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随笔】乾州蕞娃: 向乡帮文化的传承者致敬——地方志书《泾阳》读后感


内容提要通过对《泾阳》一书的阅读可以让我们更加客观全面地认识泾阳,同时在对历史回眸的过程中实现呵护山川、传承文化、敬畏先贤、崇尚美德,提高读者思想认识的目的,所以我要为他们点赞。

向乡帮文化的传承者致敬

——地方志书《泾阳》读后感

《泾阳》一书是雒长安先生策划、程善学主编的一部反映泾阳人文历史风貌的同名乡帮文化书籍。

该书装帧设计古朴典雅,内容广博、文图并茂,除前序后记外,按照研究领域分为建置沿革、自然景观、文物古迹、寺观庙宇、郑白春秋、古镇今昔、书院学校、秦商食货、县城街巷、历代英杰、书画艺术、戏曲艺术、风物民俗、百工巧匠、逸闻趣事、云阳风云、影像故事、古诗选萃、赋文等19个专题,共10万余字,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地方史志类书籍。

各章节为不同作者编撰,除雒长安、程善学外,撰稿人还包括库小刚(副主编)、王冰、仇峻峰、樊哲、袁忠惠、宋彦毅、吴艺和樊田歌。

之所以关注《泾阳》这本书,是因为泾阳县有多位同窗苦读的乾师同学;同时,这本书和我的《行走与乾县》(暂定名)有些相似之处,属于乡帮文化(乡土文化)推广,其编排体例对于我有一定的启示。当然,能够结缘这本书,多亏我的乡党宋彦毅老先生,是他为我邮送该书的。宋先生是乾县周城镇人,西农大毕业,一直在泾阳县从事农业和农林科技推广工作。

也是因为这本书的缘故,我和宋叔有缘相识。承蒙宋叔不弃,我们结成微信好友。宋叔的每日分享让我受益匪浅。


最喜欢这本书中的自然景观、文物古迹、寺观庙宇、郑白春秋、古镇今昔、书院学校、秦商食货、县城街巷、历代英杰、书画艺术、戏曲艺术、风物民俗、百工巧匠、逸闻趣事等部分的内容,因为这其中有很多是鲜为人知的、或者以前为碎片化的的内容,通过编者的搜集整理实现了系统化、全面化、条理化,通过这些内容的可以让我们更加客观全面地认识泾阳,同时在对历史回眸的过程中实现呵护山川、传承文化、敬畏先贤、崇尚美德,提高读者思想认识的目的。所以我要为该书的编著者点赞。

在阅读过程中,我有以下点滴认识和大家分享,不妥之处敬请谅解。

(一)《自然景观》部分“龙陂丛绿”中柳毅传书的传说。记忆中长武县也有关于柳毅传书的记载,在长武县相公镇芋园社区柳泉村(柳泉村由此得名),设有柳毅庙。该村龙泉寺有联“气象玄妙龙泉寺;神人共话柳毅泉”(清代进士陈五典)。也有人说,这柳毅传书的故事发生地在甘肃泾川(作家张怀群)。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不同理解,就在于对于“泾阳”一词的理解。

历史上的泾阳有二:一在甘肃,古县名,治所在今甘肃平凉西北(泾川与平凉相邻),西汉置,东汉废,北魏(公元386年)复置,北周(公元581年)废。一在陕西。县名,在陕西省中部,汉置池阳县,前秦(公元394年)置泾阳县。

“柳毅传书”最早记录见于唐朝李朝威的传奇小说《柳毅传》。“仪凤中,有儒生柳毅者,应举下第,将还湘滨。念乡人有客于泾阳者,遂往告别。……妾,洞庭龙君小女也。父母配嫁泾川次子,而夫婿乐逸,为婢仆所惑,日以厌薄。既而将诉于舅姑,舅姑爱其子,不能御。迨诉频切,又得罪舅姑。舅姑毁黜以至此……”

