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随笔】乾州蕞娃:真作假时假亦真,是非成败转头空——严歌苓《补玉山居》读书有感(三)

【前言】本部分内容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关于严歌苓、关于小说所反映的社会背景以及小说的艺术特色。这部小说的读书笔记到此就结束了,洋洋洒洒近万字,感谢您的阅读,转发、点赞和赞赏。

真作假时假亦真,是非成败转头空

——严歌苓《补玉山居》读书有感

乾州蕞娃

(三)小说的艺术特色分析

首先,我想先说说严歌苓。

严歌苓的人生经历可以说是个传奇,从一名部队文工团舞蹈演员到战地记者,再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艺术硕士,获得写作MFA学位,最后定格于好莱坞编剧协会会员,蜚声国际的著名作家、编剧,这中间的跨度是很大的。围绕着严歌苓的人生经历,我想讨论三个问题:

(1)文学创作有没有方法技巧,是否需要学习培训?众所周知,严歌苓在美国留学期间,接受了专业的写作培训。关于“文学创作是否培养”这个话题,以前有过讨论,虽然大家各持己见、众说纷纭,但有一个共同的认识,那就是:写作天赋无法教育培养,但是写作的很多技巧是可以传授的。尤其是现在这个大众写作时代,很多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想要讲述,有自己的情感想要表达,每个人都是潜在的作家。但是,很多人都能感觉到,自己不会讲故事,找不到讲好故事的门路。所以,接受必要的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培训可以掌握到更好的写作方法或技巧,讲好自己的故事。而且,中国有不少作家都曾在高校接受有关写作的教育。比如,莫言、余华、刘震云、迟子建等人上世纪80年代都曾在北师大中文系与中国作协属下的鲁迅文学院合作开设的作家研究生班学习过。

(2)作家怎样才能写出优秀的作品?严歌苓长期身居美国,为何能写出这么多能够反映国内生活的好的作品?这里边就有必要提到提到她对于文学作品的认识,“文学是苦闷的产物” “文学就是把小说家感觉到的一些问题提出来,把他自己的思考再放进去,我觉得那就足够了,因为文学这样一种形式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文学如果不是批判社会的,不是作为社会一个观察家来代表民间表述一些苦闷,一些痛苦,文学是不存在的。”严歌苓说,自己只是一个“提问者”,而不是“给答案的人”。她觉得文学不应该是解答生活中的问题,“文学应该使人们去思考生活中的问题,因为每个人都会在思考当中试着去解答,每个人会得出他自己的解答”。同时,还必须提到一个职业作家的良知,职业作家要做到这一点,你要写什么像什么,要扎扎实实学会一样东西。”她写《陆犯焉识》,花了很多精力去体验生活,跟劳教干部开座谈会,找很多关系了解这种故事;她写《妈阁是座城》,就到澳门去赌博;她写《小姨多鹤》,三次去日本寻找贴切的“多鹤”,她看到老年的日本女人跪在地上放好茶和食品,端了茶是退着走出去的,这个形态让她想到小姨多鹤;“我写这个人的倔强和温柔和她的暴戾,都是我在日本呆了三次找到的。”提到一个作家的素养、追求,用她的话来说就是“我把写作当上班。我认真,敬业,生活环境安静单纯,没有噪音。我能在寂寞中得到能量。我很喜欢寂寞,寂寞和孤独是两回事。”她给自己一些使命感,她想把一百多年近代历史对人的生命的影响写出来。(节选自经济参考网2014年8月8日姬少亭、闵捷、梁赛玉《严歌苓:文学是苦闷的产物》)

(3)边缘化的人如何创作出大众喜欢的文学作品?客观地说,在当代中国,严肃文学已经被边缘化了,大多数阅读群体已经趋于娱乐化。严歌苓身居海外多年,但作品讲述的故事都是发生在中国,对于国外读者来说自己是边缘人;又因为自己没有真正生活在当下的中国社会,所以也称得上是边缘人。边缘人如何创作出大众喜欢的文学作品?这就有一个文学价值取向的问题。虽然说,我们已经不提倡文学政治化,但是文学不能脱离社会,有社会的地方就有政治,文学不应该刻意的去逃避政治。政治是一个时代的背景,脱离了时代背景的文学作品都将会被时代所遗忘。严歌苓尽管长年居住在国外,但她始终把笔端聚焦母国,频频以回望的姿态,在新中国的历史经验中汲取创作资源。严歌苓的作品具有这样两个方面的特征:一是个体记忆与群体记忆连通这种个体记忆与个人化写作恰恰在无意识中走向了群体经验以及为同代人代言的言说之维二是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连通。严歌苓关于家国、社会、历史、族群等宏大题材的创作,所要表现的是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对家国民族历史的演绎和对华人百年移民历史的刻划,共同构成了其对中华民族苦难历史的寓言化书写,为读者认知华族历史提供了双重视角,在一定程度上表露出严歌苓心灵深处的乡愁情绪以及通过文学创作来实现精神寻根和民族文化身份辨识的诉求。

