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河蟹高产养殖技术


    河蟹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是各地的水产养殖的主要种类,随着河蟹养殖业的发展,个头小、质量差的河蟹不再被养殖户看好。体积、个头大的河蟹不仅仅销售晓畅,并且价格也很高,养殖户的收益也高。怎么才能培养出个头大的河蟹是饲养者最关心的问题。所谓大标准河蟹是指个别重在150克以上“青背、白肚、黄毛、金爪”的成蟹。有着多年养殖经验的渔帮帮专家为养殖户总结了几条经验:

一、选良种,选好苗,把好质量关。

  质量高的河蟹必须有优异蟹种作基础。选用体质强健、无病无伤、有光泽、活动力强的长江水系幼蟹作蟹种,不要使用来源不明的幼蟹,这是饲养河蟹和提高成活率最重要因素。
   通常可从3个方面来选择优异品种: 
   1.从外观、体型、步足、前额齿等几个生理特征来鉴别长江水系的蟹种;
   2.除掉一些毫无饲养价值的性早熟的“小呆蟹”,所谓“小呆蟹”就是指当年的一龄幼蟹,体重10~35克就到达性成熟,成长阻滞,连续逝世;
   3.从步足残损程度,苗种活动情况,体表有无寄生虫等来选择健康优异蟹种。

二、培养水生植物,营造良好的自然的水体生态环境。

    俗话说“蟹巨细,看水草”。在饲养成蟹水域中栽培水生植物:

    一是作为蟹天然优异的植物性饲料;
    二是为河蟹供给休息和蜕壳的隐蔽场所,减少彼此残杀,不容易被发现;
    三是水生植物的光合效果,能添加水中溶氧量,避免水质养分化,并吸收水体中的有机质,可起到净化水质效果,改进水体饲养环境,保持水质新鲜;
    四是在高温时节水生植物能起到遮荫降温效果,有利河蟹成长。

  栽种水生植物种类品种要多样化,以适合河蟹多方面的需要。沉水植物可选种苦草、轮叶黑藻、伊乐藻等,挺水植物如芦苇、茭白草等,漂浮植物如浮萍等。养蟹水域栽植水草面积宜占水面面积的50%~60%。夏日7~8月是河蟹摄食水草的高峰期,应密切注意,既要确保河蟹的吃食利用,又要有较高的存储量。不行时要采纳办法补足水草,但水草切忌捞入太多,糜烂水草易导致水质恶化,诱发河蟹疾病。水草过多,尤其是相似伊乐藻的单一种类过多,很容易导致底层水休不活动,而形成底层水变坏,应及时疏出水体通道,有利于进排水活动,改进蟹池水质,不然易发作黑鳃、水肿等疾病。


三、控制放养密度,注意合理混养

  蟹种放养密度与蟹种规格、饲养条件、上市要求规格、管理水平等有关,可采取两年制养殖模式,就是5月底6月初购进蟹苗,在池中粗放增育,年底可育成扣蟹,第2年春再把这些扣蟹投放到池场,通常蟹种放养规格为100~200只/千克。每亩水面放养600~800只,采取适当释放,可提高河蟹出池规格和质量。以河蟹为主的成蟹池,不能混养草食性鱼类(草鱼、团头鲂等)、杂食性鱼类(鲤、鲫、罗非鱼等)、肉食性鱼类(乌鳢、鲶鱼、鲈鱼等),而只能混养一些滤食性鱼类(鲢、鳙鱼等)。其目的是清除水中浮游生物,防止水质变差。但由于河蟹池水草多,池水较清瘦,故混养数量不宜多。一般每亩水面混养50~100克/尾白鲢、鳙鱼种40~50尾(鲢、鳙鱼比例为5:1),此外,养蟹池也不能混养鳖。有条件的话,可采取养蟹池混养适量青虾的养殖模式,用生态养殖管理的措施,获得高产、优质、高效。


四、调节水质,促进河蟹健康生长

  河蟹对水质要求较高,要求水中溶氧量保持在5毫克/升,pH值7~8.5,透明度50~80厘米左右,一年四季的水位要做到春浅,夏、秋、冬深,保持蟹池水质好、活、嫩、爽的良好水域环境,促进河蟹健康生长。在养殖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定期注水,早期每隔10~15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20~30厘米。高温季节为确保水质清新,每天添加些新水,并每隔1周,换水2次。另外,每隔15~20天用生石灰8~10克/米3化水全池泼洒,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定期使用光合细菌或EM菌等微生物制剂化水全池泼洒,改善水质。


