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行走在乾县】乾州蕞娃:零距离感知传统手工艺的魅力——陪同西安美院教授张西昌调研传统工艺风箱制作过程记


【内容提要】2021年11月13日,受乾州文史研究会委托,我崔岳老师一起陪同西安美院史论系副教授张西昌赴乾县新阳镇三关村调研传统工艺风箱制作过程。整个调研过程共两天,我和崔岳老师参加了第一天的调研,第二天因故没有参加,由亓宏涛老师陪同。本文拟从三个方面记录这次调研。一是风箱的构造、工作原理和传统制作过程,二是制作过程中所展现的传统民俗,三是自己的感想。

零距离感知传统手工艺的魅力

——陪同西安美院教授张西昌调研传统工艺风箱制作过程记

乾州蕞娃

2021年11月13日,受乾州文史研究会委托,我崔岳老师一起陪同西安美院史论系副教授张西昌赴乾县新阳镇三关村调研传统工艺风箱制作过程。

整个调研过程共两天,我和崔岳老师参加了第一天的调研,第二天因故没有参加,由亓宏涛老师陪同。本文拟从三个方面记录这次调研。一是风箱的构造、工作原理和传统制作过程,二是制作过程中所展现的传统民俗,三是自己的感想。

一、风箱的构造、原理和制作过程

风箱由木箱(上底下底、前档后档)、活塞、活门三部分构成。风箱的活塞板实际是一块立在箱内的长方形夹板,略小于箱体,四周是一圈凹槽,周围勒满鸡毛(过去毛头多为鸡毛,现在多为麻纸),起到密封作用。拉杆多用硬质木料做成,木杆的前端固定活塞夹板,后端伸出箱外,连接一立木作为推拉的木柄。活塞相当于打气筒压杆顶头上面的皮碗子,靠拉杆可以前后活动。木箱前后两端各有进气活门,活门的“门儿”是一块小木板,挂在“窗口”上,里面的活塞来回拉动,生成气流,前后活门也轮流一俯一仰。一拉,这边的活门“哒”的一下关闭了,那边的活门“忽”的一下打开;再一推,这边的活门打开了,那边的活门会自动关闭,像人一样,一呼一吸,把产生的气流通过风道送出去,吹向灶膛。

打风箱大概需要这样几道工序:(一)打线,解板。主体箱板厚1.5厘米左右。(二)刨面,拼板。刨光解好的毛板,按尺寸平整好,保证严死合缝,不能有半点弯曲。(三)凿扣,合缝。扣是斜的,叫“斜扣”,小锯细凿,分毫不差。合缝时要用胶,保证密不透风。(四)制作配件。包括风道、毛头板、拉杆、前后呼嗒、舌头、风嘴、箱盖等。(五)勒毛头。毛头相当于风箱的肺。勒毛头是个细作活。(六)安装毛头。安装毛头前,箱体内挨紧毛头的地方以及拉杆都要预先打上米腊,以保证润滑流畅。勒好的毛头放入箱体,用拉杆穿入固定前端。(七)封盖。盖子插入后,风箱整体形状呈现。(八)装舌头。舌头虽小,但很关键。起到左右逢源的效果。不大不小,摆动顺畅。(九)装风嘴。风嘴一般为独木凿成。起到收风成束的作用。

制作风箱所需要的主要工具包括:推刨、锯子、钻子、斧子、凿子、拐尺等。所需要的材料包括:不同材质的木板(桐木和硬杂木)、白乳胶、麻纸(鸡毛)等。

整块的木板不易找到,所以,风箱箱板一般都是木匠用胶黏合将几块木板拼接而成(因为乾县有“四六不成”的说法,所以这个箱板不能为四块或者六块),接口处用榫、钉固定。拉杆用槐木或枣木,质硬耐磨。为了使风箱防潮,风箱做好后要用桐油刷上两遍。做风箱的都是些经验丰富的老木匠,一个风箱需要两天的时间才能完成。

制作风箱的关键有这样几处:一是风箱的前后盖板(挡板)上面各有一个进风口(进气窗),进风口里面有一个十分灵活的挡板,也是做风箱技术的关键之一,挡板不灵活,与风箱前后箱体密封不严实,就会漏风跑气。还有一个技术关键就是出风口连接箱内导气槽那个位置有个左右活动的隔板(俗话叫咽舌子),推动拉杆时,活塞板前面的空气压缩,自动关闭后面进风口挡板,空气进入导气槽,推动咽舌子关闭左面导气槽,气体从出风口排出,直接通向炉灶。拉动拉杆时,活塞板挤压前面空气,前进气口关闭,后进气口自动打开(吸开),空气进入导气槽,咽舌子向右关闭右边导气槽,空气从排气口排出。依次反复,排气不断,炉火熊熊。只听见前后进气口上面的挡板,随着拉杆的节奏吧嗒、吧嗒、吧嗒……

