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丝绸工匠(62)广州戏服:镶嵌在广绣中的一颗夜明珠
广州戏服:镶嵌在广绣中的一颗夜明珠

      广州戏服是岭南刺绣服饰之一,其凭借着精细的绣工,斑斓的色彩等特色闻名中外。那到底广州戏服当中蕴含了哪些特色元素?如今广州戏服的发展又如何呢?请点击下方音频,收听《声音广州——广州戏服》——



广州戏服的源流

01


      广州戏服,顾名思义就是用于粤剧表演的服装,属岭南刺绣服饰之一,它随粵剧的产生而发展,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清朝中叶,广州、佛山等地的戏剧活动比较兴盛,戏服需求量大增,为强化舞台表演效果,开始将广绣应用于戏服制作,来听听广州戏服制作技艺传承人董惠兰的介绍:

      “广州戏服其实运用了中国四大名绣之一,苏绣、湘绣、蜀绣和广绣。那我们的戏服就是采用了广绣来制作的,我们的广绣是很特别,特别是制作戏服,颜色对比度比较强烈。因为,上舞台演出,舞台距离观众十几丈远,戏需要给别人看到。跟广州绣镜画比较又不一样,广绣绣的那些镜画、装饰物那些,就比较细小,而我们的戏服是不需要的,因为我们讲求的是质感和效果,所以我们就比较粗糙一点。因为舞台这么远,有一个效果的所以就比较讲究。那么,我们广绣里除了有绒线绣、丝线绣、金银线绣、还有片绣、珠绣、还要剪贴张烫。”

      广州戏服讲究布料底色与花样配称,图案纹样样与人物角色适宜,刺绣色层清楚。与其他地方剧种的戏服相比,广州戏服绣工精细、色彩富丽、花纹繁、构图饱满、色彩浓艳、色块对比强烈,洋溢着热烈明快的岭南地域文化特色。

      早在道光年间(1821-1850年),杨掌生的《梦华琐簿》对于粤剧服装,就有“其服饰豪侈,每登台金翠迷离,如七宝楼台,令人不可逼视,虽京师歌楼,无其华靡”的记载。清末宫廷皇室的戏班,每年派专人不远千里南来,定制大量的蟒袍玉带、风冠霞帔、头盔彩翎等各种服饰。可见,当时的广州戏服在国内已有一定影响。



广州戏服与状元坊

02


      讲起广州状元坊,很多80、90后的年轻人会想到它是潮流圣地,各种潮流玩意应有尽有,但其实这里过去以生产刺绣戏服驰名中外。据记载,早在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就有一批手工艺人聚集在广州状元坊一带,从事戏服制作。

      “清末中期的时候,广州戏服好有名,已经是戏服一条街。那个年代有50间左右的戏服,凡是做戏服的人都会有个衣箱,他们买戏服以到省城买为荣,这条街就叫'状元坊’。”


      董惠兰,人称“兰姐”,是广州市状元坊戏服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从事戏服制作行业37年兰姐可以说见证着状元坊的变迁,从出生、成长到现在拥有自己的戏服厂,状元坊与她有着不解之缘。

      “我在这条街出生,不知不觉已经在这里生活、工作50多个春秋了。在这条街上看到我们那些大姐姐、兄弟之类的,一条街都是做这一些的。当我我看见的就是绣珠玳、钉珠、绣花,做鹅毛线,还有很出名的五羊皮夹之类的,都是出自于这条“状元坊”,你知道的,女孩子喜欢漂亮,一见到串珠、绣花就有一种好奇、爱好。所以,我的针织也不多的。小的时候没毕业就会跟家姐商量,不如我们凑钱买一台衣车。那个时候那个年代就很多那些睡衣睡裤发给外面加工。我们就自己拿回来拿着剪刀,剪剪剪,剪完以后就自己车,车完以后就交货给别人。我们那个年代,读书的时候我们就学车东西。”


      高中毕业后,兰姐正式进入状元坊戏服社做学徒,跟老一辈的谭权、黄庆秋、庞成等手艺人学习。上世纪90年代中期,看到戏服市场山河日下,董惠兰毅然承包戏服厂,继续传承粤剧服装艺术,一直坚持至今。



广州戏服制作工序多

03


      广州戏服按饰演角色的不同,分为蟒、靠、褶、开氅、官衣、帔、衣七种。戏服的款式、花色、纹样,在一定程度上承担着介绍人物的作用,演员一出场,观众就可以从服装上判断人物的身份、年龄、性格。如文官穿团龙蟒蟒,武官穿大龙蟒,文武双全的儒将穿文靠,靠肚绣双龙戏珠,粗犷豪迈的武将穿武靠,靠肚绣虎头,富贵人家老人穿绣五福拱寿、团鹤纹的帔风,文生公子穿绣梅兰竹菊纹的海青等。

      戏服制作工序繁复、工艺流程多,完成一件手工刺绣的戏服要用多长时间呢?来听听广州戏服制作技艺传承人董惠兰的介绍:

