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绸乡话古址

绸乡话古址

蔡永强

绸乡盛泽多古址,古址又多与丝绸相关相连,就如同那织锦上的花儿草儿蝶儿鸟儿,本就是一根根经丝纬丝交织出来的,却又为锦儿缎儿增了色,添了彩。盛泽人向远道来的朋友话说丝绸,必定要讲到那些古址,而古址中,头一处又必定要讲一—

白龙桥

白龙桥为一大二小三孔石拱桥,古桥已毁,不知何年何人所建,今天可见的是清宣统二年重修的。相传这里曾有白龙出没,故名白龙桥。但是白龙桥之所以出名,却并非有龙才灵,而是桥上那副楹联:风送万机声莫道众擎犹易举,晴翻千尺浪好从饮水更思源。

 
 

盛泽的丝绸生产,在明代嘉靖年间便有“日出万绸,衣被天下”之称。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曾写到“苏州府吴江县离城七十里,有个乡镇,地名盛泽,镇上居民稠广,土俗淳朴,俱以蚕桑为业,男女勤谨,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站在白龙桥上,可听万户机声与春夕黄昏的牧笛,夏日入夜的蛙阵交响共鸣,和成一片,藉着徐徐清风,在水面上渐远渐轻,渐轻渐远……

“晴翻千尺浪”则又是一番景象。丽日晴空,凭栏远眺,四野桑青秧绿,桥下水清流缓,风过处,陆上水中连成碧浪无边,似乎写的是自然景胜,其实只是借景,用以形容盛泽绸缎炼染手工业的兴盛景端。盛泽所产农家土绸除少量以生坯直运外地外,大多经炼染使成熟绸,炼坊、染坊最多时达上百家。这些作坊在空旷场地上立以竹竿,将染整过的绸缎晾晒于上,日下风中,那数十米长的绸缎起伏翻飞,顿起彩浪千叠。

盛泽地处水乡,水运是丝绸集散最为便捷的方法,白龙桥位于盛泽镇西北六里,正当入吴水道的咽喉。远道而来的商贾在盛泽购得所需的绸缎,便由水路运往地北天南,所以有“日收生绢千万匹,半入申江半入吴”的说法。自白龙桥上望去,但见水道交规,白帆群萃,往来丝船,上下如织。那远去的船儿载满了绸乡女儿的情意,走得那么迟缓那么慢,仿佛是不舍这绸乡的富庶,人情的美好。而来船则轻盈迅捷,在夕阳中就似一只只归林的鸟儿,从白龙桥下一掠而过。

那些山东山西,湖南安徽的客商,远道而来,仆仆风尘,他们急着要在暮色落满河面之前,赶到各自的一—

会馆

清乾隆九年(1745年),盛泽全镇已有4436户,人口16682人,与明初相比,丝绸生产的规模扩大了几十倍,而“远商鳞集,紫塞雁门粤闽滇黔,輦金至者无虚日”。盛泽绸市上到处可以听到清脆的京片子,豪爽的山东音,本地人如听鸟语的闽赣方言,和吴依软语交织在一起,谈品种,谈质量,谈价格……

丝绸贸易的数量在急剧增加,范围在迅速扩大。为了发展丝绸生产,进行丝绸产品交易的竞争,保护同乡商人的利益,本地丝绸业和外省商人纷纷在镇上购买地产,建立会馆,作为固定的永久性贸易机构。重修济东会馆碑记所述:“盛泽为吴江巨镇,在昔尤为繁盛,各省商贾,骛趋糜集,吾乡营商者亦多集斯土,因建两会馆以联合梓谊……”清康熙年后,盛泽镇上建有会馆十余处,旧址犹存。

当夕阳缓缓地沉落在远近喧哗的织机声里,最后一抹余晖照在斜桥上,一叶小船轻轻地泊上了镇东建筑宏丽、规模宏大的济东会馆面前的石驳岸。一个疲惫的乡音在沉寂的暮色里格外响亮,叩门声,开门声,迎出来的同样的乡音,透着欣喜和亲切。脚步声一直响到第三进,正厅上已经燃起了亮亮的红烛。初到盛泽的同乡在这里不仅受到生活上的照顾,而且听到了急需了解的行情,疲惫的身体和不安的心情渐渐地松弛下来了。

