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盛泽“绸都时代工匠”风采


      “绸都时代工匠”虽来自不同行业,却有着共同的执着追求。每一个工匠的故事,都闪耀着“匠心”的光芒。10位“绸都时代工匠”精益求精的初心、敢为人先的信心、甘于奉献的恒心,诠释了“工匠”的真谛。

十位绸都时代工匠名单:

江苏华佳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王春花

苏州中纺联检验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王楷艳

江苏恒力化纤股份有限公司 任怀林

吴江市鼎盛丝绸有限公司 吴建华

苏州新民纺织有限公司 张振雄

江苏博雅达纺织有限公司 姚国英

江苏华佳丝绸股份有限公司 姚明红

吴江赴东纺织集团有限公司新华分公司 钱福珠

吴江福华织造有限公司 蒋成利

苏州盛虹纤维有限公司 管 宗

王春花:

专注一根丝的纺织“常青藤”   


上世纪70年代,王春花来到刚刚成立的坛丘缫丝厂,成为该厂首批24名生产工人之一。王春花怀揣热情,不断地学习,在工作中脱颖而出,从工人一路晋升到车间主任再到厂长。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当时的乡办企业已成为如今的华佳集团,把一根丝做成了一条龙产业。

如今,“桑罗”品牌获得“中国十大丝绸品牌”、中国内衣“金肚兜奖”等荣誉,华佳集团被工信部授予“品牌培育示范企业”称号,成为丝绸行业全产业链的标杆企业,连续五年入选“中国服装行业100强”“中国丝绸企业10强”。

2006年,王春花在“东桑西移”西部开发战略政策的引导下,在广西率先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将产业链向前延伸到种桑养蚕,并投资开办缫丝工厂,在保证了优质蚕茧的长期供应的同时,也为华佳集团的全产业链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源头基础。

现在,华佳集团已从传统的生产型企业向品牌运营商转型,公司走“精尖”“中高端”和“时尚化”路线。随着产品的设计创新和元素多元化,市场认可度逐年提升,尤其近两年,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推广销售,以时尚、科技、文化为特色的“桑罗”品牌,成为众多个性独立、追求时尚的中高端白领女性的佳选。(贾黎)

王楷艳:

纺织检验的“火眼金睛”   


2009年3月,王楷艳从东华大学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专业毕业,后跟随丈夫来到盛泽。来到盛泽工作,对于王楷艳而言正是“学以致用”,她很快入职苏州中纺联检验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十年来,王楷艳长期从事纺织品及服装质量检验技术的研究和管理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纺织品检验相关经验,练就了一双纺织检验方面的“火眼金睛”。

扎根盛泽十年,加上工作业绩出色,王楷艳成长迅速,如今已是苏州中纺联检验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的技术负责人。在技术工作中,王楷艳认真研究标准细节,组织团队成员开展试验,对检测流程和细节进行更新。她每天认真审核每一份报告,保障公司的检测报告能够及时准确地出具。

王楷艳经常走访吴江地区的纺织后整理企业,将检测技术要求与企业生产流程相结合,帮助企业规避风险。此外,她还加入了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国外标准编译委员会,参与国外行业相关标准翻译审校工作,让更多的检测人员读懂国外标准。

凭借出色的业绩,如今,她多了好几个头衔:2017年被聘为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功能及生态纺织品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入选2017年度姑苏重点产业紧缺人才计划;2018年被聘为江苏省纺织工程学会第11届标准与检测专业委员会委员,获得“苏州市科技企业家”称号。(贾黎)

任怀林:

奋战在技术一线的“技能大腕”


翻开江苏恒力化纤股份有限公司长丝部这位默默奋战在技术一线的“技能大腕”的履历,不仅有一项项“重磅”大奖,还有许许多多的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

今年56岁的任怀林,是副高级工程师,恒力化纤长丝部设备经理。设备经理,顾名思义,就是长丝生产设备维护保养乃至设备改造的负责人。谈起技术改造,说起核心部件,他的神情立即飞扬起来,浑身上下充满了干劲。

任怀林大学毕业后,早年曾在内蒙古和厦门等地的化纤厂任职。作为技术骨干,他管理的都是先进的进口设备,也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管理经验。2003年,恒力化纤驶入发展的快车道,渴求大批优秀人才的加入。任怀林也被恒力化纤良好的创业环境所吸引,满怀热情投奔而来。

作为国内生产规模最大的化纤厂之一,恒力化纤引进的纺丝设备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任怀林和同事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要让高端进口设备的性能一直保持在最优状态。任怀林说,多年的经验积累下来,他只要摸一下机器,听一下机器的运转声,就能知道机器有没有问题。16年来,任怀林在恒力化纤如鱼得水、尽展才华,在他的带领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被攻克,一项又一项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公司换来真金白银。(陈军、陈静)

吴建华:

让中国丝绸站上世界时尚之巅


吴建华是吴江市鼎盛丝绸有限公司董事长,他几十年如一日,倾注于中国丝绸的复兴,积极投身于宋锦的保护与传承,推动“非遗”文化 与产业相互促进,推动宋锦、缂丝、苏绣、杭罗等传统丝绸技艺的相互借鉴发展,是让宋锦传承变为传奇的丝绸的创意大师。

出身于丝绸世家的吴建华,怀着“丝绸情结”走进丝绸行业,致力于将非遗宋锦应用到现代服装和时尚箱包的制作。近年来,宋锦产品在各种国际重大舞台亮相,引发人们的强烈关注。

吴建华运用现代化电子提花剑杆织机实现宋锦产业化生产,他还将宋锦创新地应用到了箱包、家纺、服装等领域。在他的带领下,鼎盛丝绸已获得“苏州市企业技术中心”“中国宋锦开发应用基地”“吴江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吴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示范基地”等称号。

多年来,吴建华带领公司员工不断创新性开发新产品,加强与国内外知名设计师、艺术家之间的合作,坚持以“传承、弘扬、创新中国丝绸文化”为使命,他的目标是在不久的将来让中国丝绸站上世界时尚之巅。(沈佳丽)

张振雄:

38年坚持一线岗位专注研发


生于1962年的张振雄,高中毕业后进了当时的新民纺织厂,开始时他做挡车工,后来改行当维修电工,接着他被企业选中,到吴江丝绸中专深造,在校学习期间,张振雄学会了机械制图。机器零件磨损了,一时又买不到,那么就由维修工自己做,张振雄负责零件的测绘、画图。

正因为张振雄对纺织机械十分熟悉,因此,1995年企业成立丝绸研究所时,就把他调过去了,他跟着工程师们做项目研发、设备的技术改造,乃至新产品的开发。

1998年,企业开发出一个新产品,叫“烂花俏”,就是在真丝面料上加一层人造丝,让真丝面料富有立体感的花纹。为了攻克技术难关,张振雄带着一个团队,对机器做彻底的改造,通过反反复复实验,终于成功了。直到现在,“烂花俏”仍是新民纺织有限公司的拳头产品。

企业的丝绸研究所后来改名为技术进步科、技改科、技术部,张振雄一直待在这个部门,他主要致力于新型面料概念开发。拥有多项发明专利和实用专利的张振雄,如今是苏州市丝绸工程学会常务理事,还是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会员,同时被中国长丝织造协会聘为科技委员会委员。(陈军)

姚国英:

活跃在一线生产岗位的“老师傅”


穿综、打结、引纬丝……江苏博雅达纺织有限公司的姚国英围这机台转了17年。

长丝打结是挡车工的基本功,结打得好坏和快慢直接影响纺丝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姚国英善动脑筋,从纺丝的粗细、张力等入手,掌握长丝的特性,手眼协调配合,一遍一遍地练,从一开始一分钟打10个结增加到了一分钟打24个结。

工作中,姚国英以实际行动践行“业贵在精不在多”的理念,从懵懵懂懂到经验老练,从一名新人到优秀班长,不断强化个人的操作技术水平、提高速度与产品质量,这么多年来,她一直活跃在一线生产岗位。

姚国英不断创新开发多种操作手法。例如在穿综过筘中,她先找头做好记号,然后抽接头纱并与断经丝尾接好,紧接着食指与中指夹紧丝头,平直穿入综丝。这一系列流畅的动作省去了扒开综丝找头的步骤,有效缩短了穿综过筘的时间。

她不仅能及时完成工作任务,还时常帮助同事解决生产难题。不断摸索提升工作效率、产品质量的过程中,经过不停试验,她开发出多种新的操作手法,并传授给其他员工。

从一名一线普通挡车工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有志、有识、有恒的姚国英,一步一个脚印坚定地走着,走出了一条普通女工的成长、成才之路。(范晓菲)

姚明红:

33年如一日 为丝绸行业献力


1986年,姚明红进入坛丘缫丝厂,30多年的艰苦奋斗让他从一名学徒工成长为华佳集团公司基建设备科科长。

在同事眼中,哪里需要哪里就有姚明红。基建设备部门人员少任务繁杂,他带领团队在公司多次搬迁扩建中做着最脏最累的工作,从日常的水电设备保养,到员工宿舍马桶、水管的维修,姚明红的身影无处不在;突发的停电、断水、机器故障,姚明红总是第一个冲过去。职工中流传着一句话“有困难找姚科”,姚明红的手机短号“68439”已成为华佳的救助号。

茧是真丝产品的原材料也是企业命脉,华佳的蚕茧基地多分布在川、滇、黔诸省。姚明红熟知鲜茧标准和质量定级,又不怕吃苦,他便主动承担了这个“苦差事”。每年他都带领团队奔赴以上蚕茧产地收茧子,往来几千公里,生活条件艰苦、工作集中而且强度大,一年有三四个月都在外出差。

