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吴江蚕丝诗词欣赏

[摘要]吴江地方志书文集中收录的蚕丝诗词颇丰, 其中有蚕桑风物的描绘、蚕丝手艺的记述和蚕农艰辛的写照。文章辑录了一部分, 并加以注释说明。

 

蚕桑是吴江农村的主要副业, 千家万户的生计所系。后梁开平三年( 909) 吴江建县后, 地方志书文集中收录的蚕丝诗词颇丰,其中有蚕桑风物的描绘, 育蚕缴丝手艺的写照, 蚕农维女的辛勤劳动和疾苦哀怨。

这些诗词虽不及唐诗宋词名作那样脍灸人口, 然而源于当时当地的现实生活场面, 因景见情,随物赋形, 寄慨遥深, 含意隽永, 自有其真切朴实情深意挚之处, 不失为我国丝绸文化宝库中之一藏。现辑录其中一部分, 请读者细斟慢酌, 徐徐品味。注释说明有不当之处,望指正。

 

()

黄溪春早

()沈周

 

一水自西东,春流浩荡通。

楼臺倒明月,舟楫坐长空。

芳草鱼隈合,柔桑蚕户同。

作文需记胜,要自太湖翁。

原载道光《黄溪志》集诗

 

夜过莺月豆湖

( )张季淳

 

蠡壳窗边渔火明,扁舟宛如镜中行。

料因夜静钟常在,难得波平梦亦清。

十里桑麻迷客路,一帆风雨到江城。

推蓬回首闲云处,犹忆前溪唱晚声。

  原载《盛泽张氏遗稿录存》

 

莺湖夜月

( )俞睦

几家茅屋住烟村, 桑拓重重映绿门

  昨夜莺湖初雨过, 渐看新涨入篙根。

原载《震泽县志续》

 

南塘竹枝词

( )陆萱

春社人归日半斜,村前犹听鼓声挝。

侬家活计年年好,只种桑麻不种花。

 

原载《松陵诗征续编》卷四

 

南塘

()金文城

春老南塘路,濛濛草色迷。

寒过挑菜节,人话采桑梯。

野店酒初熟, 落花红满溪。

夕阳吟不尽, 踏遍小桥西。

原载《翠娱楼诗草》

 

舟过九里湖

( )周龙藻

湖光浮动夕阳天, 小小村墟思渺然。

渔女老凭舟当屋, 农夫闲占水为田。

荻芦风过洲洲雪, 桑拓阴含户户烟。

却指江湖刚十里, 望中孤塔早高悬。

原载嘉庆《同里志》卷二十四

 

慈云塔影

四面湖光绕, 中流塔影悬。

荻塘西去路, 蚕事胜耕田。

 

以上一组七首是明清两代吴江境内黄家溪、莺脰湖、南塘和九里湖蚕桑风貌的写照。其中,“柔桑蚕户同”、“十里桑麻迷客路”、“只种桑麻不种花”、“桑拓重重映绿门”、“桑拓阴含户户烟”等句展示了县境各地郁郁葱葱、桑麻蔽野的图景。

正如乾隆(吴江县志》所说,“春夏之交, 绿阴弥望, 通计一邑,无虑( )数十万株”。金文城在《南塘》一诗中还有“寒过挑菜节, 人话采桑梯”之句,把清明时节乡民集中关注蚕桑的话题突出出来。《慈云塔影》中的尾句“蚕事胜耕田”也是上列几首诗的共同结语。乾隆《吴江县志》载及:“凡折色地丁之课及夏秋日用皆惟蚕丝是赖, 故视蚕事茶重”。

吴江还有“ 蚕箔落地, 有钱栽秧”的谚语, 蚕稻两造相连, 鬻绸卖丝所得成为稻作的农本, 以故春蚕节称为“上忙”, 稻作季节称为“下忙”, 两者等量齐观, 甚或养蚕犹过之。因此,“蚕事胜耕田”实不为过。七首诗不约而同地刻划了古代吴江无地不桑、无家不蚕的农村产业结构。

明代松江嘉定一带的植棉和手工棉织业已相当发达, 吴江地区则“只种桑麻不种花”, 明清至近代, 吴江“斥棉唯桑” 的作物传统布局由来已久。

 

( )

饲蚕

()袁景辂

看到三眠加倍忙, 小姑连日鬓鬖髿。

蚕时不记春深浅, 瞥见窗前姊妹花。

原载《松陵诗征续编》卷二

 