五、投放螺蛳,满足河蟹对生物活性物质的需要

  总结水产养殖网上收集的经验,螺蛳是河蟹最喜食的鲜活动物性饵料,螺蛳底栖,行动缓慢,净水能力强,在成蟹养殖池中,每亩水面分批投放活螺蛳250~500千克,让其自然繁殖,这样可为河蟹的整个生长过程,提供源源不断的适口、活性动物饵料。在各种螺类中有条件的可选择淡水螺类中养殖个体最大的优良品种——苹果螺。苹果螺又叫福寿螺,壳薄,个体大,含肉率高(可食成分占体重的38%),食性杂、生长快、繁殖期长、增殖倍数高。在养蟹池中移植苹果螺既能维护蟹池水质清新,又能为河蟹提供富含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的天然饵料,促进河蟹快速生长,提高成蟹上市规格。

六、做好蟹病防治工作

  近几年来,随着养蟹规模的不断扩大,蟹病也在不断蔓延和升级,以前从未有过的蟹病,现在也大量发生,主要是幼蟹的纤毛虫病和成蟹的抖抖病,给养蟹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蟹病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无病先防,有病早治,在不同生长阶段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预防。选用光合细菌、EM菌等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高温季节定期使用生石灰、二溴海因等预防。在纤毛虫高发期每隔15~20天用甲壳净或纤毛虫净等杀虫1次,为避免抗药性,药物应交替使用。抖抖病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间的微生物,采用敌杀死清池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抖抖病的方法。

附:河蟹水草种植方法简介:

(1)移栽伊乐藻
   清塘10~15天后,将草茎切成15厘米,10株左右为一束,插入泥中,每亩草种20~25千克。待草成活后,逐渐加水,以浸没水草末端10厘米即可。  伊乐藻是河蟹早期生长、栖息、蜕壳避敌的理想环境。但过多易疯长;水温30℃以上,易烂草。    
   种植措施:行距为5~8米,中间夹种其它水草。总面积占30%左右;6月初,对伊乐藻开始割茬。


(2)种植苦草
苦草的种子似长豆荚。水温回升到15℃以上,开始晒种1~2天,然后浸种12小时,捞出后搓出果荚内种子,再用细土或细沙拌种后,播种在池塘中。池塘位最好保持在20厘米;大水面水深不超过1米,以确保苦草苗体能进行光合作用。一般每亩(以实际种植面积计算)用150克。
   注意:在苗种培育阶段同轮叶黑藻栽种方法,即采用围蟹种草。



(3)移栽轮叶黑藻
①芽苞种植:冬季与伊乐藻同时进行。按行株距0.5米×0.5米,每穴3~5粒芽苞插入泥中。芽苞1千克/亩。4月份长到15厘米,5月份50厘米以上。
②营养体繁殖:在4月,将轮叶黑藻切成长10厘米的茎节,每10根左右为一束,用塘泥裹其一端,行株距为1米×0.5米。亩用量30~50千克。
注意:轮叶黑藻河蟹十分喜食。因此,在苗种培育阶段必须采用围蟹种草的方法。防止将水草消灭在萌芽状态。到6月初拆除围网。

(4)移栽金鱼藻
①种苗培育:每年11月河蟹捕出后,从湖泊、池塘捞出天然金鱼藻进行全草移栽。每亩75~100千克。到4~5月份可获得大量金鱼藻。
②全草移栽。每年5月捞取新长出的金鱼藻,每亩用草(150~200千克)。移栽时需用网围(20米2/个,每亩4个)固定。防止水草随风飘走或被河蟹破坏。待水草落泥成活后,可拆除网围。
注意:金鱼藻再生能力强,旺发易恶化水质,故适宜湖泊和面积30亩以上的池塘栽种。

(5)水草合理的搭配原则
①养蟹水体水草的覆盖率保持在50%~70%。
②各类水草均有优缺点,为充分发挥各种水草的自然优势,必须套种。
③早春——伊乐藻,早期覆盖率在30%左右,夏天需割茬。
④主体水草——池塘小水体:轮叶黑藻,占40%~50%。大水体:金鱼藻,40%~50%。
⑤中后期——苦草,占20%。 

(6)移栽水花生
离池埂3米左右,用塑料绳夹一丛水花生,使池周围形成一圈水花生,既改善水质,又作为隐蔽物和饵料,而且可为池塘、河沟防风浪护堤。

用不锈钢保温茶桶扩繁em菌可以吗?
草鱼烂鳃、赤皮病图片
“互联网+”让水产行业冷飕飕?
秦岭深处濒危两栖野生大鲵(娃娃鱼)养殖场图集
娃娃鱼回归自然全国总量约为5万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蟹池中常见的水草及其种植管理技巧
河蟹养殖之水草篇
蟹塘水草管理全攻略,快快收藏吧!
小龙虾养殖水草知识大全及栽种方法,小龙虾养殖必备,太全面了!
小龙虾养殖池塘水草栽种
水草种类及栽培:水草是虾蟹的良好饵料,水质净化和景观功能超强,还是水生动物的栖身地和庇护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