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聊几份业绩快报

最近,不少公司发布2017年度业绩快报,其中有三家公司是书房成文分析过的,有两家是老唐的持仓股。这几家企业的业绩,都在三季报里预告过了,实际业绩也都在预告的范围以内,本次预告实际上没有任何新信息。但好多朋友关心,老唐还是聊五毛钱的

,算是个基本面复盘吧。


在谈公司之前,先小科普一下业绩预告的事情。有很多朋友不知道什么公司、什么情况下需要发布业绩预告,我记忆里的规则大致是:

①中小板和创业板企业,必须在每年10月发布的三季报里做出全年业绩预告;

②主板企业以下三种情况,必须在三季报里做出预告A.当年可能亏损;B.当年可能扭亏为盈(就是上一年是亏损的,今年预计将盈利);C.业绩同比可能会增长或降低超过50%

③其他情况,企业随意,可预告也可不预告。

三季报预告以后,企业「可以」在年报发布前,主动披露业绩快报(就是今天谈及的这个)——注意「可以」表述,也就是说并非规定,企业自己看着办,愿意披露就披露,不愿意就拉倒。


但是也有两种情况是必须的,一种是中小板和创业板企业,如果和深交所预约的年报披露时间是2月底以前,那么业绩快报就随意。如果在2月底以后,就需要在2月底以前发布业绩快报;


另一种情况是,因为三季报发布的时候,全年还没有结束,所以业绩预告有可能不准。如果全年结束后,上市公司发现实际业绩和三季报里预告的业绩有重大差异,也需要发布业绩快报。


之所以说「记忆里的大致规则」,是因为这是多年前的规定,多年没怎么关注预告事项这种事儿了,有微调也说不定。想知道准确规则的,自己上深交所和上交所网站去查规定。

 

下面逐家说,先说信立泰。

 

信立泰三季报里预告的是0%~10%增长,结果4%,中规中矩。整个业绩预告里没有任何值得注意的新信息。所有关于信立泰的经营特点、发展隐患和预期轨迹,均仍可直接阅读去年3月的《投机者信立泰》上下篇和去年8月的《信立泰中报速读》旧文(号内搜里搜“信立泰”即可)。


那三篇文章里,不仅有对信立泰的分析,还直接给了估值数据,目前暂时没有需要补充的。


信立泰本轮高点出现于去年最后一个交易日,最高股价45.68元,对应市值478亿,调整最低位置出现在本月9日,最低股价36.55元,对应市值382亿,基本就是围绕合理估值空间小幅波动,既没有触及有便宜可占的卖出区间,也没有达到有便宜可占的买入位置。因此,我呆坐傻看至今。

 

再说海康。

海康的最早覆盖是去年的五一节,源于大家的点杀。详细观点见《王者海康》四篇文章。在五一过后的第一个交易日买入后,随着对它的继续学习,我对海康的观点有轻微调整,是象乐观方向调整。比如去年11月1号《乱炖三季报》对海康的阐述


以及本月7号大清早发布的《暴跌之后》,在海康股价收于36.61元的时候,老唐还妄想着再跌一点,准备加仓海康呢!


很遗憾,没给机会,10个交易日直接弹起来超过20%,口水又白流了。此时可以说说老唐当时对海康的计划了:准备在31以下和26以下,各加仓2个百分点。


为什么是这两个价位,说破了也不神秘,就是30倍市盈率和25倍市盈率的位置。背后的原理嘛,以前阐述过,对于优秀企业,最高可以给到合理估值的上沿,


公司三季报预告全年业绩85~100亿,因比较看好,拍脑袋取偏乐观值95亿(实际快报为94亿)。总股本92.3亿股,按照30倍和25倍市盈率计算,价格分别为30.8825.73元。

 

这背后隐含着我运用pe估值时的三大核心前提:第一,我认为海康的利润是真金白银;第二,海康维持当前盈利所需资本投入较小;第三,海康确定会有25%的增长。连续三年25%的增长,意味着三年后业绩翻倍,25倍市盈率买入,符合老唐估值法要求的“三年后若以15~25倍市盈率卖出能赚一倍就是值得买入的位置”。——一说破,又会收获一片鄙视的眼神咩

 

至于为什么会确定有增长,看《王者海康》一文、上面《乱炖三季报》的截图①②,以及昨天老唐推送的那个老大哥修仙图。鉴于敏感因素,被迫装神:“懂的自然懂,不懂的就别问,你又不知道还瞎问个啥?”

