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众建筑 | 当在天空跑步时我在想什么?

    

众建筑年初受邀参加由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福田管理局与福田区发改局、福田区建工局、福田区教育局、各代建企业联合发起的 “新校园行动计划”中红岭中学圆岭校区的设计竞赛,直接面对深圳学位紧缺所带来的高密度下学校建筑类型的空间建构与设计的难题。

深圳市是国内最具吸引力的城市之一,每年都有大量人口迁入,这一趋势在近两年尤为猛烈,增幅约达60万人,且依旧保持增长。人口增加与二胎放开的政策,使得原本就建设量不足的深圳基础教育,面临巨大的学位紧缺压力。

未来三年,深圳计划新增21万个学位,但预计依然紧缺。其所导致的结果是基础教育机会不平等,房价上涨(学区房),城市发展受限等等,如果考虑到全市几百个中小学校,几百万个孩子与家庭的数量级,这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了。

图片摘自:深圳本地宝

想方设法增加学位数量,集约土地,高密学校的出现理所应当。

另一方面,教育观念与体系的调整也在进行,交叉学科、项目式学习、走班导师制、STEAM教育等等都需要新的空间来试验,更需要创新的空间来主动激发这些教育活动的发生。因此学校空间建设还需要兼顾教育观念的前瞻性,甚至留有一定的灵活性,以满足未来学校教育模式调整的要求。

此外,学校改造过程中不能停课,所有的建设行为都要在学校仅有的范围内腾挪转移地进行。

因此,“新校园行动计划”是一次高难度的设计之旅,令人兴奋。

我们的想法是设计一个微缩城市

同学们会在如城市般的空间中学习,随时接触到各种活动,激发丰富多样的社交与互动,迸发创造力。

为此,我们用“集群形式”、“混合功能”、“开放空间”三个策略来构建这个微型城市。

 集群形式 Group Form 

桢文彦(Fumihiko Maki)在1961年提出了“集群形式”的概念,目的是基于城市的角度反对经典现代主义时期庞大、无视人的、自身完美的建筑单体,以及它们所构成的单调的城市空间。推崇交流、注重人感受的、联系多样化的空间形式组织方式,希望建筑更加动态,灵活,人性化。

这一概念被我们解读为一个强调交流,能够细化设计之间的联系的形式基础,以此对抗过于追求整体效果的建筑形式。   

因此我们采用群体化的设计语言,将空间使用的要求分离、细化,并创造性的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有意对外表达这种群体关联。

举几个例子

教室群组

位于校园的东侧,是标准教室与特色教室集中的地方,标准教室被处理为两个板楼,而特色教室被处理为层层错落的空间,两类空间也做了交叉重叠,由此制造出大量多样的、用于交流的、可以组织各种活动的空间。

集群的空间形成组成集群的形式。

社团综合体

这是一组小建筑的集群,位于校园的西南角,作为同学们参与各种社团活动的场所,高楼承担了专业教室和活动中心的功能,矮楼主要是供学生使用的活动教室,架空跑道贯穿了这些用于学习和社交的建筑,学生可以在跑步时看到教室里的同学在做什么,参与社团活动的同学也可以自由的走入运动场。

我们用社团综合体的塔楼与跑道构成了一条完整的天际线。从城市街道的不同角度望过来,这组建筑会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它们在向城市传达这一种交流与互动。

图书馆/教师宿舍大厦

这是另一组不同功能重叠在一起的综合楼,位于校园的东北角,底层空间用于展示和阅读、中层用于专业教学及办公、上层用于教师住宿,每一种功能都满足其需求与合理性,我们以理性呈现并表达。

集群的功能空间整合为一个完整的形式。

混合功能 Hybrid Space

以城市来看,按照功能分区来布置的城市,常常会出现交通堵塞、夜晚空城、生活不便等问题,典型的例子便是北京。

但如果把功能混合起来,交通顺畅、生活方便,还拥有社交娱乐的时间,诸如香港与东京。

这也是我们布置学校功能的角度:混合

例如将普通教室与专业教室混合,是为了跨学科教育更为容易;体育场与社团空间/剧院空间混合,是为了让同学能够同时接触到更多活动,激发创造力。

不妨想像一下这些场景:

同学在跑步时路过正在排练音乐剧的场地

看到某个年级正在进行三好学生的颁奖仪式

看见激烈的足球比赛

注意到在有机农业课上摘菜的学生正在偷偷学习旁边教室的计算机课

铃声响起,他/她回到教室开始了自己的生物实验室课,很快有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点子。

功能空间的混合激发了教学的创新可能性!

