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镇的水网
作者:沈莹宝 



      盛泽地区湖荡密布,河港纵横,是个名副其实的水乡古镇。

      盛泽所在的杭嘉湖平原地势低洼,先民们在低地四周的河岸边筑起圩堤,把一片片的低地开垦成良田。人们称这些圩堤为圩岸,以它来防水护田,于是这片由圩岸包围起来的低地也被称作圩,俗称圩头。人们在圩内耕作、生活,形成一个个小村落。清代,吴江县以下的行政区划从上到下分为乡、都、图、圩等多个层级,圩是最基层的一级。

      一百多年前的清末时期,盛泽还是一个面积不到两平方公里的小镇,几条河流纵横交错,组成一张巨大的水网,把整个镇区分隔成大小不等的五个圩:充字圩、东肠圩、西肠圩、大适圩和大饱圩。横贯东西的市河以南有两个圩,新桥河之东叫东肠圩,河之西叫西肠圩;市河以北、小庙港与斜桥河以西为充字圩,小庙港与斜桥河以东、东港河以西为大适圩,东港河以东则为大饱圩。

      市河的东、西两端是两个湖。东端叫东白漾,因为湖的形状酷似一片菱叶,故而又称菱叶渡;虽然它的面积不大,才15亩左右,但是湖水极深。西端叫西白漾,是个纵横逾四里的大湖,虽然水势浩淼,湖水却很浅。市河两岸的北大街和南大街是旧时的商业中心,店铺鳞次栉比,贸易兴隆,人流极为密集。随着盛泽丝绸产业的繁荣,一条总共才两三里长的市河上,竟然先后建起了七座石桥,自东向西依次为保盛桥、东庙桥、龄嘉桥、登春桥、善嘉桥、西庙桥、观音桥。有人把当时的市河比喻为一杆盘秤,大而浅的西白漾像一个秤盘,小而深的东白漾像一个秤砣,又长又窄的市河像一根秤杆,河上的七座石桥则是镶嵌在秤杆上的一颗颗秤星。

      市河之水由西白漾一路向东流入东白漾,在中段的善嘉桥附近,河身有一个小小的折弯,旧称许家湾。旧时,江南一带制作云片糕所用的大方刀,大多出自许家湾,相传“湾前之水用以锻炼,刀锋犀利,不起丝,不胶刀”,故而各地的糕饼作坊都来此买刀,有“通省糕刀”之称。在如今的南仲家弄附近,市河还有一段向南再转弯向东的河面,名为秀才浜。浜,是江南一带的方言,指断头的小河。清代时,曾有王、沈两家“颇有文誉”的读书人在此居住,于是被称作秀才浜。市河东端靠近东白漾的地方还有个归家浜,住在这里的归姓人家,是盛泽的“老八姓”(许、仲、沈、归、吴、卜、汤、王)之一;浜口的太平桥东侧是创设于1903年的盛湖公学,是盛泽最早的新式学校之一。

      在东庙桥的东侧,有一条名为小庙港的小河,南连市河,向北与斜桥河相通。河西的利济侯祠俗称东庙,它原来是座观音堂,又称小庙,故而此河得名小庙港。小庙港的南口有一座比街面略高的平桥,桥下为一小环洞,名为安德桥,旧名嘉会桥,但是老百姓都叫它忘记桥。东庙是盛泽香火最旺的祠庙,山门内的石板广场又是商贩游人聚集的热闹场所,终年人流不息,故而又在东面围墙外建了两座横跨小庙港的平桥疏通人流。

      新桥河自南而北流入镇区,在红坊湾处与市河合流汇入东白漾。河的西侧,自南而北共有四个浜,分别为全家浜、南浜、中浜和北浜。南浜上有座虹桥,俗称红木桥,故而南浜又叫红木浜。北浜的浜底有一座路头堂,虽然庙屋极小,却名声很大。路头堂内祭祀的是行神,但是江南一带的老百姓视行神为财神,俗称路头菩萨,无论商贾还是平头老百姓,都争相供奉。时间一长,北浜的名字竟然被路头堂替代了。

      新桥河上有两座石拱桥,南面的永清桥俗称南新桥,北面的东秀桥俗称乌新桥,新桥河的名字就源于此二桥。盛泽丝绸业兴起后,许多精于印染技术的绍兴人纷纷来盛泽寻找商机。因为练染绸匹需要用水,而新桥河的河面较为开阔,交通也方便,于是一家家绍兴人开设的练坊、染坊和轴坊先后在此立足,这里也就留下了染坊弄的地名。

      斜桥河由北郊入镇,经吴家湾、狭港扇,到斜桥处转而向东,过潘家湾、先蚕祠后又转向南流入东白漾,河上有环桥、中和桥、斜桥和终慕桥四座造型各异的石桥。斜桥河的两侧曾经是颇具文化韵味的好去处。中和桥之西是被盛泽的文人墨客视为仙人的明代奇士卜舜年的故居绿晓庄,入清后又成为诗人王奂的居宅东皋草堂,故而后人称这里为王家庄。中和桥之东原来是卜舜年之父、名士卜梦熊的故居石林西墅,园内叠石引泉,名花满径,卜梦熊晚年在此杜门著书。斜桥一旁的凌巷,是明代青楼集聚之处,卜梦熊定名的盛湖八景中就有“凌巷寻芳”一景。斜桥之东的斜桥街上有一座济东会馆,为山东济南府绸商所建,现在是盛泽仅存的清代会馆。终慕桥又名百嘉桥,俗称柏家桥,为宋孝子柏深山所建。桥东侧的先蚕祠是盛泽的蚕神庙和丝业公所,它是江南一带唯一的古蚕神庙,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斜桥河北侧的思古浜一旁,有一座创办于1906年的盛湖女校,后来这里又成为吴江县第三高等小学校(简称“三高”)的校址。

      东港河由北而南,汇入东白漾,河的两岸当年为城乡结合部,居住在这里的有镇上的居民,也有务农的村民。河上的带福桥俗称搭北桥,是东郊的居民进入镇区的主要通道。桥西的葡萄街虽然偏于镇区一隅,却因为此桥而成为店铺林立、生意兴隆的热闹街区。

     古镇的水网密集而灵动,为盛泽增添了无限风光。人们在镇区内徜徉,随处可见一湾湾绿水,一座座小桥,一块块镶嵌在河埠驳岸上的缆船石。一条条水巷中,舟船往来如梭,沿河的人家往往建有精巧的河桥,不出家门就可以临河使水。

     上世纪五十年代后,由于车辆逐渐替代船只成为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狭窄的街道和老式桥梁难以适应车辆行驶,加上部分河道淤塞,积水污浊,因此先后填平了市河、小庙港和大部分的水浜,拆去或改建了交通要道上的老桥,又对现存的河道水湾进行了疏浚和整修,并开挖了新开河,让盛泽古镇在提升现代物质文明水平的同时,依然保持绿水清波的水乡风貌。

      2019年4月15日《当家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水网枫泾古镇,桥连流水人家(一)
第二个周庄——苏州沙溪古镇
有哪些冷门但有意思的古镇?
斜桥乡新农村简介
远去的故乡
魅力环巢湖——“桥”见柘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