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今年能考上吗?奉上中国最难考的300所大学排名

日前,华东师范大学社会调查中心推出了《大学录取分数最新五年总排名》。 根据大学录取分数最新五年总排名,文科录取分数第一名是清华大学;理科录取分第一名是清华大学。

提醒

根据最近5年(2013-2017)我国高校第一批录取的分数推出的中国大学录取分数总排名,直接反映的是高校录取分数的高低,并不一定完全反映高校综合实力的强弱。

大学录取分数最新五年总排名

这个排行榜告诉我们什么?

01

大学录取分数的高低与学校类别强烈关联。

在所有类别的院校中,语言、综合和财经类院校更受社会与考生的追捧。

语言、综合和财经类院校分列受社会与考生追捧的前3位。

农业、师范和林业类院校受冷落。

02

大学录取分数的高低与学校所在地高度关联。

地处直辖市与沿海地区的院校更受社会及考生的追捧。

北京、上海、浙江、天津与江苏的高校分列前5位。

新疆、青海、江西、贵州与山西的高校分列后5位。

03

影响名次的因素除了录取分数外,还与名次临近的高校录取的 “大小年”现象有关,以及与新增参与排名的高校有关。

从近五年录取分数总排名来看,清华大学录取分总排名、理科录取分和文科录取分均位居中国高校第1位。

北京大学录取分总排名、理科和文科录取分三项指标均次于清华大学,位居第2位。

近年来迅猛发展的中国科学院大学总排名和理科录取分均位居第3位。复旦大学录取分总排名和理科录取分均位居第4位,文科录取分位居第3位。

上海交通大学录取分总排名、理科录取分和文科录取分均位居中国高校第5位。

其余表现出色的高校还包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人民大学、 浙江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大学等。

整体来看,近五年录取分数线较高的大学基本都集中在北京、上海、天津、江苏、广东、湖北等东部和中部省(市)。相比之下,中西部高校表现不尽人意。即使是中西部的双一流高校,近五年录取分数线大多也比较靠后,这也反映了近几年考生在填报志愿过程时非常重视地域的选择。

对此,家长和考生们可能存在这样的疑问:

城市比大学重要吗?

大学所在的城市不只决定了眼界,还直接影响了去哪里就业。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广东、浙江、上海、北京是流入人口最多的省份和直辖市,毕业后最有可能去这些地方,早去当然比晚去好。

另外,大学期间实习也是很重要的经历,优秀的公司大多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500强企业中北京有183个,上海有94个,深圳有52个。在这些城市就读将有更多去大公司实习就业的机会。

大学所在的城市不同,能够给孩子提供的资源也差别甚大。北上广等大城市相对于其他城市来说,名校资源、学术资源等都更为丰富,能够给孩子提供的机会也更多。

大学比专业重要吗?

浏览各招聘网站就会发现,公司招人时首先要求的是学校,其次才是专业。甚至在互联网、金融等工资较高的行业中,还有很多招聘不限专业。

选择层次高的大学,这样的学校投入的资源也更多,你周围的同学也更优秀。

在考研时211学校的学生也会比普通一本的学生更占优势。

志愿填报时究竟应该如何选择?

除非读医科、艺术、外语等专业,否则尽量选择综合性大学。读大学绝不仅仅是学本专业那几门课,越是综合性大学,能够给学生提供的综合资源越多。即使是学习外语这类专业,北大或是复旦的英语系和其他外国语系,也比外国语大学更合适。

不要去挤所谓的热门专业,在同等分数条件下挑更好的城市和学校。一所二流大学最热门的专业分数可能和北大历史系差不多,但是世界各大投行和咨询公司会更愿意招一个北大历史系的学生,到了公司后再培养。