李朝威(766年?-820年?),唐代著名传奇作家,陇西人。生平事迹无考。其创作活动大约在德宗贞元年间(785年-805年)至宪宗元和年间(806年-820年)。他的作品仅存《柳毅传》和《柳参军传》两篇。其中《柳毅传》是他的代表作,被鲁迅先生与元稹的《莺莺传》相提并论。他本人也被后来的一些学者誉之为传奇小说的开山鼻祖。

按照360百科关于“泾川”的解释:西汉时期,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置十三刺史部。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分北地郡而设安定郡,安定郡属凉州刺史部管辖。安定郡治高平(今宁夏固原),管辖今甘、宁、陕交汇的关陇广大地区。下辖21县:高平、复累、安俾(bǐ)、抚夷、朝那、泾阳、临泾、卤、乌氏、阴密、安定、参、三水、阴盘、安武、祖厉、爰(yuán)得、眴(xuàn)卷、彭阳、鹑阴、月氏(zhī)道。

据统计,原文中6次提到泾川、泾水地名。柳毅在京城考试后是去了陕西泾阳还是甘肃泾阳,一时很难说清楚。不过,《柳毅传》作者李朝威是甘肃陇西人,陇西离甘肃泾阳较近,他熟悉甘肃泾川一带的自然人文,把故事背景设在泾河中游的泾川一带的可能性非常大。且甘肃泾阳废县时间(公元581年)距李朝威所在的时代(公元678年)不足百年,时人沿用地方故名是很常见的。境辖甘肃泾阳的安定郡、泾州治所均在泾川境内。《古今图书集成》曾载:“泾阳故县,在州境,汉时与朝那并置。”

(二)《文物古迹》部分“唐德宗崇陵”中因为“李适之母沈氏在‘安史之乱’中失散”而触发的点滴记忆。在我的记忆中,曾经看过一部电视剧《珍珠传奇》(由俞珍珠、章君毅执导的古装剧,施思、寇世勋等参加演出。该剧讲述了大唐国母沈珍珠一生的传奇。上映时间为1987年。),当时可真是为这位命运多舛的大唐妃子操碎了心。现在还记得其中的主题曲天姿蒙珍宠,明眸转珠辉,兰心惠质出名门,吴兴才女沈珍珠,达理又知书,备位东宫主,多彩多姿蝶飞舞,红袖碧竹人羡慕。风云起波澜急,珍珠泪悲泣,玉洁又冰清那堪流言袭,望断西京留传奇。风云起波澜急,珍珠泪悲泣,玉洁又冰清那堪流言袭,望断西京留传奇。

(三)《文物古迹》部分“大唐戒德律师碑”让我对韩愈家族有了更多的了解。因为这块碑石是韩云卿撰文,韩择木书。韩云卿,字文渊,号子房,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韩愈的二叔,工文章,工文辞,李白称之为“文章冠世”。韩择木,昌黎(今属河北通州)人。生卒年不详。唐代书法家。活动于开元年间(713—740)。韩愈叔父。唐玄宗开元时,官至工部尚书、右散骑常侍,故人称“韩常侍。择木善八分,虽无唐玄宗八分那样浑厚,可是很秀劲。韩愈家族自北魏以来,一直是以武将功勋名显于世,自唐代以降,却转向文吏方向发展。

还知道了八分书是隶书的一种,人们把带有明显波磔特征的隶书称为“八分书”。亦称“分书”或“分隶”。汉末魏晋之际,“八分”这个名称才在典籍中出现。其中晋卫恒《四体书势》曰:“鹄弟子毛弘教于秘书,今八分皆弘法也。”

(四)《寺观庙宇》所记载的文庙、李敏肃公祠、魏恭襄公祠、朱衣楼、太壸(kun)寺、宝峰寺、清凉寺、铁佛崇文塔寺等8处文物古迹都毁于清同治元年(1861),让我更加感受到民族团结、国家安定的重要性。

(五)《郑白春秋》部分记载的朱子桥(朱庆澜),让我想起来在乾县赵秦波老师的乾州人文历史博物馆中收藏的朱庆澜将军题写书名的《新编宣讲拾遗》。该书为西安克兴印字馆于民国二十七年七月初版。

