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致青春,那些年代我们怎么恋爱?

致青春,那些年代我们怎么恋爱?


作者:沈卓琪








    1993年联合国纽约特别会议确定,从1994年起每年5月15日为国际家庭日,以此提高各国政府、决策者和公众对于家庭问题的认识,促进家庭的和睦、幸福和进步。

    又是一年国际家庭日,本期的“流金岁月”,记者寻找了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结婚的4对夫妻,他们晒出了当年的结婚证,讲述了属于他们那个年代的爱情故事。


50年代:沈伟洲、胡美英

一封信和一场跨越千里的婚礼


    一个桃源人,一个盛泽人,一段自由恋爱,一张福建某县民政局颁发的结婚证,这个故事的时间还是在上世纪50年代。

    沈伟洲,桃源人,1945年,15岁的他应征入伍,从苏北跟着部队一直到了福建。胡美英,盛泽人,1951年参加工作,在吴江邮政系统当话务员。

    沈伟洲说,当时家里大哥也在邮政系统。听大哥讲,胡美英是邮政系统里的一朵金花,活泼又机灵,扎着两根辫子。

    追求胡美英的男同胞很多,几乎每天都会有人来给她送东西,可她就是把送来的东西都退回去了。

    “真不是我要求高,只是比起周围的人,我更喜欢在外地工作,最好是在部队里的。”胡美英说,当年她看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心里就对远方的军旅生活特别向往。

    那是1955年,沈伟洲的大哥跟胡美英说,自己有个弟弟,叫沈伟洲,就在福建当兵,这几天请了探亲假回来,正好在这,要不要介绍给她认识。

    胡美英说,沈伟洲她有印象,而且印象还不错。前几天刚在单位图书馆见过他,那时她在图书馆总台兼职,沈伟洲来借书。

    两人在大哥的安排下见了一面。很快,沈伟洲的探亲假结束,要回福建了。两人分隔两地,只能通过书信交流。

    “他写的信不多,半个多月一封,内容也不是很长,都是些家常。不过从信里,我能感觉到他是一个踏实可靠的人。”胡美英说,有一天,沈伟洲的来信上出现了这样一句话,“你愿意跟我结婚吗?如果愿意就来找我。”

    胡美英坐不住了,甚至没跟家里打声招呼,就走了。

    收到这封信的时候,已经是年廿八了,胡美英使尽各种方法,终于搭上了一辆开往福建的货车。到沈伟洲那儿已经是第二天中午了。胡美英说,如果再晚一点到达,她跟沈伟洲就要擦肩而过了,因为沈伟洲原本计划年廿九晚上坐车回吴江的。

    大年三十,两人就在部队里举办了简单的婚礼,“大年三十食堂改善伙食,我们就请大伙吃了一顿,买了点喜糖发给大家。值班室就是我们的婚房,我们用木板搭了简易的床。”沈伟洲说。

    对胡美英来说,婚后的生活说不上甜蜜,甚至很辛苦。两人在福建定居后没多久,沈伟洲又被调去了大连工作,一年里待在家里的时间有限,家里大事小事都要胡美英扛起来。

    1978年,沈伟洲转业回到了吴江,一家人又搬回了吴江。胡美英说,直到两人都退休,她才找回了当初恋爱的感觉。沈伟洲挑起了家里所有的事情的担子,买菜、洗衣服、做饭,照顾她细致且周到。


60年代:唐淦生、宋明章

公社书记给公社两会计做了媒


    “唐淦生年二十二岁,宋明章年二十二岁,自愿结婚,经审查……发给此证。”两张1960年3月23日、盖有吴江县八都人民公社印章的结婚证,见证着唐淦生与宋明章的爱情故事。

    两人从认识到领证,只用了短短8个月。

    1959年7月,宋明章从当时上海财经专科学院苏州分校毕业,被分配到当时的八都人民公社,做会计工作。

    宋明章工作认真负责,出色的业务能力得到了公社书记的认可。

    那时,唐淦生也在公社里当会计。两人干的是同样的事,常常能碰上。

    唐淦生说,有一天,公社书记找到他,问他觉得宋明章怎么样,“说实话,我对她是那种一见钟情的感觉。不过那个年代,你也知道的,大家都不太擅长表达。我就跟书记说蛮好的。第二天,书记就帮忙去说了,她也答应了。”

    之后的日子,两人都是在忙碌的工作中度过的。当时做会计的很辛苦,经常要加班到很晚,唐淦生说,那时两人都扑在工作上,留给对方的时间很少。领证结婚后,两人还是像“战友”一样,一起加班。

    “我跟她去领证那天,她还迟到了大概1个小时,那天工作上突然多了件事。”

    在滨湖乐龄公寓,唐淦生跟记者讲述着当年的事。讲到一半,宋明章从公寓活动中心回来了,看到饭桌上摊开的一本本人民币收集册,宋明章脸色沉了下来,“你就一天到晚玩这些东西”。

