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盛泽名人----楼浩白

作者:远望       二〇一四年六月二十三日 

2013年冬,盛泽镇旧影收藏爱好者徐志江先生在网上传给我一盛泽合影的正反面,有意请我解读。我在东太湖论坛发了《“亦儿”今安在?》一文,全文如下:

    盛泽小徐,是个执着的老照片收藏者,同时,他也是对老照片发掘的热心人,吴江档案局、黎里古镇、震泽古镇开发建设,都得到过他的帮助,他以朴素的情怀,为吴江历史原貌研究而作出的倾情付出,让我敬佩不已。这是盛泽小徐昨天传我的一张摄自盛泽的老照片正反面。征得小徐的同意,今天我缩小一下上传,并与大家一起解读此照。

 
 

照片正面(图1)上有五男二女一孩子,共八人。照片背后有题识(图2):和谈决裂,共军南渡,惶惶人心,不可终日。永敖暨建西、建治兄弟亦自平望来,予与曼携亦儿访之永敖寓所。予虽籍萧山,以迹寄春江岸久,亦富阳人矣。同乡相聚于客中,值乱世如今日,正不知各人此后之行止,建西等发起合摄是影,名之为“富阳旅吴同乡留影”,虽秀卿曾云:“际兹战祸旦旦夕,何多此逸致?人或讥也。”而卒不挠此举也。建白几番对镜,更见其对摄影之兴浓也。时巳丑三月二十七日。浩白志于巳丑四月初五日。

根据这段文字的记载,我们大致可以辨明照片人物的身份:

前排左侧三人(一男一女一孩子)当是一家三口,男的即是照片的原始拥有者“浩白”,也是题识记录人,女的即是其妻“曼”,孩子是他们的孩子“亦儿”;

后排右侧二人,当是一对夫妇,从题识“予与曼携亦儿访之永敖寓所”来分析,可能是在盛泽有住所的永敖,所以有妻子相伴,永敖中山装笔挺,其妻可谓美丽、衣着时髦,永敖之妻莫非就是“秀卿”?

那么前排右侧第一人是谁呢?可能是建西、建治两人中之长者,从题识者表达先后来看,分析应该是建西;

后排左侧二人,当是建白、建治,“建白几番对镜”头发梳得光亮,西装笔挺,建治皮茄克,虽然摄自“战乱”时,但俩人依旧风度翩翩;

照片摄于巳丑三月二十七日(公历是1949年4月24日),时值解放军已经渡江,在吴江的国党政权亟亟可危时。这是一帮富阳人在盛泽拍的合影,根据其年龄推算,其成年人如在世的都要八十五岁以上了,那个照片上唯一的孩子“亦儿”今天也是近七十的人了,不知她仍在盛泽否?

从照片的衣着看,中山装的有三人,民国时的知识分子和政府官员,习惯穿中山装,照片主人左侧上口袋里还插着钢笔,疑是知识分子的可能性极大,其妻“曼”旗袍外罩着羊毛开衫,很有民国知识女性的风度。建西、建白相对年轻、时髦,建白西装袋里插着钢笔,也是知识分子的模样。从各人的衣着、神情来看,他们的生活原本很滋润,在吴江平望、盛泽一带混得不错。

巳丑四月初五日(公历是1949年5月2日)照片主人追记题识,将照片取名为“富阳旅吴同乡留影”,题识文字内容显露出他对新政权的揣测不定和情绪的落寞,照片上的神情,显露出他们原本对生活追求的自信,照片主人的笔迹用钢笔行草兼施,相当的漂亮。解放后他们的生活状况似乎成了谜,兴许,有知情者能站出来介绍他们以后的生活轨迹。

那个“永敖”的长相,我总是感觉面熟,似有几分相识,猛然让我想起前几年我发现的解放初平望小学任教的“骆永敖”画像(见图3),发现二照片的“永敖”竟是同一人,他的眼睛一大一小在照片上很明显,只是画像上由于画师的加工,眼睛大小得不那么明显而已。如是同一人,那么“永敖”的后代当仍在平望一带,希望他们能看到此文,并下载以留念。

据小徐介绍,原照片有“大盛泽照相馆”的钢印。此照相馆的前身是“惟惟照相馆”,盛泽人钱晋三于1924年创办,日占沦陷期间改名为“大盛泽照相馆”。盛泽同人有兴趣者也可一考,兴许旧址尚在呢。

