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曲艺在吴江(五):台上台下 小品人生

台上台下 小品人生

本报记者 徐海军

  

 

1984年,在央视春晚“吃了一桶面条”的陈佩斯一炮而红,也让小品这种曲艺形式在全国各地流行开来。

“很快,吴江的文艺工作者、爱好者也迷上了这种内容鲜活、语言风趣的曲艺形式,能写的、喜欢写的,都写起了小品剧本;能演的、喜欢演的,都登上了小品舞台。”说起小品,平望镇文体站退休干部钱水生感慨地说,到上世纪90年代,吴江已经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小品作品,并形成了一支精于创作、善于表演的人才队伍。

在创作队伍中,除屡屡获奖的钱水生外,君垣、徐宏慧、方流洪、许龙生、朱晓红也都拿出了自己的成名作品;而在表演队伍中,丁建国、张克健、郭祖明、赵玉华、钱丽霞、钟雪明、万彬,也为吴江陆续捧回了各类汇演、比赛的奖杯。

 

一字一句源于生活 一颦一笑感悟人生

 

说起小品,区曲艺家协会主席杨筱东一直强调的是“要娱乐性与思想性并重”。“好玩好看,观众看了会鼓掌,而好玩好看且能触及心灵、让人有所感悟,观众才会百看不厌。《十五的月亮》就是一个观众百看不厌的小品。”杨筱东说,《十五的月亮》于2005 年首次亮相,10多年来,已经在吴江各地表演了100 多场,“小品中的丈夫嗜赌并输光了家产,妻子要离婚,但又舍不得家庭舍不得孩子,最终,在丈夫改邪归正后,妻子原谅了他,一家人重新团圆了。故事源于生活,而表演则让观众感悟了人生,所以,这个小品至今仍是我们送戏下乡的保留节目。”

 

 

由震泽镇文体站创作的《十三点金元宝》,则因取材于市民生活,而引发过一个小误会。“那天我演完这个小品,从舞台上下来时,一位老太太拉住我,问我演的是不是就是她。”《十三点金元宝》演员乔英告诉记者,这个小品讲的是骗子用假元宝向乡间老人行骗的事。与老太太交流后,乔英发现,小品的情节与老太太被骗的真实经历高度吻合。

“其实这也很正常,这个小品就取材于真实案例。”乔英说,老太太的话既是肯定也是鞭笞,“老太太以为我们演的就是她,这说明我们演得到位;而老太太已经被骗了,我们才将小品送来,这说明我们还得去更多的地方演,赶在骗子前面,这样才能实现这个小品的价值——防骗于未然。”

而类似《十五的月亮》《十三点金元宝》的小品,在吴江还有很多,这得益于吴江有一批将观众身边故事写进小品、让小品打动观众心灵的剧本作者。

 

钱水生:体会人生百味展示百味人生

 

钱水生是吴江小品创作的一块牌子。

老师的小品剧本数量多,质量也是一流的。”杨筱东说,从吴江区到苏州市,再到江苏省乃至全国,老师已经在各类小品汇演、比赛中,拿下了近40个奖项,“老师的小品不仅在讲故事,也在讲人生。”

创作于2010 年的小品《树叶红了》,在当年的苏州市小戏小品汇演中,为吴江捧回了金奖。“儿子儿媳外出打工了,家中只剩下老太太和孙女丫儿。因为有红叶挂满树头,儿子儿媳就会回家的约定,所以每到秋天树叶泛红时,老太太和丫儿就会在傍晚守在村口大树下,等待回家的亲人。”钱水生说。在这个小品中,有这样一段情节。老太太发高烧,夜间神志不清,到了后半夜,忽然听到门外有“妈啊……妈啊……”的声音,老太太以为自己儿子回来了,赶紧出门,谁知这“妈啊……妈啊……”只是门外羊羔的叫声。

 

 