    “别生气,别生气,等会马上收起来。”唐淦生安抚道。

    “阿姨,我们在聊当年你们的事情,叔叔说他那时候对你是一见钟情。你当时觉得他怎么样啊?”记者问。

    阿姨犹豫了一下,没有回答。

    今年3月23日是两人结婚60周年纪念日。这样的生活,两人已经相伴着走过了60年。


70年代:项军、冯国华

一碗咸肉菜饭,抓住了她的胃和心


    上世纪的婚姻似乎少不了“红娘”。项军和冯国华,这对70年代夫妻的婚姻,也有红娘牵线搭桥。

    这次的红娘是项军的表妹。

    冯国华是苏州老三届高中生,跟项军的表妹是同学,一起插队落户到乡下。项军在苏州市区工作,有时到乡下看望表妹,一来二去,便认识了冯国华。

    项军说,见了冯国华,他满脑子就奔着结婚去了。而婚姻需要物质基础,当时流行着这么个说法,“一工一农,胜过富农”。他跟冯国华,一个工,一个农,过日子够了。

    那时,项军一周干六天活休息一天,休息那天,项军一定会买点鱼、肉下乡去,给冯国华和表妹改善伙食。

    有句话叫:“想要抓住一个人的心,就要先抓住他的胃。”冯国华承认,自己的确被项军的厨艺吸引,“他烧菜真的很好吃的,什么样的菜都拿手,但要说最好吃的,还是咸肉菜饭。”

    冯国华说,一般是礼拜六早上,项军就拎着菜来了,她和他表妹下地干农活,项军就在厨房里张罗三人的午饭,烧菜的香味常常能把邻居引过来。

    就这样,两人谈了2年左右恋爱,在1973年10月领了证。

    “大概因为他很会烧菜吧,我爸特别喜欢他。办喜酒的事情我爸帮了我们很多。那时办一桌酒大概要25块钱,我爸知道他积蓄不多,跟他商量好,两个人一起下厨,把喜酒办在家里。后来还真的被他们俩办起了4桌酒。”冯国华说。

    婚后的项军和冯国华都很努力,两人的日子也越过越好。不久后,冯国华被调到了市里的市政公司,在排水处工作。有一次公司缺技术工人,冯国华就向领导推荐了丈夫,后来两人就在同一个单位工作了。

    “下班回到家,我做家务,他烧饭。就这样,平平淡淡地生活。”冯国华说。

    今年,项军80岁,冯国华74岁。


80年代:陈元龙、王秀华

一场特殊的集体婚礼和平淡幸福的生活


    每个年代的结婚证都不太一样,50、60、70年代登记的新人,拿到的可能是两张红色的证书。而在80年代,松陵登记结婚的青年可能还会收到一张集体照和一张吴江县人民大会堂的就座证。

    1982年,吴江县政府举办了一场机关春节集体婚礼。那场婚礼共有17对新人参加,陈元龙和妻子王秀华就是其中一对。

    “那时'××’结束,机关单位提倡'移风易俗’,婚礼不能大操大办,要求我们机关工作人员先带头,我就报了名。”陈元龙说,当时的场景他还记得很清楚,那天,大会堂门前,两排小学生捧着鲜花欢迎他们,工作人员给所有新人每人发了一朵大红花。他和妻子到大会堂前排就座,县委领导为他们17对新人证婚,他的一个同事还代表新婚夫妇上台发言。

    而说到当初两人是怎么认识的,陈元龙给出的答案跟之前3个年代的夫妻一样,靠人介绍。

    “我同事的邻居就是她哥哥。我们认识的时候岁数都不小了,我27岁,她25岁,她家里也挺急,希望帮她找个对象。我同事就把我介绍出去了。”陈元龙说。

    当时的爱情很简单,两人见个面,觉得对方不错,事情也就差不多定下来了。“我们第一次见面就聊聊家常,大家都经历过上山下乡,他蛮老实的,是个过生活的,心里也有数了。”王秀华说。

    陈元龙说,有时单位会发两张电影票,他就跟王秀华一起去看……就这样,平平淡淡过了大概2年,两人就领证结婚了。

    王秀华说,婚后的生活虽然平淡,但他们很幸福,老伴对她很好,两人还养育了一个儿子。5年前,她的免疫系统出了问题,没法干重活,老伴从那时起就担起了几乎所有的家务。

    “她健健康康的,我就满足了。”陈元龙说。

    2020-05-18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记忆苏州|诗墨画中人
本馆推荐|画家胡美英:妙造自然,隐含天趣
粤剧名家《吴美英》粤剧粤曲表演艺术欣赏
年画:《开市大吉》,作者:宋明远(80年代)
画家胡美英:妙造自然,隐含天趣
历史往事轶事人物人间万象134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