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历史“文博界”遗传下来的伪学“基因”

中国文博、民藏界现状

系列文章(三十一)

                                      笔者  曾祥辉


中国历史上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物品,也就是被后人定名为“文物”的古代艺术品,是我们祖先的伟大智慧和工匠精神,历经沧桑凝成的,是伟大民族诞续发展的文化根基;是人类永存的精神、物质财富,但是,令当今中国古陶瓷收藏界迷惑不解的是,为什么中国元代最具代表性的青花瓷历史,却在历史上曾被磨灭过......。例如现存于《大英博物馆》的中国元代青花瓷:


这对原供奉于北京智化寺的元代青花龙云纹象耳瓶,曾经被民国时的北京古玩界视为赝品而无一古玩商人接手,而现在,这对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的中国元代青花龙纹象耳瓶,借展费已涨到100万英镑。


一.民国古玩商给国人留下的奇耻大辱


关于这对象耳瓶”,是怎样被卖给外国人的第一种说法:

 

民国初年,有人拿了一对青花云龙纹象耳瓶到北京琉璃厂叫卖,一连到了好几家陶瓷店,见多识广的老板和伙计们一看:这对玩意儿非唐非宋、不明不清,尽管器身上写有元朝的年号,那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便三下五除二,把卖货的乡下人轰出了琉璃厂。

再说那个卖古董的乡下人被逐出琉璃厂后,在前门大街碰上一位身着军服的英国军官,那人是个古董收藏迷,见到这一对青花瓷瓶便爱不释手,提出要把它们买下来。那个乡下人刚刚在琉璃厂吃过闭门羹,一肚子沮丧,好不容易碰上一位识货的人,再加上对方又是一位有身份的外国军官,他哪敢多要价,两个银元就把那对青花象耳瓶给卖了。

 

两年后,那位英国军官退役,带着这两只青花象耳瓶漂洋过海回到了英国,把它们作为一般的中国古董赠送给戴维德基金会东方艺术博物馆收藏。

 

事有凑巧。1929年,大英博物馆的中国古陶瓷学者霍布逊到戴维德基金会东方艺术博物馆参观,一眼就发现了这一对来自中国的青花瓷器,并留意了瓷器上面写有明确的纪年——“至正十一年”。除此之外,这个懂得汉语、熟知中国陶瓷史的英国学者,还在瓷瓶的另一面读到了写有60个汉字的铭文,铭文明确记载了这件瓷器的时代信息。霍布逊教授眼前一亮,激动地告诉助手:“这是两件伟大的作品,由于它们的出现,一段中国陶瓷史将由我——一个外国人来改写!”。同年,霍布逊发表了《明以前的青花瓷》,热情洋溢地向全世界介绍了这对中国元代青花云龙纹象耳瓶,打破了中国国内的学者长期以来认为元代陶瓷无精品的结论,揭开了元青花研究的序幕,为中国陶瓷史填补了一项重要的空白。

 

关于这对象耳瓶”是怎样卖给外国人的另一种说法:


1929年,英国学者霍布逊(R.Hobson)在大维德中国艺术基金会的藏品中发现一对从福建华侨吴赉熙手中购得的青花龙云纹象耳瓶。北京文物研究所陶瓷专家黄秀纯介绍:这对青花龙云纹象耳瓶原本供奉在北京智化寺,不知为何流落国外。

这中间不得不提到的是旅英华裔古玩商吴赉熙。还是1929年,吴原本打算将这对青花云龙象耳瓶送到琉璃厂的古董店出售。然而其中一只瓶子颈部的题记却让所有的古玩商都不敢接手。原来,在这只瓶子的颈部,蕉叶纹空白处书有662字的青花楷书题记:'信州路玉山县顺诚乡德教里荆唐社奉圣……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谨记,星源祖殿胡净一元帅打供。'

文中的纪年款识'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就是13514月,是元顺帝时期。而在清末的古玩商中一直流传着这样的常识:'元无青花,此乃国史之定论也!'几乎所有的古玩商都将这一瓶子定为赝品。

或许因无奈,或许因气愤,吴赍熙将这对瓷瓶带到英国,并卖给了一个叫大维德(Percivsl David)的人。这才有了英国学者霍布逊的新发现。

作为英国一位著名的中国古陶瓷学家霍布逊,首先对瓶颈上所书'至正十一年'的年号产生了浓厚兴趣。他的眼前一亮:由于它们的出现,一段中国陶瓷史将由我--一个外国人来改写。霍布逊当即发表文章。

