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考点29: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1956-2017年高考真题分类)
(2017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第 10 题。
图 8 全球变暖相关数据变化趋势示意图
全球变暖导致的环境变化越来越引人关注。地理小组的学生将图 8 中近十几年来(阴影所示)相关数据的变化趋势与以前进行了比较。
1.学生经比较后得出的结论,与图 8 所示信息相符的是
A.海洋表面增温趋缓,海平面减速上升
B.地球表面增温趋缓,海平面仍在上升
C.火山喷发频率增加,海平面加速上升
D.800 米以下海洋储热量增加,海平面减速上升
答案: B【解析】读图分析可知,海洋表面增温速度加快,海平面仍在上升,A错误;地球表面增温趋缓,海平面仍在上升,B正确;火山喷发频率增加,海平面仍在上升,但不是加速上升,C错误;800米以下海洋储热量先降低后增加,D错误。故选B。
考点:全球变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点睛】本题以全球变暖相关数据变化趋势示意图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对图示信息的获取、解读和应用能力。能够准确获取图示信息并加以分析判断是解题的关键。
(2017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第 11 题。
冻土是指温度在 0℃或 0℃以下,含有冰的土层或岩层,分为季节冻土和多年冻土。我国科学家考察了全球变暖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影响及其产生的后果。
图 9 多年冻土结构示意图
2.据图文信息判断,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A.活动层厚度变小,补给河流的水源增加B.活动层厚度变大,春耕播种的时间推迟C.永冻层上界上升,利于喜温植物的生长D.永冻层上界下降,建筑基础稳定性变差
答案: D【解析】全球变暖,气温升高,活动层的厚度增大,永冻层的上界下降,排除A、C;全球变暖,春季气温回升较快,春耕播种时间提前,B错误;永冻层上界下降,建筑基础稳定性变差,D正确。故选D。
考点:全球变暖的影响。
【点睛】本题以全球变暖对冻土的影响为背景,考查全球变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该题主要根据气候变暖,温度升高,从而对冻土、植被、河流、农业等方面产生影响分析即可。
(2016全国甲卷)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东北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据此完成问题。
3.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
A.大气温度
B.降水量
C.积雪厚度
D.植被覆盖度
答案:C在对流层,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受地形的影响,山地迎风坡的气流抬升,在一定的高度产生丰富的地形雨,故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先增后减;坡度越大的地区,降雪留存的难度越大,则积雪厚度越小,但在高山苔原带,积雪厚度与海拔基本无关,故选C;植被覆盖度与水分条件密切相关,而水分条件与海拔密切相关。
4.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
A.年降水最少
B.冬季气温最低
C.年日照最少
D.冬季风力最大
答案:D东北地区位于季风区,距离冬季风源地较近。冬季,强烈的西北风使山地的西北坡成为迎风坡,受大风影响,产生冻害。
5.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
A.蒸腾加剧
B.低温更低
C.降雪期推后
D.太阳辐射减弱
答案:C积雪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雪层以下地面起到保温作用,降低气温大幅下降所造成的灾害程度。根据材料可知,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东北长白山地区的降雪期推后,使地面在初冬没有雪层保护下迅速降温,冻害加剧。
(2016上海卷)气候异常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它严重威胁与影响人类的生存和生活。
6.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会导致
①欧亚大陆的冰川后退 ②太平洋部分岛屿逐渐消失  ③北美中高纬小麦减产 ④影响东亚的台风数量减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A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会导致:欧亚大陆的冰川后退,海平面上升太平洋部分岛屿逐渐被淹没甚至消失;北美中高纬地区热量增加小麦可能增产;全球大气环境紊乱,影响东亚的台风数量增加。选A正确。
7.今年4月,太平洋周边某些国家出现异常高温干旱天气,有专家认为这与厄尔尼诺有关。根据厄尔尼诺影响的一般规律判断,发生干旱的国家可能是
A.日本          B.泰国      C.智利        D.秘鲁
答案:B  厄尔尼诺是南太平洋赤道附近的海水增温的现象;它的影响使得美洲西海岸的智利、秘鲁多雨;日本大部分地区多雨;东南亚气候变得干旱,泰国干旱严重。选B正确。
考点:考查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2015江苏卷)下左图为1971-2008年世界及部分国家人均碳排放与人均GDP变化率,下右图为1971、2008年世界及部分国家单位GDP碳排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美、日、德三国人均GDP变化率均低于人均碳排放变化率
B.美、日、德三国人均GDP与人均碳排放同步增长
C.美、日、德三国单位GDP碳排放最大的是美国
D.1971-2008年单位GDP碳排放下降量最大的是中国
答案:CD 两图分别是1971-2008年世界及部分国家人均碳排放与人均GDP变化率图和1971, 2008年世界及部分国家单位GDP碳排放图,读图可以看出美、日、德三国单位GDP碳排放最大的是美国,中国是1971-2008年单位GDP碳排放下降量最大的国家,故答案选CD。
9.下列措施中能有效降低单位GDP碳排放的是
A.控制人口数量    B.加快发展新能源   C.加强科技创新    D.缩减生产规模
答案:BC  加强科技创新可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能有效降低单位GDP碳排放,太阳能、潮汐能、风能、等新能源不排放碳,所以加快发展新能源能有效降低单位GDP碳排放,而缩减生产规模和控制人口数量可以有效减少碳排放总量,不能减少单位GDP碳排放,故答案选BC。
