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忆改革开放初期的企业家张正昌
忆改革开放初期的企业家张正昌

作者:吴跃进

在经济发达的江苏省苏州市,地处水乡小镇的吴江新生丝织总厂,近来被推崇为发展第三产业的典型。前往视察、参观、采访、调研的各方面人士,都说这个厂发展“三产”的成就在全国少见。

——《人民日报》1993年1月5日《细胞裂变有秘诀》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国有企业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改革开放热潮在全国展开。新生丝织总厂(以下简称新生厂)是盛泽镇上最大的国有丝织厂,全厂职工5千多人,1988年出口创汇达到3750万美元,是江苏省创汇额最多的外向型企业,居全国同行业第一位,该厂党委书记兼厂长名叫张正昌。

 

 八十年代的吴江新生丝织总厂

百废待兴 他求贤若渴

张厂长的办公室在工厂旁边一座装饰典雅的花园宾馆“星狮酒家”的一个房间,宾馆是新生厂1985年建造的,是这个镇上第一家涉外宾馆,圆了张厂长多年的愿望,他要求全方位接待和服务好客商,现在实现了。 

 
 吴江新生丝织总厂党委书记、厂长张正昌


吴江新生丝织总厂的“星狮酒家”宾馆

张厂长1978年从县委组织部调到新生厂担任党委书记,后来兼任厂长,当时正处于拨乱反正时期,面对百废待兴的局面,他排除极左观念和各种非议,说服一批精通技术、经验丰富、已经成为普通劳动者的原私方人员来管理生产。

所谓私方人员,是建国后公私合营时合并进来的小业主,盛泽丝绸历史悠久,明清时就家家织绸,代代相传,有雇工的后来就划为私营业主,他们一辈子与丝绸打交道,是行家里手,而且都拥护新社会,愿意把本事施展出来,为家乡建设出力,但在六十年代因家庭成分问题被劳动改造。

后来,有20多位原私方人员走上管理岗位,其中5人担任部门负责人,还有一位担任了副厂长,都在各自岗位发挥了一技之长。生产秩序很快恢复。张厂长理顺关系后,整顿厂风厂纪,推行质量百分考核,产品质量明显改善。

 
 
新生厂准备车间一角
 

张厂长说,多年组织部的工作使他深刻认识人是最宝贵的资源,几千人的大企业需要各方面专长的干部和职工。几年来,新生厂不拘一格引进和培养人才,为企业改革发展储备。不仅技术型、经营性人才大量涌现,还有一些其他领域的人才,例如教育、文化、翻译、计算机、美术方面的也被用以专长,人才济济,百花齐放,全厂具备专业技术职称达250多人,形成一支能征善战的干部职工队伍。

接下来的几年中,新生厂组织精兵强将,先后多批次引进国外先进设备,瞄准国际市场开发新品种。1984年引进日产多梭箱织机和前道大卷装设备,织造出来的和服绸面料深受日本市场的好评,打造成为新生厂的“拳头产品”;1985年引进法国纺丝设备生产线,抽调一批技术骨干筹建新生化纤厂,在全县第一家生产出涤纶长丝;1987年引进瑞士片梭织机,开发出真丝产品建宏绉,是第一只无梭织机的真丝绸,成功打入欧洲市场。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工厂技术和管理水平大幅提高,实力增强。

  
 
新生厂从瑞士引进的片梭织机车间
 

1980年12月,在四川成都举办的全国丝绸实物评比中,新生厂3个产品评为全国优秀产品,01双绉评为标样产品。

1983年1月,在杭州举行的全国丝绸实物评比中,新生厂的01双绉获得第一名。1984年8月01双绉获得国家银质奖。

1985年12月,新生厂获中国丝绸总公司颁发的出口真丝绸成绩显著二等奖。

1988年10月,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新生厂“省级先进企业”嘉奖令。

1989年9月,国务院企业升级指导委员会授予新生厂“国家二级企业”。

1989年9月,江苏省委授予新生厂党委“先进基层党组织”。 


新生厂获得的各种奖杯、奖状等荣誉

优化组合 开拓第三产业

产品结构调整,势必要优化劳动组合,1983年张厂长推出创办第三产业的改革思路,当时有人认为“不务正业”,也有人怕影响生产。为了回应大家的疑虑,他先是开办生活服务公司,在公司下属的大街门市部进行试点,放手让他们自主经营,没想到这个仅11名职工、总厂只划拨4万元启动资金的小部门,一年下来盈利6万元。大家惊喜万分,于是疑虑散去,立刻迅速铺开。他们利用兼并进来的工厂的旧厂房、旧仓库,改造成小商品市场,出租摊位达500多个;同时,把厂区两边的街道改建为新生一条街,吃住、购物、娱乐设施全部配套。每到夜晚灯光闪烁,热闹繁华。

