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吴江民间工匠:张菊生——手工木船载起“水乡文化”
作者: 邱纳




      来到同里镇,汽车沿着大庙路拐入镇上的老粮库,还未下车,不远处便传来“咚咚咚”的敲击声,如水乡歌谣那欢快的伴奏。记者循声而至,只见一位精神矍铄的老汉,一手拿凿,一手握锤,正聚精会神地造着小木船。

      造船者叫张菊生,年过七旬,15岁开始跟师傅学手艺,3年后出师,因为造船技术出众而被苏州造船厂相中。到现在,他已经做了55年造船匠,2015年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吴江造船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被大家称为“最后的造船人”。

      “以前,船是水乡人家居家旅行的必备工具,特别是像同里这样被河湖包围的小镇,每家每户至少得备一条船。对同里人来说,制一条木船就像建一栋房子那么隆重。船底板铺好后,按风俗包上红包,以示行得稳。当船造好后,得拉上红绸绳,敲锣打鼓宣告左邻右舍,那架势就像新房上梁一般热闹!”张菊生沉浸在往昔的回忆中。

      那时,造船匠在水乡可是个热门、体面的职业。如今,整个同里镇,只剩张菊生一个造船匠了。

      “这么多年来,我已经数不清楚亲手打了多少条船。渔船、游船、货船……只要是木头船,我几乎都做过。”张菊生说,他先后带过5个徒弟,但他们现在都改行了。

      张菊生舍不得丢弃造船这门手艺。他指着地上的老工具箱说,这是自己出师时,师傅给自己的礼物。自己收徒弟后,也遵循了这一传统,每个徒弟出师时,自己都会送一只装满造船工具的木箱。但这件礼物,他已经有十几年没有送出了,因为已经很久没人找他拜师了。

      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这几年同里镇旅游业慢慢火热起来,每年需要订购几艘木船,还有一批旅游木船要维修保养,这让张菊生的生意有所起色。因为名声在外,还有不少生意人专门找他订做船模,把船模摆在自己的办公室,寓意事业一帆风顺。

      那么,这些木船是如何造出来的?张菊生说,老底子造船,没有图纸,没有参考资料,要把独立的一块块木板拼成一条能在水里行驶的船,全凭个人经验。

      “这块木板将来是要做木船底板的中轴板的,木船安装时,以中轴板为中心,向两边添加。两边添加的木板规格要完全统一,不然船做好后,会因为重心不稳而难以操控。”张菊生边演示边讲解,短短十来分钟,他从工具箱中换了七八件工具。

      张菊生介绍,一条木船的打造周期至少需要30天时间,分为拼底、扳弯势、上板材、两头封板、做船沿、装棚屋、打磨、上油漆等十几个步骤。“别小看这些,其中的名堂可多了。”他指着一条刚打好的船说,“造船要讲究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像这条船,船艄与后梁的宽度比是6比10,船尾与后梁的宽度比是7比10,后梁要比前梁宽5厘米……”

      如今,每隔一段时间,张菊生都要进入同里古镇景区,给那些木船做保养。当他从石桥上走过时,摇船的大哥大姐都和他打招呼。

      “他们以前都是附近的渔民,一直找我做渔船,现在不捕鱼了,改行给游客撑船,船还是由我造。”张菊生跳上一条木船,自己客串艄公,一边撑船,一边感知木船是否有恙。虽然同里人都已经告别了木船,但是张菊生认为:水乡,不能没有舟来船往。

      图为张菊生在制作木船。(邱纳摄)

      2019-09-07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船痴徐海林
“船”与“匠” | 探寻水乡的不老“船承”
800年浮桥从未冲垮 由百余小舟组成
探访盖州手工建造木渔船
杨柳屿,苏州水乡的木船
走进这里,体验被他们调慢的水乡生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