养蚕词

()周学孝

入夏江乡盛蚕事, 家家阖户防客至。

女伴求桑陌上逢, 日色满筐慰侬意。

天晴十日绿荫稀. 昨朝叶贵还质衣。

未到如云茧成蔟, 倚床欲睡何由熟。

催租里正迟下乡, 缫车声歇旋赴仓。

以闻南去士风好, 一月官闲待蚕老。

原载《松陵诗征》卷十五

 

蚕词

( )金文城

朝来饲蚕恐蚕饥, 暮来添叶怕叶稀。

三更睡起人形疲, 晨鸡喔喔鸣窗西。

谁怜此夕月冷阖, 谁怜此夕风侵衣。

刚见三眠四眠齐, 又将撮蔟争添梯。

山家到处罗蚕房, 蚕房茧白生光芒。

望之明洁如珠珰, 采之历落盈遽筐。

缫车轧轧月昏黄, 龙梭抛掷人何忙。

乐太平兮颂无疆, 思公子兮云为裳。

商量报本不可忘, 告成还祭马头娘。

原载《翠娱楼诗草》卷四

 

乾隆《吴江县志》曾言:“江南诸郡县颇多治蚕, 而辛勤瘁苦莫有如吾邑之甚也”。以上三首是辛勤瘁苦的具体写照。七言绝句《饲蚕》作者袁景辂以洗练手法勾画出小姑连日忙于蚕事, 疏于梳理, 以致花容不整, 鬓发蓬松。后两句点出尽管窗前人影绰绰却足不出户, 无心流连大好春光, 好动爱美的姑娘在蚕月大忙季节不得不杜门作自我抑制。

周学孝的《养蚕词》第三句“女伴求桑陌上逢”, 似乎只有采桑之时, 女伴才能在田埂上邂逅, 也许仅是擦肩而过, 回眸一笑而已, 连一句问候话都无心顾及。此时蚕女心中关注的只是桑, 桑叶满筐才是真正的慰藉,要是“ 桑阴稀疏” 就会叶价腾贵, 以致不得不忍痛典质衣衫。“未到如云茧成簇, 倚床欲睡何由熟”, 茧未成簇, 即便日夜操劳, 筋疲力尽, 但心有所系, 怎能酣然入睡? 第二句“家家阂户防客至”和第九句“催租里正迟下乡”印证了吴江地区的养蚕习俗。

乾隆《震泽县志》称旧历四月为蚕月,“禁喧闹, 忌亲朋来往”。同治《盛湖志》则记述: “是月乡村各家闭户, 官府停征收, 里阔往来、庆吊皆罢, 谓之'蚕关门’”。周学孝生卒年月无考, 在他的有生之年看到“一月官闲待蚕老”的传统, 而租赋要待“缫车声歇”以后征收, 作者对宽容蚕农的士风持赞赏态度。当然这种恤民之举是有限度的, 而且因时而异,在以下第三组诗中就反其道而行了。

金文城《蚕词》的首两句“朝来饲蚕恐蚕饥, 暮来添叶怕叶稀”贴切地道出蚕户人家的悬念, 接着描绘从三更到晨鸡啼叫的昼夜操劳, 及至人形疲乏。至于“月冷闺”、“风侵衣”之类的苦楚, 只有自己领受, 又能向谁诉说呢? 功夫不负有心人, 终于结出了劳动果实,作者纵笔流畅, 用“茧白生光芒”、“ 明洁如珠珰”、“ 历落盈遽筐”来描述蚕茧丰收年景, 接着是“缫车轧轧”和“龙梭抛掷”, 缴出丝织得绸获取最后的收成。从整首诗的结局看来是平年或丰年的景象。当然, 除了风调雨顺外, 还要太平时世, 于是蚕家感恩戴德,“乐太平兮颂无疆”之句源出于康熙为耕织图(祀谢) 题词,“劳劳拜簇祭神桑, 喜得丝成愿已偿, 自是西陵功德盛, 万年衣被泽无疆”。似乎有所得就是上苍的踢予, 蚕农绝非数典忘祖之徒, 精诚所至, 西陵氏、马头娘神坛前香火不绝。康熙《吴江县志》也有记述,“采茧为落山炙, 乃具牲酸飨神, 速亲宾以宴之, 名“落山酒”。

 

( )

七律四首( 之一)

()周祯

薄雾轻烟锁陇头, 蚕房早使小姑愁。

金钗典去桑争买, 苇箔寀来茧缺收。

紫陌波深秧未插, 黄云浪卷麦无秋。

还怜打水田中急, 短笠长蓑夜不休。

原载道光《震泽镇志》卷三

 

