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州百馆(3)丝绸之府,苏州为先
第三趟百馆之旅

丝绸之府,苏州为先

最近,小i无意间点进了一部正在热播的电视剧,《鬓边不是海棠红》,看了几集发现,剧中苏州元素可真是不少呀。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除了片头曲引用《牡丹亭》唱段,在剧中,主角身上的苏绣戏服也反复被提及。尹正饰演的梨园新魁商细蕊,还特意定制了一件价格不菲的苏绣戏服,作为自己唱戏的“战袍”。

《鬓边不是海棠红》视频截图


昔日王公,旧时绮罗。苏绣作为苏州丝织工艺的一种,名扬天下,然苏州丝织业,何止苏绣?

苏州地处太湖之滨,千里沃野,遍地蚕桑,是全国著名的丝绸古城,各类织锦工艺更是历史悠久,技艺精湛。本周,就跟着小i一起,走进苏州丝绸博物馆,走进丝绸的前世今生。

苏州丝绸博物馆

苏州丝绸博物馆位于苏州古城人民路主干道,毗邻北寺塔,于1989年创建,1991年9月正式落成开放,是我国第一座丝绸专题博物馆。

它的建成,为苏州丝绸,乃至中国丝绸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这里,你可以见证丝绸之府的辉煌历史,感受当下苏州的传承和创新。

来到博物馆,远远地就被外型吸引。

蜿蜒飘逸的汉白玉墙面上,那一道道紧密的横纹和稀疏的竖纹,从远处看去,就像一匹巨大的绸缎。采桑女、浣纱女和织绸女,三尊端庄圣洁的雕像伫立于墙面,好似诉说着丝绸文明的古往今来。

广场上,还设有一个富有丝绸文化创意的艺术装置“四方的雨”。它如江南的雨丝,凝固在空中;又如洁白的蚕丝,丝丝缕缕,若隐若现,轻风拂过,仿佛飞梭引纬。

苏州丝绸博物馆现设有历史馆、现代馆、少儿科普馆、桑梓苑、丝织机械陈列室和钱小萍丝绸文化艺术馆六大展区。现在,就让我们一一去探索吧。


历 史 馆

穿过“四方的雨”,来到历史馆。根据展陈内容,馆内设有古代厅、蚕桑居、织染坊、贡织院、民国街和非遗厅六个部分。


古代厅

在古代厅内,展示着草鞋山遗址模型;春秋战国、两汉、唐代丝绸文物复制品;唐、辽、宋、元丝绸残片;明、清时期的服饰等。透过这些展品,可以了解中华七千年的丝绸文明史,感受中国丝绸的辉煌历程。

草鞋山遗址模型


中国丝绸源远流长,早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已经出现桑、蚕、丝、帛等字。春秋战国时期,蚕桑丝织业受到重视。苏州地区成为我国蚕桑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西汉时期,丝绸的生产中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东汉开始,西南地区的蜀锦成为全国闻名的丝绸产品。魏晋南北朝时,虽然社会动荡,但丝绸品种依然迭出,纹样纷呈。

到了隋唐,丝绸生产技术在吸收中亚、西亚地区文化艺术的基础上,形成了新的风貌。唐代后期,江南地区的丝绸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宋元时期,全国丝绸生产重心转移至江南地区。明代伊始,苏、杭、松、嘉、湖成为五大丝绸重镇。苏州、杭州等地设立地方染织局。

清康熙朝起,官营织造形成了以江宁织造局、苏州织造局、杭州织造局合称“江南三织造”的格局。此外,在艺术风格上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丝绸纹样更显细腻秀丽。



特色展品

穿越古代厅,好像走进了一条时空隧道。展厅内色彩绚丽的丝绸蕴含着古今相融的密码,那是古人的智慧和今天苏州丝绸博物馆科研人员高超的修复及复制技术的呈现。

比如这件东汉时期的织锦文物复制品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膊,织物铭文为“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其中五星指金木水火土,当东方天际五星同出时,则为奇特天象,认为这是大吉大利,益于国运的吉祥之兆。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体现了我国古代染织工艺高超的技术水平,也是汉锦最高水平的代表。苏州丝绸博物馆科研人员经过分析研究,进行了科学复制,从而解密了这件织锦复杂的织造技术。

在明清展厅,还有一件明代黄地四合如意云纹花卉缎贴里,它的主人是北宋范仲淹第十六世孙范帷一。所谓贴里,它源于元代男子服装制式,是指下摆有褶的断腰袍。四合如意云纹是明代典型纹样,寓意吉祥如意。

这件贴里,出土时残破程度严重,经过苏州丝绸博物馆科研人员的专业修复,如今可以一睹它的真容,感受明代服饰的独特气质。


蚕桑居

欣赏了历代精美的丝绸,拐入蚕桑居。

蚕桑居内生动展示了蚕短暂而富有价值的一生,从卵到幼虫、蛹、蛾(成虫),整个生命周期约60天。

蚕房外是桑梓苑,绕过桑园沿着回廊,走进蚕桑农家,看看苏州养蚕人家的景象,感受苏州特有的蚕桑民俗。

饲养蚕宝宝,想必是大多数苏州人的童年记忆。而每年春天,苏州丝绸博物馆会启动“美丽蜕变——蚕宝宝领养计划”,引领着大家重拾童年记忆。

2020年蚕宝宝领养计划即将启动,活动期间,将限量赠送领养材料包,感兴趣的朋友别错过哦。


织染坊

蚕桑居隔壁,便是织染坊。

在这里,详细展示了古代织造工序:缫丝、束捆、纺络、染色、织绸、攀花、成锦。大家能近距离地看到流传千年的丝织工艺,千丝万缕,机杼声声,给人以时光流转之感。

苏州丝绸博物馆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宋锦织造技艺”和江苏省非遗“漳缎织造技艺”的保护单位,织染坊展厅陈列着经复原的手工织机以及相关工器具。


