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祖孙三代坚守“三尺讲台”

——记盛泽镇坛丘社区沈佐明家庭

吴江日报 2018-08-24    作者:李云 本报记者 贾黎


      盛泽镇坛丘社区的沈佐明家是教师世家,祖孙三代先后走进教师行业,扎根乡村教学一线,并为了教学事业,奉献了全部的青春年华。

      “我父亲从教四十多年,是一位民转公的乡村教师,曾先后在原坛丘镇的中心学校、大谢小学、小谢小学和施家漾小学任教,现在是盛泽镇实验小学的退休教师。父亲有文化,人缘好,村里人都很信服他,见到他总要喊上一声沈老师。在父亲的影响下,我初中毕业报考了中师,走上了教师岗位。如今我的一对双胞胎儿子也已师范毕业,即将走上幼教岗位。”沈佐明来说,对老师这份职业的热爱与信仰已流淌在了血液里,深深刻进了骨子里。

父亲坚守村小教育

扎根一线因材施教

      知识改变命运,教育决定未来。但最需要教育的人,往往是那些在乡村中“被忽视”的孩子们。沈佐明的父亲沈炳乾坚守村小教育,扎根一线,因材施教。无论刮风下雨他总是第一个到校,从没误过教学,在农村小学的三尺讲台上任劳任怨的工作。

      为了上好每一节课,当年沈炳乾晚上忙完农活后,还要在油灯下编写教案。特别是作文课,沈炳乾亲自撰写一篇范文,在课上深情并茂地给同学们讲,指出作文的写作要素。同学们交上来的作业本上,布满了他用红笔所作的记号,有些地方还加以详细的批注。

      受当时社会环境影响,读书无用论思想泛滥,很多学生选择了辍学回家。但沈炳乾严谨的教风,使许多家长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因此,在他所教的班级里从没出现过中途退学的现象。

      如今,沈炳乾已退休在家。在家中,他总询问儿子沈佐明所教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一再嘱咐他,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要对得起国家,也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儿子接力教育事业

以身作则兢兢业业

      1990年8月,沈佐明从新苏师范学校毕业,在一所村小踏上了三尺讲台,后来又调到人福村小、南塘村小任教。每天早上6点半之前,沈佐明就要从家里出发,骑自行车在乡间小道上颠簸近1小时,到校后开始一天的工作。夜晚,他总静静地坐在书桌前,细心回顾一天的工作,梳理一天的教学工作,总结教学得失,以便查漏补缺,更好地开展第二天的教学工作。

      教学中,沈佐明着眼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引读、引写,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力求使学生的语文素质和学生的心理素质同步发展。课前精心备读,先把课文读通读熟,仔细把握课文的情感脉络,精心设问,力求做到少而精,问在学生疑惑处,问在文章关键处,精心备写,寻找说写点,安排复述、表演、仿写、重组,力求使教学过程既有新意又有效。

      光阴荏苒,斗转星移,28个春秋悄然而过,现在沈佐明已经成长为吴江区学科带头人。他担任校领导工作,教高年级语文,教学质量优秀,多年的坚守,让沈佐明也获得了“苏州市阅读之星优秀指导老师”“吴江区第四届先进教研个人”“吴江区首届优秀德育导师”“苏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

      沈佐明认为,荣誉只代表过去,荣誉更是一种无形的鞭策。对于教师这个职业,他依然初心不改。在父亲的监督下,沈佐明从不敢懒惰,当在教学中遇到一些困难,思想有点松懈时,眼前仿佛浮现出父亲那张威严的脸,使而重拾起信心,投入到教学之中去。

孙子传承教学责任

不负使命同守三尺讲台

      在爷爷和父亲的言传身教下,沈佐明的一对双胞胎儿子也选择了读师范,他们都是苏州高等幼儿师范学校学生。在读书期间,他们积极奋进,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如今,沈家兄弟都在坛丘幼儿园实习,将爷爷和父亲教书育人的梦想继续传承下去。“做一名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要爱孩子,要有扎实学识,要尊重领导,要与同事友善……”沈家兄弟牢记爷爷与父亲语重心长的话语,不断地鞭策自己前行。

      每当沈家祖孙三代聚在一起时,他们总会分享自己在教书育人时的点点滴滴。教育带给了一家人许多交流的话题,让一家人其乐融融。

      图为沈佐明在教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走下“讲台”的教学才是真正的教学!
三尺讲台一生情
[转载]揭示教育教学的十幅思维导图
教师演讲稿——爱与执著
“站上——站稳——站好”这讲台
教师看了肯定有启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