蚕词

()吴淑巽

东家女儿养蚕忙, 西家女儿绮罗裳。

西家绮罗裳厌倦, 东家络丝愁夜长。

原载《平望镇志》卷十

 

养蚕词

()赵文然

初如蚁黑密复稀, 渐闻矮屋风雨微。

枝头戴胜催春归, 少妇提筐女守帏。

不暇新妆与晨炊, 桑叶来迟蚕苦饥。

三眠三熟缫车动, 白茧蔟头大如瓮。

素丝轧轧机杼共, 黄丝作绢上方贡。

织成天吴与紫凤, 白袷青裙忍寒冻。

为谁辛苦一月春, 不及红楼坐玉人。

罗绮犹嫌花样拙, 挥金买取机头新。

原载《震泽县志续编》

 

采桑词

( )严芯珠

绿杨村外闻啼鸠, 青青绕屋采桑稠。

微行联袂趁迟日, 女郎三五携筐钩。

蛾眉侵晓烟痕绿, 温室红蚕初罢浴。

玉钩影挂月玲珑, 金剪声飞风断续。

断续声中笑语香, 华容真个耀朝阳。

烟条细摘云鬟腻, 露叶轻翻翠袖凉。

采采筠篮看乍满, 陌上踏歌归缓缓。

宵深戾叶向蚕房, 剔尽银灯愁梦短。

梦苦短, 叶苦稀, 蚕饥中夜蚕娘啼。

有丝已判二月卖, 无叶那得三眠齐。

君不见东家女儿最疏懒, 百幅缠头歌一啭。

采桑辛苦几曾谙, 罗衣倚向春风暖。

原载《松陵诗征续编》卷十四

 

续邻相反行

( )金黄钟

东邻女儿颜如花, 二八未识缫丝车。

西邻女儿面带饥, 十四能下织布机。

东邻为姐西邻妹, 约去看花行作队。

相逢陌上贵游郎, 欲避难避心彷徨。

贵郎立马轻相笑, 赠以东邻玉钗耀。

更订四月牡丹期, 迎去朱接为画眉。

东邻归来治嫁装, 西邻归来仍采桑。

采桑恨未给蚕食, 悍吏催租打门急。

阿耶暝目安得闻, 阿娘老病久缠身。

千愁百恼无偿补, 且杀鸡鹅饲狼虎。

今朝得食猛少宽, 明日差来又奉官。

欲待卖丝已不及, 孤灯夜半吞声泣。

蚕荒衣尽米同珠, 年去年来疾于驹。

寥廖独处犹未字, 花信风吹二十四。

闻人言说东邻娘, 膝下佳儿三尺长。

手不纺绩身着绢, 日午理妆尚嫌倦。

西邻听此暗惆怅, 小小生成原一样。

可怜女儿能女红, 不若女儿能冶容。

原截《听雨芭燕馆诗草》卷一

 

养蚕词

()金黄钟

贫家养蚕望蚕熟, 浴罢红蚕初上箔。

昨宵一雨春廉纤, 村前村后女桑绿。

桑间女儿提蚕筐, 村中阿母饲蚕忙。

愿祝天公毋阴寒, 阴寒常虑僵蚕僵。

三眠三起无宁夕, 桑葚已红蚕茧白。

女缫丝, 母炊汤, 女儿二七如母长。

缫丝轧轧新丝香, 打门悍吏催租遽。

虎视狠贪不容语, 丰价偿租攫丝去。

原载《听雨芭燕馆诗草》卷一

 

周桢在其七言诗的首句“ 薄雾轻烟锁陇头”,谓春季低温多湿导致桑芽发育不良, 缺叶已成定局, 养蚕伊始, 顿受挫折, 怎能不使蚕妇空守蚕房自悲哀呢? 蚕儿嗷嗷待哺, 蚕娘横下一条心, 当掉首饰购桑叶, 事与愿违,结果还是欠收, 金钗自然赎不回来, 最后一线希望付之东流。

吴淑巽的七绝《蚕词》对比东西两家少女的所处所为, 显见西家女儿属于“遮身罗绮者, 不是养蚕人”,而东家女儿却“养蚕忙”和“络丝愁夜长”。短短四句反映出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和谐的社会关系, 而两者原是同龄人。

赵文然《养蚕词》的前六句概括从孵蚁到缫成丝织成绸的全过程, 用“蚁黑密复稀”比喻分箔;用“渐闻矮屋风雨微”比拟家蚕长大食叶吐盛的飒飒声, 飒飒之声激起蚕农的喜悦之情, 然喜悦之中还带着忧虑, 深恐叶稀蚕饥, 于是急忙提筐外出采摘,焦灼之心, 跃然纸上, 蚕要喂饱而人却“不暇晨炊”, 恰成对比。后十句黄丝既成却抵绢充贡,少妇纵有巧手能织天吴、紫凤之类华贵丝织品, 也是徒然, 免不了衣衫单薄忍冻挨寒。辛苦整个养蚕季节竟不及闲暇的红楼玉人, 而玉人不劳而获还嫌罗绮衣样粗拙, 贫富鸿沟何其深! 正如白居易在《缭统》一诗所言“织者何人衣者谁?