任城会馆,山西会馆,济宁会馆,华阳会馆……从这些会馆的名称里,也可以感受到这一时期盛泽丝绸市场的繁荣,盛泽丝绸的巨大影响。

 
 
 

会馆的发展,加强了盛泽丝织业与各地的经济联系,拓宽了盛绸的销售渠道,并且吸聚了大量资金和信息,进一步促进了盛泽丝绸生产的发展。盛泽丝绸随着一叶叶白帆,一声声驼铃,西行陕甘康藏,南下滇黔两广,北上关外松辽,风行万里,衣被天下。

道光年后,会馆日渐为公所取代。盛泽日益兴旺的百业,为了调节同业内部矛盾,相继建立同业行会组织——公所,而丝业、绸业执其牛耳。每年小满节,全镇数百家绸行染坊,共同出资延请戏班,酬神唱戏三日。那戏台就搭在——

蚕花殿

江南的养蚕人都这么说,是黄帝的妃子嫘祖从天庭取来了蚕种和桑苗,从此,人间有了植桑养蚕,缫丝织绸,所以,民间又称嫘祖为蚕花娘子。供奉这位丝绸生产的发明者和创始人的地方,本名先蚕祠,但盛泽人习惯称为蚕花殿,也许是蚕娘织女们觉得这样的称呼,更亲切一些吧。

蚕花殿离济东会馆东约处,为庙堂式建筑,前为门楼,飞檐斗拱,气势轩昂。正中三座拱门,雁行序列,中间高,两侧低,小青瓦压脊飞翘,外墙配以水磨砖贴面,不事雕饰,素朴稳重。中间拱门上方原有“先蚕祠”匾额,今已不存,东西拱门上方各嵌有华版,东为“织云”,西为“绣锦”,表达了劳动人民美好的向往。

 
 

后有正殿,供奉蚕花娘子,并以黄帝、神农配享,这大约也可以说明劳动人民敬重的并非帝王圣明,而是创造发明,能为苍生谋利益的人。殿堂建在稠密的居民区内,门外一道小河曲折盘萦,几座石桥质朴无华,映衬着蚕花娘子的居所,绝没有佛寺僧堂那种远绝人尘、空明寂灭的感觉。

 
 

门楼与正殿之间,便是戏台。相传小满那天是蚕花娘子的生日,为了祈祷蚕花娘子保佑蚕桑丰收,丝业兴旺,便演小满戏三日酬祝神明。届时,远近几十里的蚕农相邀相约, 前来进香看戏,当戏台上锣鼓响起来时,殿前小河中挨挨挤挤布满了小舟,戏台前的石板广场虽然十分轩敞,可以容纳几千人,这时也挤得无容锥之地。戏台两侧厢楼上,是女人们看戏的地方。那些小媳妇大姑娘,终年蚕桑缫织,这几天得了空闲,自然各出心裁,刻意打扮,穿着各色丝绸衣裙,互逞机巧,争芳斗妍,蚕花殿前就好比在举办产品展览,时装表演。《盛湖竹枝词》中有诗记载:“先蚕庙里剧登场,男释耕耘女罢桑,只为今朝逢小满,万人空巷斗新妆。”昔日先生主编的《中国的一日》中,就有一文专门描述蚕花殿小满戏的盛况。

小满一过,麦子黄了,油菜熟了,蚕宝宝要上山了。那些小船载着蚕花娘子的祝福,匆匆地离开了蚕花殿,纷纷驶入大忙的日子里去了。

    写于199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江苏和浙江交界的一个小镇,富庶景美却鲜有人知
丝绸之乡 盛泽古镇 (旅游览胜)
美丽小镇(10)—盛泽
以“日出万绸,衣被天下”而闻名于世的绸都:盛泽
在江苏,这个古镇虽然没有同里名气大,却登上了普通邮资封
盛泽古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