1985年又相继开办了经营公司、实业公司、开发公司三个公司,通过进销、代销、联销等灵活的方式经营丝绸业务。总厂设立销售科,向公司调拨外贸计划外产品。1986年10月中国东方丝绸市场开业,新生厂所有厂办公司全部进场,一下子又开出10多个门市部。

 
 位于盛泽镇的中国东方丝绸市场开业之初的情景

这时,他们抓住东方丝绸市场带来客流量大幅增多的机遇,再次扩建“星狮酒家”宾馆,达到400多张床位。宾馆的装潢在当时小镇上算得上十分豪华,夺人眼球,旋转扶梯的接待厅、风格各异的客房、装饰典雅的会客室,南国风味的餐厅,还有音乐喷泉、假山池水、回廊曲桥,提供当时镇上最时尚高档的吃住条件,住房率一直保持在80%以上。

 
  
 
 
 星狮酒家门厅、餐厅、客房和会议室

对于优化劳动组合、富余出来后进入三产的职工,张厂长的做法是:起步阶段“放一码”,少收租金;之后“断脐带”,一年后自负盈亏,按承包方案上缴利润;杜绝“遮荫凉”,总厂不搞摊派和各种名目的收费。人民日报在报道中称赞了这一做法。

几年里全厂有将近2千名职工从事三产,他们依托总厂,立足丝绸,服务行业,共开设大小公司和经营实体60多个,固定资产达2000万元,做成了一个大产业,令人刮目相看。工厂与三产比翼齐飞,1988年与1983年相比,全厂利润从506万元上升到1507万元,其中三产贡献利润超过50%;全厂人均收入从672.27元增加到2700元,职工们高兴地说“包一个活一个,包一个灵一个。”

内联外引 转换经营机制

张厂长深知“跟乡镇企业比起来,国有企业最缺少的是一个'活’字”。为此,他几年来把主要精力都放在转换机制,搞活企业上。兴办三产跨出了搞活的第一步,是为了寻找出路,而目标是要让企业面对市场,内生动力,才能做大做强,在市场经济的风浪中立于不败之地。

如何让企业内生动力,张厂长又作出新的决策。

一是打破所有制界限实行企业兼并。1985年新生厂兼并了镇办小厂盛泽服装厂,迅速组建新生工艺服装厂,利用本厂面料优势,当年就生产丝绸服装20万件,真丝围巾70万条,打开销路,为产品深加工做了示范,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大空间。

 
 
 

新生工艺服装厂生产的丝绸服装、工艺品  

二是打破行业界限,参与市场竞争。新生厂的机修车间技术力量雄厚,但生产任务不足,1987年兼并了集体企业吴江无线电厂后,抽调一部分技术人员组建纺机厂,不仅不要总厂发工资还有结余上缴。同样,供销科对外开办纺机配件公司,把积压的80多万元库存配件参与市场流通,不要总厂投入就能自己运转。还有基建科,除了负责全厂基建工程外,成立建筑装潢公司,对外承接设计、装修、广告等业务,自负盈亏。这些部门直接参与市场竞争,变过去被动工作为现在积极寻找商机,面貌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三是打破地区界限横向联合。1985年新生厂与吴江县铜罗乡联营设立丝织分厂,铜罗乡有原料、厂房和劳动力,新生厂派技术和管理人员帮助他们转产真丝绸,提高质量,结果不到一年,就生产出符合出口标准的产品,实现了优势互补。另外,新生厂还组建技术协作小组,远赴四川、广东等地开展技术协作,帮助当地企业设备更新换代,上马真丝绸,不仅把纺织机器销售出去,还从产地购回了原料。

 
 张厂长与部分管理人员的合影

经过梳理后可以发现,新生厂依托总厂组建的八个分厂和公司,每一个都是经营机制转换的经典案例,难怪当时全国各地很多企业要来新生厂参观学习,有的还效仿新生厂的做法。

抢抓机遇 发展外向型经济

当改革开放时代来临,国家需要外汇提供建设资金时,作为新生厂这样的外贸大厂,理所当然肩负起使命,也是这个时代给了新生厂一个机遇。张厂长把抢抓机遇概括为八个字的治厂方针:“信息、决策、速度、风险”,与当年深圳发出的响亮口号“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何其相似!它与某些丝织厂的“严、细、实”的治厂方针截然不同,体现了张厂长敢为人先的一贯作风。

早在开发三产之始,张厂长就已经谋划要走向国际市场。1985年他带领团队出现在上海万体馆,宣传“星狮牌”产品和新生厂,人们隔着荧屏看到了新生厂的实力和雄心。他曾带队到上海丝绸印染一厂参观学习,回来后也组织了一个时装表演队,扩大企业影响。

