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化艺术】乾州蕞娃:牡丹花开迎富贵,侍女图中见精神——罗建福的艺术人生剪影(三)

【前言】本部分主要回顾罗建福1961年3月受杨正兴个人之邀进入永泰公主墓临摹壁画临摹的重点便是那组九人的仕女图壁画。当时墓道壁画临摹工作还没有正式开始,从这个角度来说罗建福是进入墓室临摹壁画的第一人。
牡丹花开迎富贵,侍女图中见精神
——罗建福的艺术人生剪影
乾州蕞娃

名师引领感悟唐陵壁画魅力 刻苦研习练就精湛国画技艺(上)

受陕西省博物馆邀请,罗建福老师多次参加唐陵壁画临摹复制工作。根据时间进展我们将其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杨正兴邀请临摹永泰公主墓壁画

1961年3月,永泰公主墓发掘过程中,杨正兴1看见刚发掘出来的墓室壁画《侍女图》,色彩鲜艳如新,精彩绝伦,高兴极了,想留下这美好的记忆,便邀请正在学校任教的罗建福来乾陵临摹壁画。

永泰公主墓的前墓室墙壁上绘有几幅宫女壁画。在这几幅宫女图中,尤以东侧南首的九人宫女图最富有代表性。当时墓道壁画临摹工作还没有正式开始,罗建福的这次临摹是受杨正兴个人之邀而来的,临摹的重点便是这组九人的仕女图壁画,从这个角度来说罗建福是进入墓室临摹壁画的第一人。

墓道也非常潮湿,罗建福便蹲在淤泥上临摹。据陕西文物管理所《唐永泰公主墓发掘简报》记载:永泰公主墓盗洞是从第六、第五天井之东壁开凿下来的,范围颇大。由于盗洞口没有封好,雨水伴着泥土流进墓室,日积月累,墓室中的淤泥竟厚达尺余。罗建福进入墓室临摹时,墓道中的淤泥还没有清理完。

这也是罗建福第一次临摹壁画,当他看到墓室中的仕女图,简直惊呆了。“司寝”宫女分列于红柱两侧,东壁南铺一组9人,北铺一组7人,西壁人物与之对称。这组人物中尤以东壁南铺的一组9人最为精美。除为首者年纪略长外(似为女官,头梳单刀髻,双手交叉于胸前,着襦衫长裙,肩披帔帛,足穿云头履),其他八人都正值芳华。她们一个个阔眉小口,丰肌玉面;发髻高挽,长裙短衫;肩披锦帛,袒胸露乳;姿态优美,雍容华贵。人物职责明确,主次有序,或持盘秉烛、或端盒执扇、或手持如意拂尘、或手捧高足酒杯、或怀抱包袱;正、侧、背形态各异;思、忧、笑神情蕴含;时若伫立,时如驻足,时若行进,温柔细腻,洋溢着典雅,疏密得当,错落有致。

侍女多身穿唐代最流行的“上襦下裙”时装,显示出女性身材的修长、优美和灵动。衣饰华丽而富贵、轻柔而质感,透明而隐约。也有穿圆领或翻领胡服的侍女,“女为胡妇学胡妆”,这种服饰曾一度风靡唐代。

这一组仕女图充分展现出唐代社会开放的社会风气和以丰腴为美的审美情趣。画工们采用动态的描绘方式,宫女们动态各异,相互穿插,使得肃穆前进着的队伍富有动态,毫不呆滞。在布局上,采用立体布局,显得疏密有致,画面真实生动。在表现方面,线条秀丽流畅,技法娴熟,显出画工精湛的绘画的功力。尤其是,能够抓住细节表现人物,通过眼神和笑容来传达神情,通过嘴角、眼角、眼神等细微变化,把宫女的内心世界刻画得惟妙惟肖。众多宫女中,最引人注意的则是中间的那位捧杯少女。她头梳螺髻,娥眉朱唇,头部微低,神态含蓄,站立成微微扭转的“S”形曲线,身形纤细,双手柔软自然地端着一只玻璃杯,显得格外典雅恬美。

《宫廷侍女图》反映出公主也和其他宫廷贵族一样,一人所欲,众人侍候。这幅壁画的人物于宁静、肃穆的气氛中见动态,十分生动。其色彩至今鲜丽,线条清晰,技法娴熟,堪称唐代人物画的杰作。

罗建福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当把临摹完成的壁画(侍女图)缩小稿交给杨正兴时,他说:“画得真好,这是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我要收藏”。

关于这件事情,罗建福在自己的日记中是这样记录的:1961年3月14日,今天杨正兴同志手提汽灯,陪同我在潮湿的永泰公主墓前室临摹了东壁《仕女图》一幅。这幅刚出土的宫廷侍女图场面大、构图严谨,人物造型丰满,形态各异,色彩艳丽,用笔流畅,刚劲有力,是唐代仕女画精品。

回忆到当时的情景,罗建福反复提到的就是“那壁画确实是太精彩了!我当时是无比的兴奋,自己能接触到唐代的原作,确实不容易!确实太幸运了!”,甚至他认为“乾陵壁画是全国已经出土的唐代壁画中最精彩的!”

