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化艺术】乾州蕞娃:传承•传播•创新•发展——以乾州“蛟龙转鼓”为例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三)下

【前言】为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将蛟龙转鼓做大做强,在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按照专家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大王村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成立乾州蛟龙转鼓协会。二是成立乾县唐韵蛟龙转鼓演艺有限公司。三是建立乾州蛟龙转鼓传习基地。四是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相互促进的发展模式。
传承·传播·创新·发展
——以乾州“蛟龙转鼓”为例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乾州蕞娃
(三)蛟龙转鼓的今天(下)

四是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按照“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积极开展对外交流。

2014年12月14日,山西省锣鼓艺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国家非遗太原锣鼓传承人韩起祥到大王村交流指导。韩起祥是山西省民间艺术艺术大师。他从1958年开始学习太原民间锣鼓,历经太原民间锣鼓曲谱的变革,先后参加了众多国内外比赛,出访美国、加拿大,参加了各种国际民间艺术节,荣获锣鼓表演最佳编曲、金奖、银奖、金鼓奖等荣誉。从2005年开始,担负了策划撰写申报文本及影像资料片的编导任务,推动了太原锣鼓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太原锣鼓艺术培训和传承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被评为山西省民间文化遗产杰出传承人。

2016年11月27日,大王村党支部、蛟龙转鼓协会一行赴西安,拜会了86岁高龄的我国著名的打击乐艺术家安志顺先生、打击乐艺术家安源先生,并就蛟龙转鼓艺术的传承进行了座谈、交流。安志顺赞誉“乾州蛟龙转鼓是很有特点的,是陕西具有代表性的鼓乐品种,要通过各种途径,做好人员培训传习的问题,帮助老艺人分忧解难,让传习工作不间断地开展下去,并组建相对稳定的团队,各级相关部门都参与行动起来,转鼓一定会传承的更好”。安志顺,当代享富盛名之打击乐演奏家、作曲家。1994年,从陕西歌舞剧院离休的安志顺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民办打击乐艺术团体——陕西安志顺打击乐艺术团,向世界演奏、推介了大批优秀的雅俗共赏的民族打击乐精品。他与艺术团先后应邀出访亚洲、欧洲、大洋洲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个国际音乐节等重大艺术活动,三十多次率团及单独赴台湾,为两岸艺术交流作出贡献。安志顺创作和领衔演奏的《鸭子拌嘴》《老虎磨牙》等作品享誉中外乐坛,为中国民族打击乐事业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安志顺在音乐创作和演奏上具有很高的造诣,尤其在继承发展民族打击乐方面有极大的贡献,他创造性地采用“拟声、拟人、拟形”的节奏音型,将原本单调的鼓乐演奏得有声色、有灵性、有情味。意大利著名作曲家维拉德称他为“中国打击乐的贝多芬”,加拿大媒体刊文评价称:“中国的打击乐把加拿大人打得灵魂出窍”。因为在弘扬民族文化,继承、发展和普及民族打击乐艺术方面作出巨大的贡献,被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授予终身贡献奖,安老素有“中国鼓王”之美誉。

2017年2月19日,国家一级演奏员、陕西安志顺打击乐艺术团暨深圳市安志顺打击乐艺术团团长安源到大王村交流指导。安源,安志顺先生的长子。十三岁开始学艺,师从其父,主修民族打击乐和大提琴及民族打击乐的表演、教学、辅导、创作。从艺以来,曾赴德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卢森堡、挪威、荷兰、日本、新加坡、香港、澳门、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艺术交流和客座音乐指导教授。在青少年和幼儿民族打击乐教学方面有着较深的造诣。编写了大量的少儿和幼儿民族打击乐教材,撰写了多篇有关民族打击乐方面的论文。
2017年3月13日,台湾打击乐协会主席连雅文、打击乐艺术家张玮玲在陕西安志顺打击乐艺术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奏员安源的陪同下,慕名到“转鼓之乡”乾县王村镇大王村访问。艺术家们一行观看陕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乾州蛟龙转鼓的精彩表演,与民间艺人进行热烈的交流。
2018年1月10日晚,应邀参加在西安音乐厅举行的“鼓动生命”安志顺打击乐音乐会,乾州蛟龙转鼓协会向安志顺先生赠送了“鼓动中国梦,时代最先声”的锦旗。本次音乐会是由陕西省文化厅主办、陕西省歌舞剧院有限公司民族乐团承办。音乐会呈现了安志顺从艺七十年来不同时期的代表性作品:打击乐与琵琶《滴水诉情》、排鼓与乐队《狮子戏铃》及《双龙戏梅》、庆典鼓乐《中华鼓宴》、打击乐与女声清唱《春夜喜雨》、打击乐与笙《春莺啭》,以及安志顺的成名作打击乐小合奏《鸭子拌嘴》、组合打击乐《大唐六骏》、鼓的旋律《黄河激狼》、流星转鼓《蛟龙腾飞》、鼓族合奏《鼓鸣盛世》等器乐和打击乐经典作品。