考点: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之路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表1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据此完成7~9题。
表1
年     份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植株数量
灌木植物
1
1.00
1.00
1.00
1.00
草本植物
1
1.18
1.20
1.21
1.23
地上生物量
灌木植物
1
1.09
1.10
1.12
1.11
草本植物
1
1.47
1.55
1.52
1.53
地下生物量
灌木植物
1
1.01
0.99
0.98
0.97
草本植物
1
1.21
1.29
1.42
1.58
10.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  )
①生物量提高 ②生物量降低 ③植株密度改变 ④植被分布改变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A [解析] 表中信息显示生物量包括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除灌木地下生物量略有减少外,其他均有明显的增加,故生物量提高,故①正确;表中草本植物数量明显增加,密度增大,而灌木数量没有变化,故③正确。
11.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  )
A.植株数量  B.总生物量
C.地上生物量  D.地下生物量
答案:D [解析] 对比表格中的数据,表中地下生物量中灌木植物下降,草本植物则大幅上升,出现此消彼长的竞争。
12.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  )
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
B.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
C.灌木植物繁茂、草本植物萎缩
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繁茂
答案:D [解析] 根系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地下生物量中灌木植物自2011年开始明显低于2009年,说明根系出现萎缩,草本植物相反,故未来变化趋势是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茂盛。
[2014·福建卷] 图2示意1972—2011年我国西北地区某流域不同朝向冰川面积的变化(单位:平方千米)。读图回答3~4题。
图2
12.造成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变暖  B.地壳抬升
C.流水搬运  D.风力侵蚀
答案:A [解析] 从图上可以看出,该流域南部、东南部冰川面积大大缩小,而东部、偏北部冰川面积增大,这是因为气候变暖,使得偏南部流域冰川融化,造成冰川面积缩小,故A项正确。冰川面积变化与地壳抬升无关,也不是受流水搬运、风力侵蚀作用导致,故B、C、D项错误。
14.若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趋势不变,将导致(  )
A.冰蚀作用增强  B.绿洲面积增大
C.干旱程度加剧  D.流域面积扩大
答案:C [解析] 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河流的水源补给主要是依靠高山冰雪融水,冰川面积减小,河流的流量将减少,地方小气候变得更加干旱,加剧了西北地区的干旱程度,故C项正确。冰川面积减小,冰蚀作用减弱,绿洲的面积将缩小,流域面积缩小,故A、B、D项错误。
[2014·海南卷]近年来,全球变暖使北极(海洋运输)航线的开通逐渐成为可能。图4示意计划中的北极航线(包括东北航线和西北航线)。据此完成9~11题。
图4
15.东北航线、西北航线会合处N临近(  )
A.北冰洋和大西洋的分界线
B.欧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
C.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
D.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
答案:D   根据图示和经纬度定位,N为白令海峡,它既是北冰洋和太平洋分界线,又是亚洲和北美洲分界线,D正确。
16.若北极航线开通,该航线(  )
A.可全年航行
B.单位距离能源消耗较少
C.不宜使用罗盘导航
D.航行的船舶维护费用较低
答案:C   北极航线只有夏季短暂时间能通航,A错;北极航线浮冰较多,运行速度慢,单位距离能源消耗较多,B错;浮冰冲撞船体,破坏船只,维修费用较高;北极地区磁场较强,不宜使用罗盘指向,C正确。
17.若北极航线开通,下列国家间海上航运受益最大的为(  )
A.中国——巴西
B.日本——英国
C.越南——法国
D.美国——印度
答案:B   从日本到英国通过北极航线比走其它航线距离近得多,运输成本就会大幅度降低,效益自然较大,B项正确;A、C、D所示国家间都不是走北极航线最近。
18.[2014·广东卷] 有研究认为,近几年欧洲西北部(参见图5)冬季温度偏低可能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其合理的解释是(  )
图5
A.海平面上升导致沿岸上升流减弱
B.冰川融水增加导致沿岸暖流减弱
C.极地东风带北移导致偏北风加强
D.中纬度降水增加导致气温年较差增大
答案:B   【解析】冬季温度偏低可能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全球变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冰川融水增多,海平面上升导致沿岸上升流减弱,上升流为寒流,则气温增高,冰川融水增加导致沿岸暖流减弱,气温偏低。
(2014年高考江苏卷)2013年5月2日《中国科学报》:据美国夏威夷冒纳罗亚天文台测定的数据,大气二氧化碳(CO2)浓度日均值将于今年5月初超过400ppm。图7是CO2浓度曲线(①)与全国温度曲线(②)、黄河流域温度曲线(③)、江苏省温度曲线(④)、喜马拉雅山南麓尼泊尔温度曲线(⑤)比较图。读图回答13~14题。
图7
19.四个地区气温变化与CO2浓度变化呈( )
A.正比关系           B.正相关关系            C.反比关系            D.负相关关系
答案: B
【考点】考查气候变暖的原因以及读图分析能力。
【解析】如图所示,CO2浓度呈上升趋势,而全国温度、黄河流域温度、江苏省温度、喜马拉雅山南麓尼泊尔温度均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因此答案选B。
20.各地年平均气温的年际波动不一致说明( )
