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无标题

  邓洪婧(左)和刘胜男正在细胞间进行细胞扩增实验。本报记者 和冠欣摄

  培养皿置于显微镜观察台,镜头对准里面的培养基,焦距调至放大10倍,半透明的上皮细胞相互紧挨着铺满了整个视野。“这些细胞的活性很好,有助于我们后续验证新型冠状病毒抑制剂的有效性。”邓洪婧确认了观察结果,转过身,欣喜地和同事刘胜男分享。

  大年初三,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助理研究员邓洪婧和同事坚守在实验室里,只为了尽快找到良药,消灭新冠病毒。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承担了北京市首批新冠病毒药物筛选应急攻关课题,第一时间启动了新冠病毒药物研发。2020年初,邓洪婧加入研发团队。她和同事们的研究目标是找到新冠病毒蛋白酶的小分子化合物抑制剂。“新冠病毒蛋白酶有助于病毒快速复制,我们要找到最佳的抑制剂,遏制新冠病毒复制,减少对人体器官的伤害。”她说。

  研究需要使用大量上皮细胞,这些细胞在培养皿中增殖繁衍,每24小时增长一倍。因此每隔3至4天就得转移、分流到更多的培养皿中。春节假期,大家本可以将细胞放在液氮里冻存,暂停繁衍,但细胞复苏需要半个月。“太耽误研究了,我决定春节来实验室当细胞‘繁育师’。”邓洪婧笑着说。

  “繁育”这些细胞是一个细致活儿,要在负压细胞间里完成。邓洪婧从培养箱取出细胞培养皿,置于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再加入胰蛋白酶,让细胞从培养皿脱落、分离,悬浮在培养基里;最后离心收集细胞,用移液枪吸取部分细胞转移至新的培养基中。完成所有的工作,一上午时间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邓洪婧推了推快滑到鼻尖的眼镜,身边的同事刘胜男也在开展类似的工作,不过转移的是一种更有“威力”的癌细胞。刘胜男正在研究细胞自身对细菌、病毒的抵御机制,以便于开发药物,诱导这种抵御机制杀死细菌、病毒。“目前这项研究在全球都处于前沿领域。”刘胜男自豪地说。

  邓洪婧的老家在海南,刘胜男的老家在河北,这个春节,两人都选择了留在北京与科研相伴。新的一年,邓洪婧信心满满,研发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数十种化合物抑制剂已经送往P3实验室,用新冠活病毒验证有效性。“后续,我们将选择合适的抑制剂开展动物实验,再进入人体临床试验,一步步推进。”本报记者 张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牙髓MSC传代与培养方法
【给初学者】细胞培养的污染分类及处理方法
AAV的包装纯化浓缩方法总结
转:慢病毒的制备
科研||慢病毒包装全攻略,从0到1就是这么简单!
AAAAA闭卷考试考点圈定生物复习资料+八上+新人教版精编精读 -4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