“故事地点设置在陕北,但老太太的儿子儿媳却在吴江。”钱水生说,他邻居家有一对租住的陕北夫妻,来吴江打工后,已经有好几年没有回家了,“我曾跟他们聊过,问他们为什么不回家,家中老人孩子怎么办,他们说回家费用很大,七七八八加起来得要上万块,所以只能让父母在家带着孩子。”

这对陕北夫妻无奈的话语,给了钱水生创作的冲动。而当老太太演到因羊羔叫声而起误会那一段时,钱水生看到台下不少人都红了眼圈,“来吴江打工的人里,有很多便是'丫儿的父母’。”

与创作《树叶红了》一样,钱水生在创作其他小品时,也同样注重体验生活。在创作一个关于消防安全的小品时,他曾找民警聊过、到消防体验馆参观过,甚至还到“三合一”场所实地了解情况;在创作一个关于城管队员的小品时,一摞近半尺高的材料,他一字不落地看了个遍。

 

君垣:于家长里短道人间大爱

 

与钱水生一样,松陵镇文体站退休干部黄君垣也是一位高产的小品创作者,早在2000 年之前,君垣便以《他和她》《房产》《定位》《如此邻居》《盼》等5个作品,在吴江小品创作领域打出了自己的品牌。

“《他和她》是我第一个获得全国性奖项的作品。”君垣说,小品讲了一对年轻男女在相亲途中发生的误会,“小伙子是医生,因为忙于抢救病人,耽误了几次相亲的机会;姑娘是环卫工人,也同样因为工作,耽误了几次相亲的机会。因为前几次约而未见,小伙子和姑娘都特别重视这一次相亲,可在相亲路上,两人的自行车都坏了,并推到了同一个修车师傅的摊位旁。”为了不耽误时间,两人都要求修车师傅先给自己修,一番争执之后,两人惊喜地发现,原来彼此就是自己要相亲的对象。

 

 

“修车师傅是我自己演的,这是一个退而不休、义务为市民修车的老工人。于是,修车师傅让两人在自己的摊位旁相了亲。”君垣笑着说,在这个小品中,三个人都是大公无私的好人,虽然中间有点误会,但同样展现了人世间的真善美,“这也正是小品的魅力所在。舞台上的人、事都源自生活,但艺术加工后,我们便在这个小品中,真切、实在地感受到这种真善美。”

 

台上十分钟 台下十年功 


“有好演员没好剧本,不行;有好剧本没好演员,也不行。”杨筱东说,所幸的是,吴江不仅有一批好作者,更有一群视表演为生命的演员,“这些演员鲜有专业的,甚至连半专业的也没有几个,但无论专业非专业,匠心是他们共有的品质。”

 

丁建国:小品专业户

 

对于如今还活跃在松陵镇文体站的丁建国,小品创作者许龙生曾给过他一个美称——小品专业户。

“丁建国啊,我们都叫他'戏痴’。”说起丁建国,松陵镇文体站退休干部张克健笑着说,远处戏台上的锣鼓声一响,丁建国就像是屁股下的凳子长了钉子一般,坐不住了,“后来,小品流行开来,从赵本山到范伟,从赵丽蓉到巩汉林,老丁都能一板一眼地模仿出来。尤其是赵本山,因为极为神似,丁建国还被大家昵称为'赵本水’,他鼻子眼睛都能演戏。”

听了张克健的评价,杨筱东补充说道,“老丁极具表演天赋。在他15岁时,便曾独自'救场’,一个人为乡亲演了一台戏,那是他第一次上台。”

 

 

但就是这样一个极具天赋的“赵本水”,在登台30多年后,居然为了小品《敲门》中一段3分钟的台词,花费了3个月的时间。“有时间就练,不仅要嘴巴讲台词,还要眼中挂着泪、脸上带着笑。”丁建国笑着说。