A.CO2浓度不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B.纬度位置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C.海陆位置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D.海拔高度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答案: A
【考点】考查气候变暖的原因
【解析】影响气温高低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CO2浓度的变化不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原因。
21. (2013年高考广东卷)某研究小组认为,在冰雪覆盖的高纬度地带植树造林可能加剧全球变暖。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在该地带植树造林( )
A.增加了对CO2 的吸收
B.降低了地面反射能力
C.降低了大气相对湿度
D.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
答案: B
【考点】影响全球气候的因素
【解析】在冰雪覆盖的高纬度地带植树造林,改变了地表状态,使冰雪覆盖面积减少,降低了地面反射能力,地球获得更多的太阳辐射,导致全球气候变暖。选项A增加了二氧化碳的吸收,有利于缓解全球气候变暖;选项C植树造林能够增加大气的相对湿度;选项D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增加对全球气候的影响相对较小。选项B符合题意。
22.(2012高考真题广东卷)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能够对大气中CO2浓度进行调节,有人称之为海洋“生物泵”作用。该作用可能
A.缓解全球变暖              B.缩小臭氧层空洞
C.减轻酸雨污染              D.加快海洋流速
【考点】植物对CO2浓度的调节作用
【解析】本题所提及的海洋“生物泵”作用,从其概念“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能够对大气中CO2浓度进行调节”,可以知道它对于大气中CO2浓度进行调节,可能增加或减少CO2浓度,进而可能缓解全球变暖。
【答案】A
(2012高考真题浙江卷)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南非东部海边城市德班召开,大会重点关注了二氧化碳排放。完成1~2题。
23.2009年我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50%。下列措施中有助于实现该目标的有
①推广太阳能、核能        ②降低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费的比重      ③扩大森林面积       ④提高单位GDP能耗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考点】本题考查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的措施。
【解析】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一是与人类排放量大(主要是化石能源燃烧)有关,二是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减少有关。因此其解决的措施应从减少化石能源的比重,推广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核能、地热能等),同时应保护植被,扩大森林面积,增大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量。因此①③正确,④“提高单位GDP能耗”会加大能源消耗量,不符合题意。
【答案】B
24.据下表分析,德班的气候类型是
第2题表 德班气候观测站:29º50′S ,31º2′E 海拔:5m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平均气温(℃)
23.5
24.5
23.5
22.0
19.0
16.5
16.5
17.0
19.0
20.0
21.5
22.5
降雨量(mm)
118
128
113
91
59
36
26
39
63
85
121
124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地中海气候
【考点】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的判读。
【解析】根据最冷月的气温>15℃,可判定德班属于热带气候,结合其降水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排除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降水突变性强,降水最多月份可达到600 ~700 mm,也可排除;或者可以根据的德班的经纬度位置也可判读气候类型。
【答案】B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图1是1992年和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对比图。读图回答1~2题。
25.1992年至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不断缩小,反映了
A.地壳活动强烈
B.日地距离缩短
C.黄赤交角增大
D.全球气候变暖
【答案】D
【解析】1992年至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不断缩小,说明冰川I融化速度加快,则推出该地区气温开高,即反映了全球气候变暖。
26.全球冰川大量融化和退缩会导致
A.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加剧
B.冰川融水增多,全球水量增加
C.海洋面积增大,海岸线长度增加
D.热量消耗增多,全球温度下降                      【答案】A
【解析】全球气候变暖使全球冰川大量融化和退缩,冰川大量融化产生水量流入海洋,会导致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加剧,海洋面积增大,但海岸线长度不一定增加,冰川融水增多,全球水量总体不变。
如何关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南极出现奇怪“绿雪事件”背后:富国受益,穷国遭殃?
地球是冷是热“难以定义”,2020年是灾难年吗?
南极冰川
来不及了!气候控制目标实现也没用,喜马拉雅冰川将大规模融化
冰川消融,54年前坠机残骸现身
研究:全球变暖或加剧经济失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