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嵩阳书院话今昔


嵩阳书院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区北2公里的嵩山南麓,因其地处嵩山之阳,故名“嵩阳书院”。10月下旬,我们一行30人,在当地政协黄女士的带领下一起参观了嵩阳书院。
站在嵩阳书院大门前的平台上,南可俯瞰登封市全景,北可望嵩岳太室山诸峰,真乃清幽静逸,不愧是读书的好地方。
嵩阳书院保持了清代建筑布局的一部分,南北长128米,东西宽78米,占地面积9984平方米。中轴建筑共分五进院落,由南向北依次为大门、先圣殿、讲堂、道统祠和藏书楼,中轴线两侧配房相连,共有古建筑106间,多为硬山滚脊灰筒瓦房,整个建筑古朴典雅,充分显示了中原古建筑特有的风格,且具有浓郁的书院气息。
早在北魏时期,这里就创建了嵩阳寺,隋朝改嵩阳寺为嵩阳观。唐弘道元年春、冬,高宗李治同武则天两访此地,以嵩阳宫为行宫,名曰奉天宫。到了五代时期,嵩阳观改为太乙书院,增建了藏书楼、斋房,一些学者、文人聚集讲学于此,这便是嵩阳书院的起始。到了北宋年间,官学兴盛,书院有了更大的发展,与嵩阳书院齐名的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雎阳书院(应天府书院)四大书院已基本形成。

教育拾零

嵩阳书院以传播理学著称。洛派理学的创始人程颢、程颐与濂溪学派的周敦颐、关中学派的张载和闽中学派的朱熹共称为宋代理学四大派和理学“五子”。
嵩阳书院的任务是藏书、供祀、讲学,而讲学是书院的主要目的。嵩阳书院实行教育教学与学术研究相结合,教学实行“门户开放”,不受地域限制,因而拥有一大批名儒、学者讲学,全国各地的士子也纷纷前来受学,使“天下学者,闻风向附,倾动朝野”。
从五代到明清时期的970余年间,先后有庞式、范仲淹、司马光、程颢、程颐、元好问、耿介等数十位大家在此讲学,培养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医学方面的诸多人才,显示出嵩阳书院优于各级官学的属性。


历史传说

在嵩阳书院,有几棵参天古柏,因而也引发出一些动人的传说。相传,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刘彻来此巡游,进得大门看见一棵古柏,参天茂密,其身躯如此巨大巍峨实属罕见,于是就信口赐封“真乃大将军也”。然后拾阶而上,穿过二堂,来到中院,又见一棵古柏,更加雄伟挺拔,比“大将军”还要高大许多,汉武帝心里有点后悔,不封吧不尽情理,封吧,先已有主,金口玉言怎能改封。稍作停顿之后,他指着眼前的古柏说:就封此柏为“二将军”吧。一位随驾的御史官赶忙跪下奏道:“臣启万岁,这棵柏树可比前面那棵大得多啊!”汉武帝当然知道这位臣子的意思,可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就怒斥道:“什么大呀小呀的,先入为主。”随行的官员谁都不敢再言什么。封罢“二将军”,再往后院走,又看到更为高大的一棵柏树,汉武帝干脆封它为“三将军”。心想,再高大也就如此了。
这三棵柏树虽然都有了封号,但封得不合理,各自心情都不好。“大将军”柏最小,封号最大,自觉难以挺直腰杆,成了现在的弯腰树;“二将军”当然心有芥蒂,闷闷不乐,气炸了肚皮,于是成了现在的空心树;“三将军”则从此气得痛不欲生,枝叶枯萎,命归黄泉。后来游人留诗嘲讽此事:
大封小来小封大,
“先入为主”成笑话。
“三将军”恼怒被气死,
“二将军”不服肚气炸,
“大将军”羞愧腰弯下,
“金口玉言”谁评价?
讲述古代的教育,游人们不再有多少兴趣,而在将军柏前合影留念则成为每位游客的必须。人多时还排起了长队。不知是天意,还是人怨,人们竟相在“二将军”前争着留影,“大将军”那里几乎无人理会,这也算是今人对“二将军”的安慰吧!真乃:
将军柏前说将军,
虚实可求不可证。
平添书院七分色,
笃信依恋怨游人。
传说终归传说。“二将军”庞大的肢体也非因气而炸。直径12.54米,需10人才能合抱的事实不容置疑。据林业专家测定,此树龄最低不小于4000-4500年,谓之“柏树之祖”当属无愧。
随着光阴流逝,嵩阳书院曾经拥有的辉煌离我们渐渐远去,伴随着时代前进的号角,我们看到了登封今日所拥有的财富。如果说昔日嵩山因嵩阳书院而名扬天下,今天的登封则因少林武功而蜚声海内外。
参观结束时,我的心中已有许多的感慨:天下名山,惟我嵩山!文哉!武哉!
(责编 周边)

摘自:《文史月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嵩阳书院二将军古柏,为了让它焕发青春,这位工程师给它做了手术
大将军成了二将军!嵩山将军柏,稀里糊涂叫错几十年
嵩阳书院
中国古代的顶尖大学——嵩阳书院
登封市,嵩山—嵩阳书院
(2)河南登封嵩阳书院古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