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谁是盛泽历史上的村中老大?

作者:一骑绝尘

    看到这个题目,相信很多人会脱口而出:肯定是黄家溪!不是有句俗语么,先有黄家溪,后有盛泽镇。可这毕竟只是民间说法,既不见史志记载,又没有史实依据。

    今天小编想说的这个村,他出道的时候,盛泽只是一个普通的村庄,黄家溪还停留在他的乳名合路村呢!

沈昌其 摄

不信,让弘治《吴江志》告诉你!

明朝莫旦编纂的弘治《吴江志》是吴江现存最早的一部县志,“卷二 乡都”记载:“二十都……盛泽村……,二十一都……新杭市……,二十三都……合路村……”。

在随后的“市镇”中记述,吴江有4个镇:平望、黎里、同里和震泽,有3个市:县市、江南市和新杭市,有249个村。居民聚居之所为村,商贾贸易之场为市,“新杭市,在二十一都,居民颇盛,自成市井,其南岸即浙之王江泾。”这很明确说明,早在弘治《吴江志》刊印的弘治元年(1488),新杭已经从居民聚居的村发育为商贾贸易之市,是当之无愧的盛泽村中老大。

新杭市究竟在何处?

乾隆《盛湖志》“卷二 村庄”中说:“新杭市,在镇东南五里二十一都糟字圩,与浙江秀水王江泾接壤。”新杭市就在现在的群铁村一带,新杭与王江泾一河之隔,有太平桥沟通两地,南为王江泾,北为新杭市。浙江人称新杭为河北埭。陈毓升《新杭竹枝词》把两地的关系说得形象贴切:“郎住吴江妾秀洲,问郎只说住桥头。桥南桥北分乡县,桥下长流终合流。”


 绸 市 繁 华 之 地 

    新杭由村规模扩大成市,主要原因是这里成为丝绸交易的集中地。

    新杭人素有养蚕织绸的传统,“秋风络纬鸣,家家弄机杼。小姑工织缣,知往新杭处”,“夹水一廛居,秋灯响机杼”。明时新杭已“居民千家,以织为业”,并成为远近闻名的绸市。清康熙年间(1662-1722),买绸者借韦驼庵贸易。乾隆年间(1736-1795),高家埭一带始出现绸庄,称老绸庄。嘉庆、道光年间(1796-1850),绸市移至南廊下。新杭绸市吸收盛泽东南一带农村的绸匹,通过京杭运河经水路外运。

张卓君 摄

新杭绸市的繁荣有诗为证。计楠《新杭市》:“估舶列市稍,人家夹河岸。秋灯耿不眠,鸣梭响夜半。”宋景和《新杭市》:“锦綾织就费千丝,花样鲜鲜是折枝。估舶不远千里至,新杭桥外卸帆迟。” 可见当时新杭绸市的产品种类很多,吸引了千里之外的客商前来交易。从陈毓乾《新杭竹枝词》中“有时千匹万匹练,却上江船汉口行”之句看来,当时新杭绸匹已经溯长江而上,到达九省通衢的汉口,再转销到中原各地。历代吴江县志和盛湖志中,关于新杭绸市的诗文也是屡见不鲜,说明新杭绸市影响力不小。

 人 文 荟 萃 之 地 

    新杭不仅丝绸交易兴盛,也是文人辈出书香不断。

    最有名的当属宋景和家族了。宋景和,字兰城,又字蓝岑,号金庭,是清乾隆嘉庆年间的诗人。他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入县学,后被选入国家最高学府国子监深造,曾先后任崇明、丹徒的县学教谕(相当于校长)。宋景和自幼攻读四书五经,曾跟随长洲沈德潜求学,沈德潜是乾隆时期著名学者和大臣。宋景和称自己的诗文受到了沈德潜的熏陶,并仿照秀水朱彝尊(浙西词派创始人,状元朱国祚曾孙)《鸳鸯湖棹歌》,赋诗《闻湖棹歌》百首,和他一起诗词唱和的文人很多。后又与他的妻子戴素蟾及儿女们更唱迭酬,共成七百余首。一时传诵远近,名流过访,觞咏流连。宋景和也由此被视为一方诗坛的盟主。