然而,霍布逊对元青花的发现基本是束之楼阁。以至于在上世纪30年代,英国收藏到一件精美的元代青花釉里红开光贴花罐还被定为明代正德年产品(后来改为元代,现藏大维德基金会)

20多年后,也就是1952年,美国学者弗瑞尔美术馆馆长约翰·波普(John Pope)又以这件至正十一年铭青花瓷为标准器,对照伊朗阿塞拜疆的阿尔德比勒寺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托普·卡普·撒莱宫殿博物馆收藏的中国其他青花瓷器进行了深入的类比研究,确定了数十件原来划归为明代的青花瓷器为元代青花瓷,并提出了'至正型元青花瓷器',元青花才渐渐进入到学界的研究视野内。


二.中国历史“文博界”遗传下来的伪学“基因”。


时至清代王朝建立接管的明代宫廷旧藏,并不是没有元代青花瓷的一席之地......,时至今天北京、台北两宫仍有清宫旧藏元代青花瓷的存在。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元代青花缠枝牡丹纹罐


台北故宫藏元青花人物故事纹玉壶春瓶

根据清宫旧藏,及历史上海外异国它乡对元青花的收藏,加上当今面世的大量元代青花瓷的“铁”的事实推断,中国元代之后,在本民族对“元青花”的传承和认识上,如果不是某代王朝的伪学势力,已经强大到了可以淹埋事实、磨灭历史的程度,绝不会出现:以国家口气拟定的:元无青花,此乃国史之定论也!”如此强硬、绝对之官方书面言辞,更不可能是清末古玩商中的无中生有。那么“国史之定论”到底是指的哪个朝代的“国史”呢?估计现在已查无史证。

    解放前的北京琉璃厂,是海内外收藏界高手“淘宝”的云集之地。但是,由于在这块风水宝地上做古玩生意的人必然不是在这里做古玩学问,所以,此“象耳瓶”在此地无一店主敢于接手,并不足为奇,只能说明,在这个当时中国最知名的古玩市场,没有一家店主具备对元青花的识别能力。


这对元代“青花龙云纹象耳瓶”,在北京琉璃厂遭到的冷遇,虽然是前朝伪学“基因”在民国时期的“存活”表现。但无论如何,一段辉煌的文明历史,中国人自己将其磨灭,而让外国人来正本清源、还原真象,这必竟是一件“丧权辱国”之事。从事实上讲,这不得不承认是因民国古玩商人的无知,给中国收藏界留下的下一份耻辱和悲哀。不知解放后被招进“宫”去的这部分作为民国时期曾经在这个传奇故事盛行、稀世之宝露面的“神秘之地”求过生的商人到底是自负还是自愧?

直到今天,某国有博物馆》举办的元代青花瓷”文化展,办展方不仅对近代史上这一磨灭中国元代辉煌瓷艺成就的重大伪学定论不加以揭露和批驳,反而恬不知耻地将此定论言辞”作为文字介绍的开场白:

摘:首都博物馆展出73件元代青花瓷......元无青花,此乃国史之定论也到拍卖场上的疯狂,不到百年时间内,元青花的地位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日,青花的记忆———元代青花瓷文化展在首都博物馆展出。散落在各地的元代青花瓷由此有了这次空前的团聚,穿越了沧桑,73件元青花同诉14世纪的一段传奇.......

元青花的地位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华民族最辉煌的元代青花艺术,竟然在本国收藏界陌生了不知多少年,这不能说不是中国瓷艺文化中断的一大悲哀。

今天的收藏界很难想象:“元无青花,此乃国史之定论也!”竟然成为过清末古玩界中的“常识”。通过此“定论”可以推断,中国历史上的“文博界”,一定出现过上瞒至朝廷、下骗至百姓的强大伪学势力,不然,元代青花瓷绝对不会整个“家族”都被视为“黑户口”。

这对带有中国文字信息的青花瓷,要不是当年处于无奈之中而被华人带到国外:也许元无青花,此乃国史之定论也!这一所谓“在清末古玩商中一直流传着这样的常识,真不知还要将中国元代青花瓷的灿烂历史淹埋到哪个时代去?