开放空间 Open Space

对于学校,我们一直有两个层面开放的期待,一是内部开放,二是外部开放。

内部开放意味着交流的机会。在前期调研中很多学校都在抱怨自己没有让学生拥有更多讨论空间,没有展开具有创新性教学活动的场所,例如STEAM与大型项目式学习,空有想法,却没有足够灵活的场地支持实际的制作。

因此我们在这个微缩城市中利用形体的退叠,制造出多样的开放空间(内院/屋顶/檐下),布置了许多个零散的场所,容纳小规模团体活动,也支持大型的教学活动。

教室外的凹角成为学生小团体交流的理想场所

让更多的屋顶开放出来成为农业课学习场所

开放的好处是能看到他人正在做什么,引发自身的兴趣,从而产生交流的动力,通过互动学到知识,激发新的想法。

另一种是外部开放。

外部开放是关于学校与周边城市如何关联的议题。我们经常感叹城市中缺少运动场所,不需要大型体育馆,只要能踢球就可以;缺少文化场地,不用大剧院,只要小小音乐厅就行。而深圳有约200所学校均匀分散在整个城市,也都有这些基本的设施,但因为管理的原因往往内闭使用。如果能够选择性的向城市开放,这是一件惠民的事情。

我们将这些功能设施都布置在靠近城市的外侧边角,图中蓝色箭头为日常内部使用部分,红色箭头为周末使用部分。

以上介绍了这三种规划策略是如何理性的实现微缩城市的。

但除此之外,我们还联合深圳建科院(IBR),对这个微缩城市基本的日照采光通风做了数据模拟,并依此调整了空间的布局,针对一些细部进行提案。

首先我们计算了整体日照,满足基础日照需求;

其次我们模拟了教室内部的光照,每一个教室内的光环境都必须考虑。

为此设计了利于光线进入教室内部的水平反光板,让室内空间在没有直射光的基础上更加明亮,充分利用自然光源缓解了室内部分光照不足的问题。

同时我们也模拟了校园整体的风环境,通过图像可以看出教室内部的风速和空气质量都保持在良好水平。

包括架空运动场的设想上,我们也经过了计算,将足球场与跑道抬高,使得下面的篮球场,羽毛球场不再阴暗闭闷,错开半层的空隙,让光与空气更好的流通起来。

遗憾的是,方案并未被选中。

不过“微缩城市”的提案却是我们关于教育空间设计的起点。校园建筑设计是一类矛盾集中、复杂棘手的课题,从学位数量与开放性来看,社会对其有压力,从创造力培养来看,教育观念与系统在蜕变,而这些问题不得不在空间设计上得到解决。

在我们看来,这就是设计创新的机会。

建筑设计:众建筑

设计主持:何哲,James Shen(沈海恩),臧峰

项目团队:孔鸣、李正华、冯紫晴、沙靖海、王鹏飞、迟梦迪

设计时间:2018

Architecture:People’s Architecture Office

Principals:He Zhe, James Shen, Zang Feng

Project Team: Kong Ming, Li Zhenghua, Feng Ziqing, Sha Jinghai, Wang Pengfei, Chi Mengdi 

Design Year:2018


众建筑/众产品由何哲、沈海恩和臧峰于2010年在北京创立,团队成员来自海内外,包括建筑师、工程师、产品设计师和规划师。我们以“设计为大众”为原则,在城市、建筑、产品等多个领域中通过设计产生影响力。众建筑是亚洲首家获得B Corp认证的建筑设计机构,成为社会创新的一个范本。

众建筑将办公室设在北京中心城区的一处老旧四合院中,作为观察生活、测试构想和生产建造的实验室。作品屡获Architizer A 奖、德国红点奖(Red Dot Award)和世界建筑节大奖(World Architecture Festival Award);也曾在威尼斯建筑双年展、鹿特丹国际建筑双年展、哈佛大学设计学院参展,并现身纽约、伦敦、米兰、首尔和香港等地的展览活动。

Beijing-based People's Architecture Office (PAO) / People's Industrial Design Office (PIDO) was founded by He Zhe, James Shen and Zang Feng in 2010, and consists of a multi-disciplinary team of architects, engineers, product designers and urbanists. With the belief that design is for the masses the studio focuses on social impact through design. PAO is the first architecture practice in Asia certified as a B-Corporation and serves as a model for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The office is located in an historic courtyard house in the center of Beijing and functions as a laboratory for observation, testing, and building; producing work that has been honored with multiple Architizer A Awards and Red Dot Awards and the World Architecture Festival Award. The studio’s works have been shown at the Venice Architecture Biennale, Rotterdam International Architecture Biennale, the Harvard Graduate School of Design, and has been exhibited in cities including New York, London, Milan, Seoul, and Hong Kong.

People's Architecture Office / People's Industrial Design Office

北京市西城区笤帚胡同37号 100051

Tiaozhou Hutong, Yard No.37,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100051

www.peoples-architecture.com

office@peoples-architecture.com

86(10)65238106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豪华大型地标建筑 | 4m architecture
UCL The Bartlett B-Pro Show 2022
【建筑设计】日本九州地区福冈市博多区010楼
再生与交互:美国底特律梦露街区开发项目
弯曲的墙壁,开放的空间--稻田中N住宅House N / Naoya Kitamura Architecture Office
乌克兰工业园区改造 UNIT City / KOTSIUBA – mooool木藕设计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