文章在论坛发表后,得到了网友们的热烈围观和跟帖,有网友回帖告诉我,浩白可能是原盛湖中学的楼浩白老师,盛中纪念册里有其姓名;有网友告诉我照片中的秀卿是盛泽小学女教师盛秀卿老师;也有网友电话告诉我,此照片原主人应该是楼浩白,后去苏州教书的等等。通过这些线索,经网络“百度”查考,照片原主人楼浩白在“萧山文化”网上有明确记载:楼浩白(1921—1984),字再丞,曾用黑白、老柏、白翁等笔名,萧山楼塔人。3岁习书法,7岁能独立绘画,有“神童”之誉。1939年肄业于萧山战时中学。此后,在诸暨县立小学、江苏吴江县盛湖中学、江苏省第三革命残废军人速成中学、苏州市第三中学等校从事教育工作40余年,是苏州市美术家协会与书法家协会会员。楼浩自爱好绘画、书法、赋诗。其绘画技巧坚实自然,风格清秀,人物、山水、翎毛、走兽、草虫无一不工;画面题诗情调激昂,意境深广,韵律可歌咏;书承板桥体,又独创风格。尤其是画最为著名,青年时在杭州、盛泽等地举办个人画展。抗战时期,为浙江省美术协会萧山分会会员,多次以画宣传抗日救国。1961年,出版大型彩色连环画《蔡文姬》,曾一度遭受诬陷迫害。后拨乱反正,楼浩白积极提笔创作,作品题材更丰富、生动。1980年前后,他在《艺术世界》、《江苏画刊》、《新华日报》、《解放军报》等报刊发表几十幅字画和诗词,1983年,还先后两次赠词于驻喀喇昆仑山“钢铁哨卡”的解放军战士,以表敬意。

其实,楼浩白先生在《盛泽镇志》“流寓”章节也有记载,其父楼荣章先生虽然为小商人,却师法任柏年画派,以绘画为乐,受其父影响,浩白3岁即学画,5岁练字,7岁时画的条幅、大堂就得到行家惊赞,被誉为“浙东神童”。青年时代毕业于上海艺术专科学校,抗战胜利后来盛湖中学执教,在盛泽多次举办个人书画展,惊动邑里,他关爱学生,深得弟子的爱戴,1952年离盛迁苏,在苏州市三中等学校执教。文革深受迫害,但鲠直不屈。苏州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曾为他举办个人书画展,1984年病故。

熟悉楼浩白先生的人后来告诉我,楼浩白迁苏州后,定居在苏州市南显子巷,照片里的孩子是他的女儿楼亦君,出生于1947年,现已在苏州退休,楼浩白先生之夫人“曼”今以90高龄健在,其他子女也均在苏州。由于解放前楼家屡遭匪劫,楼浩白先生之父为保家中太平,用钱为浩白在国军中买得一军衔,以壮声势,此事后来成了浩白先生劫难的原由,文革时屡遭迫害,照片也应该是那个时候流失,所幸盛泽徐志江先生的有心和无私,让照片重现于我们眼前。

通过后来的了解,照片中的永敖确实曾是在平望执教的骆永敖,其夫人盛秀卿解放后一直在盛泽任小学教师直至退休,数年前去世,他们的儿子一家仍在盛泽生活,不知何故,年轻时郎才女貌的骆盛俩人最终反目分手,骆回到祖籍富阳,生活落泊,孓然一身,去世较早,秀卿在盛泽去世后也归葬于富阳故乡。凭着楼、骆两人那时的情谊,骆永敖的英俊画像,也应该出自浩白先生之手。建白是建西、建治的小弟吗?他们后来如何?那当是照片中另外的故事了。

 
 

链接:

德艺永馨楼浩白

         ——写于楼浩白先生诞辰九十周年之际

 

楼浩白先生作品

            

