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的几种读书法

       现在学科分化日趋细微,各学科的研究论著和工作报告也是累累无法计数。作为一个读书者和学者,要想统观和熟知书山学海的所有知识已是不可能的事,实际上也没有完全的必要。正确选择和利用读书的方法,达到学而博己、学而为专和学而精深的目的,越来越显得很有必要。追验学者们的成功之道,总结自己学以致用的经验,我认为读书有前后联系的四种方法,也可以说是四个阶段:即泛读、选读、精读和研读。
  泛读,就是广泛的阅读。主要解决自己需求的广博宽泛的知识面和达到悦目赏心、容纳百科的无止心境。这种读书法也可以称之为随意浏览法或即时索取法,它没有固定的读书形式、没有事先规定和约束的目的,也不一定要埋头把整本书或整篇文章读完,有时只知其一或其二即可。散步街头,碰上书摊,可览一遍书名;到图书馆时,除了常去的放专业书籍的地方外,可到其它学科书籍处查阅一遍书目,有的可信手捡来,一览了之,看看目录、前言和后记等。实际上泛读就是广泛的了解、宽泛的掌握,大体了解目前各学科的研究情况,主要有哪些书问世,主要的书是谁写的,哪个出版社出版的,主要讲的哪些内容,有什么重要观点的提出等。学无止境,胸纳百川,每个人可在这种泛读中领略到书海无涯、心中大千世界的开拓感和愉悦感;或使你在平时的工作中、或使你在学术交往的过程中,多面汇融变通,思路拓展,谈吐自如,不致因为双方业务或爱好的不同而陷入无言甚至无趣、无聊的尴尬境地;更会使你在自己专业学习和研究的时候,因为你厚实宽博的学科知识,使你的认识经常横向博发、纵向深入、一点连多面,多学科相碰撞产生的知识火花,经常使你处在学科前沿,使你硕果累累。古人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兼采百家,眼明耳聪。”主要指的是这种泛读带来的效果。
  选读,就是一种选择本专业知识的专业读书法。实际上还是一种狭义的泛读法。所选读的内容主要是自己所学专业和所研究学科的基本书籍以及一些相关学科的知识。要解决的是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知识,以及与相关学科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这种选读法需花气力,并要认真,那种海阔天空式的广义的泛读法不可再取。选择自己的专业书籍,坐下来,从头到尾认真读一遍,有些重要内容还要反复读,牢牢记住。目前有一种情况并不少见:论述同一问题的文章和书,可能有不同出处和不同版本,但内容有的很近似,也有的论述问题的主要观点是相同的。这其中可能有“君子之见略同”的现象,也可有抄袭的原因。选读也是指对这一问题的选择。在对它们统一了解后,可选择其中1至2篇文章和1至2本书即可,也可对其进行章节性的选读。所以,选读本身有一个划定范围,步步为营,择优书而读之,择劣书而弃之,择假书而诛之的择优取优的逻辑过程。这样才能使你的专业知识学习全面系统、丰富翔实;能准确的把握住本学科的知识结构、发展进程、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也能很好地选择自己的学术发展方向。
  精读,即在选读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重点研究方向,进一步有选择性的有重点的精心阅读,这也是专业知识由面到点、由浅入深的细读。因为学科众多,一门一级学科可包括几十个甚至上百个之多的三级学科,需要研究的问题太多,每个学者的知识面可大体掌握多种学科,但他的精力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不能太多,都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局限于一定的范围内。在这种范围之内,他需要全面掌握相关的资料,辨明这一研究领域的研究进程,认识各家的论点,弄清学术动向,对学术发展有比较科学的预测。要做到这一点,需要精心阅读相关的专业文献资料,有的要反复读,在纷繁的乱绪中理出逻辑顺序,归纳概括出较为科学的总体概念。特别是本学科领域的主要研究人员的论著,更要精心细读,因为他们站在这一学科的前沿。他们搜集资料和整理资料的方法途径、分析问题的研究方法、解释问题的理论和探讨问题的角度以及所得出的结论,只有在这种反复精心细读的过程中才能领悟得深刻,才能使自己的研究少走弯路,在前人的基础上继续攀登,在峰顶浪花处释放出学科前沿的精神来。这种精读也可品味出学者的研究动态,他们目前的论著已提出了什么问题?解决了什么问题?他们将会继续解决什么问题?只有了解了这些问题,才能使我们的研究不至于盲目进行。这也就是所谓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特别是一些以获取资料为主的学科,如考古学、地质学等,对新资料的掌握和理解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有些新资料的出现不但会充实目前的学科研究,还可能会导致新理论的出现,这是精读过程中应十分注意的一个问题。
  研读,就是为了学习理论方法和语言形式的研究性读书法。这种研读法所读的文章和书籍不能局限于本专业之内,也不一定去研读很多书。凡成功的学者大多在学术领域内都有崇拜的学术偶像和最喜欢读的几本书,这是他们成功的秘诀之一。研读的文章和专著一般应是名家的成名著作或学术力作,有的也可能不是名家的但在学科研究领域属有代表性的著作。在研读过程中,我们可主要学习其中两个方面的精髓:一方面研究学习他们是怎样科学地组织文章和专著的结构体例,是怎样通过这种结构体例完成论述自己的理论见解,又是通过什么样的研究方法达到自己的研究目的。这可以说是治学方法问题的研读学习;第二方面研究学习他们是如何运用丰富的语言来完成对论述对象的解释和对问题论述的。这种语言的学习很重要,现在为一般人所忽视。我们著书立说,如果在充分利用本学科文字语言的基础之上,又能借用文学、美学和艺术学等学科丰富生动的文字语言,使你的文章和著作即不失本学科语言的严谨性,又使其丰富生动,这才是成功的学术大师所为。司马迁的《史记》、郦道元的《水经注》、丹纳的《艺术哲学》等都是学术严谨、语言丰富的代表作。我喜欢读中国古典美术论著,更推崇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和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书中立意准确,洒脱华丽的动人词语,总是润色着我的习作。我最爱看的书还有黑格尔的《美学》,我钦佩他精深的历史观、恢弘的艺术观与他逻辑的经纬思维方式,他无懈可击的艺术类型与时代相结合的逻辑递次的分类法,经常帮我把繁杂的古代美术遗迹和遗物从考古学的类型中纳入到一个更广阔有序的时空框架概念体系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朱维铮:怎样读书
焦润明:网络史学论纲 l 公众史学
【经典思政论文】关于选列思想政治教育基本文献的几个问题
文学地理学:历史与路径
统编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如何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
硕士论文写作的总体步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