严芯珠是吴江才女, 其《采桑词》前半部是帧名副其实的璀璨夺目的采桑图。大好春光, 少女三五联袂, 共赴桑园,“笑语香”和“华容真个耀朝阳”烘托了摘桑的欢愉气氛, 养蚕之始, 人们总是充满着期待和希望,而“云类腻”和“翠袖凉”都可以置之不顾,唯有采叶盈筐才能舒心满意地踏歌而归。

第十三句, 笔锋一变, 急转直下, 由欢愉和期望变为忧急和失望,“宵深庆叶向蚕房, 剔尽银灯愁梦短”, 何其匆匆何其愁?愁的是叶若稀, 蚕饥仿佛就是蚕娘饥。收成无望, 计无他出, 除中夜吸泣而外, 还能有什么挽救的良策呢?“有丝已判二月卖”,无疑又是当头一棒,雪上加箱。唐人聂夷中在《伤田家》诗中亦有“二月卖新丝” 之句, 足见自唐宋至明清蚕家贫困, 以丝作抵, 寅吃卯粮之事并不鲜见。既然“无叶那得三眠齐 , 那么, 用什么去抵债, 还清旧欠呢? 蚕娘懊丧之余联想到东家女儿疏懒成性, 却身著华服, 悠闲自得, 而自己操劳一季, 终至白辛苦一场情景交融, 虚实相成, 感人至深。

金黄钟的《续邻相反行》为新乐府诗体,颇似白居易诗作风格, 通俗、平易、恰切, 词浅意深。前四句为排比句, 把二八未识缫丝车的东邻女和十四能下织布机的西邻女作了辅陈, 和盘托出, 前者之颜如花与后者之面带饥又恰成强烈对比, 接着, 故事由姐妹俩相约去看花展开, 引出一系列戏剧性遭遇, 南辕北辙, 越离越远, 终成霄壤之别。东邻女幸遇贵游郎, 一见钟情, 交了好运,“迎去朱楼为画眉”, 西邻女采桑依旧, 操守旧业倒也罢了,只奈悍吏催租, 而父亡母病, 孤立无助。缓兵之计, 宰禽侍奉, 以求宽限, 这与柳宗元《田家三首》之一“蚕丝尽输税, 机杼空倚壁。里胥夜经过, 鸡黍事筑席”有异工同曲之意。孰料, 饮鸿止渴,“明日差来又奉官”,竟至陷入“蚕荒衣尽”的绝境, 只得在更阑夜深之际, 面壁吞声饮泣,进而想到自己悲凉的身世。二十四岁犹未字, 荣黄孑立, 形影相吊, 忧然神伤。而东邻女生儿已三尺之长, 过着养尊处优的富裕生活, 使惆怅心情化为愤慈, 从而深悟出“能女红”不若“能冶容”的结论。

金黄钟的另一首《养蚕词》同样词浅意深,婉而多讽,首句“贫家养蚕望蚕熟”表达了平民饲蚕的普遍愿望, 养蚕自然成为养家劳作的动力, 此中妇女则是主要劳力, 诗中可见到“女儿提蚕筐, 阿母饲蚕忙”以及“女缫丝, 母炊汤”。《具区志》有“女未及笋,即习育蚕” 的记载, 太湖沿岸农家女童自幼就由其母悉心教以养蚕缎丝技艺, 这副重担自然而然落到妇女肩上。

养蚕除了不辞辛劳外, 还要靠天保佑, 第七八两句是全家祈求上天毋阴寒, 以利家蚕生长, 而后挨过多少个无宁之夕, 终于银茧结成, 进而丝车轧轧, 喜见收成唾手可得,不意半路上杀出个催租悍吏, 劳动果实被席卷而去, 满怀的希望、虔诚的祈祷和辛勤的操劳化为乌有。

综观金黄钟的两首诗, 朴实而不失优美,浅近中饱含艺术魅力, 反映了时代本质,暴露了社会矛盾, 其思想内涵相当深刻。既是讽喻诗, 又不失为多姿多采的蚕桑风情诗。

 

()

