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漫说盛泽人的“丝绸精神”
[ 来源: 吴江日报│ 作者:吴江日报 │ 时间:2014/10/20 8:50:14]

  说起丝绸,是一个老得不能再老的题目,这种生活必需品,几乎与人类历史等长。盛泽自孙吴赤乌三年(240年)出现先民活动,蚕桑纺织便自然出现
  盛泽人与丝绸的关系,更多的感觉是一种精神,是以丝绸为物质具象、与其他地域文化既有共性又具独特个性的精神。
  精神是什么?精神就是生命,就是创造力。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首先体现在精神气质上。盛泽的黄家溪(还有新杭市),本是几乎与盛泽并驾齐驱的地方,由于1645年清兵的屠戮,一损于前,使其在发展上与盛泽拉开了距离;到1860年太平军大肆烧杀,终于彻底阻断了它们的发展进程。而盛泽之所以独存元气,甚至赢得新的发展机遇,原因恐怕就在盛泽人采取了“软柴才能捆硬柴”的战略。而同为丝绸集市,同以蚕桑绸綾为业的黄家溪和新杭市人,本身并不缺乏“以柔克刚”的精神基础,可惜这两处在地理位置上皆濒临运河,无论是明末,还是太平军战事,在军事上均有战守布防,可能也有部分地方血性人士的参加,老百姓为大势所裹挟,“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受了池鱼之殃。
  盛泽人尊重生命,能以丝绸的柔性和韧性化解危机。盛泽人还有一种丝绸具象的特性——包容。与现在不断出现的浙江、安徽、江西等一些旅游景区中,以一家一姓形成的农村聚落,如诸葛村、孙权故里、江湾、宏村等地截然不同的是,盛泽从古至今都是外来人口创业的一块乐土。无论他们何时来、来自何处,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合适定位,因此,盛泽人几乎没有畛域之见。一部盛泽丝绸的发展史,毋宁说是一部外来人员的创业史。直到今天,在人口比例上,新盛泽人的数量已远超所谓“本乡本土”的盛泽人。包容的本质,也正是基于对生命的尊重。
  盛泽人的丝绸精神还体现在对美、对时尚和品位的追求。盛泽历来有小上海之称,今天更是提升到引领服饰面料潮流的境界,而盛泽人的开拓创新精神更是一脉相承,小小一镇,以今天拥有当今世界各类先进织机14万台和年产丝绸纺织面料200亿米的生产规模,全国四大绸都之一的经济地位,这样巨大的物质成就,正是精神结出的硕果,是一曲生命的凯歌。
  精神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文化认同,文化认同说白了,就是这地方能留得住人。盛泽近1800年的发展史,都是由外地人历数代而转化成为本地人,他们带来了各自的地域文化,又在转化过程中逐渐融合,进而创造和积累成当地文化,形成了自己的方言、民风习俗和人文历史。这种地方文化现象虽然皆是华夏文化的表现,与邑内各地文化源头相同,却也有自己的面孔。最明显的,就是无数的新盛泽人都会学一学盛泽的方言,尽管现在有普通话这一共同的交流语言,而且由于在短短的二三十年间有数以十万计的外地人来自全国各地,加上学校教育,普通话得到了普遍运用,但是在熟人、亲友间的交流仍是喜欢讲方言。一些来盛泽多年的外地人,不仅能听懂方言,有的已能说一口流利的盛泽话。许多在盛泽创业有成的人士,早已称盛泽为第二故乡,这就是文化上的认同。可千万不要小看这种认同感,因为这已成为他们的终身烙印,数代以后,就都是地道的盛泽人,明天的盛泽人文历史记载中,就可能有他们的事迹或传记,而这正是因丝绸维系的盛泽精神的核心。
  盛泽历史上有许多世家望族,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当数仲氏。盛泽仲氏的开山始祖仲基,乃孔子大弟子仲由(子路)的四十九世嫡孙,原籍山东济宁,随康王赵构南渡,封秘书学士,最后定居盛泽膳字圩(今舜新南路,南二环一带),系中国仲氏的大宗主,在盛泽建有“占地百亩”的“御赐祖庙”。仲基死后葬小口圩,世称“中山古莹”。而仲氏自六十四世仲沈洙(清康熙时)起编撰《盛湖志》,历仲周沛(清乾隆时),仲廷机(清道光—同治时)、仲虎腾(清光绪时)补志,到仲冠雄最后出版,前后历经九代,距仲基则已达十九代。这是一个文学世家,走的是读书致仕之路,但也是个织缣饲蚕、晴耕雨读之家。这个家族每一代都有文学著述传世,在盛泽有案可稽的历史文化遗存中占了很大的比重,而众所周知的南北仲家弄,自然是这个家族历代后人开创、聚居之处。
  像这样的家族,盛泽有很多,如卜氏、汤氏、王氏、张氏、沈氏等,他们和其他家族共同产生的100多名贡生、76名举人、22名进士,“黉宫蜚声,科第相望”,建成了“盛湖八景”等历史人文景观,从而汇成了盛泽丰富的人文历史底蕴,构建了盛泽人的自信和自豪,这样的文化认同是永恒的。
  总之,精神就是生命,生命的创造力又是无限的,要保护和发扬精神,必须通过文化来实现。让这样的精神成为一种人人认同的文化内涵,一种发自内心的精神感召,盛泽的明天会更美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生有所息 生无所息 的例子
如果一个族群没有真实的历史记忆
在文化认同下共栖中华精神家园
钟焦平:在“年味儿”中增进中国文化认同
简说姓氏文化
新加坡学人 || 张松建:狮城后遗民——小说家谢裕民的离散书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