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州史家巷(四)富吴贵吴有名望

苏州史家巷(四)富吴贵吴有名望

作者:吴跃进


▲史家巷内控保建筑“吴氏垂裕义庄”  (作者最近拍摄)

(接前文)

史家巷,巷小故事多。话说巷内原有三处市级控保建筑:“潘氏宅园”、“吴氏垂裕义庄”和“单镇旧宅”,位于史家巷2号的“潘氏宅园”是潘季孺和潘慎明故居,曾列入苏州市第二批控保建筑名单,编号74号,可惜现在面目全非,找不出原来的老宅了。现在巷里只留下了两座控保建筑。听我慢慢道来:

吴氏垂裕义庄:

吴氏垂裕义庄位于史家巷46、48-1号,控保编号069,现为民居,门面并不起眼。“垂裕”即“垂裕后昆”,意为给后辈留下名声,为后人造福。据文献记载:整个建筑共三路七进,主建筑中路有享堂和后堂,左右均有短廊连接。

▲这是46号中路石库门,门旁下方矗立有“垂裕义庄”石碑(作者摄)

▲东路刚刚重新改建和装修,现在名称“苏邸”,是一家气派的茶馆(作者摄)

从石库门入内是前备弄,然后是门楼及一个院子;再进去是后备弄,第二个院子。每一进均有院子。

▲门楼砖雕匾额镌刻“业广惟勤”四个字,显示出主人是经商之人(作者摄)

▲木雕比较完整。(拍照时光线关系,照片明暗不一,作者摄)

因住着居民无法入内拍到整个内院,其实义庄老宅纵深,直通到西花桥巷。我们就只能看个外景。

▲这是西路48-1号,近年修缮过,粉墙黛瓦比较整洁(作者摄)

义庄为吴文渠命长子吴章焕(字砚农)创建,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设立。当时苏州曾有两个吴清卿,一位被称作“贵吴”,即做过湖南巡抚的吴清卿,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吴大澂(字清卿)。另一位号称苏州首富的“富吴”,即居住在桃花坞的吴文渠(字也为清卿)。

吴氏垂裕义庄历史上范围有多大、曾经做过哪些义举,并无资料可查,只知道新中国建国时尚有900多亩义田,被充为国有。

苏州吴氏最早的义庄是“吴氏崇德义庄”,创办于光绪五年(1879),为吴大根、吴大澂兄弟筹田一千五百亩充作宗族公产始,遗址现存桃花坞大街176号,今仅留下少量建筑物。

▲“吴氏崇德义庄”遗址在边门,正门是费仲琛故居

吴氏除遗存上述两处义庄外,还有一处义庄叫“吴氏继志义庄”,位于滚绣坊41号,清宣统三年(1911)吴氏在此购置屋宇。现为“静思书院”,由台湾慈济基金会管理,是传经布道和慈善机构。

▲静思书院

苏州史上最早出现的义庄由范仲淹首创,范公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千古名句,颂扬了一种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他自己也身体力行,为后人敬仰。“范氏义庄”位于范庄前,于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他在杭州知府任上创办,其后代一直尽心经营直至新中国建国,长达将近九百年,是我国慈善事业先驱及典范。

继范氏义庄之后,苏州曾出现过七十多处义庄,现存遗址还有将近二十余处,数量之多,可谓独步全国。

▲“范氏义庄”现为苏州市景范中学

义庄,为古代一种“慈善组织”形式,一般以族中富绅捐出田亩充作本族公产,租赁给没有田地的贫农耕作,收取佃租,避免贫民沦为“流民”,对族群乃至国家造成危害。既满足古代儒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抱负,也符合朝廷巩固封建统治的国策,因而被各姓氏族纷纷效仿而得以发展。

义庄佃租又用于其他福利,兼有抚恤及社会保障的功能。如:

济贫解困,凡遇灾荒,义庄除直接放赈外,还出售粮食平抑米价,稳定市场;

应急施善,凡族人婚嫁、治丧、疫病等经济困难时可得到救济;

办学助学,有能力的义庄自办义塾,延聘讲师,族人免费读书,参加科考还能获得学资、盘缠或奖励(助学金)等;

举办公益,义庄出资修桥筑路、掘造公井、兴修水利、疏浚河道、收养弃婴、发放药品等等。除此之外,义庄还对违法犯罪族人进行经济制约,整肃社区风气。义庄在明清时期兴起,对增强宗族团结、稳固社会基础起了积极作用。

▲范仲淹雕像

我们再回过头来说说“贵吴”与“富吴”的故事。

天下吴氏敬尊泰伯为始祖,是因泰伯为吴氏开姓之祖,在“吴蛮之地”开创了“勾吴”吴国。泰伯之后,吴氏迁居苏州始于第92世吴敏学(进士),从安徽迁移来苏,而真正立足苏州开枝散叶又始于吴时昌(从吴敏学起苏州吴氏的第六世),自吴时昌起,苏州吴氏分为奉、敬、近、顺四支(城外各支不计),其中尤以奉、敬两支为盛。