礼泉县袁家村还有一个网红,这个老头用风箱的吧嗒吧嗒声打出节奏,为茶馆拉来了不少粉丝游客。

做风箱的最好木材是楸木,楸木不变形,又轻巧,硬度适中。次之为桐木,桐木轻。桐木有不同种类,做风箱的最好是老桐(笨桐),桐木的好坏主要看芯子,芯子细就是笨桐,芯子粗就是泡桐。桐木的缺陷是比较软,有树心(指头粗的空洞),有空心就跑气(不收气)。但是,陈氏通过加木楔子的办法巧妙的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关中地区才以前没有泡桐,泡桐是五十年代以后,焦裕禄的事迹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之后引进的。

关于风箱制作成以后的检验方法,陈氏讲的是将风箱拉杆朝下,倒提起来,拉杆可以不急不慢、自由下滑就可以;崔老师却说,在他祖父手里,在风箱出风口置放一个盛满水的老碗,拉动风箱时出风口的风力要推动这个老碗。一个是判断密封效果,一个是判断风力大小,我和张教授都感到后者难度太大,应该无法实现。

按照传统工艺,从下线解板到最后的做成,一个风箱需要一天到一天半的时间。制作风箱的板子必须是提前扯开置放在阴凉通风处干到以后的。

(二)民俗方面

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通过崔老师和陈氏的谈话,了解了一些方言中的方言、俗语的来源,现简单记录于此。

1)宝鸡风箱扇经过我们几个人对东路风箱和西路风箱的分析,得出的共同结果是:乾县使用的是单杆风箱,宝鸡使用的是双杆风箱,双杆风箱较单杆风箱的风力能大一些,所以才有了这句话。

其实,乾县原流行的也是以扶风工艺为代表的西路双杆风箱,其特点是不但能做小风箱,更适合做大厨灶或冶炼鼓风用的大风箱,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民国初年(约1920年前后)。民国初年,蓝田县木匠崔师在乾县南大街开设专做以临潼工艺为代表的东路单杆风箱。其特点有四:一是造型简约合理。二是以中小型风箱为主,最适合广大城乡一家一户炊事所用。三是在推风板上,采用麻纸夹裹软鸡毛的工艺以增加弹力,不但增强了风力且延长了使用期限。四是价格比双杆风箱低廉,故而很快得到普及,影响至今。

乾县人之所以使用单杆风箱而不使用双杆风箱,其中一个很主要的原因在于双杆风箱上面的箱板是活的,修理风箱和装换夹板时需把上面的箱板抽出,时间长了风箱的密闭性自然会受到影响。而单杆风箱的前挡板是通过榫卯连接的,需要维修时打开前挡板就可以,密闭性能得到保障。

崔师的木工铺解放后并入乾县木工合作社,他本人后来落户于南街村郭家巷。这里所说的崔师就是崔岳老师的祖父。我们这次调研所采访的陈社教先生的父亲曾随乾县城唐师学习木工技艺,而唐师的师傅是崔师,也就是说陈社教的父亲是崔师的再传弟子(徒孙)。

2)“倒棱”乾县人有时候说那些调皮捣蛋的“你还给我倒棱呢”,有些人不知其缘由,写作“倒能”。在这次采访的过程中,我们亲眼目睹陈师傅用传统的刨子(乾县人称作“推刨”)将一根方木加工成圆柱形,才知道这个字应该写作“倒棱”。陈师傅将方木固定好之后,先用推刨把方木推成八棱、十二棱,最后慢慢变成没棱,也就是圆柱体。

3)“你是喔车木匠的卯”: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硬车的卯是立卯。平卯(横卯)要稍微松一些,而立卯(竖卯)要越硬越好,要把油搽上后用大太阳暴晒,硬车的卯要用八磅锤硬往进砸,所以乾县人说别人有本事、有能力,做事硬扎时说“你喔是车木匠做成的卯”。一个好的车木匠,做成的车子拉动时,听起来“呵愣愣”(音同),而不是那种“咯咋咋”(音同)的。这两个方言的意思我却不是很熟悉。

4)“栽下梧桐树,引来近凤凰”:前边说,桐木是较好的风箱制作材料之一。听到桐树,人们都会想到“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