朱子桥(1874-1941)名庆澜,字子桥。浙江山阴人,生于山东省长清县。因在北方长大,故有北人慷慨刚直的气质。曾任督军,人称朱将军。为人爽直,居官清正,两袖清风。平时对地方公益善举,无不勉力捐输,玉成其美。

(六)《古镇今昔》部分“王桥镇”中吕泾野鲁桥镇”中关于贺复斋《书院学校》部分中“嵯峨书院”马理,《历代英杰》中“王徵”中张鉴,《书画艺术》中“李念慈”等内容,让我对关学”有了更多的认识。现将本书中涉及到的关学人物根据时间顺序整理如下:

(1)吕泾野,名吕柟(楠),字仲木,号泾野,明代著名理学家、关学代表人物之一,西安府高陵(今陕西省高陵区)人。吕泾野一生株守程、朱理学不变,主张“穷理”,提倡以立志为先,慎独为要,忠信为本,格致为功,著述甚丰,是享有盛誉的理学大家、关学大师,当时许多笃实好学之士都出自吕泾野门下。

(2)马理(1474~1556)明代官吏。明陕西三原人,字伯原,号溪田。正德九年进士。弘治年间就学三原宏道书院,其学识和文章闻名全国,当时学者都将他与宋代著名哲学家、关中学派代表人物张载相提并论。少从王恕游,尚笃实,与吕柟并为关中学者所宗。1556年陕西地震,马理卒,时年八十二岁。

(3)张鉴(1546-1605),字孔昭,号湛川,乡谥贞惠。明陕西泾阳管村里(今陕西省泾阳县安吴镇窝子张)人。以清介廉洁,爱民如子,政声四起。又善制器、通兵法、学识渊博。其事迹被记入《关学续编》,为关中理学名儒。其外甥、著名机械学家王徵就是他的出名弟子之一。

(4)李念慈(1628—1699),一名念兹,字屺瞻,号劬庵,陕西泾阳人。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官景陵知县。诗画皆擅时名。善山水。与富平李因笃、户县李二曲称“关中三李”。

(5)李颙(1627--1705), 明清之际思想家、哲学家。字中孚,号二曲。陕西盩厔(今周至)人。因为“周至”的古字在《汉书》中解释为山曲和水曲。所以人们便称他为二曲先生。家贫, 借书苦学,遍读经史诸子以及释道之书。曾讲学江南,门徒甚众,后主讲关中书院。与孙奇逢、黄宗羲并称三大儒。清廷屡以博学鸿词征召,以绝食坚拒得免。为学主张兼采朱(熹)、陆(九渊)两派,以为“朱之教人,循循有序”,“中正平实,极便初学”“陆之教人,一洗支离锢蔽之陋,在儒者中最为儆切”(《二曲集》卷四)。

(6)贺瑞麟(1824-1893) 原名贺均,榜名瑞麟,字角生,号复斋、中阿山人、清末著名理学家、教育家、书法家。道光21年中秀才,后授业于关学大儒李桐阁,与山西芮城薛于瑛(仁斋)、朝邑杨树椿(损斋)并称“关中三学正”。

(7)牛兆濂(1867年-1937年),字梦周,号蓝川。西安市蓝田县人,清末民初名满三秦的理学家和关学派的代表人物,杰出的理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因其故居和讲学的芸阁学舍皆在蓝田灞水河川地带,故取号蓝川,被尊为“关中大儒”和“横渠以后关中一人”,也是关中民间广泛传诵的“牛才子”。1893年赴三原拜贺复斋(瑞麟)为师,言:“慈亲之命但愿濂学为好人,他非所望焉!”贺以先生孝义诚恳,收为门下。

