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姚尧形态学》前言

在股市投资中,有两种最主要的分析方法,一种被称为“基础分析”,另一种被称为“技术分析”。两种分析方法各有利弊优劣,总体来看,机构投资者常因其自诩专业而偏好于基础分析,散户投资者常因其贪图简便而偏好于技术分析。

 

基础分析有两大理论基石:一、价值是可以通过数学计算来评估的,二、价格围绕价值做上下波动。于是,我们可以先通过数学运算来对某只股票进行估值,然后在价格低于价值时买入,在价格高于价值时卖出,这样就可以赚钱了。可事实上,这两大基石都有值得商榷之处。

 

首先,股票价值真的是可以计算的吗?要计算,首先得要有详尽完备的数据,然而遗憾的是,分析者所能获取的永远只能是不详尽的陈旧数据,而公司的价值取决于创造未来财富的综合实力。人才的进出、产业的兴衰、经济周期的循环、消费者偏好的变化、跨界竞争的涌入,这些都不是几个简单的财务数据所能体现的。

 

其次,价格一定围绕价值做上下波动吗?理论上好像是这样,可实际操作却远没有这么简单。举个例子,请看下面这张券商行业自2000年来的市净率走势图:


可以看到,券商行业在2000年的牛市顶点时的市净率是15倍,之后一路下跌至2005年初的最低点仅有2倍,涨至2007年牛市顶点时有17倍,之后再次下跌至2008年最低点时只有2倍。于是,我们似乎能够得出一个结论,券商行业的价值大约是市净率8倍左右,其价格围绕8倍做上下波动。按照这个逻辑,当市净率仅为6倍时,券商股还是低估,还是可以买入持有的,然而自2008年以后的十年间,券商股虽然也有过两波牛市,但其市净率最高也就只有5倍。如果投资者是以5倍市净率买入持有的话,结果将是极其惨重的套牢。可见,市场对于合理价值的认定本身就是不断变化的,那么价格又该朝着哪个价值回归呢?

 

因此,即便有人可以通过基础分析持续盈利,那也是极少数的凤毛麟角,并不像某些人所吹嘘的,只要坚守某种所谓“价值投资”的理念,就一定能够长期获胜。事实上,采用基础分析的方法而连年亏损的投资者比比皆是。然而,主流舆论及机构投资者仍普遍以基础分析为名门正派,这主要是基于妄想的傲慢和执着的偏见。所谓妄想的傲慢,是指他们自以为掌握了详实的数据,自以为拥有了专业的知识,就一定能够得出准确的结论。在他们看来,股票的价格远低于价值是市场错了,而他们是对的。因此,他们要在市场犯错时买入,而且是越跌越买,以等待后知后觉的市场纠正自己的错误,乃至于矫枉过正。所谓执着的偏见,是他们在自己心里竖立着一根必定要向此回归的价值,如果价格现在还没有回归,那是因为时候还未到,市场仍在愚蠢中,只要耐心等待,只要等待的时间足够长,从长期来看,股价终会向价值回归。可是,这个长期会是多长呢?正如约翰·凯恩斯所说的那样:“从长期来看,我们都将会死。(In the long run,we are all dead.)”

 

1720年,一家名叫南海公司的股票价格开始上涨,1月,该股股价还是在128英镑附近徘徊,到3月就快速上涨至330英镑,5月涨至500英镑,6月上涨至890英镑,7月更是突破千元英镑大关。股价的飙涨,带动了空前高涨的投机热潮,时人用这样的句子来形容当时的疯狂场景:“政治家忘记政治、律师放弃打官司、医生丢弃病人、店主关闭铺子、牧师离开圣坛,就连贵妇也放下了高傲和虚荣。”在这群疯狂的投机者中,还曾有一位头脑冷静的科学家的身影,此人不但具有无与伦比的数学天才,同时也具有世所罕见的金融洞察,“金本位”的概念,就是他在兼任英格兰皇家铸币厂的厂长时提出来的。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敏锐地发现了南海公司的股价具备上涨潜力。在如愿赚得7000英镑的丰厚利润后,科学家认为南海公司股价存在高估,遂全部卖出清仓。然而,出乎科学家预料的是,南海公司的股价在他卖出后不跌反涨,而且是加速飙升。科学家困惑了,为什么那些庸众买入后都发了大财,而自己这个天才却卖的那么早,变成别人眼中的笑话?于是,科学家终于按捺不住,将自己的所有储蓄全部砸进去买入南海公司的股票,没过多久,南海公司的泡沫破灭,股价崩盘,科学家损失了20000英镑,相当于他十年的薪资所得。这位科学家,就是大名鼎鼎的艾萨克·牛顿,他留下了一句广为流传的名言:我能够计算出天体运行的轨迹,却无法计算出人类贪婪的疯狂。(I can calculate the motions of heavenly bodies, but not the madness of people.)

