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姑苏纪事:绣谷饯春,一番樱笋江南节


梅树生绿,柳絮飘然,桃花零落,菜花结籽。江南春尽之时,苏州人家争作饯春筵。饯春筵或送春会,也称樱笋厨,因为樱桃和新笋是席上绝不可缺的时新。唐寅《社中诸友携酒园中送春》,写的就是社中诸友园中送春的情景,他咏道:“三月尽头刚立夏,一杯新酒送残春。共嗟时序随流水,况是筋骸欲老人。眼底风波惊不定,江南樱笋又尝新。芳园正在桃花坞,欲伴渔郎去问津。”


春景图(明·仇英)


眼看着灿烂的花事渐行渐远,怀着对春的依恋,作饯春筵与之作最后的告别,这令爱花的唐寅心生惆怅,甚至伤感,作多首落花诗予以排解。


《送春》

细雨庭除复送春,倦游肌骨对佳人。

瓶中芍药如归客,镜里年华属妄尘。

夜与寸心争蜡烛,泪将残酒共罗巾。

石州词调扬州梦,收拾东风又一巡。

《江南送春》

细雨帘栊复送春,倦游肌骨对宗人。

一番樱笋江南节,九十光阴镜里尘。

夜与琴心争密烛,酒和春篆送花神。

东君类我皆行客,萍水相逢又一巡。


好在立夏之际有“蛤蜊上市惊新味,鶗鴂催人再洗杯”,更有满树满树累累的桃子,对唐寅来说多少有些安慰。

饯春迎夏,把盏开筵,厨人一半樱桃一半笋,粉萚绿苞,玉婴骈解,真鲜香隽味。吴中樱桃出光福,赤如火齐,味甘崖蜜。樱桃有朱樱、紫樱、蜡珠、樱珠诸品,以朱、紫两种为贵。山中人家在樱桃将熟之时,用鱼网覆盖,以防飞鸟啄食,陆龟蒙诗有“鱼网盖樱桃”之句。沈朝初《忆江南》说:“苏州好,新夏食樱桃。异种旧传崖蜜胜,浅红新样口脂娇。小核味偏饶。”至于笋,有湖州诸山出产,商船远贩,昼夜兼行;也有本地诸山的毛竹笋,味厚而肥鲜,以阳山为最。沈朝初《忆江南》又说:“苏州好,香笋出阳山。纤手剥出浑似玉,银刀劈处气如兰。鲜嫩砌瓷盘。”


墨菜图(明·沈周)


太平欢乐图册·卖笋


大雅楼画室·卖酒酿


饯春是苏州传统风俗,时在春天将去而未去之际。所谓饯春筵,上桌的菜肴并非大鱼大肉,除了樱桃和新笋,入市买樱桃、青梅等以祀先宴客,称之立夏见三鲜。添案物则有烧酒、海蛳、酒酿、芥果、白笋、咸鸭蛋、蚕豆诸品,以为时鲜美味。


增补燕京乡土记·卖樱桃


苏州桃花坞有个名叫绣谷的园墅,它的几代主人就举行过著名的绣谷饯春会,真可谓风流胜事,后人引为美谈。

绣谷最早的主人蒋垓,字兆侯,长洲人,顺治十四年(1657)举人,十六年(1659)会试副榜。蒋家世居城东,清初遭兵燹,于是移居桃花坞,构筑亭榭,颇有城市乡村况味。过了几年的某日,主人“偶课园丁薙草,有巨石横亘,尘坌所翳,隐隐若字画痕,具畚锸掘而出之,剜藓剔苔,节角尽露,是’绣谷’二字,字径二尺许,不著题署,笔锋瘦硬,真老杜所谓字直百金,非北宋后人能仿佛者”。说来也巧,正在为园名而发愁的蒋垓,便将这方巨石嵌于壁间,“绣谷”也就成了他的园名。


中国历代人物图像集·蒋垓像


过了许多年,蒋垓家道中落,绣谷为他人所得。又过了四十余年,至康熙中期,蒋垓的嗣孙蒋深致仕回苏,又将绣谷买了回来。这时的绣谷已三易其主,有点荒芜了。但是作为退归林下的官僚文人,蒋深不但有相当的经济实力,还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修复故园自然不难。于是整理泉石,重构厅堂,还请王翚绘图,请严虞惇作《重修绣谷园记》,胜流名士也纷纷咏唱,后又拓展园地,另建西畴阁等。他的表内侄孙天寅在雍正七年(1729)写过一篇《西畴阁记》,记述了雍正五年(1727),他自京师来访绣谷,被那里的绮丽风光和园中胜色所打动,当时西畴阁等景也已落成。