    楼浩白,字再丞,曾用黑白、老柏、白翁等笔名,萧山楼塔人,苏州已故教育家书画家。由于楼浩白生前为人极其谦逊低调,当今外界知道他的人并不多。据楼先生弟子袁景伟先生说:前几年上海一家拍卖行拍卖一个小册页,里面有唐云、程十发等名家作品,其中有一幅楼浩白先生的作品,画得很是精到,但大家都不知楼先生为何人?其实,凡与楼浩白熟悉的人对于他的人品画品都有着极高评价,著名国画家谢孝思先生生前有一次谈到楼浩白先生时曾这样说:“居于德,游于艺,系何人?楼浩白。” 也有感于楼先生的高尚的人品画品,旅居上海的美术大师刘海粟先生生前还曾专程到苏州造访楼浩白先生,并与其合影留念。今年是楼浩白先生诞辰九十周年,楼先生之子楼非尧、学生学生袁景伟、刘苏、刘桐等相聚留园商议为楼先生举办一些纪念活动,笔者也应邀参加。这次碰头会也实际上也是后辈们对楼先生的一次追思会,大家从各个角度谈了楼先生的生平事迹,又向笔者提供了些楼先生的资料,包括书画作品、诗作等。笔者据此撰成此文,并以此纪念这位德艺双馨的已故老画家。


   1921年楼浩白出生于浙江萧山楼塔的一个书香门家庭。3岁时,酷爱书画的父亲便着意培养他在书法方面的兴趣,5岁时又指导他练书法。其实,楼浩白父亲在绘画方面也颇有功底,曾师法任伯年画派。而天资聪颖的小浩白也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7岁时所作条幅、山水中堂就得到行家好评,并以“浙东神童”誉之。楼浩白不仅绘画好,其它课业也很出色,13岁那年楼浩白以优异成绩考入湘湖师范学校。3年后楼浩白考入上海美专研习国画,开始系统学习中习画理,为他以后的艺术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45年,楼浩白在富阳兴办个人首次画展,展出精品一百余幅,义卖赈灾,观者如云,轰动一时。两年以后,他在杭州、盛泽举办多次个人画展,好评如潮。

   楼浩白不仅擅长书画,其传统诗文功夫也很深厚,他才思敏捷,文彩横溢,被时人誉为“富春才子”“浙西三怪”。1944年,23岁的楼浩白出任杭州《民声报》总编辑,每每遇到报纸“开天窗”时,编辑人员便要他前来“救火”。而楼浩白的“急就章”也很特别,常常在电话里直接口授文章,文字人员根据他的口授直接排版,五百字的短文相差竟不超过两个字,且文彩飞扬,一气呵成,令人惊叹不已。

楼浩白先生不仅才华横溢,更为可贵的是他有着一颗拳拳的爱国爱民之心。他的青年时代正是日本侵华,民族灾难空前深重之时。为了抗战,他以笔为枪,创作了许多宣传抗日救国的作品,用手中笔鼓舞人们的抗日斗志,并组织剧团到民众中演出抗战剧目。除此而外,他还多次举办画展,并将义卖所得“赈济诸浦萧边区饥民”。抗战胜利时,人心思和。作为《民声报》总编,楼浩白以《民声报》为阵地,撰文反对内战,呼吁国共合作。《民声报》成为反映民生舆情,反映民生疾苦的重要窗口。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作为一名资深报人,楼浩白来到苏州转行成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先后在吴江县盛潮中学、江苏省第三革命残废军人速成中学、苏州师范学院、苏州市第三中学等校从事语文教学工作,时间长达四十余年。楼浩白先生讲课内容精彩丰富,虽然声音很轻,学生也听得津津有味。他记忆力很好,唐诗宋词,精彩古文张口就来,常常赢得学生满堂喝彩。在黑板上所书文字图画也很是精妙,下课时学生竟不忍心擦去。楼浩白先生为人随和,生性幽默,下课之后也总有许多学生围在他身旁谈生活谈学习,不忍离去。每每学生或朋友有困难,他都尽其所能给予帮助。有一次,为了帮助一位朋友度过难关,因手中无钱,他竟自作主张将爱人的手饰变卖了。

   楼浩白先生是个做事极其认真负责的人,对自已所从事的教育工作尤其如此。有一次,楼浩白在上课时发现一学生打瞌睡,这本是一件平常事,但楼先生却为自已讲课不能吸引每一个学生而自责不已,其敬业精神由此可见一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楼浩白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自已的学生学有所成,将来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而对于那些误入歧途的学生,他的内心的痛楚也是难以形容的。

   桃李不言,下自成溪。楼浩白先生从事教育四十余年,一生桃李无数,他的这种高尚品性对学生也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学生虽然从事工作不尽相同,但表现都很出色。每每得知当年学生在自已岗位取得的成绩和荣誉,他都兴奋不已,祝贺之余,总是勉励学生继续努力。楼浩白是一个很重感情的人,学生们给他寄来的明信片、信件他都一一保存,师生之谊持久而热烈。


