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御制咨治通鉴纲目》的避讳研究价值

明《御制咨治通鉴纲目》的避讳研究价值

避讳是古代中国特有的习俗,前后已盛传了两千多年。研究这种习俗能够解释古文书之疑滞、辨别古文书之真伪、考证史实之时代、校正文字之讹脱、鉴定古书之版本。因此,研究避讳已成为学者广泛应用于校勘学和考古学的辅助科学。今幸存面世的59卷本《资治通鉴纲目》,由南宋大学者朱熹编著,经宋元明三朝学者不断参与补撰,在全书和首卷序跋专集中都留有显明的三朝避讳内容特征,这为现代学者进一步研究《资治通鉴纲目》最早版本时代和今存本的版刻时间提供了翔实史料。该书具体避讳特点有:

  1.宋元朝避讳风格:明版《御制资治通鉴纲目》文字避讳比较明确,凡语涉宋帝名者皆留空两格、顶上一格和另起一行顶上一格的讳字法或缺笔讳字。具有明显特点的是,书中既避讳宋朝皇帝名讳字,也避讳元朝国、帝、皇讳字,又避讳明朝各皇帝名讳字,这在一般古籍善本书中是很少见。书中凡宋人作的序、后语、识语、后序、发明序、《纲目》正卷中都避讳宋朝皇帝的讳名。如朱熹在他所作的《纲目序》中,就顶上一格或另起一行顶上一格方法避讳诏、天等字,在59卷《资治通鉴纲目》正文中,不论大书为纲,还是分注为目,凡书写到宋太祖赵匡胤者必空两格,太祖前也要冠以“我”字,称我太祖,遇赵字则前加O以示讳别。即便是这样,朱夫子还是难免有所疏漏,在《资治通鉴纲目》第59卷50页:“二月主命我(空两格)太祖将兵袭唐滁州克之,擒其将皇甫晖姚风”,中对“皇”字无讳,在分注中三处太祖前没有加“我”字,便遭到著有《资治通鉴纲目发明》59卷的宋人尹起莘的文字讨伐,尹在59卷51页发明中批判朱熹说:“我(空两格)太祖何赵匡胤也,何以不名?纲目朱熹所修,而熹宋人也,故为国讳临文不写……”宋末人永新人刘友益在其《纲目书法凡例》中顶上一格避讳帝、皇讳字,在宋太祖前加“我”字讳之。为避南宋首帝高宗赵构之御名,书中凡再字周字、用字皆缺笔一横或竖笔出头讳之。相反的是,元人作的《纲目书法序》、《书法后跋》、《纲目凡例序》、《纲目考异凡例序》、《纲目集览序》、《纲目考证序》等文章,除各别避讳国、帝、皇字外,对宋帝、元帝御名则一概不讳。

  2.明朝避讳风格:在明版《御制资治通鉴纲目》书中,对明皇帝名的讳法最为严格。书中明代学者编撰的《纲目集览正误序》、《纲目质实序》、《纲目重刻序》、《纲目》正文中都有对明王朝和皇帝名避讳。凡文章中涉及到皇、主、明、宣(德)、圣、国、上、诏、赐等讳字,皆采取顶上一格或另一起行顶上一格,使讳字在通篇文章中占据突出位置,显得十分醒目。文章中使用最多的“明朝”二字,字前空留两格后统称“我朝”。书中对明字的讳法,除顶上一格外、明前加大字、皇字称大明或皇明外,另在明字的日旁内多加一笔横划以示讳字。

  综上所述,明版《御制资治通鉴纲目》的讳法讳例,在全书避讳嫌字中,既有宋朝讳例又有明朝讳例,而唯独元朝讳例很少,这是符合宋元明各朝代避讳制度风格的,也充分说明明朝学者从永乐二十年开始到万历、崇祯初年为止,在200多年时间内,对宋元朝留传下来的《资治通鉴纲目》版本在补撰后重刻时,没有随意改变原宋元版本内容,照搬照抄下来就形成了各朝都有讳例的特征风格。这种避讳内容特征,为当今学者研究宋元明三朝避讳制度提供了可靠史料,也依此考证确定出《资治通鉴纲目》最后成书的版刻年代,从而证实了明版御制《资治通鉴纲目》这一书卷的珍贵历史文物价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钦定皇朝文献通考 卷二百二十二
一部明代内府古籍巨帙,藏着多少你不知道的皇家秘密?
资治通鉴纲目序例
资治通鉴·宋神宗御制序
真有过目不忘的牛人吗……?
(奇术)御批资治通鉴纲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