蒋深为园主时,也是绣谷的全盛时期,名闻远近,一时被公认为吴中名园。康熙三十八年(1699),他邀请郡中名士在园中作饯春之筵,坐中年岁最长的是尤侗,还有朱彝尊、张大受、惠士奇(当时还是秀才)、沈德潜(年仅二十七岁,居末座)等,另外又有画师王翚、杨晋,僧人目存睿等,尤其是请来了张忆娘,让筵席上的气氛更加欢愉起来。大家诗酒流连,兴致浓郁,蒋深就让杨晋为张忆娘写照,那就是著名的《张忆娘簪花图》。


杂画册·试凭新燕问归期(清·杨无恙)


这幅《张忆娘簪花图》,袁枚曾经见过,那是乾隆十五年(1750),他在苏州,绣谷之孙漪园以图索题。图上张忆娘戴乌纱髻,着天青罗裙,眉目秀媚,以左手簪花而笑。当时杨晋画罢,意犹未尽,题诗两绝云:“交翠堂前绝点埃,薰风披拂绣帘开。麝兰香细花枝袅,争说天仙降下来。”“髻挽乌云袖拂霞,才簪茉莉又兰花。妆成金屋藏何处,只在东山谢氏家。”款署“虞山杨晋写照并题”。蒋深也自题七绝五首,第一首云:“巧髻知邀阿母梳,当年周昉画曾无。题诗那得簪花格,来写簪花美女图。”尤侗题:“当场一曲浣溪沙,可似陈宫张丽华。却胜状元新及第,琼林宴上去簪花。”目存睿也题:“笑摘浓香压鬓鸦,懒将时势斗铅华。他年得入维摩室,不许簪花许散花。”为这幅画题诗的人很多,江标就将这些诗全部录下,辑成《张忆娘簪花图卷题咏》一卷,列入《灵鹣阁丛书》。


酴醾春去图(清·改琦)


蒋深殁于乾隆二年(1737),享年七十。至二十四年(1759),恰好距康熙三十八年(1699)的绣谷饯春筵六十年。蒋深之子蒋仙根,也效仿父亲作饯春筵,请来了不少人,六十年前居末座的沈德潜,以八十七岁高龄居首座。“座中鹤发老诗翁,颓然诙笑谐儿童。为言六十年前曾会此,烟云变灭随飞鸿。鸿飞爪迹还留影,美酒名花梦俱醒。荼蘼香傍绮筵开,飘罥晴丝斜照冷。斜照颓光似水流,春来春去自悠悠。展图陈迹依然在,指点池台话旧游。……(李绳《绣谷园送春为蒋盘猗丈赋》)”然而来人中已没有像六十年前的那辈风流名士了,更没有像张忆娘那样的绝色佳人,此次饯春会也就没有类似《张忆娘簪花图卷题咏》这样令人惊艳的记录流传下来,也就没有什么让人特别追念的了。袁学澜《续咏姑苏竹枝词》咏道:“排日饯春春欲归,樱桃红绽笋鞭肥。一声啼鴂惊芳草,绣谷园中游客稀。”下注:“蒋氏绣谷园,乾嘉时,名人争为饯春之会,篇咏留传至今。”


蒋深像


嘉庆中,绣谷卖给闽县叶观潮;道光元年(1821),又归南昌谢学崇,以作板舆之奉;复又为婺源王昶所有。咸丰十年(1860),绣谷园毁于兵燹,鞠为茂草,那刻着“绣谷”的巨石,被蒋氏后人收得后移入虎丘山塘蒋参议祠中。真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中的这两句,正饱含悼惜春残,物华流逝的感伤,也有着饯春的意思。

绣谷今已消失不见,饯春的风俗也早就远去,然而原本平常的绣谷饯春筵,因有了张忆娘的簪花笑靥作为载体,留下诸多诗词书画等,也就流芳百世了。或许这正是苏州岁时风俗绮丽的记忆,令人回味悠长。

 


来源:《方志苏州》微信公众号

作者:吴眉眉

2022-04-18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州评弹微刊 第99期
中国古代美女(原生态)大全
姑苏的前世今生
遇见苏州
【镜走正月】《姑苏江南风》
原创第778篇︱江南好.姑苏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