    宋景和之妻戴素蟾,字柔斋,嘉善人。她“夙娴文史,颇工唱酬”,著有《中馈要览》、《彤管汇编》。袁枚的女弟子严蕊珠与戴素蟾有诗文往来,她的《寄戴柔斋夫人素蟾》表明了对戴素蟾的仰慕之情。宋景和的儿子宋承瓛,字执诸,号坡湖,国学生。他“幼禀庭训,雅嗜吟咏”,却厌弃帖经八股,专力于诗词,“诗笔娟秀,克肖家学”。承瓛之子宋方吉,字盈子,号星砚,是个秀才,著有《编竹斋书稿》。宋家共有四女,长女贞琇,字孟娴;次女贞珮,字仲衡;三女贞球,字叔谐;四女贞琬,字季美。四个女儿都是写诗能手。

张卓君 摄

    宋景和家族相比,吴兆基父子一同中举也是新杭人文盛事。吴兆基读书用工,名声显赫。咸丰五年(1855),以秀水籍中乡试副榜。教授学生写文章时循循善诱,他的弟子也多有所成就。光绪二年(1876)的丙子科,吴兆基与儿子清荪同登贤书双双中举,一时间传为佳话。光绪六年(1880),吴兆基成中进士历任山西神池、崞县知县,后升任宁武知府。吴兆基在公事之余,仍坚持以诗文考核士子的学业,后分管乡试。他为政勤勉谨慎,即使年纪大了,做事也不马虎,直至任上去世。吴兆基的儿子吴清荪沉默寡言,成为举人后陪同父亲去管理乡试考场。后呕血不止,在京城的住所病故,年仅二十一岁。

 兵 家 必 争 之 地 

    新杭地处运河之畔,南抵嘉兴达杭州,北通平望至苏州,是江浙要冲,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明朝时期,倭寇进犯我东南沿海。嘉靖十四年(1535),广西田州女土官瓦氏奉命调征倭寇,与官军两面夹击,将倭寇围在在新杭与王江泾之间,杀敌两千人,取得了抗倭斗争的胜利。咸丰十年(1860),太平军沿京杭运河南下,在新杭与王江泾附近与清军展开激战,王江泾毁于兵燹,新杭夷为平地,许多绸商逃往附近的盛泽甚至更远的地方,昔日的新杭绸市风光不再。1937年11月,日军侵占吴江后,重兵把守苏嘉铁路,沿线修筑了许多炮楼镇压抗日武装。1938年下半年,在原新杭市区域的史家浜村东西两侧兴建75号桥、76号桥两座炮楼,以此封锁平望至嘉兴的水路通道。75号桥日军炮楼,是苏嘉铁路全线仅存的炮楼,成为日军侵略中国的一个重要物证。

    1947年10月,盛泽区成立新杭乡。吴江解放后,新杭乡仍由盛泽区管辖,1950年1月区划调整,新杭乡被拆分。后在新杭市区域内设立旸桥港村和史家浜村,2001 年村级区域调整,旸桥港和史家浜两个行政村合并为现群铁村。

潘岚 摄

如今,新杭的地名已经消失,新杭的记忆也在褪色,但是新杭在盛泽乃至中国丝绸发展史上的地位却不容抹杀,期待新杭绸市的历史能在盛泽有所回望。

文字 |一骑绝尘

图片| 盛泽镇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杭市:湮灭的吴江绸市
江蘇吳江的古橋(二)【圖文】
​江淦衡
屯村的前世今身
南太湖畔,吴村烟市
(弋矶山)芜湖公铁长江三桥正在提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