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州的文化艺术——吴门玉雕

州是个婉约的城市,千百年前是,千百年后仍是。苏作玉雕在这里孕育、生发,早已沁润了这个城市所有美好的气质——清秀、温婉、细腻。

循着苏作玉雕的文化脉络溯源而上,我们惊喜发现,这古韵悠悠又生机盎然的艺术是如此传承有序,给我们留下了一脉真实而清晰的历史。



在中国制玉史上,苏州玉雕曾出现过多次高峰,从良渚文化时期,到春秋时期,再到明清时期,苏州制玉以工巧艺绝而名扬天下。

北宋时,朝廷在苏州设立造作局,其中役使的工匠就有许多玉工。明清时,苏州的玉雕达到高峰,尤其是明中叶以后,苏州号称“江南首都”,不但生活奢华,而且引领时尚潮流,玉器等高档消费品市场极度振兴,与扬州同为全国最重要的两个琢玉地。

至清乾隆,苏州琢玉作坊已达830多户,在阊门内的专诸巷、天库前、周王庙弄,宝林寺前,向南诸如王枢密巷、石塔头、回龙阁,梵门桥弄,学士街直到剪金桥巷,到处可闻一片“沙沙”的琢玉声。阊门吊桥两侧的玉市则是车水马龙,最是热闹。

乾隆帝曾赞曰:“相质制器施琢剖,专诸巷益出妙手。”当时琢玉行会就设在周王庙,每年阴历九月十三至十六,全城大小近千家玉器作坊都要拿自己最精心的杰作作为祭祀的供品去陈列。届时,同业相互观摩,各路客商云集,市民争相观摩,热闹异常。这种现象,在全国玉雕行业内可能仅此一例。

“良玉虽集京师,工巧则推苏郡”就是其真实的写照,陆子冈等代表人物更是名震京师,誉满四方,被人们誉为“鬼斧神工”。见诸清廷档案的玉匠大多来自苏州,系苏州织造选送。

到了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21世纪以来,苏州玉雕发展更为迅速,逐步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文化产业。十全街中段与相王弄呈一个大大的“┓”形,南石皮弄就在框里打着弯,也围住了网师园。

大约在1993、1994年,陆陆续续有人到这里租间平房,加工玉器。一家、两家⋯⋯加工坊一多,肯定会有人进来从事配套行业,专门打磨、给玉器配座、镶嵌黄金、销售加工工具⋯⋯也肯定会有人带着老家的人一起出来打拼,会有人慕名想来这儿学门手艺。落脚的人,大多来自河南、安徽、山东、上海等地。

这一切是20年来在巷子里面一点一点发生的。2013—2014年,据估计,十全街、相王路、南石皮弄一整片,有大大小小玉器店坊起码五六百家。接着又流向园林路和齐门路。后两条街也相隔不远,与白塔东路一道,围着拙政园、苏州博物馆、狮子林打转。在这个街区里面,至少有40家以上定位高端的品牌玉器店,或玉雕大师工作室。

不完全统计,当时苏州玉雕前店后坊式的工作室和个体经营户总数起码有3000家,从业人员超过3万人,其中一大部分玉雕从业者来自全国各地,包括江苏、浙江、河南、福建、安徽、上海、新疆等地。杨曦介绍,光福、相王弄、园林路、齐门路以及散落在古城区内的品牌玉雕工作室,形成了点、线、面结合的玉雕产业发展格局,明确了各自的市场分工。大师工作室可能更多地在苏派玉雕品牌形象的树立以及发展趋势的引导等方面多做些探索,而像光福、相王弄等玉雕从业人员较为集中的集聚区,则更多地承担起“加工中心”的任务。

苏州集聚着大量玩石头、做石头、买石头、研石头的人,吴地文化真真是玉石的文化。这种自然发展形成的玉雕格局和人气,在全国也是屈指可数的。


来源:《姑苏古城》微信公众号

2019-04-25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转】苏州玉雕人文系列 | 相王弄
中国玉器发展历史--繁盛期(2)
陆子刚是苏州文化的重要品牌
薄胎玉器怎么越来越少了?
瞿利军:苏州玉雕的历史传承及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
翡翠与和田玉,谁更胜一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