梧桐,又称作青桐、碧梧、桐麻、青玉、庭梧,原产中国,南北各省均有栽培,尤以长江流域为多。梧桐是一种优美的观赏植物,点缀于庭园、宅前,也种植作行道树。叶掌状,裂缺如花。夏季开花,雌雄同株,花小,淡黄绿色,圆锥花序顶生,盛开时显得鲜艳而明亮。木材轻软,为制木匣和乐器的良材。种子炒熟可食或榨油,油为不干性油,一般可进行烘干使种子风干,水煮,口服有良好的消肿作用。树皮的纤维洁白,可用以造纸和编绳等。木材刨片可浸出粘液,称刨花,润发。叶做土农药,可杀灭蚜虫,对二氧化硫、氯气等有毒气体,有较强的抵抗性。

梧桐是我国有诗文记载的最早的著名树种之一。关于对梧桐一树的描绘,最早可见于先秦文献《诗经》。《大雅·生民之什·卷阿》有“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之句,诗人在这里用凤凰和鸣,歌声飘飞山岗;梧桐疯长,身披灿烂朝阳来象征品格的高洁美好。这是梧桐引凤凰传说的最早来历。

除此之外,梧桐又有多种象征。一是忠贞爱情的象征。古代传说梧是雄树,桐是雌树,梧桐同长同老,同生同死,且梧桐枝干挺拔,根深叶茂,在诗人的笔下,成了忠贞爱情的象征。二是孤独忧愁的象征。风吹落叶,雨滴梧桐,凄清景象,梧桐又成了文人笔下孤独忧愁的意象。如“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极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位亡国之君幽居在一座寂寞深院里的落魄相。三是离情别绪的象征。在唐宋诗词中,梧桐作离情别恨的意象和寓意是最多的。如“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诗人以昔日的盛况和眼前的凄凉作对比,描写了唐明皇因安史之乱失去了杨贵妃后的凄凉境况。

4)“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老鼠钻风箱,一般是从出风口那里进入的。这句话表面上是说想象中老鼠钻进风箱后,不管风箱是推还是拉都要被风灌的样子,引申为一个人处于矛盾的双方中,两面不讨好,到处受委屈。很多时候,处在婆媳争霸战中的男人就是这样,为了家庭,不得不委屈自己。

5)“铁匠短了一锤,铁匠短了瓷锤”:意思是说铁匠在下料的过程中,如果短了砸一锤使之变薄就可以解决,而木匠犯了此类错误,却只能目瞪口呆、束手无策。

三、几点思考

在这次调研的过程中,我反复思考一个问题,对于传统民间工艺,我们应该如何去继承和发扬,如何改进使之与现代化元素相结合,使之效益最大化。以下为我的思考所得,不妥之处,尽情批评指正:

一是改变教育模式。当今教育只注重现代科学技术文化的传播,而对于传统民间工艺文化的学习了解和传承不足。现在很多年轻人对农耕社会的文化了解太少,说他们忘祖数典,是有些不公正的,因为从来没有人告诉过他们这些知识,他们没有渠道了解这些知识,不是他们不愿意了解,这是社会的错。一些教育专家学者只看到西方科学技术的可贵之处,却没有发现传统文化的惊艳之处。我们经常会在新闻中看到,很多传统工艺是现代人所无法破解的。这些传统工艺的价值不一定比所谓的西方文明逊色。

二是注重政府引导。传统工艺的价值必须与现代元素相结合,这样才能实现其价值,才能效益最大化。在这一过程,政府必须加强引导,加大支持力度,只有这样才能有引导一部分有志之士参与这一过程,发扬传统文化的优势,使之与时俱进,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贡献。

三是产学研相结合。对于传统工艺的发扬光大,必须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不能只是理论知识进校园(事实上很多传统文化进校园只是加重了学生家长的负担,因为学校没有相关的师资力量,社会上的人又因为多方面的因素无法进入校园,所以课程无法正常开设,传统文化进校园成了一个空洞无物的理想,虽然看起来很美好,却没有任何意义,很多专家学者的美好理想只能转变为学生书包中废物),而必须走一条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由社会机构建立学习基地,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让学校与这些机构相联系完成必要的学习内容。教师可以在学生有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后,引导他们进行研发,培养他们的科学创新能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老家的风箱
风箱
农村的风箱,“细的牛毛不纫,粗的没有尺寸”,制作真讲究
传统的农家吹风工具——老风箱
绝对精美的传统工艺壁紙
[转载]【舌尖上的陕西】乾州锅盔,传统手工工艺的地方美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