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行走:流淌齐鲁大地的运河

何笛

 在“史上最热夏天”的2013,冒着持续的高温,带着和室外温度相似的心情,踏上行走大运河山东段的旅程。

德州:正在新兴的城市

第一站,来到山东西北面的德州,德州自古就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与河北交界。在以往所获得的可怜的信息中,似乎很少把它与运河联系起来,与此连在一起的是一种家禽,德州扒鸡曾是京沪线上为人津津乐道的特色食物,至今,在大型超市和卖场仍能见到它真空包装后的身影。

 
 

下了高铁,直奔目的地减河湿地公园,乍一看,河流的宽阔程度倒是和我们家乡的运河差不多,我以为减河是运河德州段的另一个叫法,阅读了介绍才明白,减河是与运河有联系的一条河流,是运河泄洪入海的通道,离真正的运河还有一段距离。减河湿地公园是近年打造的适合休闲的亲水旅游景区,难怪,“一帆风顺”的观光塔突兀而立,从很远的地方就能看到,一张高高挂起的船帆,颇能吸引人的眼球,走近了,是一幢有点特色的建筑,周边还有亲水的平台,可以和河水进行亲密的接触。

走在公园的林荫小道,尽管是午后,两旁的树木隔离了头顶的太阳,让人感觉到舒服的凉爽。休闲区的健身器材那,有几个上了年纪的妇女在运动,人不多,毕竟是新城区新开发的区域,人气的提升还有待于时间和人口的聚集。

坐车向市区,路边的一幢建筑吸引了我,它如一把张开的扇面,顶部是一块块排列整齐的太阳能面板,在阳光下闪闪发亮,耀眼夺目,在我走过的许多地方从没见过。向导游询问,这是太阳能产业展览馆,德州,是中国太阳能产业的集聚区,国内知名的太阳能热水器大多产自德州,太阳能产业已成为德州新兴的支柱产业,了解到这一点,可以说是此行的第一个重要收获,城市发展要改变千人一面的状况,产业结构也要有自己的特点。

了解一个地方的民生和风俗,菜市场可以说是一个简便的场所。第二天一大早,我和阿庆一路向人打听农贸市场的所在,经过两条马路,找到一家农贸市场,让人奇怪的是,市场里面冷冷清清,只有一个卖菜的摊点上,摊主漫不经心地整理着蔬菜,难道德州人的生活悠闲到早上不买菜?和摊主攀谈下来,农贸市场要到八点以后才营业,早市在一条叫南小市的街上,称早市一条街,还得再向前过一条马路。

寻寻觅觅,终于到了,却看不到路名的标识,走了一圈都没找到,看来,这是一条自发形成沿习相生而成的市场,政府也默认了它的存在。街很长,足有一千多米,摊点的摆放在外人看来是无序的,街道两边摆满了蔬菜、水果、水产、肉类、服装甚至花卉、日用杂货等等一应齐全,只是它不象其它菜场那样分类分区,显得有点随意杂乱,可能市民们也习惯了,总能在适当的摊点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人虽多并不怎么拥挤。整条街上没有店铺,全是临时搭起来的流动摊点,见不到城管或市场协管员之类的人员,熙熙攘攘的购物场景,没听到高声的吆喝与吵闹,平静得有点不可置信,最难得的是街道上相当干净整洁,与一般菜市场脏乱差的环境不可同日而语。我们在多个摊点上问问价格,一点不贵,让人都不好意思讨价还价,阿庆还顺道买了二只水鸟的雏,将它们放还到自然界中,获得生命的再生。

临清:历史与现实的交汇

临清是运河山东段的重要城市,明清时期,临清依靠运河漕运迅速崛起,成为江北五大商埠之一,繁荣兴盛达五百年之久,有“繁华压两京”、“富庶甲齐郡”之美誉。

去临清看看,想法由来已久,研究文史,去研究对象生活、工作过的地方作实地考察,能增强现场感,加深对所研究对象的理解,能以更开阔的视野使研究出新入深。

临清与吴江有缘,与我的主课题午梦堂主叶绍袁有关。

叶绍袁的父亲叶重弟,明万历十四年(1586)进士,授浙江山阴知县,尚未到任,恰遭遇父亲亡故,在家守制三年,期满,携家眷北上进京谒选,沿着运河一路前行,于当年(1589)十一月到达临清,北方的天气冷得早,那时河水已结冰封冻,只能上岸换乘马车,已怀孕的夫人出现生产的迹象,不能承受颠簸的辛劳,于是,找了一家旅馆住下。叶重弟独自上京,夫人留在临清待产,到,夫人生下一子,即叶绍袁。叶绍袁生下后的第三天,按齐鲁风俗,要用艾草灸脐,那样可以终身无寒疾之患,夫人按当地风俗以艾草灸脐,不意火气攻中,通身雪白如玉(俗称水晶孩儿),幸得医治无碍,这才有了寄育袁黄家的故事(因此前的几个孩子都不幸天折)。