 二

    在吴门画坛,楼浩白先生是以“三绝诗书画”而为人所知的。他早年大量临摹八大山人、扬州八怪等作品,尤为钟情于郑板桥的书画。人物、山水、翎毛、走兽、草虫、蔬果无一不工,他的国画作品颇具任伯年的韵味,清和隽永,格调高古;笔墨也很是精到,构图富于变化,且多以小写意为主。说来这也得益于他先前创作中国古代连环画体裁作品的磨炼。楼浩白先生早年对于连环画这种大众喜闻乐见艺术形式颇为痴迷,先后创作出版连环画二十余册,其中尤其以1961年出版的大型彩色连环画《蔡文姬》影响最大。每创作一幅作品,他都要寻找大量相关素材,精读背诵大量古诗,并由此养成了深厚的文学素养,对于传统文化有着精深的造诣。所有这些无形中也为他的书画创作打下了很深的传统基础,这也使他的作品中透出一股浓浓的“文人气”。得益于早在上海美专学习时所接受系统的西画教育。楼浩白先生西画功底也很深厚。他的国画创作参入西法,如讲究创作对象的生物解剖,散点透视、注重光色的运用,这也使他的国画作品别开生面,较传统创作多了一份看法。如他的猫画作品,在注重传统笔墨造型手段运用外,还注重于猫的生物解剖学的把握,其墨块因猫的骨架结构而设,神形兼备,栩栩如生。

   青年时代的楼浩白先生就是一个坚持真理,并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人。新中国成立后,楼浩白积极参加各项社会活动。抗美援朝时,他就曾多次用稿费参加“捐献飞机大炮”。作为一个书画家和诗人,他用自已的作品讴歌我们伟大的民族,抒发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这也使他的作品具有很强的时代感。

象许许多多的老艺术家一样,六十年代楼浩白先生尽管受到不公正对待,但他对真理的追求和对艺术的热爱并未有丝毫的松懈。在那些艰难的日子里,楼浩白用画用诗表达自已对百姓的关爱,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对真理追求的坚定信念。“老树附危石,倒悬若困虬。任他风雨急,始终不低头。”(《悬崖孤松》)“身出淄泥自皎然,波心特立态翩翩。亭亭不为狂风折,骤雨几番色更妍。”(《咏荷》)。常言道:诗言志,这些充满斗志的诗文充分表达了楼浩白不与邪恶势力低头的顽强斗争精神,不禁令人联想到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那首《咏竹》诗来:“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人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真可谓“英雄相惜”了,由此我们也不难理解,为何在众中书法中,楼浩白先生对郑板桥字情有独钟了。他的板桥体书法,如秋花倚石、野鹤戛烟,天趣盎然,表达了他在困境中的乐观精神,并期望除妖之剑的早日降临。

   1976年暮春时节,楼浩白先生创作了一幅《群猫》图,画面十余只猫昂首踞立、虎虎生风,仿佛即将出征的战士,画中还题诗一首:“十年陋巷乐箪飘,蠹帙烬余慰寂寥,鼠扰偏狂知忌器,挑灯扶病写群猫。”在那个年代,楼浩白多么希望这些群猫跃纸而出,逮尽那些祸国殃民的“硕鼠之辈”。

   1976年金秋十月,四人帮被粉碎消息传来,楼浩白欣喜若狂,激情创作《奔马》,并题诗云:“不辞盐车役,未耻伍罢驴,十年困枥下,悲慨复何如!春雷动天地,妖雾瞬息除。无须孙阳索,   健足舒,迎风作龙啸,千里志遂初。”正象他自已在诗中所说的那样,楼浩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了工作中。每天常常工作到午夜一时才睡,早上五时即起,勤奋创作,他要把失去的光阴夺回来,他的艺术生命也由焕发出新的光彩。这一时期,楼浩白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仅在1980年前后,他在《艺术世界》、《江苏画刊》、《新华日报》、《解放军报》等报刊发表数十幅字画和诗词,留园 和虎丘等许多名胜古迹也留下了他的墨宝。