缫丝

缫丝,是将蚕茧抽出蚕丝的工艺概称。原始的缫丝方法,是将蚕茧浸在热盆汤中,用手抽丝,卷绕于丝筐上。盆、筐就是原始的缫丝器具。

在苏州丝绸博物馆里,专家们复原了一台脚踏缫丝车,看到雪白的蚕茧被耐心的抽出丝线,恍然大悟原来“抽丝剥茧”是如此这般。


宋锦织机

宋锦织机上的挽花工熟练地提花动作,一气呵成,而坐在机坑潭内的织花工脚踏竹竿,与挽花工上下呼应后抛梭引纬,机杼声声不绝于耳,精湛的丝织技艺在这里传承和保护。


多彩漳缎织机

多彩漳缎织机长8米,宽1.5米,高3.6米,共有1600多个绒经管、泥砣、料珠等配件,是目前国内装机难度最大、织造工艺最复杂的漳缎机。

贡织院

观摩了原汁原味的传统手工织造技艺,你是否想一睹“苏州织造”的旧时繁华?

明清时期,丝绸生产多赖于江南一隅。清康熙年间,苏州织造局的生产规模及产品种类已是全国领先,苏州传统丝绸手工业亦步入巅峰时期。

而贡织院展厅的外观就是以苏州织造署遗址为原型设计的,展现了清代官营织造的繁盛景象。

厅内陈列有亲王和职官的衮服蟒袍,文武官员的补子,封赏用的五彩诰封等,更有苏州织造臣督造的织锦匹料。

民国街

见过等级森严的服饰制度后,漫步民国街,看着旗袍、马褂等民间服饰,别有一番复古风情。

非遗厅

丝绸之府的记忆,通过一件件精美的文物,浮现繁华姑苏。而当下苏州对这些精湛的技艺又传承得如何呢?

在非遗厅,观众可以欣赏到宋锦、苏绣、缂丝、漳缎这些优秀非遗项目的精品之作。


现 代 馆

古人云:“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美,是传承,是历史的沉淀。美丽需要长存,更需要依靠新生的血液来注入。古老的丝绸技艺,在新的时代焕发出了独特的韵味。

出了历史馆,右手边便是现代馆。在这里,可以寻找那并不久远的丝绸记忆。

在模拟的锯齿形屋檐下,反映丝绸生产的油画塑造了浓重的时代氛围。一台老式多臂机陈列于展厅中间,那一匹匹精品面料,一片片丝绸样本,都诠释着苏州丝绸企业的辉煌成就。


馆内最引人注目的,还要属正中透明橱窗里的那一袭优雅素净的拖地长裙婚纱。大家猜猜,这是谁的婚纱?

这件洁白如雪的婚纱,其实就是英国戴安娜王妃婚礼上所穿的真丝塔夫绸婚纱的复制品。泡泡袖,蕾丝花边,轻柔的头纱,造型复古端庄,看得小i瞬间少女心爆棚呢。


少儿科普馆

苏州丝绸博物馆也是一个寓教于乐的好地方。

若是带着小朋友,可以来到少儿科普馆,徜徉于蚕桑知识的海洋,走进巨型蚕宝宝的体内,探索蚕的奥秘,坐在茧形屋内,感受蚕吐丝结茧的辛劳。


钱小萍丝绸文化艺术馆

钱小萍丝绸文化艺术馆位于历史馆后的庭院里,在繁茂的花草掩映下,显得安静又富有浓厚的艺术气息。

小萍,国家级丝绸专家、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宋锦技艺的国家级传承人,也是这座苏州丝绸博物馆的创始人。

馆内凝聚了她60多年对于中国丝绸倾注的心血,浓缩和再现了钱小萍老师的艺术思想与成果,展示了丝织技艺的传承保护成果。

丝织机械陈列室

二十世纪初,苏州丝织业跨入了近代工业的发展轨道。尤其自60年代至80年代,苏州丝绸工业发展达到了空前繁荣,其产品和产量及电力机数量均居江苏全省之冠。

但到了90年代至21世纪初,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丝绸传统产业受到了较大影响,机械设备流失严重,以至难寻踪迹。

百年历史虽然短暂,但它作为丝绸工业遗产的一部分,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烙印,值得被记录与熟知。此间的陈列室,便是通过保护性展示,使留存的丝织机械设备再现这一段逝去的历史。

社教活动

苏州丝绸博物馆以丝绸文化为载体,结合特色展览和重要传统节日,围绕缫丝、手绘、扎染、刺绣和丝弦五大主题,策划丰富多彩的社教活动。


丝绸之府,苏州为先,丝绸让苏州闻名世界,苏州让丝绸经典传世,择一晴日,来苏州丝绸博物馆走一走,穿梭于锦缎丝帛之间,感受一针一线中的姑苏情怀。

2020年3月27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丝织天下
中国丝绸博物馆看龙袍
锦绣历程:5000年中国丝绸简史
是谁拾起丝路遗珠 再织姑苏繁华“吴罗”梦
苏州丝绸导游词
公益讲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