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代官场的逆向淘汰:李成梁与戚继光的故事

货币历史上存在着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中国古代政治上也存在着逆向淘汰的现象。所谓逆向淘汰,就是好的被淘汰,坏的留下来,这样一代代传承的结果,就是国家、朝廷一天天烂下去,最终气数已尽。这方面有个例子,就是晚明的戚继光、李成梁两位武将。


伟大民族英雄戚继光,是我们山东老乡,威海人,嘉靖时期南有倭寇,北有鞑靼,国防烂的一塌糊涂。戚继光为朝廷南北驱驰,南平倭寇,北御鞑靼,做到了“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对敌人是除恶务尽,从根本上改变了国防态势,“大小三百余战,未尝一败”。这么做的结果,就是功高不赏,鸟尽弓藏,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大英雄,落了个晚景凄凉。

作为镇守边关的两大名将,戚继光的遭遇应该说给了李成梁相当大的震撼。武将为了自保,不得不养寇自重,擅开边事。李成梁对待蒙古、女真部落,可就不能一股扫尽了,就得养肥了再杀,年年有功,辽东还离不开他。他是名将,可也是当地豪强,一手养肥了努尔哈赤,给辽东汉人、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灾难。但至少终李成梁一生,高官显宦,风光无限。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为什么不是忠臣良将获得胜利,而往往是小人得志,逆向淘汰呢?这真是一个很难解答的问题。官场上的逆向淘汰,导致的是政治生态变成黄鼠狼下耗子,一窝不如一窝。人性是自私的,正如人们收藏好货币,流通劣质货币一样,好人被雪藏,被淘汰,小人当道,可能还是需要用人性来解释。君主专制制度,按照亚里士多德的分类,属于僭主制度。亚里士多德的君主制,是能代表民众利益的一元领导,跟我们理解的君主专制还不一样。君主专制制度,它总是倾向于选择比自己差的人接班,这样一代代选育的结果,是领导人越来越差,领导人本身就是逆向淘汰的趋势,中国古代王朝大体上遵循了这一规律。到后来,不光是皇帝个人,包括他整个统治阶级,自身能力都弱化了,像伊耿的龙一样,后来变成了病猫。如果真个社会架构,变成了一个逆向淘汰的机制,那么这个环境中的个人,又怎么能幸存呢。这是一个对逆向淘汰可能的解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居正为什么终生都不重用海瑞?
[转载]说说李成梁、戚继光的差异
中国式管理(三十四)
徐渭千古奇才为什么不辅助戚继光,反而要去找李成梁
明朝中后期,他是唯一与戚继光相提并论的大将,却为大明养虎为患
戚继光明明在官场混的如鱼得水,为何晚年却过得那么惨?(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