其中。
則之八者。皆不可言病。不得其中。則之八者。皆可言病。然而中無定體。病不易言。蓋天有寒暑。人有陰陽。體有勞逸。年有老少。寒則多屈。熱則多伸。陰則多俯。陽則多仰。勞則多強。逸則多弱。少則多動。老則多靜。而況老少勞逸陰陽寒暑。又皆有動靜強弱之殊。俯仰屈伸之辨乎。然則天之於寒暑也。人之於陰陽也。體之於勞逸也。年之於老少也。四者。果能隨時以處中。方可因證而知病。不然。將以常為變。以變為常。未識厥中。焉知允執。其不顛倒也者幾希。

<目錄>卷下
<篇名>行止動靜提綱
屬性:人身一太極也。太極一陰陽也。診法之分動靜。猶太極之分陰陽也。太極動而生陽。靜而生陰。猶人身之動屬乎陽。靜屬乎陰也。動以行言。靜以止言。行有遲速。止有屈伸。猶太極之分兩儀。兩儀之分四象也。由是而剛柔得位。動靜有常。論陰陽則無咎。論身體則無病矣。然而陰陽有偏勝之時。身體有違和之日。故聖人測陰陽於氣候。驗病症於形容。就行而言。則速為陽。遲為陰。行之速者。陽之陽。行之遲者。陽之陰。就止而言。則伸為陽。屈為陰。止之伸者。陰之陽。止之屈者。陰之陰。陰陽之要。有表裏焉。有臟腑焉。陽入之陰則靜。陰出之陽則怒。重陰者癲。重陽者狂。以寒熱分之。則陽多熱。陰多寒。以虛實分之。則陽道實。陰道虛。
陽經之病。實則見其棄衣而走。虛則見其身重難行。陰經之病。實則見其坐而欲起。虛則見其臥而卷身。
陽主乎動。行之速者。陽有餘。行之遲者。陽不足。陰主乎靜。止之伸者。陰有餘。止之屈者。陰不足。欲動而不能動者。其病在陽。欲靜而不能靜者。其病在陰。乍靜乍亂。水漿不入。形體不仁者。陰陽離散。時動時靜。容止可觀。進退可度者。血氣調勻。善診者。觀動靜之常。以審動靜之變。合乎望聞問切。辨其寒熱虛實。化而裁之。推而行之。可謂知陰陽矣。

<目錄>卷下
<篇名>診坐望法提綱
屬性:嘗思觀形容者。非但欲診之於行。抑且欲診之於坐。苟能心領神會。雖一動一靜。莫不有昭著者焉。間嘗驗之於病。見有坐而仰者。坐而伏者。坐而叉手冒心者。坐而以手護腹者。以及坐而下一腳。坐而掉兩手。
或坐而不得眠。或眠而不得坐者。由是稽之於古。則謂坐而仰者肺實。實則胸盈仰息。坐而伏者肺虛。虛則伏而短氣。叉手冒心者。汗後血虛。以手護腹者。裏實心痛。其坐而下一腳者。腰痛之貌。坐而掉兩手者。
煩躁之容。但坐不得眠。眠則氣逆者。咳嗽肺脹。但眠不耐坐。坐則昏沉者。血奪氣虛。其他坐不能起者。陰經之證。立不能坐者。陽病之征。坐而欲起者。陰氣實。坐不欲起者。陽氣虛。轉側不能者。痿痹之狀。坐臥不定者。煩躁之形。是皆顯而易見者也。然合五官而察之。合五體而辨之。其坐臥之間。形容之變。竟有難於言傳者矣。是篇舉其一隅。導夫先路。至若聽聲寫形。尚有待於來者。

<目錄>卷下
<篇名>診臥望法提綱
屬性:在昔聖賢之於望也。不惟欲觀其行止。抑且欲省其衷懷。故雖寤寐之間。鑒察之下。亦有診法存焉。蓋嘗以是論之。臥之狀。有多睡者。無睡者。但欲寐者。不得眠者。轉側不能者。起臥不安者。其形又有仰伏舒卷之殊。內外左右之異。稽之於古。以為多睡者脾虛。無睡者胃實。但欲寐者。少陰之證。不得眠者。陽明之征。
轉側不能者。風濕相搏。起臥不安者。腹滿心煩。臥不得安者。胃中不和。坐不得臥者。肺中氣逆。其睡而仰者屬乎陽。睡而伏者屬乎陰。不得正偃者。胃不和而肺氣實。但欲伏眠者。腹中痛而肝氣虛。仰而舒足者。
小腸之證。仰而卷足者。腎臟之征。舒為陽。卷為陰。舒而不欲卷者。陽經實熱。卷而不欲舒者。陰經虛寒。睡向內者屬陰。是熱已去而正虛。睡向外者屬陽。是熱未去而邪實。腰痛左臥。卷左足而痛減者。病在左腎。
右臥。卷右足而痛減者。病在右腎。痛在肝者。屬左脅。故左著床則更痛。痛在脾者。屬右。故右著床則更痛。病在肺之左者。宜於左。病在肺之右者。宜於右。其肺癰生於左者。右臥則更痛。生於右者。左臥則更痛。
其水病。左半著床。則左半身愈腫。右半著床。則右半身愈腫。此皆臥診之大略也。合形狀而觀之。不有可見者乎。若夫因脈證而異。因氣色而異。又當參之四診。辨其三因。庶乎標本明而虛實判。不至以不平平之矣。