去的前一晚,一夜的大风雨,白天太阳一出,依然热得冒汗。路上不时看到倒伏的树杆和坑坑洼洼的水潭,车进入临清市区,眼前的景象让人大吃一惊,市区的主干道上,积满了前一晚下的雨水,积水足有几十公分高,漫过了人行道。低一些的店铺里面都进了水,街道简直成了河流,有汽车驰过,两旁激起巨大的水浪,街道成了孩子们戏水的游乐场,与店家忙着排水的情形相映成趣。不得已,我们的车只能掉头另外寻路绕行,我想,这运河边的水城,按理说应有良好的排水系统,怎么一下雨就积涝成灾呢?这个想法遭到大家的一致批评,一年难得下几回雨的地方,谁会把它看得那么重,也许真是这么回事。

 
 

鳌头矶是此行的目的地之一,2001年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有一个有趣的来历,明代永乐十五年(1417),为兴修水利,整治运河河道,开凿临清城内运河南支,原运河北支遂废,为防流水冲刷,在河叉处垒砌石坝如鏊头突出,运河北支之会通闸及南支之新开闸列其左右,宛如鳌足,广济桥尾其后,形若鳌尾,明正德年间知州马纶因其形提名“鳌头矶”。来到鳌头矶,首先看到的是一幢未加粉刷的青砖门楼,楼顶上飞檐翘角,完全是明代建筑的风格,进入门内,别有洞天,里面是一个青砖铺面的小院子,沿台阶上门楼,抬眼挂着登瀛楼的牌匾,这个楼的建筑设计颇有意思,楼在中间,四面是过道相通,我相信,在过去的岁月里,这儿应该是城市的一个制高点,可以观察到城外很远的地方。它的功能之一,有可能监测运河上的过往船只,以便在钞关对他们进行收税。只是现在处在城市各种建筑的包围之中,能看到的就只有一侧仍在使用的运河了,它的形状也只能依靠想象了。

说到钞关,临清运河钞关(收取关税之所)在鳌头矶南处大运河西岸,始建于明宣德四年(1429),为当时运河上八大钞关之首,延存至今已有570余年的历史,现存有钞关仪门,南、北穿厅,公堂、巡拦房、船料房、官属合房等80余间古建筑,院内存有明代和清代碑刻。在运河槽运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一处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存,并且是全国唯一的一处钞关旧址,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鳌头矶西侧,是整修一新的大运河,河道两岸是整齐的石驳岸,上面架设着统一格式的石栏杆,河边错落有致的杨柳树下是绿色的草坪,清澈的河水倒映着绿树的影子,让人心旷神怡,过桥,河的对岸是运河大众公园,来往的市民络绎不绝,也就明白了河中停泊的各式人力小游船的道理,这样的美化和绿化,体现了临清着力打造运河文化名城的理念和行动。

当地人告诉我们,刚才看到的是清代开挖的运河,当地人叫作新运河,明代及以前的称为老运河,就在鱉头矶的东面。我们赶紧往东奔跑,其实离鳖头矶才几十步路,与宽阔的新运河比,显得狭窄多了,那是长期废弃不用的缘故,不然它怎么可能成为水上的通瞿,船只怎能往来如仪。保护、开发和利用运河文化的关系,河道正在进行清淤整治,一旁的空地上堆放着许多建筑材料,一些设施正在建设之中,烈日之下,我沉思默想,当老运河修葺一新,重新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新老运河如两支玉带镶嵌在城市中央,必定能更加彰显这座运河名城的魅力和风采,为城市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离开鉴头矶,找到一条叫作考棚街的老街,据一位世代居住在这条街上的老人回忆,祖辈的口耳相传中,当年,这里是山东考举人的所在,设置了多得数不清的考棚,因而得名考棚街,每到开考之时,士子云集,一个个满怀希望而来,到了发榜的日子,有的兴高采烈,有的失魂落魄,这一切早已风流云散,只剩下一条冷清清的老街。我感兴趣的是当年叶绍袁用艾草灸脐的风俗(他出生的旅馆因没有记载名字,不必打听了),同老人攀谈,老人想了想,摇摇头说,不知道,也没听说过,过去的许多风俗早发生变化了,很少有人在乎传统的东西,就象这条老街上,也只剩下些年纪大的人,年轻人都搬去新城新房子了,言语之间有种淡淡的失落。的确,老街也只是徒有其名,假定能以老街的方式进行开发,老街将会呈现出全新的面貌,老人们将是现成的最好的导游,游人们能在怀旧式的慢生活中感悟现实的生活,毕竟老街上能看到许多带有过往生活印记的古建筑,象县治遗址等等。