2021年7月18日下午,世界梁氏宗亲总会荣誉理事长梁诚威率广东梁氏企业家一行15人走进乾县王村镇大王村的乾州蛟龙转鼓传习基地考察学习。本次考察活动以“追寻中华文化复兴之根·凝聚乡村振兴磅礴伟力”为主题。首先,考察团参观了基地的展览室,乾州蛟龙转鼓省级非遗代表性传人吴创奇详细介绍了蛟龙转鼓的发展史。其次,考察团现场观摩了乾州蛟龙转鼓第六届培训班学员的精彩表演。最后,梁氏宗亲总会与大王村梁氏乡贤代表在基地会议室举行了座谈会。考察团考察团成员被蛟龙转鼓的大气磅礴所震撼,表示将会把蛟龙转鼓传播到祖国最南方,努力让更多广东人了解蛟龙转鼓、爱上蛟龙转鼓,永远擂响中华民族的振兴之鼓、自强之鼓、奋斗之鼓和复兴之鼓。大王村赠送考察团“传承祖先遗风·光大梁氏文化”的书法作品。梁诚威为乾州蛟龙转鼓题赠墨宝“蛟龙转鼓震寰宇”,并与蛟龙转鼓表演群众合影留念。
2023年6月10日,我国第七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乾州蛟龙转鼓艺术团参加2022北京鼓乐节“中国民间锣鼓展演”颁牌仪式,在咸阳市乾县王村镇大王村乾州蛟龙转鼓传习基地举行。国家一级演奏员、中国民族打击乐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陕西省音乐家协会打击乐专业委员会会长安源,代表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打击乐专业委员会、中国音乐家协会民族打击乐学会、北京民族乐团,为乾州蛟龙转鼓艺术团颁发2022北京鼓乐节“中国民间锣鼓展演”活动荣誉证书及奖牌,并对乾州蛟龙转鼓传习工作进行指导。陕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梁挺和咸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副院长樊琪教授、舞蹈系张静教授等莅会向艺术团表示祝贺。专家学者一行参观考察了乾州蛟龙转鼓传习基地文化展览及乡村文化设施,观摩了学员的培训情况,并就乡村文化振兴、乡村旅游发展与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进行座谈交流。

“北京鼓乐节”是北京民族乐团倾力打造的品牌活动项目,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了积极贡献。2022年国庆节期间,经陕西省音乐家协会打击乐专业委员会推荐,乾县省级非遗项目乾州蛟龙转鼓参加了由北京演艺集团主办,北京民族乐团承办,中国音乐家协会民族打击乐学会、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打击乐专业委员会协办的“2022北京鼓乐节”中国民间锣鼓展演。10月3日上午,乾州蛟龙转鼓通过“国乐府”虚拟音乐厅APP进行了展播。

咸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副院长樊琪教授、舞蹈系张静教授专注于民间传统艺术研究,尤其是对蛟龙转鼓有一定的研究,撰写了《蛟龙转鼓的艺术价值及社会功能》《浅谈乾县蛟龙转鼓的历史与传承》《蛟龙转鼓的传承与表演形式》《陕西乾县“蛟龙转鼓”之鼓乐艺术探究》《乾县“蛟龙转鼓”的文化价值》等论文。其中,《乾县“蛟龙转鼓”的文化价值》从“蛟龙转鼓”的社会影响力、传统文化审美观、民族精神风貌等方面对其文化价值进行阐述。

为充分揭示乾州蛟龙转鼓的艺术价值和社会功能,现将樊琪、张静的论文《蛟龙转鼓的艺术价值及社会功能》部分内容摘录如下:

蛟龙转鼓的艺术价值:(一)品牌文化价值。蛟龙转鼓作为传统民间艺术属于陕西以及全国范国内保存做到比较完善的原生态优秀民间鼓舞,对我国具有民族传统的舞蹈历史变化以及发展形成有重大作用;对于民间风俗的文化学科、社会发展学科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此外,它是我国广大群众勤劳智慧的成果,是鼓、乐、舞的巧妙结合,对于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有看不可忽视的作用。近年来蛟龙转鼓多次登上国家级大舞台,使做到这一民俗文化做到到更广泛的传播,拥有了自己的品牌,也让世界上更多的人见证了中华经典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二)地域文化价值。蛟龙转鼓是由乾县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历史发展同创造、日积月累、不断发展而形成的民俗文化,广泛传播在群众之中,直接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体现着创作者的思想情感和美好愿望。乾县蛟龙转鼓作为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不仅较承了明朝宫廷歌舞的特色,也具备浓厚的地域风情和民族底蕴,节奏轻盈欢快,鼓点坚定动听,催人奋进,余韵绵延悠长,既能敲打又有舞蹈,既能欣赏到震人心弦的锣鼓声和优美协调的舞姿,又让人领略了三秦文化的博大精神,是探索乾县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参考。(三)精神文化价值。乾县蛟龙转鼓对人类精神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它可以促进个人身体和心灵共同向正向发展,参与者需要演绎各类不同的舞蹈动作以及各类不断变化的队伍形式,来增强对自己的认可,通过释放出身体的部分能量从而做到到身心的满足,强化了身体各部分的机能。其次,通过与其他人的交流合作而深刻体验到群体团结的重要性,促进人和人之间的了解和沟通。蛟龙转鼓正是用体态运动的方法,让人民群众,达到心情的愉悦和身体的健康,并引导大家互相交流实现每个人融入整体的原望,促进每个参与者更进一步。