      “如果要说做一件戏服,譬如做一件戏服男带蟒,叫做蟒袍,就是我们“状元坊”那样,穿上一件蟒袍,我们也可以称之为“状元袍”,带上状元帽,那个就叫“状元袍”啦。如果要绣金线的话,比较好一点的手工,起码要一年的时间才能绣的出来。两个人一针一针的绣,你最起码有一个人绣水脚,另一个人就绣上面的龙、肩部、玉带,要绣成立体形,因为龙要缠绕在一块,绣完金线你还需要入中线,好多工序的,说了大家都不信。随着社会高科技来临,电脑绣、半机器半是手工。一个月我就能绣好。如果你要纯手工的东西,也要一年的时间,或者说甚至要一年多,你要排队才行。”


      2009年,广州戏服制作技术获称省级非遗项目,然而在2010年,这个项目的保护单位之一“广州中华戏服厂”就黯然关闭了。如今广州只剩下董惠兰的一家状元坊戏服厂,到底广州戏服制作行业存在怎样的困境?手工艺人们又将何去何从呢?


广州戏服制作行业困境

04


状元坊戏服厂始建于民国初期,由坊内多位老行尊合股投资,采用传统一店一厂的经营模式,店址设在状元坊西出巷口。20世纪90年代中期,粤剧日渐式微,戏服厂经营趋于艰难,董惠兰凭着对戏服的热爱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将濒临倒闭的戏服厂承包下来独自经营。


      “以前开很多新戏,一有新戏就很多戏服订单,但现在很少说开很多新戏,再加上历来他们订了那么多戏服放在仓库,所以现在就算有新戏也只能做主角、配角的戏服。如果靠大剧团来做真的少了很多。”

      加上戏服制作技艺是一场漫长的修炼,新手起码要3-5年才能独立创作,要想成为师傅,则需要十来年。经济效益差,工人收入低,愿意从业的人员少,从业者也耐不住寂寞,很少能坚持超过一年的。黯淡的市场、昂贵的租金、流失的人才……状元坊戏服面临着和昔日的中华戏服厂同样的境遇。

      回忆起昔日盛况,再想想如今,兰姐不禁惋惜。作为广州戏服制作技艺传承人,她仍然希望能将状元坊戏服厂这个历史悠久的店铺打造成博物馆,让更多年轻人知道戏服文化,粤剧文化。


      “政府给了传承人这个称号我,我有责任和义务培养下一代人学会戏服制作技艺,我现在不断在开班教徒弟,希望我的徒弟能坚持下去,学到我更多的技艺,将广州戏服制作技艺传承下去。我们不断的用老一辈的人带动这些90后,希望他能近距离接触、直接去体验制作的过程,希望能传承给他们。”


传统与现代的碰撞

05


      任何技艺都需要时间来沉淀,无法朝夕就能习得,戏服制作也不例外。广州戏服制作技艺传承人董惠兰也是做二三十年才算基本上掌握全套流程。

      婷婷是兰姐的姨甥女,是个很 " 潮 " 的 90 后,之前学商贸,很早就被兰姐视为 " 传承人 "。但此前婷婷并不乐意,后来或是被兰姐的执着打动,也或是被“传统 + 时尚”的创新所吸引,婷婷决定尝试一下。


      “其实这行很好玩,因为有很多不同的挑战,这可能是其他行业接触不到的。做戏服,要很有文化,因为不同角色穿的衣服不一样,历史朝代不同穿得也不一样,人物性格不同搭配的颜色也不同,你不可以乱搭配。阿姨说“宁穿破莫穿错”,穿错衣服会被人笑的,责任很重大。我们要做很多功课,要看很多历史书、粤剧。”

      同时,兰姐和徒弟们也在摸索着如何更好地推广戏服文化和粤剧文化。


      “我收到的这几个90后徒弟其实都有很多想法,他们创新有什么呢?比如说广绣书签、戏剧钥匙扣。现在还在做一个文创产品,我们这里是状元坊,小朋友要考试啊,当然要来我们这里穿件状元袍,摸一下状元雕像。”

      戏服依靠戏剧舞台表演而存在,但是不能依靠戏剧被动地生存,必须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生存之路。为了让戏服厂重回生机,兰姐与年轻的徒弟们也在不断思考、尝试如何为古老的戏服加入新元素,以此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来关注这门艺术

      “我们那代人,随着年纪已经开始退休了,应该要吸收多一点年轻人和婷婷抱团合作,希望多点年轻人参与这个行业,共同宣传弘扬打造文创产品,将广州戏服制作工艺延续下去。”


资料来源:广州戏服制作技艺传承人董慧兰、FM96.2《老友记》节目、《广州非物质遗产志》(上)、广州文史

图片来源:百度   资料整理:泳怡   声演:皓明   编辑:陆文臻

发表于 2018-04-08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让增城非遗文化“活”起来
专访|王新元:从“广绣花佬”到工美大师
匠心传承,第八代传人揭秘闽菜状元“佛跳墙”制作工艺
广州非遗开放日-广绣之行6.1-6.10
广东文化历史
非遗采访 | 佛手老香橼制作技艺传承人,林盖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