如果将这一灭绝性的特大伪学定论,联系到当今中国最高馆藏领域,部分权威专家对中国历代名瓷的数字定论,不得不让人联想到什么叫“遗传基因

本系列文章六:一部分首脑馆藏单位的古陶瓷工作人员,不知他()们是倚仗于个人学术高度,还是倚仗于国家的最高馆藏地位,凡民间收藏的社会文物,只要提及到某珍贵类型,他们几乎都是以一种专家作派,或官僚主义似的权威口气毫不犹豫地加以绝对否定: 元代鬼谷子下山青花罐本身具唯独性,因为它是孤品,也就是说世界上再没有也不可能有第二件出现,根本没有去看的必要......!”这是2012年央视寻宝真假元青花的专题跟踪报道中,北京某某博物院陶瓷组某专家,在谢绝该栏目组邀请前往云南“论证”一件某民间藏家准备参拍的“鬼罐”,面对摄像镜头回答记者的话......

 

三.解放后的《北京故宫博物院》


《北京故宫博物院》:19492月,北平解放,故宫博物院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北平军事管制委员会文化接管委员会接管。同年10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故宫博物院隶属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即将渡江之际,自1948年底至1949年初,南京国民党政府从南京库房中挑选出2972箱文物运往台湾,后于台北市士林外双溪建立新馆,公开对外展出。余下的大批文物,在1949年以后陆续运回故宫博物院一万余箱,但至今还有2176箱仍封存于南京库房,委托南京博物院代为保管。

 

1951年故宫博物院业务管理机构进行了调整,院以下设陈列、保管、群众工作、古建筑管理等部及图书馆。文献馆改称档案馆,后划归中央档案局,成立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1954年建立了文物印刷工厂。同年夏吴仲超接替马衡任院长。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故宫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故宫博物院设有陈列、保管、群众工作、古建筑管理、开放管理、服务等部及研究室、图书馆、出版社、文物修复厂、文物保护科学实验室、古代建筑修缮队、安全保卫处等机构。


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北京故宫博物院专职工作人员,不知他们是因自身的有限知识,还是对国家藏馆”的无限信赖?反正在他们眼里只认馆藏品,走火入魔般将其蒙上馆藏必珍、馆内唯一的神秘面纱。除此之外,无论你说中国的文明历史有多么悠久;中国的古代文化产物有多么丰富,好像都与他们无关;好像馆藏品是天生固有的数据。

 

他们说:北宋汝窑全世界不过百余件;

他们说:宋代哥窑全世界不过三百件;

他们说:元青花全世界不过三百几十件,画人物的元青花不过十件;

他们说:永乐压手杯只有三件半;

他们说:黄地粉彩镂空转心瓶是故宫的镇院之宝;

他们说:黄地轧道珐琅彩开光山水诗文四方型茶壶是孤品;

他们说:多种工艺瓶(瓷王)全球仅一件;

他们说:......

 

关于(多种工艺瓶)即所谓的“瓷王”:摘:中华瓷王全球仅一件,藏于故宫博物院,它展示着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此次'中华瓷王再造工程',将故宫博物院深藏多年从未面世的镇院之宝--中华瓷王进行原品高仿制作,以再现国宝文物的艺术风采,向祖国60华诞献上一份国宝厚礼。


他们怎么也不会相信,乾隆时期烧造的多种工艺瓷,即今天谓之为“瓷王”“孪生”仅在中国,据笔者所知就多达三十余件......

 

仅《北京彦圣文化有限公司》的收藏就是成双成对,其尺寸与故宫收藏的“瓷王”相差无几。

    仅从此瓶底面松石绿的色调、波浪纹、留款处白釉的水透之色及老化现象,想必不会是祖国60华诞国宝厚礼”上可以见得到的吧。

当今中国文博界最高学术权威领域的部分伪学专家,对中国历朝历代的各类名瓷,为什么会作出如此脱离历史,脱离现时的荒谬至极之离奇数字定论?在笔者看来,也许从某种角度上分析,应该是中国历史上存活下来的伪学遗传“基因”在作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胡说:是谁让元青花走红的
曾经没人要、被嘲笑,如今价值几个亿!
元青花的历史渊源
宋建文的古玩人物系列——《孙学海的民间文物情结》(上)
故宫最顶尖贡献人物:只要你们看上的随便拿,剩下来的破烂我留着
孙瀛洲捐献文物精品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