▲图为苏州泰伯庙(作者摄)

明清两代,苏州吴氏共出进士6人,举人6人,贡生6人,庠生41人,武举人1人。6名进士中除吴敏学外,“奉”支3人,“敬”支2人,而论成就和名望,敬支的第十六世吴大澂最为显赫。

吴大澂被尊为“贵吴”,(1835-1902)字清卿,号恒轩、愙斋、白云山樵,同治三年(1864)中举,同治七年(1868)高中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同治十年(1871)授翰林院编修,历任陕甘学政、河南河北道、太常寺卿、广东巡抚、兵部尚书、湖南巡抚等职。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他奏请朝廷带兵出战,后因战败被革职回乡。

▲吴大澂画像

吴大澂是爱国和有民族气节的清朝官员,历史上著名的“土字牌”界碑谈判,是清政府在与列强谈判中唯一一次胜出的个例,吴大澂作为中方谈判主将,居功至伟。

▲位于中俄边境的“土字碑”

“土字牌”位于吉林省珲春市东南敬信乡防川村的中俄边界上,中俄边境第一座界碑。

上图中可以看到,从“土字牌”顺图们江往东15公里外就是日本海。站在高处向东望,一边是俄罗斯,一边是朝鲜,一座俄朝铁路桥横跨江两岸,阻断了中国的入海口,中国国境线止于图中白色小楼(防川边境口岸)。

▲防川边境口岸(白色小楼)

十八世纪中叶,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俄瑷珲条约》和《中俄北京条约》,割走了100多万平方公里中国土地,截断了中国领海。

按《北京条约》约定,“土字牌”应立于距图们江口20里处,而1861年中俄勘界时,却将它立于距江口46里处,致使中国无法在图们江口岸立足。

1886年中俄边务交涉中,吴大澄严正提出,按旧约应将“土字牌”立于距图们江口20里处。因吴大澂据理力争毫不退让,沙俄代表只得同意前移18里,立于山南高坡下。

令国人痛心的是谈判后,负责立界碑的清兵喝醉了酒(也有说是鸦片烟瘾犯了),把界碑抬到防川后,再也懒得往前走半步。就这样,虽然日本海近在咫尺,界碑却挡住了中国人的出海路,留给今人的是对清政府腐朽体制的愤怒和无奈,同时不忘赞颂吴大澂的爱国精神。

▲图为耸立在防川的吴大澂雕像

吴大澂哥哥吴大根的嗣孙吴翼燕(字湖帆,第十八世,其父过继给吴大澂),即中国著名国画大师吴湖帆,各位比较熟悉,不再详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画坛,吴湖帆与吴待秋、吴子深、冯超然并称为“三吴一冯”,其中的吴子深本名吴华源(字子深),却是“富吴”吴文渠的嗣孙,也就是史家巷吴氏垂裕义庄第二代庄主,是“富吴”家族的代表人物。

▲图为吴子深与幼女吴浣蕙

吴子深(1893年~1972年),号桃坞居士,早年跟随舅父曹沧洲学医,后在其父亲影响下改学书画,资助创建苏州美术专科学校。1929年赴日版考察美术。1930年发起组织桃坞画社。1949年赴香港居住在表兄包天笑家,行医卖画。1966年应张大千之请赴台北,任教于台湾艺术学院国画系。1972年迁居印度尼西亚至去世,作品大部分流失海外。

▲吴子深的绘画作品

说到苏州美术专科学校,是美术大师颜文梁与吴子深共同创建的。吴子深的四弟和六弟都曾师从吴中著名花鸟画家颜纯生(名元),因此,吴家兄弟与颜纯生的儿子颜文梁结下了深厚友谊。1922年颜文梁在开办美术暑期学校的基础上正式成立私立美术专科学校。1931年吴氏家族先后共计出资5.4万元在沧浪亭建造了罗马式新型教学大楼,新楼列柱拱廊,宏伟宽敞,设教室、办公室、石膏室、陈列室、实习室等共达50间,设备及规模都达国内美术学校之最,颜文梁任校长,吴子深任校董会主席,吸引了国内许多著名画家来苏交流,切磋艺术,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

▲位于沧浪亭的颜文梁纪念馆(苏州美专旧址)

▲吴子深、颜文梁立碑“苏州美专奠基石”及文保碑

抗战时期,美专一度迁址上海,陷入困境,直至抗战胜利后迁回苏州。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系调整时,苏州美专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山东大学艺术系合并,定名为华东艺术专科学校,即今南京艺术学院。而苏州美术馆则迁址人民路平门桥。苏州美专曾在中国美术史上留下辉煌的一页。

文中照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

未完待续。

写于2017年11月3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展览丨一眼千年,那些吴氏祖孙守护的宝藏!
吴子深国画作品欣赏
国画清风雅集:吴华源 作品选
吴华源花鸟作品欣赏
书画联盟丨吴子深作品赏析
万集吴氏先祖源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