2017年8月,姚明红受邀参加了“2017年古巴丝绸生产技术海外培训班”授课。他结合先进的桑蚕种养殖及缫丝技术通过专题讲座、影像资料、典型案例分析,生动、系统、全面讲解了茧丝绸生产理论及实操技能,为两国在丝绸行业的合作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鲍宇清)

钱福珠:

扎根一线的纺织“老前辈”


钱福珠今年64岁,可以说是纺织行业当之无愧的一位“老前辈”,她凭借出色的纺织技能在织布机上编织出了精彩人生。她曾多次获得省级乃至全国纺织技能比赛奖项——“全国丝绸操作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江苏省劳动模范”……面对一大堆荣誉证书,钱福珠十分谦虚,她说自己只不过是一个一线的挡车工人。

钱福珠17岁时进入盛泽当地的新华丝织厂,成为一名挡车工,这一干,就是30年。谈起自己的工作,钱福珠说:“我就是比别人稍微认真、稍微有耐心一点。不管别人做什么,我只一心一意把手头的事做好。”

让钱福珠自豪的是,凭借着勤奋踏实,她的纺织技能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就拿打结为例,当时普通工人一分钟之内能打12个结,但钱福珠时常练习,打结的速度比普通工人更快,质量也更好,基本上一分钟能打25个结。

在30年的工作期间,钱福珠始终扎根在纺织行业一线,任劳任怨,不断钻研自身的“挡车技艺”。钱福珠鼓励年轻一代纺织一线工人要与时俱进,更要勇于创新,发扬新时代的“工匠精神”。(陈静)

蒋成利:

每根丝线都有生命


“穿综扒筘看上去只是机械的动作,其实任何工作都需要动脑子,蒋成利就是那种善于用脑的工人。”同事这样评价蒋成利。

凭借极大的耐性和善于钻研的精神,她在一线操作工的岗位上坚持了二十余年,成为了穿综扒筘的一位“行家里手”。

蒋成利告诉记者,穿综扒筘是一项长时间重复同一个动作的工种,容易让人觉得枯燥,但是工作时间长了以后就好了。“其实每根丝线都有生命。”她说。蒋成利不断研究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通过调整架子的位置,一个盘头穿完后,看看时间用得最少,就采取这种位置。一个盘头需要穿综的纱线大约有1.3万根。如果是一个不怎么熟练的工人,需要十来个小时,比较熟练的工人需要五六个小时。蒋成利只要花三个多小时就能把1.3万多根丝穿好,最快的一次是三小时十分钟。

蒋成利生于1979年,爱笑的她看上去很清秀。同事眼中的她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她会主动帮新来的员工检查有没有丝线断了、怎么快速地接上,主动钻研一些花纹复杂、难度较大的穿综扒筘规律,并与同事分享从而提高整个车间的生产效率。(鲍宇清)

管宗:

扎根化纤车间的西北汉子


今年41岁的管宗,是甘肃张掖人,2003年毕业于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的是化工类仪表和自动控制,毕业后来到吴江,进入盛虹纤维有限公司纤维聚酯一部,从现场操作工干起。

很多人不清楚化纤的生产过程,管宗用几句话解释道,从石化厂出来时,最初的产品叫PTA,是一种白色粉末,加工成聚酯,经过切粒这道工序,聚酯变得像米粒一样,然后经过别的工序纺丝。管宗所在的部门是加工聚酯的,这是很关键的环节,决定后面纺丝质量的高低。

管宗最初的工作是在机器边巡检,如发现参数出现偏差了就及时予以调整。这工作看起来简单,但需要相关化工生产知识,要懂得相关设备的工作原理。管宗在大学里学的正好在这里可以用上,加上平时经常参加公司培训,并自己在网上继续学习,因此业务水平提高很快,进入盛虹3年后,他成了现场主操,相当于班组长,开始带徒弟。

目前,这位西北汉子在盛泽安了家,他的事业在吴江全面展开:获得4项发明专利,撰写了多篇论文,吴江区有关部门和盛虹集团对管宗的努力和刻苦钻研给予了充分肯定。(陈静)

2019-12-2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手机垃圾最大贼窝,两步才能彻底干掉!第一步,首先进行表层干掉,打
月球土壤已达地球,2公斤土壤变千斤重?称重“震撼”结果出炉!|地球|太空|太阳系|宇宙|月壤|月球样品
北大研究:盐一换,每年少死100万人,吃低钠盐全因死亡显著减少
【转载】掌握三大“权谋”技巧,不论与谁相处,都能保持主动地位! ​
每天了解一座城市|天津篇|海河上的一颗明珠
《【七律】重色思危》获人人文学大赛金奖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