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舞动在塘浦圩田里的芭蕾

舞动在塘浦圩田里的芭蕾

   作者:姚阿江





“多元塘浦,匠心圩田”,古老的东太湖塘浦圩田,千年沿袭,承载着井市记忆和田园乡愁。这里,河网纵横,水系相连。水利与交通相互眷顾,胜似孪生,阴影相随。这里,村田相簇,桥闸相拥。河边能见圩田村庄,河上能见桥梁舟船,河口能见堤坝水闸。塘浦圩田里,塘浦既信水利又信交通,桥梁是交通设施,也是水利的“工具”。摆渡的船也是“桥梁”,是交通工具,更是水利之利器。

农耕时代,人们田间耕作,耕田、播种、插秧、上肥、耘耥、收割、登场等,为了避免绕圩岸绕圩堤绕圩埂步行时的费时费神费力,造只农船摇过去,划过去,撑过去,摆渡过去,低耗高效。耕田时分,把水牛赶上船带上耕具到田间,爽气爽快,又不踩坏圩堤圩埂。播种时浸湿的谷子太沉,硬挑吃不消,用船“摆渡”过去省力。种田时光,开早工带上午拔秧几担,倒在船里,下午用船“摆渡”到大田插秧,全是“下落株”和“夜落株”,不败苗,发棵早。农田上肥,无论是基肥还是追肥,一棚羊灰,少则一二千斤,多则四五千斤,外圩田,路程远,用船“摆渡”到大田省工省力。特别是人粪尿及猪粪尿施苗,若路远迢迢步行挑,接连挑好几担,费力又不雅观,用船“摆渡”到大田旁的河埠再挑,既省力又清洁。秋收时节,用船收稻,男女老少均可参与,事半功倍。船,在东太湖,是塘浦圩田的构成。

船,出于耕作的需要,产生于塘浦圩田。旧时,种田人家的男子几乎一半时间在船上,船是水乡汉子的第二个“家”,流动的“家”,“真船假屋”,内涵丰富。一个不会摇船的男人,被称为“酱蟹”“阳痿”“软脚猫”“塌脚雄羊”,谈恋爱,找配偶都成问题。早春,上船罱水河泥,浇麦苗,浇油菜,浇桑地等。仲夏,上船扒河草,扒河泥,卖夏货(蔬菜),买桑叶,载清水(缫土丝),卖茧卖丝等。立秋,上船卖土特产:香大头菜、雪里蕻、榨菜、毛豆、芋艿、山芋、马铃薯、黄南瓜、红菱等。立冬,上船交粮,粜米,卖青菜、萝卜、湖葱,割蒿草,割水花生,割芦苇,捕塘鱼等。一年四季,摇粪肥田肥地种庄稼;平时买酒糟,买菜饼,买砖瓦,买石灰,赶集,看病,看戏,喝喜酒,做客等都要用船且要会上船。

塘浦圩田的船,样式较多,大小不一,按需要而定,但都是漂亮的楫,好看耐看。传说经历了两次大演变,一是战国时期,受吴越争霸五次战役留下战船的启示改变的各类船只;二是由南宋岳家水军留下的战船改进的各类船只。大致有三大系列:黄豆船(三搭子)系列,航浪式系列,统贯膛系列,共30多个品种,摇橹为多数,划桨为少数。特殊船只,如迎亲船、游船、快船(赛船)和龙舟则三大系列原理兼具。

东太湖塘浦圩田,亘古千年的舟楫世家。一条船一个景物,一港船一处景点,一湖船一片景区。船,在塘、浦、漾、荡的清波浪尖上起伏,颇有几分芭蕾韵味。现在虽逐渐被车辆替代,但这一直留存在人们心中的芭蕾印象,成为最深刻的乡愁记忆之一,积淀成了一种遥远的畅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太湖水利
太湖溇港
学术研究 | 江南“活水周流”的历史经验与现实对策
给水排水|太湖流域塘浦圩田体系对现代海绵城市建设的启示
生态环境史视野下的三江水学/王建革
江南开发中的大功臣——翻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