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无标题

  钟桂松

  深秋,大别山的红叶,红得让人心动、让人难忘。

  不久前,我随《沈泽民》专题片摄制组去鄂豫皖三省寻访革命先烈沈泽民的足迹。在大别山的崇山峻岭间穿行,当年红军战斗过的山上,红叶漫山遍野,层林尽染。我想,这既是大别山红色革命的象征,也是当代老区人民辛勤奋斗的象征吧?

  我们在安徽金寨的新区,看到了宽阔的马路和充满地域特色的居民区,到处是欣欣向荣的景象。而当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进金寨县革命烈士纪念馆时,又真切感受到金寨为中国革命所做的巨大贡献,无数烈士在这青山绿水间永垂不朽。

  在金寨县革命烈士纪念馆,我们看到了沈泽民的相关介绍,沈泽民出生于浙江乌镇,是沈雁冰(茅盾)的胞弟。在《新青年》和五四运动的影响下,他投身革命,于1921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1925年10月,沈泽民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和红色教授学院深造,1930年冬回国,任中共中央委员,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不久后,根据中共中央的安排,沈泽民与夫人张琴秋秘赴鄂豫皖苏区,担任鄂豫皖中央分局委员、副书记,鄂豫皖省委书记,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高级领导。1933年11月20日,沈泽民因病去世,年仅三十四岁,他把自己的青春都奉献给了鄂豫皖苏区的革命事业。

  沈泽民虽然离开我们已八十多年了,但他对革命的忠诚与执着,还在革命老区口口相传。据说当年沈泽民到鄂豫皖苏区任职后,专程去金寨拜访了一位同学的父亲,动员他参加红军。在出生入死、炮火连天的战争年代,此举着实让人动容。

  数以万计的红军战士,就这样在战争年代抛头颅、洒热血,不惜以自己的宝贵生命为代价,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当年,时任中共鄂豫皖省委书记的沈泽民在鄂豫皖苏区看到国民党留下的满目疮痍,为此义愤填膺;与此同时,苏区人民高涨的革命热情,让他热血沸腾!老百姓告诉这位面相文弱但意志坚定的省委书记:“我们盼着红军来呀!白军在苏区搞得老百姓鸡犬不宁,苦不堪言……”沈泽民含泪听完老百姓的诉说,随即下了一道命令:红军战士和苏维埃政府人员不准扰民,不准吃老百姓养的鸡!他是这样要求大家的,自己也是这样做的。一次沈泽民病得很重,身体虚弱,警卫员悄悄到老百姓家买了一只鸡,准备给他补补身体。沈泽民知道后,狠狠地批评了警卫员,让警卫员立刻把鸡还回去。

  我们继续行走在大别山深处,燕子河镇——这是一个在鄂豫皖革命史上绕不过去的地方。1932年9月下旬,大别山区的气温很低,红叶开始星星点点出现在山坡上,红四方面军的领导在燕子河的一个村子里开会,讨论下一阶段的军事行动计划。沈泽民磕掉烟斗里的烟灰,表明自己对当前以及未来形势的判断,得到了与会人员的认可……燕子河镇年轻的党委书记,如数家珍一般向我们讲述沈泽民在这里战斗的故事。在一块平地上,群众自发立起一组红军在燕子河的群像雕塑,还在老房子里开办了一座红军纪念馆,那里陈列着一些红军用过的武器,还有曾在这里战斗的红军先烈的照片;沈泽民的照片就在其中,可见老区人民对他的深厚感情。

  离开燕子河镇,我们去河南新县寻访沈泽民的足迹。在新县鄂豫皖中央分局、鄂豫皖省委旧址的大院里,我们找到了沈泽民当年工作、生活的地方。看着这些陈旧、简陋的房间,硝烟弥漫的岁月虽已渐行渐远,但从房间里传递出来的革命精神永不过时。沈泽民房间的天井对面,是时任鄂豫皖省委宣传部长成仿吾的房间,沈泽民临终前,曾派成仿吾到上海向党中央汇报鄂豫皖省委的工作,并在成仿吾的衬衣上密写“派成仿吾同志向党中央汇报工作”的字样,还签上了自己的名字。而成仿吾在沈泽民牺牲后星夜兼程,赴上海寻找党中央,后来他通过鲁迅先生与上海的地下党组织取得联络,辗转到达江西中央苏区,党中央才知道沈泽民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去世的消息。1934年1月,中央苏区的《红色中华》专门发表了《追悼沈泽民同志》一文,对沈泽民同志的革命牺牲精神给予充分肯定,指出“自从红四方面军向四川远征后,沈泽民同志任职鄂豫皖苏区艰苦的环境中,带领广大工农群众与强大的敌人进行血战,为保卫鄂豫皖苏区而斗争,直到他停止最后一口呼吸的时候”,认为“沈泽民同志的死,对于革命是一个很大的损失,尤其在我们党内,他是一个最坚定的忠实的布尔什维克。为纪念他的伟大,我们不仅要表示无限的哀悼,而且要在实际的工作中,继续他的精神,为苏维埃的胜利而奋斗”。不久后,苏维埃大学即更名为“国立沈泽民苏维埃大学”,由瞿秋白任校长。1982年,年迈的成仿吾回到新县鄂豫皖省委旧址,他这个房间看看,那个房间瞧瞧,不由得回忆起故人、故事,感慨万千。

  而后,我们去红安与新县交界的湖北天台山刘家湾,重温沈泽民的最后岁月。车子在群山中穿梭,半山腰一个小山村的村口,有几棵百年银杏一片金黄,格外显眼。当地党史部门的朋友告诉我们,这里就是刘家湾。1933年10月,鄂豫皖省委悄悄进驻刘家湾,当时沈泽民已病得无法走路,是由红军战士抬着担架摸黑进村的。第二天,沈泽民问身边的同志,我们的红军队伍在哪里?我们的战士在哪里?省委的同志让红军战士从沈泽民面前走过,看着与自己同甘共苦的红军战士,躺在担架上的沈泽民露出久违的笑容……

  当地群众为缅怀沈泽民,弘扬红军精神,正在修葺沈泽民弥留之际住过的老屋,那里还是沈泽民抱病向党中央撰写报告的地方。一万多字的长篇报告,字里行间洋溢着沈泽民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坚定和对党的革命事业的忠心;他严格剖析自己在工作中的错误,勇于承担责任,向党中央表示“今后惟有万死的决心来转变”,一个光明磊落的共产党人形象在这份报告里逐渐清晰。当年,尽管白军多次血洗刘家湾,但刘家湾的群众依然冒着生命危险保护沈泽民。白天,老百姓和警卫员一起背沈泽民上山,躲到半山腰的一个山洞里;白军走了,他们再把沈泽民背回村。几十天后的1933年11月20日,沈泽民在刘家湾去世,永远与大别山的红叶相依。当我们走到半山腰沈泽民藏身的山洞时,洞口的红枫如血……

  大别山的秋天,很美。那远近的红叶仿佛在告诉我们,鄂豫皖老区宝贵的革命精神,正代代相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他是茅盾先生的弟弟,又是省委书记,他组建了一支传奇的英雄部队
红二十五军战史(9)沈泽民抱病检讨
红25军的长征简史
赤旗漫卷:我为何钟爱红四方面军,以及为此所写的35篇文章
民歌《八段锦》飘出“八月桂花”
79. 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