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筑】青墨建筑|杭州钱塘枫雅中学及幼儿园——层叠校园,林中小屋
本文转自:青墨建筑(gh_dca146396445)
△钱塘枫雅幼儿园
如果说有什么东西可以穿越过去,连接现在和未来,那建筑必然是其中一项。 
就如法国哲学家加斯东·巴什拉(Gaston Bachelard)在《空间的诗学》中说道,“房子是融合了人类思想、记忆与梦想的伟大力量之一”。 
建筑如此,教育亦然。
随着当代教育理念不断升级迭代,建筑空间该如何介入校园?建筑师又在其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这成为我们关于校园建筑设计的自我追问,也是钱塘枫雅学校的设计起点。
△开放式课堂:新教育模式下的学校设计
(图片来源于网络)


对于校园建筑设计,荷兰建筑师、教育家赫尔曼·赫兹伯格(HermanHertzberger),曾多次强调 “公共性”之于校园的重要意义。他认为,相对于传统封闭的走廊空间,灵活自由的共享空间能够给学生创造一个更好的学习生活氛围。
关于公共性的探讨,是我们思考“教育与空间”的原点。钱塘枫雅中学和幼儿园的设计,即是将学生作为主体,借“公共性”调动孩子们对学习和生活的热情。
在满足基础教学的前提下,我们提出“不止于课堂”和“用好奇窥探世界”两种理念,试图通过开放式课堂的引导,开启孩子们关于世界的认知。
△钱塘枫雅中学

钱塘枫雅中学,南接城市主干道,地块整体呈南北向直角梯形,用地局促。考虑到师生出入安全及东侧城市噪音,将主入口设于西侧城市支路,兼顾校园形象展示。
△区位分析
在标准400m跑道和36个标准班级的客观诉求下,经典的“行列式教学楼 连廊 图书馆”的校园布局已无法实现。由此,我们提出“教育综合体”的概念。
△总平面图
从整体规划来看,建筑沿跑道呈半围合布置,普通教室、图书馆、报告厅、展厅等不同功能的教学单元分层次的置于“综合体”内,通过教学空间和公共场域的多重叠加,打造“不止于课堂”的教学理念。
校园的不同标高处,借不同尺度的公共空间串联多种功能用房,形成由屋顶、空中活动平台、裙房屋面和地表层组成的立体开放空间体系。而一条长达500米的“空中活动圈”,可举办 “环校园越野跑”,强化校园的整体性和联通性。
△平台系统串联整体校园
这样的设计,让孩子们的成长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课本内容,更将展陈、讲演、公共活动等多种艺术培养以“隐形课堂”的形式呈现,从时间、空间等多个维度,培养孩子们的综合素养。
△交往空间
△分层共享
相较于传统校园建筑的形态表达,钱塘枫雅中学以“对外严谨,对内自由”的立面来表达其作为“教育综合体”的特性。 
这样的设计,让孩子们在进入校园前转换心情,准备迎接新一天的学习;而校园内不同尺度的空间转换,则在开放的秩序中,营造自由的场景。
△相对规整的沿街立面
在建筑师看来,当代教育已不仅局限于传统课本教学的模式,关于“本我的表达”也是当下教育的核心。
△局部透视
△局部透视
在这个开放、随机、丰富的校园中,我们借设计回应了赫尔曼·赫兹伯格所提倡的共享的重要性,也在教育和空间的交汇中,激发建筑师在垂直方向上创造多层地表的策略。
“始于课堂,不止于课堂”,在交汇中探索教学的更多可能,即是我们对这座校园的期待。
△鸟瞰图

与中学设计理念相似,我们认为,校园建筑不是装载师生的“容器”,而是教育、成长、生活的空间。对学前儿童来说,在成长中满足窥探世界的好奇心,就显得格外重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华艺设计 | 云南安宁某36班小学 18班幼儿园——向阳而生,梯田上的学校
传统教室 → 学习工作室 → 学习群落:教学模式驱动下的教室重构
简洁的门窗,纯粹的墙;这可能是个假幼儿园 | 建筑学院
「幼儿园建筑」——瑞士Schönbühl幼儿园
完善管理制度 打造美丽校园 让孩子在家门口接受良好教育
图文并茂说校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