 

如果说以牛顿的天赋和渊博尚且无法计算,那么,一般的基础分析者又何以有如此之自信呢?

 

相较于基础分析,技术分析则是采取另外一条完全不同的分析思路。技术分析者认为,人们永远不可能及时掌握足够详尽完备的数据信息,因此,想要通过数学计算来对股票进行准确估值,这本身就是极其困难,甚至是有些荒谬的。人们必须将注意力回归到价格本身,因为价格是市场交易的结果,它体现了市场全体交易者对这只股票的情绪和认知,而这种情绪和认知是按照一定规律变动的。一个真正的技术分析者,心里并没有固定不变的价值标杆,认为价格低于这个标杆就一定要涨上来,高于这个标杆就一定要跌回去,他只是市场情绪的监测者,当他发现市场情绪转为乐观时就买入,当市场情绪转为悲观时就卖出,仅此而已。

 

技术分析者虽然未必会刻意探寻与基本面有关的信息,但这并不意味着技术分析者对于基本面信息一无所知,甚至在相当多的时候,技术分析者能够领先基础分析者获知基本面信息。基础分析者总是会拥有莫名其妙的自信,以为自己具备了渊博的专业知识,以为自己拥有了过硬的人脉资源,于是就能够率先获取到第一手的信息。可是在技术分析者看来,任何事情,总有内幕人士比你率先获知消息,当内幕消息传到你的耳朵里时,已经不知道是二手、三手、还是十八手了。技术分析者很少会根据消息而立即买卖股票,因为他非常有自知之明,他知道,那些会传到他这里的消息,往往不是太迟,就是骗子。但是,技术分析者也深知,内幕人士掌握有价值的消息,必须要在股市上通过资金买卖才能对该消息加以利用,而一旦有大量资金在买卖进出,就必定会在盘面上留下种种迹象,为技术分析者所监控发觉。换言之,只有会在盘面上引起异动的信息,才是值得关注的基本面信息,而这些信息往往是要在股价出现相当大的涨跌幅后才能为一般公众所知晓。

 

因此,在相当多的情况下,一条消息的传播进程应该是这样的:有内幕人士得知某公司将有重大利好,遂偷偷在底部买入该股,而平庸的基础分析者狃于财务数据的惨淡,还在对该股的前景表示悲观。优秀的技术分析师看见该股已经不再创出新低,有筑底日渐完成的迹象,便可推知该股未来必有利好消息(虽然现在还不知道是什么),遂在其突破向上时果断买入,而无惧于财务数据的惨淡。随着公司股价的不断上涨,平庸的基础分析者逐渐发现公司基本面的闪光之处,开始改变之前的看空观点而逐渐转为看多,然而此时股价已经长出很一大段了。又过了一段时间,公司发布重大利好消息,媒体开始关注报道、热烈讨论,散户投资者竞相追捧,结果纷纷被套在阶段高位。

 

当内幕人士得知公司将出现重大利空时,遂偷偷在顶部卖出该股,而平庸的基础分析师狃于财务数据的亮丽,还在对该股的前景表示极度乐观,认为高增长态势还将延续。可是,优秀的技术分析师发现该股涨势疲软,价格难以再创新高,成交量日渐萎缩,便可推知该股未来必有利空消息(虽然现在还不知道是什么),遂在其向下突破时果断卖出,甚至融券做空,而无视于主流舆论对该公司的热捧。随着公司股价的不断下跌,平庸的基础分析者逐渐发现公司基本面存在各种隐忧,遂开始改变之前的看多观点而逐渐转为看空,然而此时股价已经有相当大跌幅了。又过了一段时间,公司发布重大利空消息,媒体开始关注热议,散户投资者恐慌抛售,市场充斥着愤怒与哀嚎。