(8)孙迺琨 (1861—1940) 字仲玉、号灵泉。淄川县董家村(今淄博市淄川区杨寨镇董家村)人。清末民初教育家。光绪十六年(1890)赴陕西三原正谊书院,拜理学正宗贺瑞麟为师求学。他孜孜不倦,昼夜苦读;三度春秋,未曾离开书院,打下坚实的学业基础。1893年贺师去世,他返回故乡。尔后,因不忘贺师教诲之恩,再次徒步至陕西拜祭师墓。正谊书院师生慕其勤学之名,挽留他在正谊书院主讲年许。1915年,因母病逝,停学三年。1924年,应陕西正谊书院电请,再次入陕为该院主讲。期间,常会晤陕、甘、豫等省的著名学者,共同探讨经术、治道,声望甚高,各地竞相刊印其易经讲稿。他治学50余年, 曾先后6次入陕,深得学界敬仰。

(9)刘光贲(1843-1903),字焕唐,号古愚,陕西咸阳天阁村人。清末著名思想家、教育家,陕西维新派领袖,与康有为并称“南康北刘”。刘古愚秉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责任和担当,兴教育,弘扬发展关学,培养了于右任、张季鸾、李仪祉等一大批栋梁之材。

于右任先生的《我的青年时代》一文中提出“所授弟子多为清末民初以及影响现代的大家:清末陕西著名大学者蓝田牛兆廉(牛才子)、兴平张元勋、马鉴源、蒲城米岩、山东淄川大学者孙乃琨(灵泉)等等都皆出其门,其创办的正谊书院在当时名声远扬、外来求学者络绎不绝,省内外所教弟子数以万计,当之无愧的堪称一代理学之大师。关中学者有两大系,一为三原贺复斋先生贺瑞麟,为理学之领袖;一为咸阳刘古愚先生光蕡,为经学之领袖。”这对于我理清关学脉络非常重要。

之所以关注贺复斋,不仅仅是因为他是关学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更为重要的是因为乾州知州周铭旗撰修光绪甲申开雕版藏乾阳书院的《乾州志稿》为贺瑞麟检署。

美中不足的是文中多处前后名称不一(人物姓名中虽是同一人但有用其字的,有用其名的,或者繁体字和简体字混用,或古今地名混用,这样加大了读者阅读的难度),如第三章《文物古迹》中30页“王征”31页插图中“王徵”,第六章《古镇今昔》中“桥底镇”“石桥”,第七章《书院学校》中82页“贺复斋”91页“贺瑞麟”87页“吕柟”29页“吕泾野”91页“刘光蕡”90页“刘古愚”97页“永乐店”81页“永乐镇”,第八章《秦商食货》中111页“邓鑑堂”112页“邓鉴堂”,第十一章《历代英杰》中135页“崔怀道”P136页“崔贯一”等。

至于文中的错别字和误用的标点符号,就不一一列举,只列举个别做以说明。比如第二章《自然景观》中几乎所有的小数点“.”都被写作“。”。第三章《文物古迹》中“唐宣宗贞陵”“李忱”误做“李枕”,“城寨遗址”中“苻坚”误做“苻健”。

还有,书中部分文物遗址不是很具体,比如说47页“铁佛崇文塔寺”中只说“县东乡”,87页嵯峨书院更是直接就没有介绍其具体地址。

(七)《秦商食货》部分“安吴周莹”中关于周家的介绍中“吴蔚文”、“裕隆全”“吴聘”“吴怀先”“吴少怀”也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

(八)第十三章《风物民俗》中“穰饸”(P190写作“酿合”)让我对泾阳同学赠送的美味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美中不足的的是书页右上角印的却是“第十三章《戏曲艺术》第十二章《戏曲艺术》,这部分应该是“第十三章《风物民俗》)。

啰里啰嗦,说了这么多,尤其是缺点说了不少(没有别的目的,只是为了再版时加以改进,尽善尽美),希望宋叔和泾阳县的朋友谅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一代名士 秦敬修
《柳毅传》的源流与陇山泾水文化——论宁夏固原是柳毅传书真正原地“
【康乐斋杂集】历代有名情爱典故系列之六五:柳毅传书①
泾川大野蕴藏的历史密码和文化符号
花池渡,一个充满传奇的地方
关中书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