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蒲心砚语——菖蒲石雕书画小品艺术联展”开幕

5月27日,日照首届“蒲心砚语——菖蒲石雕书画小品艺术联展”登东夷小镇六一书院,将文人雅玩的菖蒲与砚雕艺术品搬进热闹的商圈,吸引了不少来往逛街的行人的驻足。528日下午,记者走进六一书院,随着镜头一起探寻“菖蒲之心,石砚之语”。

现场不少来往观看的市民,对于菖蒲,他们纷纷表示“并不熟悉”。借着此次菖蒲石雕书画小品艺术联展的机会,正好能回顾古人的审美与景观,市民范先生说,“说实话,现在花鸟市场上的盆景千律一篇,要是想找到一个特别而又心水的盆景太难了!”而在菖蒲文化展中,这些别样的菖蒲艺术品则给范先生带来了不一样的感受,“我没想到原来还能有这种清新雅致的盆景设计,看似简单,却沁人心脾,这个菖蒲展着实让我得到不少意外的惊喜。”

相传,菖蒲伴随尧帝而生,有“尧韭”别称,在先秦时代,菖蒲被看作是一种高洁的香草。民间更把农历四月十四日定为菖蒲的生日,使它拥有了拟人化的角色。据传从西汉起,菖蒲就已在皇家园林中栽培。至唐宋,文人士大夫间植蒲、赏蒲盛行,它的孤傲劲节契合了中国文人的气节,与兰花、水仙、菊花并称为“花草四雅”,甚至出现“无菖蒲不文人”的说法。苏轼、李白等都曾为之写下著名诗篇,“我来采菖蒲,服之可延年”等脍炙人口的诗句,是当时菖蒲文化盛行的见证。

“自古海岱多怪石”。日照大地尤其是莒县周边,砚石资源丰富,浮来砚始于唐,盛于宋明。宋代苏轼守密州,曾亲自或委托他人来莒地采砚石,尤其是寨里龙尾砚,他曾将在莒地采集砚石所制的龙尾砚,赠送给他的好友门人,所以寨里龙尾砚,又称“东坡龙尾砚”庄陔兰《重修莒志》记载:东坡守密州采龙尾石制砚,并为之做铭。

明朝,奇形起山砚更是作为贡品,进入文人士大夫的视野。因发墨有光,冬日不冰,被当时的文人多追捧,这些在《莒志》中都有记载,洛河温石砚也是浮来砚中的重要品种。

菖蒲与砚石堪称绝配。看着菖蒲,赏着砚石,不由令人生欢喜心,顿觉清雅。现场日照菖蒲种养大师赵炎先生与游客进行了深入的互动,将几十年养菖蒲的心得与游人分享,深受市民喜爱。


龙文斋是浮来砚雕的佼佼者。“龙文斋”起创于中国著名的石雕之乡——莒县东莞镇,自1786年创建至今已有近300年历史。自古海岱多怪石,龙文斋一开始就着重对莒地石材的开发利用。东莞石雕是源于潍沭流域的石雕艺术,融莒文化与齐鲁文化于一体,吸唐汉遗风,翰墨神韵、名流风范之精华,形成精雕细刻、纤幼灵动的鲁中艺雕风格。

本次活动龙文斋展出了用日照当地砚石所制作的浮来砚8种,基本涵盖了莒县浮来砚的所有品种,现场六一书院院长蒋春民先生,更是即兴为浮来砚提写“砚铭”。

山东省工艺美术名人黄传斌先生及龙文斋首席技师闵祥生等为市民展示“砚铭”雕刻。俗话说“砚无铭不贵”,一方方大师联手的砚雕精品,吸引了大批砚石爱好者,争相收藏。

  展览策展人、六一书院执行院长宋福军先生表示:“六一书院一贯致力于通过一个个展览,将富有魅力和诗意的人文精神弘扬开来,搭建起匠人和市民心灵的连接。‘蒲心砚语’系列正是深深扎根于东夷本土的文化精髓,与六一书院的精神互为辉映。”更多六一书院书画小品同步推出。展期至529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菖蒲搭配书画再合适不过
和堂空一艺术概况
五磊灵山雅集【书画共赏】
菖蒲侣石,相伴相生
九九重阳九人书画联展
菖蒲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