其次,我们说说小说所反映的社会背景。

作品所反映的社会背景,是一个长达十多年的历史阶段,所涉及到的人物涵盖了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从1993年为始,延续至2008年左右。在这十多年里,我们的国家发生了很多重大的社会事件,但是作者并没有选取这些重大事件,也没有写这些重大事件带给人们的影响。尽管,作者笔下的这些人,他们最终的结局不同,他们或成为贩毒的、疯子、三流作者或者商业巨商,但最初都是普通老百姓。作者以这些普通人物为表现对象,走进他们的生活,表现他们之间的恩怨情仇:温强和李欣在蛮荒之地互相抗拒互相诱惑,文婷和张书阁在精神病院的含情脉脉,季枫在毒枭丈夫控制下欲罢不能的悲惨人生;冯哥与孙彩彩,一个是千帆阅尽,一个是纯真如初,追与逃,不舍与难离,令人感喟。同时,因为作者所反映的故事只是这些人物一生的一个横切面,所以我们不知道他们的昨天经历过什么,也不知道他们的明天将走向何方,只能看到这样一个并不光明的今天,所以他们之间的爱恨情仇,我们很难用对或者不对来评判。也许,从这个角度来说,严歌苓的这部作品让我们感到了生存的不易与痛苦,生活的压抑和苦闷。

有人说“如果你是严肃的文学爱好者,那么或许你可以去看《白鹿原》,若你只是想在忙碌辛劳的生活中找一个阅读愉悦和净化心灵的平衡点,严歌苓的小说是不错的选择。”我不知道这种说法是否正确。在反复阅读咀嚼小说的过程中,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我知道小说中的人物肯定就在身边。只是不知道,小说中人物身上所具有的那种残缺美(缺失了真诚挚爱的温强,缺失了社会认可和尊重的张书阁和舒婷婷,缺失了健康体魄的冯焕,缺失了人性的夏之林和缺失了全部美好青春的季枫)是不是我们这个社会的常态?

最后,我们说说小说的艺术特色。

小说以第三人称和隐含的第一人称为叙事视角,凭借补玉山居这一舞台来勾勒各色人物、反映时代变迁的叙事方式,通过多元化的叙事语言,生活化的叙事结构,形成了作品冲淡而隽永的艺术风貌。作品深刻地折射出了人类的人性、生活的哲思以及对社会的批判意识等内蕴意义丰富的本质内容,描绘出在时间的车轮下滚滚向前发展的时代面貌。

小说延续了中国文学史上关于城乡对立的主题模式,在否定工业化、商业化、消费化的城市文明的同时,再现了中国城市、乡村近三十年来的变化,重在描写城市对乡村的扩张与侵袭,揭示出城市化进程破坏了乡村的自然景观,剥夺了人们所向往的恬静清幽之地。

在这里引用2012年严歌苓读书会一篇题为严歌苓长篇小说补玉山居就因为世界在标准化,人们才渴望补玉山居》里边的两段话作为这篇文章的结尾。

当一名大学生问到该如何走自己的路,而不是只看到他人的疑惑时,严歌苓这样答道:“没有人可以完全摆脱压力的,中国人的不幸福感正是来源于看到他人物质化的压力,我们应该从主体来判断,看到自己正拥有的东西。

严歌苓认为:“都市人向往乡村生活是源于现实生活中太多的焦虑造成的,现代人之所以生活的不快乐、缺乏幸福感更多的是由于对于物质欲望的过分追求。大家把身边人的生活状态当作自己的奋斗目标,而邻居家的生活标准往往就成为了自己的生活标准。在过分攀比中人们往往失去了自我,失去了方向。

对文字和文学的问题,严歌苓是这样看待的:“虽然我常年旅居国外,但我仍然用最美的中国字来创作,我要用中国最好的文字来创作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作品;而现今的网络语言所表达的事实而非时常让我感到错愕,我之所以热爱古典文学,正是因为中国的古文是没有事实而非的,每个字都有其精准的用法和用意。文化中相对稳定的部分就是文明,文学在今后很可能会退化到那个地步。”

附:小说中自己喜欢的两句话:

“客观的美丽是不存在的,美丽是主观的,你认为什么美丽什么就是美丽的。一个病弱的人要的就是他缺乏的健全和强壮。于是,健全和强壮在他看就是闭月羞花、沉鱼落雁。”

“男人受情所累,这是男人最可怜的地方,正如生命不可能抵御饥饿、干渴,这是生命之所以脆弱,之所以宝贵的原因。”

注:文中蓝颜色字体为严歌苓书中或接受采访时的原话。

点击红色字体,可查看原文

【随笔】乾州蕞娃:真作假时假亦真,是非成败转头空——严歌苓《补玉山居》读书有感(一)

【随笔】乾州蕞娃:真作假时假亦真,是非成败转头空——严歌苓《补玉山居》读书有感(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异人皆情种,草命瞬息变【图
专访严歌苓:“补玉山居” 人人心中都有的心灵避世所
再谈关于文学挖掘人内心的事情
掩卷先说严歌苓
​2020年10月自考00537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王安忆:我是如何成为一名职业作家的?——从经验写作到写作经验谈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