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随笔】乾州蕞娃:《三袋米》所带来的思考

【内容提要】个人认为:人们对于《三袋米》这部微小说的喜欢,主要原因在于其苦难写实生活激发了对于过往的回忆,以及在和“主人公”对比之后获得的暗自庆幸,这种庆幸让我们产生了一丝生活的优越感,为我们继续投身个人的苦难生活(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提供了巨大的精神动力。所谓的“过去的都是好日子”也是人们在此心态下自我安慰、自我调剂的一剂良方。

《三袋米》所带来的思考

乾州蕞娃

《三袋米》是武汉作家王恒绩创作的微小说。该小说取材王恒绩的家乡——湖北省红安县(革命老区,有将军县之称)的一个真实感人故事。故事的主角是一位农村妇女,她坚持一个朴素的道理:读书的年龄就应该读书,读得进书的孩子更不能失学。她以病弱之躯,一口水、一口饭拼力养育着儿子,让儿子走出大山,登上更高远的“舞台”。

微小说《三袋米》创作于2001年,最早发表在《爱情婚姻家庭》杂志第12期,全文约2300字(作者当时写了2800字,被总编砍掉了500字)。文章发表后,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响,《青年文摘》《读者》等三十多家报刊杂志纷纷转载。

个人认为:人们对于这部微小说的喜欢,主要原因在于其苦难写实生活激发了对于过往的回忆,以及在和“主人公”对比之后获得的暗自庆幸,这种庆幸让我们产生了一丝生活的优越感,为我们继续投身个人的苦难生活(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提供了巨大的精神动力。所谓的“过去的都是好日子”也是人们在此心态下自我安慰、自我调剂的一剂良方。

2013年夏天,由央视和江苏弘宇公司联合投拍电影《三袋米》(Three Bags of Rice)开拍,2014年5月29日电影上映。不知为何,这部非常感人的微小说改编而成的同名电影的评分非常尴尬(在1905电影网上只有5.9分,360影视网显示豆瓣评分为7.1),即将及格却未及格。电影主要表现了母亲刘多秀的自我牺牲精神,为了供孩子读书,她不顾个人体弱多病,拼命干活。即使后来实在无法干活时,也是不惜放下身段、牺牲个人尊严,靠乞讨来保证孩子每个月的三十斤口粮。为了逼迫孩子一心一意读书,她竟然以自己的生命健康为赌注(后来为了阻止儿子南下打工,情急之下竟是直接跳入河中),这让我潸然泪下。母亲这是要以牺牲自我来换取儿子的回头,换取孩子的明天。这样的亲情对于儿女们来说,比山高比海深,需要我们用一辈子的努力才能还完。

2015年3月,作者微小说《三袋米》改编为长篇小说,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长篇小说和电影剧本又有不同,不仅仅在于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更在于表现的主题,在表现母亲的同时,更多了几分人情世故,更多了几分人性的考量。

看完这部长篇小说,我的心情十分沉重。一方面是因为文中的主人公的悲惨命运,一方面是因为当时的社会体制。

人们都说,小说是虚构的,但是虚构并非毫无事实根据,而是对社会现实的集中化、概括化和典型化,是杂取种种而成的。这其中或多或少的有作者本人的影子在其中(或者是作者心中那个理想化的自我)。王恒绩,60年代末出生在红安县永佳河镇。1985年,初中毕业的他,因父母久病在床及弟妹无钱上学,被迫辍学前往武汉打工。其实,二三十年前,因家庭贫困而辍学的事情在农村真的很多。在我96年参加工作了以后,还经常遇到在这样的事情。对于这些孩子,我也只能是像电影中的郭亚林的高一班主任杨老师一样,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孩子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毕竟,那个时候我们也经常拿不到工资(从1998年上半年开始,到2000年我们累计拖欠工资18个月,这些工资一直拖欠到2006年左右)。这样的情况,大概到2012年国家免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和书本费后,才很少发生了。当然,国家实施蛋奶工程(后来改为营养午餐工程)以后,学生家长的负担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很少有辍学的,即使没有升入高一级学校就读,也会选择进入职业中学就读。职业技能培训大大地提高了孩子们的就业能力,降低了工伤事故率。

在小说中,压垮这个家庭的还有医疗和农业税(包括村镇提留款)。在广大的农村,有很多人一辈子很少进过医院,不是他们不生病,而是他们进不起医院。对于他们而言,小病靠扛,大病靠躺,医院绝对不敢进,进去了就一撕一大片,可能三五年都翻不了身,更害怕的是人财两空,鸡飞蛋打。在金钱和生命面前,他们选择了金钱,因为他们的命不值钱。后来,国家不断推进医疗卫生改革,在农村实行农村合作医疗,这一制度的日渐完善对于解决农村人医疗卫生意识不强和大病难问题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为地处关中平原,土地平坦肥沃,所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很少有人交不起农业税,也很少有人因为交了农业税没有粮吃饿肚子。只是90年代末期的林特税让乡亲们吃尽了苦头,那时候苹果行情不好,根本卖不动,但是林特税却一分钱也不能少,经常会有一些政府人员组成工作组上门收税,他们有时候会采取暴力手段,抬门扭锁装粮食。我们这些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也经常被赶回家,说是要带头缴税,只有先缴了林特税,政府才能有钱给我们发工资。有人说那我不缴税了,你直接从我的工资里边扣除,人家却不同意。农村税费改革以后,这一切得到了彻底扭转。先是取消农业税,再后来政府为农民发放种粮补贴。这一切都是老一辈人怎么都不敢想的。他们感叹道:现在的政府真的好,历史上不管是哪朝哪代,谁见过不交皇粮国税的?

总而言之,看了《三袋米》,对比昔日的苦难,我们才能感受到社会进步给我们带来的可喜变化,才能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农民工讨不来薪水,到底是谁的问题?
调查显示省际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在拉大-搜狐财经
农村教师身处的社会现实得不到改变,尴尬还将继续-今日头条
竺元平 | 我家卖雪糕的前前后后
被取消的农业税为什么又开始征收了
集邮欣赏之编年邮票系列-2006-10 全面取消农业税(J)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