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母亲的过年习俗
作者:张明珍



      “新年到,真热闹,卖鱼卖肉做团子;写春联,挂年画,噼噼啪啪放鞭炮,恭喜大家新年好,贺喜大家节节高!”春节将至,商场里早已是一幅热闹的景象,看到人们忙忙碌碌采购年货准备过年的样子,我不由地想起我母亲的过年习俗。


年货买买买



母亲是典型的农村妇女,所以过年的习俗既带有迷信色彩,又有传统习惯。


自腊月初八以后,母亲就要忙着张罗腌制鱼、肉、鸡鸭等食品,准备过年时用。从腊月廿三开始,按照农村的习俗,是正式进入了过年的阶段了。


腊月廿三,是祭灶王爷的日子,据说这灶王爷在人间辛苦了一年,到这一天就值班结束,回天庭复命去了。为了让灶王爷回天庭多汇报老百姓的好处,所以还不能让他空手回去,得让他吃饱喝足,才能多说好话,所以这天母亲常常要在灶台上点上红烛、香,摆上酒水、桔子、糖、糕点等果品送送灶王爷,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人丁兴旺。



 

 

腊月廿三祭灶王



腊月廿四,俗称小年夜,这一天母亲是必定要做团子给我们吃的。母亲说吃了廿四团子,一年到头吃不愁。这一天也是我们姐妹四人最开心的日子,看母亲差不多和好粉,要烧水了,我们就开始抢着坐在灶洞前烧火取暖。那火一旺一旺的,照得我们脸通红,冬天最冷也不怕了。等我们水烧得差不多开了,一个个又圆又白塞满肉或豆沙或萝卜丝的团子在母亲的巧手中全排好队,摆进了锅里,再烧十几分钟,便大功告成。我们又抢着给团子“盖章”,肉团子盖“福”字章,豆沙团子盖“寿”字章,萝卜丝团子就用筷子蘸点红水,当然也有闹笑话的时候,明明是肉团子吃下去却是豆沙团子。我们边盖章边迫不及待地吃了,等盖完了章,我们的肚子也吃得撑不下了。


给团子点妆



腊月廿五、廿六,母亲就要发动全家“掸檐尘”。所谓掸檐尘,其实就是大扫除。母亲说过新年要清清爽爽,把一年的“晦气”(不如意的事)清除掉,以干净的环境迎来新的一年,这样比较吉利。掸过了尘,腊月廿七、廿八就要置办年货了,叫轧七轧八。鸡鸭鱼肉、茶油酱醋、南北炒货、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足,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走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母亲还会给我们添置一些新衣新帽,准备过年时穿。


小时候年货一般大队里分的。肉是第一重要的,所以一般都是以分猪肉为主,现杀现分热闹非凡。那时大队里有个养鱼场,一到过年,把河水抽干,打捞出一些当年货分给村民。


抽干塘水捉鱼



整个记忆中,分年货是儿时最热闹的场景。吃过中饭,我们这帮小孩子了,就开始不断往返于分东西所在地与家里之间,尽快向父母汇报那里的最新动态,以显示自己的消息灵通和聪明。到了傍晚,农村里的晒谷场或会堂就成了分东西的地方。只见鱼、肉、内脏已按村上几户人家分成几堆,村民们排好队抓纸团来领取年货。由于是抓纸团,所以总是有人欢喜有人怨,那些分到不是很好的鱼肉的人,就免不了要唠叨上几句,但也没办法,只能怪自己手气差啊。


抓阄分鱼



有了鱼、肉,再加上那时自己家养的鸡、鸭,过年食物基本筹办完毕。后来条件好了,大队也不分年货了,都是母亲自己上街采购,这时的年货就比较丰富了,增加了许多河鲜之类的高档货。母亲还会从街上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一些喜气的如《福禄寿三星图》《五谷丰登》等经典的彩色年画张贴在厢房里。


 

 

福禄寿三星


 

 五谷丰登 六畜兴旺



廿九、三十,家里可是忙开了锅,那几天的煤球炉子、灶堂是从早烧到晚上。烧的东西实在太多,什么瓜子、花生、大豆,还有团子、寿桃、糕饼等等。最开心的当然还是我们,在大人边上围来转去,目的就是适当的时候拿一把尝尝味道,解解馋。母亲则忙着杀鸡杀鱼,肉类加工。母亲把瘦肉剁碎,制成一个个肉丸子、蛋饺、塞油箥等,做好后把它放到锅里蒸熟备用。母亲喜欢烧大锅菜,把酱蹄、大块方肉、肉塞油箥、茨菰、蛋、笋干等一起烧,嗨,你还甭说,味道真的是好极了。