关于具体专业的选择,要以适应面广为原则。因为大学所学到的具体专业知识,走出校门时就有1/3过时了,工作5年又有1/3过时了,没有适应性就难以有未来职业的发展。

如果有自己非常感兴趣的职业领域,恭喜你,为兴趣学习和工作的人是有福的,那会让小宇宙爆发。

但如果不知道该选什么专业,优先考虑高势能和适应性好的专业。比如,数学专业相对计算机专业和商学就是高势能的,计算机专业相对管理是高势能的。同理,数学专业适应性比生物要广得多,金融比会计要广得多。之后如果想要继续深造,从“万金油”似的专业转到很专、很窄的专业有可能,反过来几乎不可能。

从事数学和物理学研究,需要极高的天赋。这两个专业不是不能选,但是除非自己在这方面非常有特长,否则选这些专业时就必须明白,学它们只是打基础,将来是一定要转行的。

在理科中,生物和化学虽然要容易得多,但从事这两个领域的工作极为辛苦,而且工作不好找,将来很可能需要改行。因此不要觉得自己中学时这些课成绩还不错,就轻易选择这些专业,但是如果抱定只是通过学习这个专业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将来依然会不断学习,选择这些专业也无妨。

选择专业还要看国家今后20年的发展。中国未来一定会继续开放,和国际上的交流会越来越多,并且引领世界潮流,因此任何跟国际化相关的专业将来都会吃香,即使今天这些专业并不热门。

不论选择了哪个专业,如果不满意,也不要太沮丧,毕竟在大学比学习几门课更重要的目的,是从一个只会考试的学生变成一个社会人。从老师身上学习,同学们之间相互学习也非常重要。如果你的未来靠不上爹妈,那么从踏进学校大门的那天起,就努力和同学搞好关系,建立起一个好的朋友圈,这将受益终身。

选大学,其实选的是未来的朋友圈!

读什么样的大学,意味着你将来会与谁为伍。说得时髦一点,就是选择你未来的朋友圈。

例如,你选择了南方医科大学,意味着将跟一群立志学医的人在一起,他们走上工作岗位救死扶伤,成为医疗行业的精英;

你选择了西南政法大学,意味着将跟一群善辩的青年人在一起,你的同学今后多数会在政法部门和法律界工作,杰出者很有希望成为共和国的大法官、大检察官。

一般来说,选择到综合型大学就读,周边有各个学科的同学,多学科交叉,思路开阔,有利于创新,校友分布在各行各业,也有利于资源整合;

选择单科性大学读书,与行业的对应关系紧密,行业内人脉丰富。

所以,明确今后要到某个行业工作的学生,可以选择那些有着明显你喜欢的行业特色的院校;

对今后从事的行业目标尚不清晰的,以及今后打算创业的,可以选择一些为学生提供创造发展空间比较大的院校。

01

专业和职业息息相关,但是对应并不是百分百

高考志愿中,专业选择是必填项。选择专业其实就是选择未来的职业,但是目前中国毕业生大学期间所学的专业与未来从事的职业之间的对应关系并不那么一致。

相关机构曾做过多次学生在大学所学专业与毕业后从事职业是否一致的调研,结果发现:

工作5年以上的本科毕业生,专业与职业对口率最高的占到42%,工作十年以上的本科毕业生专业与职业对口率最高只有34.6%。

当然,到了研究生阶段,专业与职业的关系就紧密多了。

但是,很多学生研究生期间所读的专业与本科期间的专业也并不是一致的。

对考生来说,高考志愿填报的专业大多是本科期间就读的专业,但这与未来从事的职业之间还是不能划等号的。

考生也许会感到奇怪:为什么本科期间的专业与就业时的职业会存在很大的差距?其中有很多原因。

认为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从源头上看,大学开设的专业并不是完全按职业设置的。

以技能培养为核心的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可以基本按照职业需要进行,但事实上也只能尽量接近。