后来,郭沫若、叶浅予、贾平凹及部分国际友人在看到这幅画时都对这一宫女做出高度评价。1962年,原中国美协副主席叶浅予2先生来参观乾陵时,对这幅壁画倍加赞叹,而且还赋诗一首。这首诗目前有不同版本,乾陵景区官网为:公主长眠宫女在,壁上着意塑粉黛。口角眉间是有情,是喜是忧费疑猜。长安人家掌上珠,一入宫门去无来;赢得诗人多少墨,写向深宫幽处哀……

网上另一版本为:公主长眠宫女在,壁上著意塑粉黛。口角眉尖似有情,是喜是忧费疑猜。妙得容颜刻芳华,曲尽风姿写仪态。寂寂廊下婷婷立,楚楚神态激人爱。

陕西帝王陵数据库《大唐盛世  唐代帝陵》中刘向阳3的文章《永泰公主李仙蕙墓》中:著名人物画大师叶浅予先生欣赏后赋诗赞曰(《记永泰公主墓》载《大公报》1962年8月7日):公主长眠宫女在,壁上着意塑粉黛;口角眉间似有情,是喜是忧费疑猜;长安人家掌上珠,一入宫门去无来;赢得诗人多少墨,写向深宫幽处哀;画工自有生花笔,不学文章枉弄才;妙得容颜刻芳华,曲尽风姿写仪态;寂寂廊下亭亭立,楚楚神态激人爱;妙手到此功已毕,留得余思动尔哀。刘向阳是乾陵博物馆副研究馆员,长期从事唐代帝王陵墓、唐乾陵与乾陵文化、博物馆馆藏文物的研究、陈列、保护、宣传等工作。他引用应该是正确的。

中国现代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郭沫若称她为“东方维纳斯”;当代中国作家贾平凹亲切的称她为“六妹”,赞她是“千古第一美人”。

1983年, 日本《朝日新闻》社美术部主任疋田桂一郎为了能目睹《宫女图》真迹,不畏路途遥远,多次来到陕西省博物馆,最终以他锲而不舍、追求艺术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馆领导,破例让他在《宫女图》的真迹前观看了一个多小时。回到日本后,他在《朝日周刊》上以整版篇幅介绍了乾陵唐墓壁画。文章中特别提到对永泰墓《宫女图》中人物构图的感受:“在绘画艺术上,就人物而言,这幅端杯侍女图可称得上中国最美的人物画,称为'中国古代第一美人’一点都不逊色。

附:注释
1.杨正兴,1927年生于淳化县润镇郑家村。1957年北京大学考古专业毕业,历任乾陵博物馆副研究员、乾陵博物馆馆长等职,中国考古学会会员、陕西省博物馆学会理事、武则天研究学会理事。曾参与西安半坡新石器时代遗址、西安斗门镇车马坑、西安中堡村唐三彩墓的发掘,乾陵地宫隧道的勘探与试掘及唐永泰公主墓发掘等考古工作。著有《武则天与乾陵》《武则天与广元》《永泰墓介绍》等书,发表《唐三彩的造型工艺》等论文。1985年代表中方负责在日本展出“中国历代陶俑”,进行学术交流,被日方邀请为大学教授、研究员、讲师、专家等,为数千人作学术报告4次。
2.叶浅予(1907.3.1—1995.5.8),原名叶纶绮,笔名初萌、性天等。浙江桐庐人。叶浅予从事绘画教学和以舞蹈、戏剧人物为主的国画创作。擅人物、花鸟、插图、速写等。笔墨顿挫自如,豪放爽朗,形象生动传神,风格独具,成就显著。中学时自修绘画。1926年起在上海当过柜台伙计,画过广告、教科书插图,并从事时装设计、舞台美术布景。1928年任上海漫画社编辑,开始漫画创作。1929年开始创作漫画,后集成《王先生别传》和《小陈留京外史》。

3.刘向阳,陕西乾县人。先后毕业于西北大学文博学院文物与博物馆专业和博物馆管理专业,获管理学学士学位。长期从事唐代帝王陵墓、唐乾陵与乾陵文化、博物馆馆藏文物的研究、陈列、保护、宣传等工作。陕西乾陵博物馆副研究馆员、资料研究室主任,中国文物学会会员,中国博物馆协会会员,中国唐史学会会员,中国武则天研究会会员,陕西省博物馆学会会员。已发表有关武则天与乾陵文化、唐代帝王陵墓和博物馆学研究等方面的论文及科普文章数篇;出版《唐代帝王陵墓》《乾陵文物史迹述丛》(合著)、《唐乾陵》(合著)等专著3部,参与《乾陵文化研究》学术馆刊的编辑等工作。

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精美的壁画 永泰公主陵墓之谜
望长安,观唐永泰公主陵
盗墓史迹:探秘史上最牛陪葬墓
武则天孙女墓葬内宝贝超1000http://image103.360doc.com/DownloadImg/2017/01/1806/89505362_1件,出土东西惊呆众人
永泰公主墓持物侍女图
17岁少女被武则天下令乱棍打死,墓中1件文物被禁止出境展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