五月初三日集梅花屋分咏农桑诸务得络丝

()张薇人

雪茧乍缫余, 络具忙安置。

经纬纤手分, 圆旋掉如意。

箴影滚成团, 跳脱转玉臂。

有时断者续, 手口互相替。

恒愁织者少, 腕弱不遑计。

漉漉响通槽, 夜作篝灯继。

年光如辘轳, 愁绪心头系。

指望杼柚盘, 尺寸良非易。

何况今春蚕, 盈箔雨中弃。

安得络雨丝, 仙女随风曳。

一笑手中绚, 宛转冰丝细。

 

五月初三日集梅花屋分咏农桑诸务得剥绵

( )张薇人

绿阴响缫车, 女手又分茧。

煮余翠釜捞, 别有同功选。

沃以碧瓷盆, 击水腻流绗。

尖尖玉指莹, 皎皎雪肤减。

层层擘将来, 名称兜罗软。

更制月样弓, 弯环素丝绢。

屈指饲蚕初, 金钱落桑翦。

才得几分收, 愁蛾尚难展。

伴受葱根辛, 肯学姜芽敛。

嫁衣行可装, 丽密衬新茧。

挑灯絮语温, 纤指还拢捻。

 

金缕曲

( )张薇人

女红以丸茧翦花置针线帖备刺绣之用, 谓之茧

, 暇日同香吏制此。

风絮飞初起, 正眠蚕圆成绿梦,丸丸如系。

恰爱簇山分个个, 绵手拈来欢喜,倩玉翦玲珑双指,

巧样新裁传顷刻, 斗春心幻出双如意, 眉欲语, 银缸底。

采绒闲自青红理, 配丝丝轻挑银甲, 绣床低倚,

制就弓弓香履痩, 金粉零星蝶翅,生怕绮情抛弃,

直恁冶娥常翠绉, 奈凤头白了偏容易, 莲步步, 落红未。

 

以上三首均选自《盛泽张氏遗稿录存》。张氏家族晚明以来迁居盛泽, 历代“士而兼商”, 并“业增肆”, 其子嗣多为低品级地方官吏, 如作者张薇人1795 1853) 为七品典藉, 虽仕而不脱离低层生活,熟悉蚕桑丝绸生产。以故《张氏遗稿录存》内辑有大量此类诗词, 其中以张薇人的三首最佳。

张薇人诗作虽少磅礴岸伟、跌宕起伏之势, 但观察细微, 丝丝入扣, 用词飘逸潇洒,清矫绝俗, 淡雅幽美, 抒情含蓄, 读了如同欣赏一幅精美绝伦的工笔画。

第一首如题名所示咏络丝, 从首句“雪茧乍缫余”至末句“宛转冰丝细”勾勒了络丝的全过程, 对于少女络丝操作的描写似影入画, 淋漓尽至,其中: 经纬纤手分, 圆旋掉如意”、“筑影滚成团, 跳脱转玉臂”都是佳句, 源于生活实践的观察。诗人对少女的“腕弱”、“夜作”、“愁绪”寄予一定程度的同情, 而对“今春蚕”在“雨中弃” 更是婉惜不已。

第二首咏剥绵诗展示了剥制丝绵的全过程, 其中“层层擘将来, 名称兜罗软。更制月样弓, 弯环素丝绢”四句是手工剥绵的传统作法, 蚕妇用竹片变成半图弓形, 将扯松的废茧层层绷上, 谓之绵兜。“翠釜”、“碧盆”、“尖尖玉指”和“皎皎雪肤”等是对剥绵的人和物以诗境化的描绘。

饲蚕也好, 剥绵也好, 抛本不薄,“金钱落桑翁”, 而往往“只几分收”,投入不抵产出, 以至“愁蛾难展”, 葱根姜芽, 辛酸苦辣, 作者隐含对劳动蚕妇的关怀怜悯之情。

金缕曲为诗人与其胞弟张香吏( 17981854) 同制茧花时所赋。以丸茧菊花备贴面刺绣今已不多见, 张氏昆仲同作女红, 是出自雅兴, 还是研讨针诸艺术, 请读者自辨。此词脱胎于宋词, 颇似欧阳修词作风格, 词句妩媚生动、艳丽多采,不乏儿女情长、缠绵徘恻的格调。

原载《丝绸》1993年第9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春蚕时节
卖桑叶
【专稿】梁铨&梁绍基:我俩共同向蚕致敬!
【西南文学•蜀道杯•散文】袁瑞珍/四川/绿遍山原白满川
77岁的当代隐士:生命的富足来自于独处
母亲的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