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知道的盛泽(十一)——六十五年前,盛泽的春节
我知道的盛泽(十一)——六十五年前盛泽的春节


——隨着年龄的增加,对过年的感觉也越来越淡泊了。觉得过年,只不过是迎来一个“天增岁月人增寿”而已。看看今天的小孩,对过年已经没有了我们儿时那种翘首以待的感觉了,他们不关心这一饨丰盛的年夜饭,只是关心能拿到了多少的“红包”。

——我们家过年,都会回到乡下,以前大家的生活都很困难。在最艰难的歲月,过年时杀一只自家养的兔子,烧上一碗一半是米,一半是大头菜的饭,就算是一年中最奢侈的盛宴了。不象现在,360天,天天有鱼有肉。这是改革开放给我们百姓带来的福祉。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也是在建国后不久,我家曾经在盛泽过了一个春节。

——盛泽人过年,到处都扬溢着节日的喜庆。厂家和商店,在门前扯起了鮮艳的国旗,也会在墙上贴上用彩色纸张写着的宣传标语。街上和工厂的大门前,搭起了竹制的牌楼。牌楼扎满松柏的枝叶,镶嵌着彩纸做成的花朵和彩色的灯泡。牌楼的额上,掛着领袖的画像,和写着“欢度春节”字样的横批。二边配上时尚的春联。整个牌楼火树银花,显得分外的华丽和庄重。

——盛泽的小孩过年了也喜欢玩灯,但和我们乡下的不一样。我们玩的是“状元灯笼”。这种灯笼,是我们民族自古以来流传下来的遗产。在手电筒尚未引进前,晚上行路照明,用的就是它。灯用竹篾和油纸做成。筒状,如冬瓜,两头留空,里面点燃蜡烛。小孩玩的,只是它的一种小号而已。在震泽“船场浜”西边的一家店里,到年底前,会成串地掛着这种小灯笼,我祖母每年也会在这家店里给我买上一盞。

——盛泽小孩玩的灯,都是自已手工做成。有兔子灯,八角灯,五角星灯……。灯用竹子做骨,外面糊上彩色的有光纸,写上字或贴上剪纸。点燃蜡烛后,整只灯也显得自然而大放。

——大年初一穿新衣服,这是一件开心的亊。当年在男女青年中,流行一种叫“××装”的服饰,这是一种西式服装,用缝纫机缝制。衣服配有大的尖角领,宽肩,腰间用束带,以深灰色的较多。而在年长的和老年男性中,还是有穿长衫和头带一顶“罗松帽”的人。在一些小脚女人中,我也看到了有穿绣花裙子的人,谚语有“拜倒在石榴裙下”,我想石榴裙应该就是指这种裙子了。

——那天我也穿了新的衣服,那是祖母给我缝制的兰色“对胸罩衫,用葡萄扣。在民国时,是广泛流行的一种款式。头上戴了顶兰色的綿“解放帽”,可以翻下来保护耳朵。

——穿了新衣服到那里去玩?在盛泽有一处春节时最闹猛的地方,它的名称叫“东庙”。

——那座“东庙”,现在已经被盛泽邮电局所取代了。虽然我只是在那年春节看到过它的全貌。这依稀的影象,到今天还留在了我的脑海中。

——东庙有山门,门开出在北大街上(现在叫舜新路),面对着市河,河上有单孔石桥。山门内,中间是走道,二边开着卖香烛之类的店舗。过山门,里面是一片大的场地,场用条石舗面。东侧砌有一座高大的围墙,围墙之脊,起伏如游龙腾飞之状。墙上有门洞,出门洞,延围墙有一条小河。上有石桥通往对岸的街道。河,也因庙而得名,叫“小庙港”。

——庙的正殿,在场的北首。那天是大年初一,里面人头挤挤,烟雾遼绕,都是烧香的人,我没有进去。上世记八十年代后期,东庙的正殿居然能完好地保存下来,这也是个奇迹。我带着凭吊之情去瞻仰过。大殿虽然破旧,但是它的雄姿依旧。门额上有一面大的圆鏡,上有“照膽”兩个大字,字也清晰可见。可惜的是,如此珍贵的前朝遗迹,还是被毁了。

——盛泽人有一句老话;“年初一,吃烧卖,看画张”(注一)。我想此句之出点,就是指年初一逛东庙了。初一那天,东庙的场上布满了卖画张的摊位。设摊的在摊后又搭起个架子,画张在架子上从上到下三百六十度无死角地展示着。那聆朗满目,五花八门的画张,是最引人驻足和使人流连忘返的地方。在当年,买画张也是一种时尚。每家每户到了年底,都会买上几张。换下旧的,让新的一年有一个新的开始。

——场西,是一排二层楼的店面房。楼上是茶馆,大年初一这天,茶馆内坐无虚席,而楼下就有“吃烧卖”的地方了。

——那天,整个东庙里,遊人熙熙攘攘,摩肩接踵。出门玩的人,几乎都会到这里来转一转。在那里,除了卖画张的,也有很多卖玩具的摊位。当年的玩具土而简单,一个“万花筒”已经可算是高科技产品了。用竹子做成的“机关机”,手摇动一个把,能发出联续不断“嗒、嗒、嗒,”的声响。而最多见的,是木制的“大刀”“长矛”。也有印在纸板上的脸谱(注二),和打“火药纸”的手枪(注三)。

——那天我化了五百元人民币(注四),买了一支手枪。枪用木头制成,几根橡皮筋扣住后面的枪栓。用大拇指推起枪栓,在橡皮筋的拉力下,枪栓撞击了火药纸,发出了“呯”的声响。

——这是我六十多年前在盛泽度过的春节。接触到的这一切,在“盛泽春节民俗文化”中,只能算是个凤毛麟角。土生土长的盛泽老人,一定比我有更多的回忆,和更精彩的描述。

(注一);盛泽人称年画叫画张。
(注二);盛泽人把这种脸谱叫成“哈面纸”(借个音,小孩带在脸上的,)
(注三);火药纸,运动场上发令枪用的“发令纸”,玩具用的是小的。
(注四);那时流通第一板人民币,五百元相当于后来的五分钱。

儒林赵氏写于丁酉年腊月念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中国六十五年大事:1949—2014
国庆六十五年(七律)
动画视频:六十五年中国购物发展史
又到国庆,心情有点沉重
日省|远去的背影
建国六十五年th记忆系列之---理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