蛟龙转鼓的社会功能:(一 )教育功能。乾县蛟龙转鼓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和最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人民生活的一个缩影,表达了乾县广大人民群众的情感思想和生活的愿望。它的产生根植于乾县的民族传统文化,是传统文化种独特形式的继承和新的发展,对提高每个人思想品德,塑造健康上进的人生观以及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起到促进作用。(二)表演功能。乾县蛟龙转鼓演出时,铜锣大鼓的声韵坚定果断,阵势宏伟,不仅能听到震人心弦的鼓声,还能欣赏翻腾跳跃、旋转柔美的舞姿。蛟龙转鼓的主要乐章分为三个:开始长号欢响,像是猛虎咆哮,紧接着是锣鼓共同奏响。饶和钹也依次附和,如同一只蛟龙从水中腾空于起,此乐章为“蛟龙出海”;随后是击鼓者以舞蹈动作敲着,并腾跃旋转,名为“蛟龙翻背”;最后一章,乐舞在坚定有力的系促节奏中进行至结尾,马号的一声长啸标志着所有乐章的结束,章名曰“蛟龙入宫” 。它给我们留下的不只是听觉与视觉的感官享受,在个人情感上更是一种抒发,具有较高的表演性和欣赏性。(三)健身娱乐功能。乾县蛟龙转鼓是在锣鼓节奏不断变化中进行不同的队形和肢体的变化,而演出者训练以及表演时,或多或少负担着生理、精神上的压力,长时间进行蛟龙转鼓的练习以及演出,可以强身健体并使身体各个方面的机能有所提高。蛟龙转鼓的表演基本是在一个比较宽松中环境中进行,尽情地去表达和抒发自我的情感,释放生活的压力,使身心获得全面收松。
安源老师和张静老师现场还为参加展演的小学员们进行了指导。安源老师要求孩子们表演时一定要做到动作和谐大方、神态自然喜庆,眼睛要随着鼓槌走,做到全身心的投入。作为集体表演,每个成员要做到耳听(听速度、力度是否和大家一致)眼看(看着自己的搭档)相结合,要把自己融入到集体之中,要表情到位,要表现出自己的精气神。张静老师则对孩子们“转鼓”时的动作进行了细化指导,并答应在暑期举办培训时对学员进行指导。

安源老师谈到这两次来乾县王村镇参观时的不同感受时,深有感触地说,上次过来时展演的几乎全部是老艺人,这次则以青少年为主,这让他感到很欣慰,感到蛟龙转鼓找到了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子,肯定能够在传承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壮大。

承接国内外高校组织开展的研学活动,是蛟龙转鼓扩大自身影响力,积极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之一

2022年7月25日,蛟龙转鼓协会接待了来自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文遗月老社会实践团的师生。据悉,本次活动时该校为了延续非遗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而组织开展的“百名团员下乡村,科技赋能非遗+”的一部分。在王村镇蛟龙转鼓传习基地,学员们以“鼓声悠扬,人影腾飞”为题组织开展社会实践调研活动,通过调研深入挖掘乾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蛟龙转鼓的历史渊源,感悟非遗文化的底蕴与魅力。

当天(2023年6月10日),参与活动的咸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副院长樊琪教授也有把乾县蛟龙转鼓作为实习基地或者社会实践基地的想法,当然这有待于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但这肯定又是一个好的开端。

2023年7月11日,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人文艺术学院“非遗韵,乡村情”团队来到了乾县王村镇大王村蛟龙转鼓传习基地开展调研活动。
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本周末,传统医药非遗传承人“组团”来乾州古城义诊啦!
(1)乾县小吃(一)
老照片,1910年清末的陕西,如此荒凉啊
100多年前西方照相机下西安到兰州沿途的老照片
陕西咸阳小吃---乾州挂面
【市县平台】关中宝地属乾州——《书法报》走进乾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