 

不过,有句话还是要补充的:修仙一语,只是揣摩市场看法,算茶余饭后虾扯蛋,非投资依据,实际上老唐昨天也没有买进一股海康,只是过了过嘴瘾。

 

再说说老板电器。

老板电器,我不持有。只是因为大家的点杀,于2017年4月写过一篇分析文章,文中给出的结论是以当时的市值386亿买入,很难获得满意的收益率


最终的选择是,我不敢投


今天,老板电器封死跌停板,但市值依然有422亿,比成文当日的386亿高出近一个涨停板,所以,老唐引用该文,并非为了嘚瑟自己看对(若以市场表现衡量,老唐经常看错的。务必在看到老唐嘚瑟正确案例时,别忘了老唐不说的那些被打脸的案例,比如白云机场。再说了,其实看对也不值得嘚瑟,闭着眼睛瞎说也有50%概率对),而是想强调该文排除企业的思考方式:


书房多篇文章都曾强调过,能否回答该企业“何以长期保持高毛利而没有引发更多产业巨头进入参与竞争”,是区分懂不懂一家企业的核心问题。


如果不能清晰有说服力的回答自己,那就足以证明它属于自己不懂的范围。不懂怎么办?不懂不去就是了,不懂不去比会运用180种方式计算企业估值可要重要百倍!


 

投资,是个很有趣的考场,它只是让我们在几千道题里,自由挑选几道自己有把握回答的问题来答即可,不答的题完全不扣分,甚至只要敢承认自己一道也不会,老师一样给班级平均分(指数基金)。这样的考试的规则,何必要去挑那些难度系数超高的题来操练呢?

 

当然,有些情况下,可能是自以为懂了,能够给出答案。实际上是运用循环论证,自己骗了自己——说起自己骗自己,想起一个经典桥段:前段时间有某企业计提炒股亏损数十亿,导致业绩巨额下降,有人转发一篇奇文给我看。文章挺长,里面有段论证很别致,大致是说该企业的炒股战绩,如果不算亏损的部分,实际是盈利的。这种自己给自己注射麻药的狠劲,也算是登峰造极了

 

不懂而以为懂,在投资界常见,既有知识因素,也有心理因素,总体还挺难解决的。但一般来说,如果在研究任何一家公司之前,都能问自己一遍《看不懂与看得懂》一文谈到的4个问题,掉坑的概率会小很多。


四个问题拷贝在此供参考:

①这家公司靠销售什么商品和服务获取利润?

②它的客户为何从它这里采购,而不选其他机构的商品或者服务?

③资本的天性是逐利。眼看这家公司坐享丰厚利润,为什么其他资本没有提供更高性价比的商品或服务,抢占了它的市场份额,或逼迫它降低利润空间呢?

(更高性价比,即可以是同样质量/数量+更低价格,也可以是同样价格+更高质量/数量) 

④假设同行挟巨资,或者其他产业巨头挟巨资参与竞争,该公司能否保住乃至继续扩张自己的市场份额?


明天就月底了,附个简介当月结吧:

截止2月27日中午收盘,老唐持股茅台41%+,腾讯18%+,国投9%+,民生H6%+,招行H5%-,洋河6%-,信立泰4%-,双汇4%-,海康3%-,古井B5%-,另有观察仓宋城不计。


2018年内累计交易仓位占比约7%,有约93%的仓位呆坐不动。2018年沪深300指数涨幅约1%,老唐市值涨幅约5%-

雪球组合「老唐实盘」净值3.09元,同口径实盘净值约3.52元,差异拉大致约14%,主要因港股和B股与组合内替代品种的涨幅差异造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信立泰(SZ002294)$ 昨晚本想等个3季度预报,没来预报就是好事,3季报过后年报就要等到明年...
有价值的策略转帖
期待的五月
股票的大年和小年
如何避免踩雷?成长投资必须靠他!
养家午评1021:周末策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