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七都湖塘,真好



    湖塘,太湖边,太湖溇港,太湖塘浦圩田,太湖南岸灌溉工程……

    七都的湖塘,富甲一方。据史料记载,“自宋室南迁以来便成为全国七大富庶地区之一”。这里有碧波万顷的天池太湖,有风光秀丽的滨湖水岸,有阡陌交织的塘浦圩田。这里不仅是活土、富土,还是一方乐土,几乎每个小孩都觉得这里是个好玩的地方。孩提时代,我和小伙伴们就只顾在塘浦圩田里疯玩,常在湖塘路上屁颠屁颠地晃悠,圩堤上你死我活地抢营争地盘,田墩上有模有样地摔跤格斗,田埂上活灵活现动真格抓特务、捉叛徒,开心得整天像是落掉了大头魂似的,可谓快活成仙。特别是大热天里,正值暑假,我们在沟渠里摸鱼捉虾翻泥鳅,泥浆水溅到头发根,娃娃脸弄成了大花脸,浑身泥拌冬瓜。回家怕被爸爸妈妈打屁股,就悄悄地溜到太湖边,扑通扑通跳进太湖里。太湖水底是硬底没有淤泥,但踩上去却似弹簧床垫般的温馨。一个猛子扎下去一二分钟不露水面,水中没有泥浆上泛,即使吃着一口水也是清甜的。透出水面后再来个仰躺,可坚持半个时辰,总感觉到有谁在背后托着,好惬意。伙伴们在太湖水里撒娇、闹腾,忘乎所以,自然而然洗去了身上的污泥,也着着实实让太湖水给“宠”了个够。然后又清清爽爽上岸,带着一个水渌渌的身子和一头水济济的头发,跨进门槛,让爷爷奶奶疼个够。我们这些有幸出生在湖塘的孩子,据老人们说是“七世修来的福”。

    更幸运的是告别了孩提时代却稀里糊涂成了“孩子王”,我当上了老师。从代课教师到民办教师再到公办教师,任教的学校还是在湖塘,在太湖边。那时民办教师有份口粮田和一半责任田,我有幸坚守和体验“好水、好路、好农活”,百倍珍惜湖塘的恩赐。转为公办教师后,我来到了中心校任教。校址就在湖塘路上,学校的施教区为11条溇港,大门朝着湖塘路,后窗向着太湖。于是,太湖和湖塘成了课堂的天然背景,也成为课程的地域资源,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作实践支撑。校本课程更以太湖、湖塘的自然、社会资源为载体为内容,充实、丰富和活化国家课程。湖塘的水土养育着湖塘的学子,在湖塘教育资源库里开展科普实践和科技创新活动,获得了“草根科技”的成功体验,师生在玩湖塘中玩科学。玩溇、玩港、玩浦、玩横塘,玩浜、玩兜、玩湾、玩漾荡。塘浦圩田里乐融融,“草根科技”中趣无穷。感受到了“草根”所具有的湖塘魅力和本土力量,体验到了“湖塘”所具有的休闲韵味和游乐潜力。

    刚刚退休,我有幸参加了吴江区“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我翻开789条地名普查条目,看到了在一张水凌凌的湖塘版图上呈现出一片片水淋淋的塘浦圩田,上面布满了水灵灵的地名,有消失地名、历史地名和现今地名。湖塘,太湖边古老的水利工程,简直是一部百科全书呵。从中我清晰地查到了湖塘(七都段)每个地名背后都有一段历史,让我去重温历史的厚重,感怀文化的久远。并知道了孩提时代在塘浦圩田里见到的那些圩围、圩堤、田埂、田墩、溪流原来都有名称,甚至还有曾用名、别名、乳名、简称等,都有各自的来历、含义、历史沿革和文化内涵。这些地名背后承载着的故事或传说使塘浦圩田变得有深度,使湖塘变得更生动。我惊喜地发现,随着社会转型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塘浦圩田的发展也在与时俱进,有些地名消失或成为历史,有些地名更名或再度更名,有些地名伴随着改革开放幸运而生。然而,在湖塘路(七都段)的塘浦圩田里,不管哪类地名都透露出湖塘特有的灵气、生气和秀气,地名实体所处位置的各自特征,无不表达出对湖塘故土的深深依恋。一个个地名似一张张文化名片成为湖塘文化宝库中一个个文化因子,传承又丰富了湖塘文化。这一趟“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是国家的法定行为,对于我来说既是一场湖塘“寻根”的壮举,又是一番另类的休闲旅游。