酱蹄笋干元宝蛋、蛋饺、肉圆、肉塞油豆腐



到了年三十,菜都准备得差不多了,母亲先进行谢年、供祖宗之类的活动,我们也必须在祖宗面前鞠躬后全家人才坐下来开始吃年夜饭。这年夜饭有三个特点。一是除夕夜饭必是烧一大锅白米饭,除了让每个人吃饱外,还必须要有剩下一部分,母亲说饱腹过年,还有余粮,一生不穷。二是这鱼儿可吃,但不能吃完,也得碗里剩下一些的,母亲说这叫“年年有鱼(余)”。三时必定要吃茨菰,母亲说吃了茨菰,一生如意。可怜我极不喜欢这东东,但为了一生如意,只得闭着眼睛,略一搅动囫囵吞下去。除夕之夜还有一件开心的事,便是父母给压岁钱。记得小时候家境贫寒,父母给的压岁钱一般都是两角、五角。有一年父亲做了一笔大生意,给我们姐妹四人每人两块钱,我激动得立即把钱藏起来,最后两块钱被我东藏西藏后不见了,着实伤心了好一阵子。


孩子们的快乐时刻



除夕之夜还有一个活动,就是守岁。全家吃好饭聚在一起聊天、看电视、玩牌,共享天伦之乐,待新年的钟声敲过,母亲就会让父亲带着我们放炮仗和鞭炮,响声此起彼伏,碎红满地,灿若云锦,新的一年在阵阵鞭炮声中喜气洋洋地开始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放鞭炮的孩子



大年初一,母亲一大早起来到寺庙烧香祈福。母亲回来,我们还躺在床上。这时母亲会悄悄地往我们的枕头底下塞一些糖果、糕点类东西,等我们醒了,第一件事就是把手伸向枕头底下摸出来,牙也不刷直接就吃,母亲见我们醒来,就会端上一碗热气腾腾地汤团。母亲说这样,新的一年年就会甜甜蜜蜜、高高兴兴、团团圆圆。以往每天起来的第一件事是扫地,可大年初一,母亲是不让扫地的,即使扫地,也要从门槛起往里扫,不能朝外扫,而且把垃圾扫进畚斗后不能去倒掉的,待第二天再倒掉,母亲说这叫家中财气只进不出。


年初一吃汤圆,预示着一年甜甜蜜蜜、团团圆圆



初二开始我们便穿着新衣随母亲去亲戚家拜年。当然这几天也是我们开心的日子,每到一家,总有一些压岁钱给我们,虽然最后都要上交,但过过手瘾那感觉还是杠杠滴,何况到处吃和玩。走亲切中最开心的是到大姨家,都是姐妹的缘故,也可能是交通不便的缘故,母亲会带我们在大姨家过上一夜,那么我们就有充足的时间和表姐表兄他们玩。其实,那时的小孩也没有什么可玩的,就是在一起跳牛皮筋、跳方格,躲猫猫。在亲戚家,躲猫猫一般是不玩的,人生地不熟,躲的人不知道往哪躲,找的人不知道往哪找,费事费力,不划算。到了晚间,大姨家没有那么多被子褥子,就从屋外搬来了稻草,厚厚地铺了几层,像个稻草海绵床,我们姐妹四个就和表姐她们几个先是在稻草海绵床蹦啊跳啊,累了倒头就睡。


 

 

跳格子


 

 

?跳皮筋



年初五,为路头神诞辰,俗传是财神诞辰,所谓五路,指东西南北中,意为出门五路,皆可得财。母亲岂肯放弃为我们祈祷发财的日子,所以一大早必定烧香拜佛去“抢路头”“接财神”。


 

 

五路财神



母亲极喜欢热闹、喜气,初六或初八要在我们家门口举办一些舞狮子,耍龙灯等增添节日的气氛。还有一天也是热闹非凡,盛况空前,那就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在这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是必定要吃汤团的,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等我们吃饱喝足,平时不让我们玩火的母亲,一声令下:“去吧,到田里去高烧稻把,旺一旺,别忘了说一句我们田里三石六,别人田里一蚌壳。”母亲说这样明年我们家就要丰收了。我们对这些不太懂,只觉得高烧稻把是最好玩的,于是拿起火柴和稻草往田野奔去。此时已有许多小伙伴拿着火把在田里冲来冲去,口里念念有词,场面蔚为壮观。有时冲来冲去免不了撞了人或者本身就有摩擦的,这时一场口角之争便免不了:“你家田里才一蚌壳,我家田里三石六。”“我家是旺稻,你家是稗草”……


高烧稻把,祈丰年



闹完元宵,春节才算真正结束了。

​      来源:吴江通 2019年02月01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江苏人过年准备清单!打完这些勾,就到年三十
〖小镇记忆〗那些乡风:过年过节(2)
腊月二十进入“新年期”,天天有事要完成,老祖宗留下的传统
洛阳年味 | 洛阳人怎么过年?90后小编整理的超全习俗~
明日腊八节,讲究“9大习俗,5大禁忌”,老传统别丢,新年添吉祥
记忆中的年味,都藏在这些年货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