晚年的楼浩白先生虽然疾病缠身,但精神依然乐观,创作不止,并积极参与社会活动。1983年元旦前夕,苏州市象牙微雕家张毓基去医院看望楼浩白先生,向他讲述自已在喀喇昆仑山冰峰哨卡所见所闻。当谈到哨卡官兵常年生活战斗在冰天雪地中,由于长年吃不上新鲜蔬菜,指甲都枯萎了。有时因大雪封山,人生重病了只能用电波与山下医院传递病情,进行会诊时。楼老听了不禁老泪横流,当即抱病作词一首《沁园春》相赠:“佳节思亲,万里神驰,祖国西边。望银涛漫卷,汇成雪海;冰峰如削,刺破云天。鸿鹄难飞,猿猱不度,极目茫茫渺灶烟。谁曾料,有英雄哨卡,屹立峰巅。战天斗地年年,凭一寸丹心十亿连。看冰宫归殿,宛如琼阁;芹根蒜叶,色比花妍。社鼠犹藏,天狼偷顾,地冻天寒枕戈眠。为四化,誓关河固守,勒石燕然。” 1月26日,由楼浩白手书的这幅词条幅连同张毓基根据该词制作的象牙微雕一并被寄往祖昆仑哨卡。哨卡官兵们捧着楼老的拥军条幅激动不已,在遥远的祖国边陲向这位可敬的老人表示深深的敬意。上海评弹团著名演员赵开生获知此事后,还赶在春节前夕将这首词谱成评弹《沁园春·赠给喀喇昆仑钢铁哨卡》,在各地演出,受到观众热烈欢迎。楼浩白先生为此也很是激动,他心中也一直记挂着哨卡的英雄们。1983年11月,楼浩白先生再次作诗相赠:“关山远隔万千重,自有红心两地通。四化每闻传捷报,激情无限念英雄。”

    作为一名书画家,楼浩白先生在勤奋创作的同时,还致力于书画新人的培养。现为苏州女画家协会秘书长的刘苏至今还清楚记得跟楼老学画时情景。楼浩白全家三代挤在三十平方米的小室子里,他的房间既是会客室,又是卧房兼工作间。由于桌小,每每教学生画大画时只能葡伏在地上,累得腰酸背疼,却依然“乐此不彼”。他教学生也很有一套,对学生循循善诱,不仅教技法,同时更注重讲画理,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其实质。他还常常让学生参与自已的创作来使其理解绘画的真谛,并且在完成的作品上一并署上学生的名字,其博大的胸怀常令学生感动不已。如今在艺坛上学有成就的中青年画家每每提及当年楼老对自已的谆谆教诲也总是感激不已。他的学生袁景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下放到苏北新海农场,每每回苏州总要带上自已画作请先生指导,楼老对这位虚心好学的学生也是钟爱有加,悉心指导。得益于恩师教诲,袁景伟先生如今成为吴门画坛画猫专家。

   由于文革残酷折磨及过度劳作,晚年的楼浩白健康状况一直不太好,他患有严重的肺心病,发病时有时不得不通宵倚坐在床上。实不得已,他在门上贴了一张纸条:肺心病变,坐卧俱难,朋好枉顾,幸恕简慢。”有时来客见状,为免他过于劳神,交谈中便请他以笔代言。结果往往是谈起艺术,便全然忘记了病痛,犹如健康人一般。他平时接人待物,也总是穿戴得整整齐齐,干净利索,即便病重期间也是如此。他对人说:注重礼仪也是对他人的尊重。有一天,他从早到晚接待了九批客人,送走最后一位外地鸟类学者时已是晚上九点多钟了。或许是过于劳累,子夜时分楼浩白突然咯血不止,家人见状也心疼不已,劝他好好休息。然而,第二天当学生夹着画夹如约前来学画时,他依然不顾家人劝阻从病床上挣扎起来坚持授课,学生见状也很是感动。

1984年,楼浩白先生在苏州不幸病逝,享年63岁。悲痛之余,人们对他过早离世也是惋惜不已。1986年,楼浩白逝世两周年之际,在有关部门的组织下,《楼浩白遗作展览》在苏州展出,陈大羽、费新我、谢孝思、张辛稼、吴进贤、钱太初等数十位书画大家为遗作展题词。随后,该展又移师南京、杭州(萧山)等地。“逝人已去,德艺永馨”,展览期间,在缅怀楼浩白先生高尚品德同时,人们对他的诗书画艺术也是赞不绝口。

                                                         袁成亮2011年秋写于姑苏盘门静远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德艺永馨楼浩白
【抗疫故事】古风一首
明月如潮春似海 ——采庵张建白先生116周年冥诞纪念专辑
景范是一篇美文
苏州1954年的14张照片
傍清溪一湾春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