 
 新生厂深圳经销部位于深圳国商大厦北座,这是国商大厦外景

 
 
新生厂珠海经销部位于珠海市拱北银海新邨

为了要获取国际市场信息,争取更多出口机会,1988年新生厂在全县丝绸行业中率先到深圳、珠海开设经销部,以国际上最新信息指导生产,他们开发了三十多家外商客户,多次捕捉到宝贵的商机,创造了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在深圳他们利用外资建立了合资企业“深圳通益丝绸厂有限公司”,当年就生产丝绸33.32万米,以合资企业名义申请许可证直接出口。他们刚征下盛泽镇西白漾300亩土地,利用外资建设印染、服装等项目。

 
 新生厂在深圳的合资企业位于八卦岭工业区542幢

为了出口创汇更多、更持久,张厂长还做过一回“傻事”。

有个同行业的工厂从日本引进设备,日商要求用和服绸作为补偿贸易交换。和服绸是新生厂的拳头产品,他们来找张厂长,他二话不说接了下来。厂里很多人想不通,“人家引进设备,却要我们还账,天下哪有这等事?”张厂长却认为是个商机,机器供应商为什么要和服绸?他们背后一定有财团急需,我们借此机会可以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再说帮兄弟企业还账实际上也在为国家创汇,这不是一举两得吗?

就这样,新生厂“为人作嫁衣”提供和服绸60万米。正如张厂长分析的那样,从此新生厂的和服绸在日本名气更大,订货越来越多,即使在和服绸滞销的这几年,订单不降反升,对日出口创汇始终保持领先地位。1989年江苏省丝绸进出口公司就指定新生厂设立和服绸专厂。

 
 新生厂和服绸专厂

坚守本色 与职工风雨同舟

张厂长是一位企业家,也是一位老党员,1954年入党,1956年经组织选送到江苏省供销学校深造,他就立志要把党交给的每一项工作都尽心尽力做好。他与丝绸行业结缘,是在1958年创办新民丝织厂,他与职工们一起白手起家,艰苦创业,把一个街道手工业合并起来的作坊建成有厂房、有电动织机的工厂,并且争取到国家生产计划,列入正式集体企业。之后,虽然他离开过丝绸行业,但是紧紧团结和依靠干部职工的作风始终没有改变。

 
 新生厂职工文艺活动

在张厂长心目中,工人是至高无上的,他每做一个重大决定,都把职工利益考虑再三,每年的工作报告,都要提出为职工办几件实事,说到做到。他曾对工人们说:“你们在走投无路时,千万不要急于寻短见,你们是新生厂的工人,还可以再找找厂长……”有职工来找来,他都耐心倾听诉说,一一帮助解决。新生厂职工都明白,张厂长是把几千名职工都装在心里的。

有一次,一家报纸报道了一件事:连续多天清晨,新生厂的大门口总是聚集了许多上早班的工人,他们从大门的铁栅栏里将钱递出去,换来一碗热气腾腾的小馄饨,为啥?因为食堂的早餐不合胃口。张厂长知道后没有批评工人离开岗位,而是直奔食堂检查早餐,果然很马虎。于是他立即把卖馄饨的摊主请到食堂里来。从此工人再也不用提心吊胆,便能吃到可口的早点。

 
 

 新生厂职工食堂、宿舍

厂里有个大龄青年吴国良,因父母双亡,婚姻问题一直没法解决,后来通过别人牵线搭桥终于物色到了对象,张厂长知道后亲自为他操办婚事,还把厂级领导都请来参加婚礼。而在平时,任何人家的喜事都请不动张厂长。

张厂长身上发生的大事、小事每一件都都很感人,他作为吴江丝绸行业改革开放的先行者、领头羊,党和政府给予了表彰,他先后被授予江苏省劳动模范、全国纺织系统劳动模范,当选江苏省第八届人大代表,2007年获得江苏省丝绸行业终身成就奖。

张厂长因病于2010年3月29日离世,享年76岁。我原是新生厂的一名管理人员,八十年代亲身经历了张厂长领导的新生厂火热的改革开放年代,现在仍然记忆犹新,特以本文纪念这位可敬的改革先驱。

                                               写于2021年8月25日

转载或刊载本文,须经作者同意,否则将承担侵权责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朗夫||陈鲁:以丝兴邦大染坊
西安丝绸二厂的前世今生
从清华学子到中石化副总,喻宝才如何一步一步走到今天
追忆邵焦(3):盛极而衰的工厂
潍坊“化工巨头”杨志强:17岁进厂,33岁当厂长,如今身家162亿
【郁氏文化】长篇电视小说《房》第十八集:五枚金戒指(文/郁志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