而对本科院校而言,特别是对综合性院校来说,专业设置源于社会需要又要高于或先于社会需要。

大学要引领社会发展,大学培养的人才,既要考虑满足当前的社会需要,又要高瞻远瞩,为未来的社会发展储备人才。

2、不少用人单位对人的素质要求胜过对专业知识的要求。

专业教育主要是知识学习和积累。

虽然说隔行如隔山,但同一个学科门类下不同专业学生之间,在专业知识方面的差别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大,相近专业之间,仅仅只有几门专业课的差别,同专业毕业的学生,在能力素质方面的差距却可能很大。

在职场上,用人单位招聘时,常有不限专业的,显然他们看重的是应聘者的素质与能力而非专业。

国际机构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知名外企、国内的银行等金融机构招聘志愿者、管理实习生甚或正式员工,也有许多是不限专业的。

3、部分学生的学历追求不会止步于本科。

不少本科生毕业后并不是直接进入职场,而是选择在国内外高校继续升学攻读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在许多知名高校,本科毕业生的升学率已经超过50%。

即使那些本科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的大学生,在随后的职业生涯中,选择继续攻读更高学位的人也会有一定的比例。

大家知道,研究生的专业方向与本科的专业设置大多是不一致的,即使完全一致,也有许多人为了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倾向于主动选择与本科不一样的专业方向。

例如,许多经济管理类的研究生,本科学的是理工类专业;不少理学类专业毕业的本科生,攻读研究生时,选择的是工学类专业。

这样的知识结构,对他们今后的职业发展是有利的。由此可知,本科期间的专业,到了研究生阶段还会变化。

等到研究生毕业后再到职场,从事的职业很可能已经与当初的本科专业离得很远了。

对于就读高职专科院校的学生来说,专业与职业往往结合得比较紧密,考生在选择专业时,要综合考虑自己的兴趣、能力和职业前景。

对于就读本科院校中的单科性大学(如医科类、电力类、财经类、政法类等大学)的学生来说,专业与职业的关系也是比较紧密的,其实你在选择这类大学时就已经基本明确了大致的专业和未来打算从事的行业。

02

选择定居的城市

一所大学的学生基本都来自全国各地,尽管那些到外地读大学的学生毕业后回到家乡工作的人数有不少,但通过多所大学的毕业生流向统计发现,

一名外地考来的学生,在大学所在城市读了四年书后,特别是那些大学毕业后接着继续读研究生、在这个城市生活了6到8年的人,毕业后在这个城市定居下来的比例非常高。

这也意味着,考生选择大学,不仅选择了未来学习4~8年的城市,而且很可能选择了未来要长期生活的城市。

这种对城市的选择,很可能并不是出于当初考生选择大学的本意,虽然不排除有一小部分人对大学所在的城市也很在乎,大部分的考生选择的是大学而非城市。

然而,当人在一个地方生活了几年之后,熟悉了这里的一草一木,适应了这里的生活习惯,就会对这个地方产生感情。

特别是在大学这个人生的黄金期,求知欲最强的时候在这里求学,情感需求最强烈的时候在这里交友,不少人还在这个时期经历了最难忘的爱情。

所以,不管当初你为了什么来到这座城市,等到毕业的时候,这座城市已经在你的心目中占有了很重的分量,你也很有可能选择定居于此。

高考志愿对于高三考生来说很可能是人生中第一份写下来的职业生涯规划书,它关系着你对大学的选择、专业的选择甚至对未来定居城市的选择,每个人没有理由不去重视它。

整理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恭喜你看完了文章,点个,分享一下再走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广东高考录取[理科]近1500所高校分数排名,定目标/填志愿必备!
2021年北京高考排名前1万的考生都被哪些学校录取了?你的成绩能上哪些大学?
【重磅】2016山东考生报考:99%家长都不知道43个基本常识问答!一分都不能浪费!
7所优秀的专科院校,王牌专业就业率不输本科,滑档考生可以兜底
惊呆:本来可以上重点大学,却偏要上专科殡葬!今年的考生怎么了
名校毕业生谈高考志愿填报策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