 

对于不懂技术分析的人来说,新闻,就是最新披露的见闻。而对于优秀的技术分析者来说,新闻只是对于技术信号的迟来确认。我们这本书里所讨论的形态学,就属于技术分析的一种。

 

与绝大多数技术分析方法一样,形态学最初也是西方的舶来品,其源头是来自于查尔斯·道的“道氏理论”,不过查尔斯·道本人强调其理论既非用于股市预测,也不是用来指导操作,而只是用来作为反映市场总体趋势的晴雨表。查尔斯·道是《华尔街日报》的创办人,生前并无专著出版,留下的只是发表在《华尔街日报》上的专栏文章,是通过其后学威廉·汉密尔顿和罗伯特·雷亚的不断归纳总结,才使得道氏理论得以逐渐成型。1932年,罗伯特·雷亚出版《道氏理论》一书,标志着道氏理论的完成。同年,理查德·沙巴克出版《技术分析与股票盈利预测》一书,里面提到了我们今天形态学所涉及的各种主要形态,而且将查尔斯·道的“反映”发展到了“预测”。1948年,罗伯特·爱德华与约翰·麦吉在《技术分析与股票盈利预测》的基础上出版《股市趋势技术分析》一书,主要探讨的是各种形态的实际应用及交易策略,这就将理查德·沙巴克的“预测”发展到了“操作”。

 

在此之后的七十年间,西方关于形态学的研究基本未能突破《股市趋势技术分析》的框架,这也就是这本书至今仍能畅销的原因所在,而国内绝大多数关于形态学的书籍,基本也都停留在“国外理论+中国案例”的阶段,亦即山寨国外的理论部分,然后再从中国A股市场上寻找符合要求的案例。姚尧虽不敢狂妄到对世面上所有的形态学书籍都嗤之以鼻,但实事求是地说,仅就我所看到过的版本来看,确实都不怎么样,这也是我要写这本《姚尧形态学》的原因所在。如果别人已有好的版本,我就不用写这本书了,毕竟我是个写作任务如此繁重的人。

 

本书之所以取名为《姚尧形态学》,不是说姚尧发明了形态学,其正确的解释应该是姚尧通过长期对形态进行分析交易而逐渐总结出的经验法则。相较于那两本经典的形态学著作,《姚尧形态学》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明确界定了止损的标准。

 

第二,将止盈时的等幅测距拓展至第二、第三涨跌幅满足位。

 

第三,提出了前高低点止盈法。

 

第四,在常规形态之外,讨论了破底翻、破顶翻和破线翻这三种变异形态。

 

通过第一点,使得投资者在判断错误时的亏损被严格限制在极小的范围内。通过第二、第三点,使得投资者在判断正确时的盈利空间能够极大增加。通过第四点,可以使读者避免被同样熟悉形态学的主力骗线。

 

《易经·系辞上》上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我们所研究的形态,就是股价走势的“形”,构成这个“形”的“器”,就是一根根的K线,或者更准确的说,是一笔笔的交易。而我们所要探寻的,就是构筑在“形”之上的“道”,也就是买入卖出的投资策略。

 

坦率地讲,除了借鉴沿袭其形态名称外,那两本形态学经典著作对我的帮助是极其有限的。如果说姚尧确实还能有那么一点值得推广的经验法则和心得体会的话,我想,我应该将其归功于数千年华夏文化的熏陶和无数本兵法战例的积淀。因此,在《姚尧形态学》的行文中,姚尧摒弃了那两本形态学经典著作中的大量繁杂叙述,抱持着一切从实战出发的理念,在交易的具体细节上多加着墨,以期能够帮助读者建立更加合理完善的投资之道。

 

(因出版社要求填写申报选题时的内容简介,遂一气呵成而作此《前言》,正式出版前或许还会略作修改。预计《姚尧形态学》将于年底完稿,明年四月推出彩色版,只在姚尧公众号独家销售,又三个月后推出黑白版,在各大书店及电商销售。)

《姚尧精读资治通鉴一 战国变法》合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姚尧形态学》合集
6月1日股市前瞻
一张遛狗的图让你弄懂投资分析三大主流,技术分析是小狗
投資分析的 3 大主流
技术分析与价值分析统一的遐想
雪球牛人系列——比天空还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