正是因为有了天赋和努力,1988年,丁建国以小品《阁楼》,为吴江捧回了江苏省首届业余戏剧小品大赛的繁荣演出奖,这是吴江在小品领域首次获得的重要奖项。而在2003年,省委宣传部以“农民文艺之星”这一荣誉,肯定了丁建国的天赋和努力。

 

张克健:手有真功夫心里不慌张

 

1991年,在华东六省一市小戏小品汇演中,张克健以小品《街景》站到了舞台上。在此之前,《街景》已在吴江、苏州的汇演中拿到了第一,在当时是吴江的小品代表作。不过,上台之前,张克健仍然有些紧张。同台竞技的演员,张克健很熟悉,他经常能在电影、电视里看到他们的身影;台下的评委,张克健也很熟悉,都是他非常佩服的文艺前辈,比如曾拿过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的张瑞芳。

尽管有些紧张,但凭借每年演出上百个小品的经验,张克健依然和同事一道,为吴江捧回了一个三等奖。而在后来的工作中,张克健的表演越发纯熟,用他的话说,就是越发能“吃透剧本、吃透表演、吃透观众喜好”了。

在一次下乡表演小品《卷席洞》时,张克健发现台下观众席中,有一条直通舞台的通道,于是他灵机一动,在主持人报幕前,跑到了通道末端。“主持人一报幕,我就背着修伞的工具箱,一路小跑穿过观众席,边跑边吆喝'修——洋伞’。”张克健说,观众被他这么一吆喝,注意力一下子便集中到他的表演上,“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改动,但效果却是出奇的好。改动并不难,但改得好、改得巧妙,就需要演员练出点真功夫了。”

 

郭祖明:台上台下判若两人

 

2008年从吴江公共文化中心退休后,郭祖明演小品的次数少了,但即便如此,在说起小品时,其妻杨慧敏依旧想起了丈夫饰演的那位老太太。“小品名叫《存钱》,他演一位老太太,我演银行职员。表演开始后,我看着眼前走路颤颤巍巍,背微驼、说话漏风的老太太,忽然忘记了这个人就是我丈夫。”杨慧敏笑着说。

 

 

这是一次让郭祖明颇为满意的表演。“要演好这位老太太,你得把这个角色掰碎了分析,哪里人、什么工作、多大年纪、举止与我自己有什么不同,甚至是看人的眼神有什么不同。找出这些特点后,再一点点模仿、改变,直到把自己'变成’老太太。”郭祖明说,在台下,演员就是自己,到了台上,演员就应该变成要演的角色,“台上台下判若两人,你才算把这个角色演好了。”

 

群众有需求民间有潜力 “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对于群众而言,小品是一种非常鲜活的曲艺形式;而对于社会工作而言,寓教于乐的小品,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宣传载体。所以,小品依旧有广阔的市场空间。”钱水生说,他至今仍会收到关于小品的稿约,“要我写剧本的,有六七十岁的表演者,也有新生代的年轻人,而年轻人的加入,让我看到了民间小品创作表演的潜力。”

正如钱水生所说,在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2006年的职工艺术团,每年都能拿出新创作的优秀小品,每年都有热爱艺术的年轻人加入表演队伍,最关键的是,吴江开发区每年组织的文艺汇演,也给了热爱小品的年轻人走上舞台的机会。

“我们之前就曾在基层发现了万彬这棵苗子。”吴江开发区职工艺术团团长杨丽霞告诉记者,万彬走上小品舞台,不仅提升了吴江开发区小品表演的层次,也鼓励了更多年轻人走上舞台,“有这么多热爱艺术的年轻人,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吴江日报2018033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搞笑小品冯巩 郭冬临《台上台下》
▶冯巩、郭冬临小品《台上台下》,爆笑一片!
相声小品曲艺节目
当年模仿过马三立和老太太的相声演员牟洋,你还记得他吗?
春晚经典小品《台上台下》,冯巩郭冬临两人互拆台,陆鸣成和事老
热门 曲艺-相声小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