    地名调查结束了,可湖塘“寻根”永远在路上。我又以“湖塘路文化挖掘保护小组”成员的名义,再一次带上了“尚方宝剑”,以政府派员的身份开始了“湖塘路(七都段)文化信息采集”。天知道,“文化”怎么采集?但采集范围倒有点晓得——“涉及到沿太湖塘浦圩田中的全部文化实体”,这不是地名调查的深化么?为湖塘寻根提供了契机,不但正中下怀,而且轻车熟路哪,还可以来点“文旅融合”。

    我熟门熟路来到吴溇村段湖塘区域,发现这里的水利文化独特,西面薛埠的“塘浦圩田”呈龟形特征。四条溪流与五座古桥组合成了“乌龟”的躯体和头尾脚。整个水系像只乌龟朝南静憩,悠然自得。我踏上这片土地很快收获了一片好心情。觉得是踩在乌龟的背上了,好像运气、福气、灵气在一道接着一道来,似乎挡也挡不住。自己也弄不清楚自己的这种做法是来采集信息还是观光旅游,只觉得这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旅游景点,必须得“游”个过瘾。

    东面吴溇的“塘浦圩田”似彩蝶展翅。主道吴溇河为“蝴蝶”的头胸腹,左右各三条支流(横塘)为“蝴蝶”的三对足,而四条蜿蜒回环的圩堤围成的圩围为“蝴蝶”两对张开的翅膀。我用心端详这只“蝴蝶”,似乎看到了其中的“蝴蝶效应”:这只“蝴蝶”就地扑闪一下翅膀,大西洋上空则可能会风起云涌啦。我再把“乌龟”“蝴蝶”联系起来看,眼前出现了一个偌大的玉盘,而其间的十来个大大小小的鱼池、水塘如珍珠,构成了一幅珍珠落玉盘的美丽画卷。啊呀,这么好看,不可多得的旅游景点,不能不看个够了。觉得湖塘因塘浦圩田而壮美。

    转过身来,北眺太湖中的洞庭山,别样的“形胜文化”。太湖母亲像是先推了推“三山门”,三山和东山似乎都心领神会了,主动让座移位,让出了太湖大缺子,让西山露出全影。别具一格的组合,使三山岛像莲藕浮水,西山岛似成熟的莲蓬,东山半岛东高西低,仿佛是倾斜着的荷叶,贴水躺卧湖面,而天池太湖竟成了荷花池,太湖母亲正满怀希望地孕育着大雷山、小雷山、小庭山……使一朵又一朵的荷花,在自己的怀抱中盛开。哎哟,这么耐看。难得一景,抓人眼球啊,多看一眼吧。觉得湖塘因太湖山水而清丽。

    当来到望湖村湖塘区域时,让我产生了“太湖水国之胜,当脚下第一”的感慨。这里串联着的水浜,从南向北看成“上字浜”,从东向西看成“下字浜”。村村相连,众村簇拥的“迷宫式”村庄聚落形态,表达出一个个特有的村落文化元素。“迷宫”东侧的牌楼浜其形状极像是天空中的一片“祥云”在阳光下投射到地面的影子,也像一只“蝙蝠”在近地飞行时被拍下的照片。与“祥云”“蝙蝠”并列有五只浜的组合形成了左右两个“几”字。再加上“藕形埂”和“荷花墩”分别点缀在两个“几”字中成凤凰字形的构架。我想,我能否画上一张“鸟”图或写上一个“鸟”字站在藕形埂上,置身于“几”字当中,不就成了“鳯”字,我也变成一只“鳯”了。这么简单呀,神话就变成了现实?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家乡湖塘真是好。

    七都,“湖塘没有山,借得洞庭景”,但这一借是“千古绝景,万年不还”,与其说“借得”,不如说“拥有”。在这里见到的东西洞庭山像是太湖母亲恩赐的天然笔架,天池太湖像“笔架”旁的“砚台”和“画盆”,天然的文房四宝前挂上的是一幅天然画卷:“远山近水”。这山和水有时朦胧有时清晰,一日多变,有时甚至瞬息万变。活山、活水、活画卷,“笔架”“砚台”“画盆”和“彩笔”等文房之宝也都随着活画卷的灵动而律动。以致七都段湖塘中的五都六都“自宋、元来,人文独盛,衣冠甲第冠于一邑,故以'儒林’名”。我虽不是儒生,也没有“儒”,但身在“儒林”,呼吸到的尽是“儒林”里的鲜氧、清氧和富氧,只感到神清气爽,不得不由衷赞叹:湖塘山水甲天下!七都的湖塘真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西溪庙港与西邱庙港
太湖水利
忆江南:水乡古镇的历史地理释读
学术研究 | 江南“活水周流”的历史经验与现实对策
给水排水|太湖流域塘浦圩田体系对现代海绵城市建设的启示
生态环境史视野下的三江水学/王建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