<目錄>卷下
<篇名>身容四法提綱
屬性:臨症之際。已視其形容。觀其坐臥矣。然有法焉。不拘於行住坐臥。難列於俯仰屈伸。屈指而計之。其綱有四。曰KTKT 。曰振振。曰戰。曰栗。KT KT 者何。項背強。KTKT然。猶短羽之鳥。欲飛而不能飛也。振振者何。身體動。振振然。若聳悚之容。欲定而不能定也。戰則身為之搖矣。戰之與振。振輕而戰重也。栗則心為之戰矣。栗之與戰。戰外而栗內也。故其為病也。KTKT者太陽實。甚則有臥不著席之形。振振者元氣虛。甚則有身欲擗地之狀。戰者其人本虛。邪在外而正與之爭。正勝其邪。故勢順而易解。栗者其氣愈微。邪入內而正與之爭。邪勝其正。故勢逆而難瘳。且KTKT者。太陽實。其證有有汗無汗之分。振振者。太陽虛。其證有汗前汗後之辨。戰在外。太陽之所屬也。身溫汗出。邪斯退矣。栗在內。少陰之所主也。身寒肢厥。邪則陷焉。故凡臨症之際。雖分觀以審其常。必合論以通其變。蓋不但不知其法者。不可為醫。即知其法而泥於法。或知其法而離於法。亦皆不可為醫也。經曰。能合色脈。可以萬全。斯誠活法也已。

<目錄>卷下
<篇名>意態望法提綱
屬性:望診之法。既觀身體視形容矣。然有時雖見於身體之外。實著於意態之間。又當存心省察。以診其病焉。
析而言之。有因人之好惡者。有因時之寒暑者。有因體之寒熱者。何謂因人之好惡。五十一難曰。病有欲得溫者。有欲得寒者。有欲見人者。有欲不見人者。而各不同。病在何臟腑也。然病欲得寒而欲見人者。病在腑也。病欲得溫而不欲見人者。病在臟也。何以言之。腑者陽也。陽病欲得寒。又欲見人。臟者陰也。陰病欲得溫。又欲閉戶獨處。惡聞人聲。故別知臟腑之病也。是蓋以寒熱分陰陽。以陰陽分臟腑也。推之於喜明屬陽者。元氣實。喜暗屬陰者。元氣虛。以及喜熱飲寒飲。惡熱飲寒飲。可廣其好惡之意也。何謂因時之寒暑。傷寒論曰。夏月盛熱。欲著複衣。冬月盛寒。欲裸其身。所以然者。陽微則惡寒。陰弱則發熱。此醫發其汗。令陽氣微。又大下之。令陰氣弱。五月之時。陽氣在表。胃中虛冷。以陽氣內微。不能勝冷。故欲著複衣。十一月之時。陽氣在裏。胃中煩熱。以陰氣內弱。不能勝熱。故欲裸其身。推之於夏月惡熱者。知其陽氣勝。冬月惡寒者。知其陰氣勝。以及春秋之惡寒惡熱。喜寒喜熱。可廣其寒暑之意也。何謂因體之寒熱。傷寒論曰。病患身大熱。反欲得近衣被者。熱在皮膚。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被者。寒在皮膚。熱在骨髓也。推之於身熱不欲近衣被者。則知骨髓不寒。身寒欲近衣被者。則知骨髓不熱。以及外無寒熱。欲近衣被者。骨髓寒。外無寒熱。不欲近衣被者。骨髓熱。而凡衣多惡熱。衣少畏寒之常。衣少惡熱。衣多惡寒之變。
亦可廣其寒熱之意也。是皆見於意態之間。著於身體之外。可不存心省察。以診其病歟。
醫書汗牛充棟。何須禍棗災梨。然余有不能已於言者。何則。炎黃之書。其旨深遠。漢晉之書。其文缺略。醫家因陋就簡。遂推趨時者為大名家。病家聞譽即延。亦信趨時者為真實學。自是術愈疏。方愈亂。病不至死。而醫死之。醫不欲誤。而書誤之。安得岐黃複起。明其道以辨其非耶。是用忘其狂瞽。著述遵經。非惟欲醫家以是診病。亦欲病家以是試醫。且不欲醫病之家以是遵我。亦欲醫病之家以是遵經。果爾。則雖禍棗災梨。或未必無小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7)[转载]灸法秘傳Moxibustionesoteric
阳虚湿温(三仁汤+平胃散+真武汤+活血祛於)
杏林贤言
中醫治病八法
醫學實在易
扁鵲心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