邻街闹市口的一家小店里有了大发现,那是一家小小的快餐店,一面墙壁上挂满了黑白的老照片,店主自己介绍,这些照片,拍摄的都是临清运河的旧时风貌,有些是家里祖传的,有的是他翻拍后保存下来的,他把它们当成宝贝,以前从不肯给别人翻拍的,听说我们是专为大运河来的,他愿意提供给我们作资料。店主作为生意人,为何对这些感兴趣呢?原来,他们家世代在运河边开着小饭馆,给过往客人方便的同时,也为自己挣下了糊口的生计,他指着一张写着“家传菜肴”的照片,是他们家的特色菜,现在仍按传统的方式在做。我说,你也是思想解放了,毫无保留地把照片给我们拍,照片是临清运河的见证,你为运河文化作了贡献,说不定,叶绍袁进京赶考时还吃过你们家的菜呢,要是我们也在这吃一吃,那就和先贤在同一家饭馆吃同样的菜,是非常有意义的。说得投机,店主要给我们看他的镇店之宝,一张清代的手绘运河图,是一张很破旧的木板,光那木板,看得出饱经岁月的风霜,上面油渍斑斑,店主一语道破天机,木板原是八仙桌的台面,图绘在上面,是为吃饭的客人准备的旅行地图,客人边吃饭边看图,了解行船的路线,这真是个很好的创意,民间的智慧永远是无穷无尽的,人民群众才真正是历史的主人。

带着收获的满足,又继续下一站的考察。

南旺:等待重生的高地

不到南旺,就不能感受真正的古运河,就不能真正体会运河的价值。

在先生的讲座中,已知运河在济宁以北不再通航,一路的考察中,很多当地的人也一再说到这个情况,在聊城的运河博物馆,有关于这个情况的介绍,特别提到了南旺枢纽工程,具体内容是,运河经过济宁北面有个叫南旺的地方,是运河全程中地势的最高点,那里是运河的分水岭,北面,水往北流,南面,水往南流,一旦出现天旱等异常天气,南水供应不足,北面就可能无法正常通航,甚至断流。

要确保运河的正常通航,古代人民在南旺建设了分水枢纽工程,通过这一工程,调节不同时期的运河水量,在枯水期,通往运河的一条主要河道上,关闭通往其它河流的闸门,使河中的水能主要注入运河,使南面保持较高的水位,从而通过梯级河闸,把水从南面输向北面,船只能够在运河里正常通行,在丰水期把水分流向其它河流,不至于导致洪水泛滥。

南旺枢纽工程,是运河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有了它,这条沟连南北的水上交通大动脉才承载了千年的黄金水道,有了它,才有了运河文化的文脉传承,它的价值和意义,在它存在和运行的时候,可能不为人们所重视,当它消失在历史的深处,成为一种记忆甚至只为专门的研究者所关注时,才显示出它本来的应有的价值。

车在一处空旷的乡道似的地边停下,眼前是蓬蓬勃勃的野草,一道简易的砖墙,一扇杂在杂草中的锈迹斑斑的铁门,似乎没人看管。走进去,几十米开外是一幢有点旧的建筑,前面竖着三块石碑,一块明显是新的,刻着“南旺枢纽工程”,另二块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成为文物保护单位时立的,刻着“分水龙王庙建筑群”,原来的设施早已灰飞烟灭,只有古运河的遗迹默默无言地守在那,守着一个古老的传说。干涸的河床裸露着黄土,在烈日的暴晒下泛着轻黄的烟尘,河道很宽很深也很长,显示着当年的繁华与重要。长长的河道两侧,有一段已砌筑了整齐的石驳岸,看得出为维护这一段文物的努力,在河道中间竖着一块标示方向的指示牌,让人一眼看得清主干道与支流的方向,河边还有一个台阶样的指示牌,标示着原来分水口、邢通斗门、常鸣斗门等的位置,能想象得到当年看似简单的复杂构造及其日常的运作,只剩下地基的荒芜庞杂的空地上,还趴着石刻的二只镇水神兽,一左一右,有专家说还是一公一母的,那么久的岁月过去,精雕细刻的神态依然清晰分明,它是否也在回味着神采飞扬的时光。

旧的运河己然不再,新的运河在新的时代里继续着自己的辉煌。

南旺,说不尽的南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认识大运河18 南运河简介
南运河 沧州马厂减河
明清时期,在河北东部开凿的五条河流,为何却是为另一条河流服务
京杭大运河德州段的历史
纸(知)巾(今)《连载》5.25 二
茗谈(二十)-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